語言是思維的表象,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葉圣陶曾經說過,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是語文思維訓練。相對而言,機械識記、簡單理解運用屬于低階思維,而分析評價、創新表達等屬于高階思維。在傳統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大多停留于低階思維訓練;在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高階思維訓練。統編教材的編者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首次在教材中編排了習作單元,目的是通過語言表達訓練,著重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筆者結合教學實際,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習作單元的教學為例,淺析發展學生高階思維的策略,全面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不同的學習路徑,決定了不同的學習成效。在習作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單元習作要素,結合文本內容,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圍繞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構建學習任務群,優化高階思維訓練路徑。
小學生的思維較為具體形象,而文本內容卻較為抽象。針對這一習作單元,其要素與想象有關。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較為熟悉的《西游記》中的人物孫悟空,說說他的七十二變,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的同時,緊扣核心問題“你最想變成什么?實現這個變化之后,你渴望發生什么故事”,引導學生結合文本中的想象方式進行多元設想,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主要內容,獲得高階思維的發展。
學生高階思維的訓練,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不僅依賴于學生內在的思維活動,還依賴于外在的各類資源支撐。相對而言,這些資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依據學生本身,換句話說,也就是人力資源,比如學習任務群構建,小組合作模式,等等;另一類則是相對具體的內容,比如文本、插圖、背景資料,等等,可以稱之為文本資源。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優化人力資源,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課堂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整合文本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1.優化人力資源,搭建合作平臺。新課標強調構建學習任務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文本內容,根據學生的學情,有針對性地搭建小組合作平臺,優化人力資源,助力學生高階思維發展。針對本單元的“初試身手”板塊的訓練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取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學習;針對訓練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創作一篇故事;針對“習作例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借助續寫、仿寫、改寫等形式,在小組內分享小組成員創作的作品。在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學情,積極搭建平臺,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內在動力,鍛煉他們的高階思維。
2.整合文本資源,豐富探究內容。相對而言,文本的字數有限,內容較為單薄,學生感悟不深。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或者圍繞語文要素,或者文本內容,有針對性地拓展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針對《我變成了一棵樹》這篇文章,在指導學生仿寫之前,教師可以拓展相關的教學資源,比如《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變形記》等名著的精彩片段,組織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探究作者的寫作技巧,繼而進行遷移運用,豐富想象內容,拓展思維訓練空間。如有必要,教師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生活資源,喚醒他們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
教師課堂教學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教學評價上。教師通過教學評價,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而且還能引導教學的方向。相對而言,習作評價的方法很多,有針對習作內容進行的評價,也有針對學生習作態度、書寫、結構以及習作要素落實等方面的評價。從當前的習作課堂教學來看,教師的評價較多,但是缺乏一定的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習作質量的提升,阻礙了他們高階思維的有序發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習作目標及要求,確定習作評價目標以及方式,讓學生的評價有遵循的標準,有序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1.圍繞表達技巧進行標準評價。相對而言,習作表達有一定的技巧,尤其是文本中提及的造句構段技巧,教師需要制定一定的評價標準,指導學生進行仿寫,否則就會失去了仿寫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文本內容,制定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學《宇宙的另一邊》第九小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學科融合的方式,合理想象,從時間開始(春時、春花、春雨),由顏色變化(春風綠江南),再從景到人(兒童放紙鳶),引用詩句、俗語,進行仿寫訓練,鍛煉思維能力。
2.結合學生習作進行個性評價。相對而言,學生習作具有創造性、獨特性,教師如果采取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必然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個性化評價。比如,《奇妙的想象》這一習作要求學生進行大膽想象,教師可以采取分層評價的方式,制定選擇性的評價標準,先讓學生自己結合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然后進行修改;接下來,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成員結合評價標準進行選擇性評價,提出修改意見;最后,教師結合習作要求進行評價,指導學生修改習作。
總而言之,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準確把握編者意圖,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借助核心問題、各類資源以及習作評價,優化高階思維訓練的路徑,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