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提出了18個學習任務群,在任務群的指引下,如今的語文教學不僅進行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同時還要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進行語文教學。這要求教師打開新視野、新思路,構建新型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與方法。因此,該研究提出圍繞主題將具有關聯性的多個文本有機組合,建構群文,創設語文實踐活動情境,通過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群文閱讀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閱讀效率,培養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 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教學;學習任務群;高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3.047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High School Chinese Group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sk Groups
JIANG Yuanyuan
(School of Literatur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Abstract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hinese Language in Ordinary High Schools (2017 Edition, 2020 Revision)\" clearly proposes 18 learning task group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task groups, today'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not only adopts traditional single reading teaching, but also uses group reading teaching mode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his requires teachers to open up new perspectives, new ideas, and construct new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poses to organically combine multiple texts with relevance around the theme, construct group texts, create Chinese language practice activity scenarios, guide students to read independently through learning task groups, learn group text reading methods, stimulate interest, thereby improving reading efficiency, cultivating reading ability, and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s.
Keywords group reading; group reading teaching; learning task group; high school Chinese
群文閱讀教學是近幾年逐步興起的一種新型語文教學方式,而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就當前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現存問題的分析以及任務群導向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思考,探索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語文群文閱讀方法,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概括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1" 學習任務群和群文閱讀的概述
1.1" 學習任務群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課程結構的設計依據中指出:“‘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1]學習任務群由多個學習項目組成,每個學習項目有各自的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學習情境和學習資源。在學習任務群的引導下,教師創設情境與話題,安排學習任務,拓展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1.2" 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即多文本集中閱讀。它是相對于單篇閱讀來說的,但群文閱讀中的“群文”不是多個單篇文本的簡單疊加,而是圍繞著某一個主題或議題,將具有某種關聯性的多個文本有機組合。它可以是多個完整文本之間的組合,也可以是多個文本片段之間的組合。群文閱讀方式能夠加強文章之間的聯系,擴大學習范圍,增加學習容量。
1.3" 群文閱讀與學習任務群之間的關系
群文閱讀的“群”和學習任務群的“群”,字面上都體現出了同一類事物的集合體,不同之處在于二者所指的內容范疇不同:群文閱讀的“群”強調集中式地閱讀大量的文本,學習任務群的“群”強調它是制訂多種不同專題學習任務的客觀依據。學習任務群是群文閱讀的引領和導向,群文閱讀需要根據學習任務群確定主題或議題、安排學習任務、創設實踐活動情境等教學過程,防止群文閱讀教學偏離軌道;群文閱讀是將學習任務群運用落地的方式與途徑,任務群通過群文閱讀教學實施具體的學習目標與內容,設計出目標明確、內容正確、重點突出、疑點明確的學習任務。二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2" 當前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群文文本的組合隨意性
在課前,教師需要對已有的學習資源進行整合,部分教師對群文閱讀的理解不夠深入透徹,選擇范圍、文本數量、組合形式上存在偏差,為了體現多篇文章共同學習這一特質,會出現從文本主旨、數量等方面單一地組合文本的情況,造成文本內在聯系不緊密等問題。文本聯系有形無實,學生難以進行深入的閱讀、鑒賞與交流,難以架構真正意義上的群文學習。
2.2" 群文主題的選定過于主觀
群文主題是群文本的高度概括、提煉與歸納。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已有經驗,客觀審視,科學選定群文主題。一些教師在設定群文主題時,單一地根據單元主題來設置,或簡單地從教材中選取某個點進行擴展,或更隨意地按照教師本身的興趣愛好來安排[2]。只關注文本自身,忽視學生的學情、興趣和需求,也沒有考慮到新課標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雙線組元這一重要參考。
2.3" 缺乏實踐活動與情境創設
情境與活動要貫穿語文學習任務,將學生的已有經驗與語文文本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體悟文學作品,積極參與活動。但由于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教學模式單一,實踐活動和情境創設較少,缺少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無法將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進行連接與融合,難以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不利于學生將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
2.4" 缺乏靈活多樣的閱讀方法
有些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常運用朗讀、默讀等傳統平常的閱讀方法,缺少對新型閱讀方法的主動探索與運用。群文閱讀方法應具備多樣性和新穎性,如圖解法、比較品讀法、精華提煉法、舉一反三法、高山仰止法(以欣賞的眼光去讀書)、居高臨下法、多維研讀法等。教師在授課前要仔細研究閱讀方法和文本,根據不同的群文特色,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多樣的閱讀方法,自主、靈活地運用到其它群文閱讀學習中。
