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傳統的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在實訓主體、實訓環境、教學組織模式和評價標準方面,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一系列挑戰。文章從數字場景創新融入的視角出發,結合教學體系的圈層,提煉出了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的更新模式,同時也闡述了該體系模式更新過程中的新要求和實踐對策,以期對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的良性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 數字場景;造價實訓;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3.023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Digital Scene Innovation into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Cost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HUANG Fang1, QIU Yifan2
(1.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2. Zhejiang Xinhu Haichuang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Hangzhou, Zhejiang 310004)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cost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is facing a series of challenges in terms of the training subject, train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 mode,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all of which are undergo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ng digital scene innov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ircle of the teaching system, this article extracts the update mode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for engineering cost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elaborates on 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updating the system mode,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for engineering cost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digital scene; cost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近年來,教育部及浙江省教育廳的文件規劃聚焦智能技術在數字化教育方面的助推作用。數字場景創新成為互聯網+、數字資源、人工智能,以及創新教育理念在工程造價專業建設中融合助推的綜合載體。
數字場景理論將實訓環境同數字技術相融合,采用“人機協同”培育學生的數字智慧,利用移動端設備和數字技術收集和分析工程造價崗位場景要素數據,描繪出數字場景平臺使用者的實訓行為軌跡,為實訓平臺環境的適配和更迭提供依據,隨之而來需要更新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并能夠針對性地涵蓋實訓練習者在進行相關學習活動時的所有影響要素。
本文預期得出高職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的架構模式,并提出相關的實踐應用對策,從而編排出數字場景融入造價專業實訓教學的邏輯路徑。
1" 高職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生態失衡困境
根據教育學相關研究,高職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包含實訓主體、實訓環境、教學組織模式和評價標準四大要素,較之傳統教學體系,當前四大要素的結構和功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而致使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生態陷入失衡困境。
第一,在實訓主體方面,由于當前教學過程主要以“觀看微課、平臺傳統客觀題練習”的組織方式,“強輸入、弱輸出”的數字化練習效果較差,加之其與就業崗位要求脫節,練習者易出現較強的抵觸情緒,練習倦怠水平相對較高,長期累積下來進入惡性循環的風險較高,并引發鏈式效應。
第二,在實訓環境方面,工程造價傳統的實訓平臺環境缺乏數字場景,而在造價學習資源要素方面,全過程造價優質資源較少,再由于巨量的資源庫散布失序、缺乏融合性,主題過于分散,導致教學體系生態失衡。
第三,在教學組織模式方面,傳統的實訓教學組織形式過于單一,欠缺多樣化,且未引入數字場景理念,在支撐創造型教與學形式互動方面存在欠缺。當前的實訓教學忽視練習者的自我感受,教學組織上并不能達成深度學習,易使練習者情感缺乏,學習熱情衰退。
第四,在評價標準方面,實訓教學評價新標準尚未形成,原有的評價標準采用過程性觀察和成果形式規范與否來評判,而基于評價標準需遵循可持續發展和內涵式發展的原則,既定的評價標準是師生難以突破的束縛,傳統的評價標準一般瞄準“學生欠缺知識點的尋查”,忽視了對學生潛能的挖掘。
2" 數字場景融入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架構的模式
2.1" 特性
基于數字場景視角的指引,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為參與主體,由數字場景、平臺環境及團隊互動融合而成,借助云計量計價平臺等媒介,采取時空自由的方式進行教學組織,最終從基礎性數字素養、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標準的建構和修正。根據上述界定,數字場景融入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具有以下特性。
2.1.1信息開放性
該體系中,教師和學生作為參與主體,通過開放的云平臺環境進行溝通,使得教學體系和學習資源均是流動開放的,而教學體系與外部環境和直接環境之間進行信息交換,使得要素之間緊密聯系。
2.1.2" 流動適配性
云平臺學習空間隨案例進行資源更新,實現了資源和信息循環往復地動態流動。學生在互動過程中,能夠將輸入的顯性知識,經內化形成成果之后輸出至共享空間,這種“強輸入”和“強輸出”的方式,再加上團隊協作配合完成各專業任務,達成團隊成員間能量的循環轉化。
2.1.3" 任務真實性
橫跨各信息平臺和建筑云產業,以實戰項目為依托,模擬企業真實工作場景及施工場景,全方位拓展學習渠道,對學生而言可視化和趣味性大大增強,共同產生實踐驅動力,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字造價研學技能。
2.1.4" 實踐共享性
學生經由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專業協作和分工,課前個人學習成果可以發布至云平臺中,小組協作的成果可以采用專題匯報的方式進行展示。在此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式、反思的記錄和搜集的拓展資料等內容,均可以形成新的學習資源。
2.2" 新舊區別
