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提高廣東民辦高校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文章分析了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以G學院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為例,基于OBE理念,以崗位需求為依據,以學生為中心,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推進教學體系改革,以期適應地方創新人才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OBE理念;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8.006
1"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1.1"民辦高校資金有限
民辦高校的經費來源比較單一,沒有地方財政經費支持和政府補貼,需要自籌資金辦學,且主要資金來源依賴學生的學雜費收入。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現有22所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其學生學費收入占學??傎Y金收入90%以上,資金極其有限。民辦高校既要投入巨額經費建校,又要維持日常的辦學開支,資金嚴重不足導致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如設備購買、實訓室建設、其他教學設施以及人才引進、人員晉升、教師培訓、科研建設等投入不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1.2"校企協同化管理困難
首先,經費困難。如前所述,民辦高校的經費來源主要依賴于學生的學雜費收入,其他渠道的收入相對較少。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無法提高校企協同化管理的能力。資金有限使得民辦高校無法購置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建設實踐實習基地等,限制了學生的實踐機會,老師也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導致實習的實踐意義不大,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效果不明顯。
其次,資源對接困難。民辦高校與企業的校企協同化就是要雙方資源進行有效的對接和整合,實現協同育人。但民辦高校與企業之間往往存在信息溝通不到位、合作渠道不暢等問題,雙方缺乏有效的交流及協調機制,企業提供給學生的實習崗位有限,民辦高校難以獲取企業提供的項目與實踐機會,企業也難以滿足自身的需求,影響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
1.3"生源質量相對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較弱
民辦高校的錄取分數線相比公立高校較低,生源質量相對較差,學生整體素質不如公辦院校,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薄弱。
首先,民辦高校為了擴大招生規模,增加收入和學生數量,會放寬招生標準,導致招收的學生整體水平下降。這些學生一般都缺乏自學獨立思考的能力,自控能力也不足,對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較低,很難適應高等教育的學習要求,特別是會計專業這種專業性較強的學科。
其次,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資源也可能相對薄弱,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存在不穩定性,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的培養。
2"G學院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2.1"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有待進一步完善
G學院創辦于2006年,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經濟、管理、文學、理學、藝術協調發展的多科性應用型學校,2021年經教育部批準由獨立學院轉設為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
其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
首先,定位太高。G學院的會計專業面向經濟全球化大數據新時代對“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要,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培養精會計強財管能審計會稅務的具有職業道德和綜合專業能力的職業會計師。而在調研中發現,當前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實際應用能力和實踐經驗方面,而G學院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忽視了學校缺乏先進的實踐設備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
其次,要求會計理論教學高標準,而忽略生源質量差且自主學習能力弱的情況。民辦高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確實應當注重會計理論教學的高標準,但不能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高標準的會計理論教學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確保學生獲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G學院會計專業忽略了生源質量的差異性,導致一些學生在理論教學中跟進困難,學習動力不足,難以適應高標準的會計理論教學,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2.2"課程體系未能體現應用型要求
首先,G學院的會計專業未能考慮到實務性課程的重要性,課程過于綜合性是一個突出問題。為了追求專業全面性,在課程設置上涵蓋了太多內容,導致學生難以深入學習每個領域,難以培養出與企業零距離的崗位操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需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而非僅僅略知皮毛。因此,課程體系可以適當精簡,注重核心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養。
其次,G學院的會計專業過于追求熱門而忽視基礎應用知識。會計專業的核心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上,而某些熱門領域的知識只是一個補充和延伸。過度追求熱門課程,導致基礎知識學習不足,會影響到學生的整體能力和未來發展。
2.3"實踐課程設置與應用型人才培養聯系緊密度欠缺
首先,實踐課程設置的針對性不足。G學院的一些會計實踐課程設計可能過于泛化,沒有與企業合作緊密結合,無法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其實踐課程雖然占專業課30%,專業實訓教學高強度,但學生主要都是在學校實驗室靠軟件來進行簡單的模擬操作,無法接觸到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問題;學校缺乏與企業和機構的合作,導致實踐課程設置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之間聯系緊密度欠缺。
其次,實踐環節的安排不夠充分。G學院的一些實踐課程設計可能只局限于簡單的實驗或模擬操作,教學模式相對落后,缺乏真實的實踐機會和與實際工作場景的聯系。學生在實踐中難以真正應用所學知識,無法有效提升解決問題和實踐的能力。
2.4"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
目前,G學院的24名會計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只有12人,占全部會計教師50%,比例偏低。這可能與學校的招聘策略有關。學校在招聘教師時,沒有明確會計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和要求,師資隊伍建設不夠重視會計實踐背景。會計專業是一門實操性比較強的專業,學生需要通過真實的案例和實踐經驗來培養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而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就無法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解決方案,無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實際問題。這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真正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
2.5"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