3" 學習任務群視域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是指教師在一定課時內指導學生圍繞同一主題,并對具有關聯性的多個文本進行閱讀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梳理整合、設定主題、確定學習任務、創設情境、討論聯系、比較異同等環節,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整體感知群文之間的異同與聯系,使學生由原來的讀懂一篇文本逐漸轉變為讀通一群、一類文本。
3.1" 科學設定群文主題,把握整體方向
群文閱讀不是松散的多文本閱讀,而是需要以某個主題或議題作為指揮棒的集中性閱讀。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相應的學習任務群和人文主題,根據學習目標和文本本身,設定群文主題。
以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勸學》(荀子)為例,該文言文為論說文,其所在單元的學習任務群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人文主題是“學習之道”。本次教學既要選擇與“求學”相關的閱讀資源,又要設定能夠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發展與提升的群文主題,教師可以將《孫權勸學》(司馬光)《送東陽馬生序》(宋濂)《傷仲永》(王安石)與《勸學》(荀子)互通,把學生已學的相關課文重新組合,構建一個新的整體,整合群文,加深學生的聯結記憶;也可以將《勸學》(荀子)和同一單元的《師說》(韓愈)《拿來主義》(魯迅)組成群文,關注文章論述學習問題的不同角度。根據該學習任務群和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可將這些課文共同的閱讀主題設定為:探索學習之道,訓練理性思維。有依據地設定群文主題,既能體現本單元的核心內容,又立足于學習任務群與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有利于師生共同把握大方向。
3.2" 逐層安排學習任務,巧用方法與活動
群文閱讀的學習任務要圍繞學習任務群、群文主題和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水平來安排,教師利用學習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廣泛地閱讀,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群文閱讀新方法,形成高效的閱讀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以議論文群文《過秦論》(賈誼)《六國論》(蘇洵)《諫逐客書》(李斯)和《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為例,這四篇都是關于“國家興亡”主題的文章。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作者的思想觀點、語言特點,理解作者闡述觀點的方法與邏輯。根據文本的不同寫作背景,多角度比較同一文體的不同文章。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比較《過秦論》《六國論》《諫逐客書》與《諫太宗十思疏》的寫作意圖和敘述思路,比較其論證內容與論證方法的異同[3]。各個小組合作分工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對小組提出的疑問進行指導,便于小組內部快速得出討論結果,達成一致意見。討論過后,在學生展示本組的探究結果或者發表自己的觀點時,要求盡量做到思路清晰,簡潔明了,有理有據,以理服人。教師要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質疑的潛在能力,訓練其逆向思維和批判思維,培養思辨能力。對于最后一課時的安排,教師也可以圍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舉行一場專題辯論賽,明確規則和要求,意在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邏輯能力。
3.3" 創設實踐活動情境,獲得沉浸式體驗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沉浸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美好體驗,是至關重要的。新課標中有多個任務群都提到了現實生活和社會情景,將語文文本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能創設生活化情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語文群文閱讀學習的樂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將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沁園春·長沙》(毛澤東)《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登高》(杜甫)三篇課文組合,構建“游覽感懷,觸景生情”的群文專題閱讀。三篇文本皆是詩人在虛或實中游歷某地時的所見所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回憶一下自己的出游經歷,分享自己在旅途中看到了什么,當時內心生出怎樣的想法和感受。學生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在情境中朗讀、感受與理解。教師還可以從《航拍中國》等地理紀錄片中截取相關片段,讓學生從中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帶著敬畏之心進入本次群文學習中,細細品讀,探究意象與關鍵詞,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體會作者看到壯麗山河時內心的思想情感,獲得審美體驗。最后讓學生在課后結合自己過去在某地的親身經歷和感悟,寫一篇400字小作文,要求語言精練不拖沓,描寫生動,情感真實。把口語交際和寫作融入群文閱讀課堂,有效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4" 積極討論群文聯系,注重整體把握
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關注學生對多個文本的整體把握,也要幫助學生厘清文本之間的內在聯系。
例如,《勸學》(荀子)《師說》(韓愈)《拿來主義》(魯迅)三篇課文皆在“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教師可以在整體梳理解讀后安排各小組討論群文之間的關系,列出關聯,找出共性,使學生思路更加清晰:文本在說理內容上都強調讀書和學習之道,說理藝術上都運用了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說理過程上都針對現實問題發表議論,先批判錯誤的觀點,然后再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明晰課文之間的關聯,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多文本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理解是基礎,應用是提高,聯想是升華,三者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閱讀模式,體現了由易到難,逐步培養能力的趨勢[4]。各個小組選出發言代表,代表在表達本組的結論時,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認真聆聽,師生分別提出建議,加以補充,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4" 結語
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方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其閱讀視野,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對全面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持續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和實踐群文閱讀新方法,創新閱讀教學模式,高效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將學習任務群靈活地融入群文閱讀教學,設計科學合理的群文閱讀主題與學習任務,運用恰當的群文閱讀方法,提升語文教學質量,讓學生在高質量的群文閱讀中不斷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
[2] 朱紹禹.中學語文教材概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99.
[3] 賴穎芝.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月刊,2021(11):44-46.
[4] 張堅作,趙永明.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34(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