經上述分析,數字場景視角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與原有造價實訓教學體系之間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傳統實訓練習者重在輸入,在此過程中需長期積累和梳理才能完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搭建,難度較大。而將數字場景融入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中,體系內各要素的交互作用可以使學生“輸入”和“輸出”同時進行,經由場景可視化、資源有序化,促使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也更加平衡。
再有,原有造價實訓教學體系在視角模式方面,以傳統學習視角為主,兩大學習主體為教師和學生,分別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和被動接收者,學習環境以教室為主,云平臺知識資源為輔,預習、講授、練習在固定場所進行,最終評價以成果形式的規范性來評判。而新的數字造價教學體系站在數字場景視角,教師和學生既是知識輸入者,又是輸出者,學習環境由數字場景、信息環境及團體互動融合而成,在教學組織方面利用數字造價平臺等形式隨時進行,小組工程模型進行比對、修正,最終評價以基礎性數字素養、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來進行。
2.3" 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搭建
在數字場景視角下,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以“人機協同”練習方式為中心,以“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融合”“行業態勢”和“學科建設”共同外部環境為背景,“數字場景+四大模塊”的平臺環境為依托,以“智慧教法”及“智慧學法”的教學組織形式為支撐,以學習群體為原動力,環境為體系注入物質和信息能量。
在學習環境要素中,將數字造價學習內容拆分組合成建筑工程土建計量模塊、建筑工程安裝計量模塊、建筑工程計價模塊和數字施工項目管理綜合應用模塊四大模塊,結合企業真實工作場景和施工現場場景,以期學生達到全過程咨詢造價數字人才的培養目標。
在系統外部環境背景下,首先,在關聯學習階段,學生需要借由平臺實現全過程咨詢造價知識的輸入和轉化,由四大模塊各階段知識點進行跨學科知識聯動,實現深度練習。其次,在對話學習階段,于上述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負責不同的專業模塊,共同完成一個實際的工程項目,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強化自己的配合能力和溝通能力,互幫互助,達成協作,激發學習主動性,確保參與度。再次,在群智學習階段,經過磨合和演練,小組組員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進而構建虛擬學習共同體。最后,在反思學習階段,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形成新的練習資源以供分享,并進行價值考評,為后續的關聯練習做好轉化銜接。
3" 模式應用實踐探索
3.1" 前期準備
3.1.1" 明晰真實的練習任務
在造價核心專業知識學習中,利用平臺已有的階段數據分析學生的特性,準確定位學生的知識短板;同時擴展學生的關聯知識,通過知識圖譜彌補部分專業知識的缺失,實現核心專業知識的有機融合,將知識體系進行有效銜接。
3.1.2" 引入真實練習案例
因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的練習目標是多層次的,在擬定任務前需要對其進行細化,按實際工作崗位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得到分階段的練習目標。
3.2" 操作實施
3.2.1" 設計項目方案
項目方案設計過程中,需考慮知識點的覆蓋面,學生可采用任務清單的形式記載各模塊訓練過程中的問題要點,比如項目進度計劃、電子模型完整度、報表準確度等。
3.2.2" 建立項目團隊
借由緊密型實訓基地及工程造價聯合學院資源,打造企業真實工程案例庫,將學生按專業分成五人小組,兩名學生負責土建專業建模操作、一名學生負責安裝專業建模操作,建模完成后第四名學生進行套價,最后一名學生進行施工綜合管理。
3.2.3" 采取人機協作模式
數字造價是多維度的,在小組成員互助執行進程中,實現學生多維專業核心知識的互助和討論學習。在練習進程中,為了減輕學生在此期間的認知負荷,可借助三維模型、各數字場景來補充理解,進而實現學習進程的動態往復。
3.2.4" 建立線上學習共同體
團隊協作完成后,可以采取角色輪換開展各模塊訓練,并進行工程模型比對、修正。通過建立線上練習共同體,與崗位所需方向的多技能人才需求相匹配,更利于采取隨時隨地合作完成一個項目的方式。
3.3" 綜合評價
3.3.1" 過程性數據
在云平臺中,教師可以通過搜集學生實訓過程中所記錄的操作用時、模型完整度、報表準確度、討論內容深度和師生互動相關的操作記錄,進而明晰學生的水平。
3.3.2" 擬定評價量表
根據軟件類課程評價體系設定評價量表,同時多層次設定各級指標內容,給予相關權重,由此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3.3.3" 審查復盤
在數字化工具使用過程中,通過對各種結構類型工程項目的反復訓練,提升學生融合核心知識、增強實踐能力的水平,并且采取任務導向的學習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階段性成就感,實現教學體系生態的良性循環。
4" 結語
從理論和應用模式上講,傳統的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過于關注理論知識點的彌補,不能很好地為實訓環境、教育資源與實訓活動的整合設計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服務。近年來,實訓數字場景能有效利用數字實訓場景運行過程中所產生和積累的大量數據,有利于學生的深度理解,進而指導設計與完善教學機制和監管措施。
區別于已有的實訓教學體系,本文圍繞數字場景視角下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的重構,將數字場景理論與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有機結合,構建了相應的改革模式,并對模式實踐應用的要求和對策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以促使培養出的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符合崗位的需求。
基金項目:2023年度紹興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數字場景創新融入工程造價實訓教學體系的改革”(SXSJG202337)。
參考文獻
[1] 劉邦奇,胡健,袁婷婷,等.教育數字基座賦能數字化轉型:內涵、框架及典型場景[J].開放教育研究.2023,29(6):101-111.
[2] 徐劍坤,王恩元,習丹陽,等.礦業工程多專業融合數字場景體驗式教學方法[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38(1):202-206.
[3] 翟小寧,吳綺迪.變革與創新:重塑學習新生態[J].中國教育學刊,2021(12):41-45.
[4] 顧小清,杜華,彭紅超,等.數字場景的理論框架、實踐路徑、發展脈絡及未來圖景[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8):20-32.
[5] 陳建文,劉艷,譚千保.累積生態風險與高職生學習倦?。合麡O自我圖式和網絡成癮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22(38):576-583.
[6] 韓雪童.大數據時代個性化學習的技術曲解、本源廓清與突圍路徑[J].電化教育研究,2022(6):25-31.
[7] 于文浩,何佳綺,鞏園園,等.工作場所學習的數字化轉型:關鍵行動與變革路徑[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3,35(2):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