G學院的考核評價體系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術素養的評價可能存在不完善的情況。一般來說,學院的考核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平時考勤、課堂表現和期末考試。
首先,平時考勤是對學生學習紀律和態度的一種評價手段。通過記錄學生的出勤情況,可以了解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和參與度。然而,有些學生可能存在出勤率高但學習效果不佳的情況,而有些學生可能由于特殊原因無法全勤但在學業上表現良好。因此,僅僅以平時考勤來評價學生的學術能力并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
其次,課堂表現是對學生積極性參與課堂活動和討論的評價方式。課堂表現評價可以反映學生的態度、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方面。然而,有些學生可能在課堂上表現活躍但在其他方面表現一般,而有些學生可能在課堂上較為內向但在個人學習上很出色。因此,僅僅依靠課堂表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能存在局限性。
最后,期末考試是對學生學業水平的一種綜合性評價方式。期末考試覆蓋了學期內所學知識的內容,可以較為客觀地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然而,有些學生可能在應試技巧上較強,但在實際應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方面相對薄弱。因此,期末考試評價也應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3"構建基于OBE理念下的會計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3.1"以崗位需求為依據,完善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以學生為中心。在OBE理念下,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中心地位,并將學生的需求作為教學的導向。針對G學院學生個體差異性,個性化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輔導,幫助他們跟上課堂進度,為其高標準的會計理論教學打下基礎。并逐步提升其學習能力,幫助每個學生達到他們的學習目標,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引導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其次,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在OBE理念下,注重與社會和行業的需求相結合,將學習成果與實際應用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市場調研,明確G學院學生需要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并將其作為教學目標來指導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通過實踐環節和案例教學等方式,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會計知識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培養適應現實社會的學生,提升其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前景。
3.2"產學研結合,科學構建專業課程
首先,基于OBE理念,G學院可以通過產學研結合,了解當前和未來的職業需求。通過市場調研,與當地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開展校企合作項目。通過實習、實訓和項目合作等形式,將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會計工作環境中,增加他們對會計實踐的了解和經驗積累,培養他們實踐操作的能力,使課程與實際需求更貼合,實現學術知識與實際應用的有效結合。
其次,基于會計專業的核心知識和技能要求,結合行業需求和發展趨勢,對某些專業課程進行評估、科學構建,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崗位需求知識和技能,設計具有層次和連貫性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模擬演練等實踐導向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
通過重構,可以將會計專業教育與實際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有效促進知識的跨界融合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培養出的會計應用型人才將更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滿足行業和企業的崗位需求,并為其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3"適時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實施效果
首先,G學院可以與企業建立良好的聯系和合作機制,確保實踐課程與實際需求的緊密對接。優化實踐課程設置,將課程內容與專業需求和行業趨勢相結合,增加實踐環節的時間和機會,確保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獲得與專業相關的經驗。
其次,建立有效的實踐評估體系,評估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和能力提升情況。通過定期評估和反饋,及時調整實踐課程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確保實踐課程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緊密銜接,提高他們的競爭力和就業質量。
3.4"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首先,G學院應該明確會計雙師型教師的招聘要求,并將其納入師資隊伍建設的指標之一。在教師招聘時,優先選擇具備實踐背景的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指導和培訓。
其次,加強與會計行業的合作,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與會計師事務所、企業等單位合作,提供實踐機會和資源給學生,加強會計雙師型教師的建設和培養。
3.5"健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經調查,發現G學院的老師大多數采用考勤簽到、線上作業、課堂表現等超星學習通平臺上的在線功能,這并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G學院應該健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應結合其他因素,如課堂參與、小組討論、項目報告、定期反饋、實踐實習或實踐操作等,以綜合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
G學院通過引入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監控體系如圖3,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和潛力,進行個性化的評價和指導,幫助他們了解自身優勢和不足之處,并提供相應的學習指導和支持。不僅要關注學術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和發展。
4"結語
針對G學院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文章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通過以上構建基于OBE理念下的會計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G學院會計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將更加貼近當地經濟發展,為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作出積極的貢獻,更好地促進廣東民辦高校會計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蔚然.基于OBE"理念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0,(11):4445.
[2]楊敏.袁惠新.楊學圣,等.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分類培養的研究與實踐——以無錫太湖學院智能裝備領域專業為例[J].高教學刊,2022,(15):160163+167.
[3]陳國宋.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2,(5):112114.
[4]林憲平.周紅梅.基于OBE理念的粵港澳大灣區民辦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4):241242.
[5]唐衍軍,蔣翠珍.跨界融合:新時代新文科人才培養的新進路[J].當代教育科學,2020,(0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