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wǎng)絡社交圈層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挑戰(zhàn)。社交圈層化雖有助于大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社交關系,但也可能導致信息繭房和觀點極化,限制了大學生的信息來源和視野,影響其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因此,高校需加強價值觀教育,打破圈層壁壘,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引導大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世界。同時,建立有效的價值觀引導機制,加強社會實踐與體驗,提升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關鍵詞 網(wǎng)絡社交圈層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3.034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Social Circle
ZHENG Yi, MA Shaolong
(Qingdao Software Colleg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555)
Abstract The stratification of online social circles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hile it helps form stable social relationships, it can also lead to information silos and polarized opinions, limit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perspectives, and affecting their thinking and values. Universities need to strengthen values education, break down barriers,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and guide students to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world. Effective value guidance mechanisms, social practice,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words stratification of online social circl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guidance strategy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社群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組織形式,正日益成為大學生交流思想、分享信息的重要平臺。網(wǎng)絡社交圈層化是指個體在網(wǎng)絡社交過程中,由于興趣愛好、價值觀念、社會地位等因素的差異,逐漸形成不同層次的社交圈層。這種圈層化現(xiàn)象不僅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也在網(wǎng)絡空間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對于大學生而言,社交圈層化對他們的社交行為和信息獲取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
1" 網(wǎng)絡社交圈層化對大學生的影響
社交圈層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是雙面的。一方面,它有助于大學生找到與自己相似或相投的伙伴,形成穩(wěn)定的社交關系;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導致大學生陷入信息繭房和觀點極化的困境,影響其認知和行為[1]。在網(wǎng)絡社群中,各種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為大學生提供了了解多元文化的機會。然而,由于社交圈層化的存在,他們往往更容易受到與自己觀點相符的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而忽視其他文化的價值和意義。這種單一文化的影響可能導致他們的價值觀念變得片面和極端。
網(wǎng)絡社群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臺,使得他們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信息和資源。然而,社交圈層化的存在也限制了他們的信息來源和觀點視野,可能導致他們陷入信息繭房,無法全面、客觀地了解外部世界。
在認知影響方面,網(wǎng)絡社群中的信息傳播往往具有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這使得大學生能夠迅速接觸到各種觀點和信息。然而,由于社交圈層化的存在,他們往往更傾向于接受與自己觀點相符的信息,而忽視或排斥與自己觀點不符的信息。這種選擇性接觸和認知偏差可能導致他們的思維變得狹隘,缺乏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行為影響方面,網(wǎng)絡社群中的社交行為往往具有匿名性和虛擬性的特點,這使得大學生在社交過程中更容易表現(xiàn)出放縱和不負責任的行為。同時,社交圈層化也可能導致他們在社交過程中產生偏見和歧視,對不同圈層的人持有不同的態(tài)度和看法。
2" 網(wǎng)絡社交圈層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
2.1" 圈層化背景下的思想單一化趨勢
圈層化社交環(huán)境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大學生對于歸屬感和認同感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和個性化需求。圈層化社交環(huán)境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社交圈層的劃分明顯,不同圈層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和壁壘;二是信息流通主要局限于特定圈層內部,缺乏跨圈層的交流;三是圈層內部往往形成一致的意見和觀點,對外部信息持有排斥或抵觸的態(tài)度。在圈層化社交環(huán)境的影響下,大學生的思想逐漸呈現(xiàn)出單一化的趨勢。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思維方式的局限性,大學生往往只從自身圈層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缺乏多元視角和批判精神;②信息獲取的片面性,由于信息流通的局限性,大學生難以獲取全面客觀的信息,導致對問題的認知存在偏差;③價值觀的同質化,大學生在圈層內部受到一致意見的影響,容易形成相似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思想單一化趨勢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它限制了大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削弱了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容易導致大學生在面對復雜問題時缺乏靈活性和應變能力。
2.2" 多元化教育背景下的價值觀沖突與整合
在多元化教育背景下,大學生的價值觀沖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價值觀的沖突。大學生在面臨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碰撞時,往往會產生困惑和矛盾;二是東方與西方價值觀的沖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差異導致大學生在價值觀選擇上的迷茫;三是個人與社會價值觀的沖突。大學生在追求個人價值的同時,也需要考慮社會價值和集體利益,這往往會產生一定的沖突,這些價值觀沖突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 網(wǎng)絡社交圈層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策略
培養(yǎng)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意識是網(wǎng)絡社群時代思想引導工作的重要任務。通過加強相關課程教育、鼓勵參與討論和辯論、提供批判性思維訓練的資源和平臺以及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等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綜合能力,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1"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方法的再造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社群已成為大學生交流思想、分享信息的重要平臺。在這個虛擬的空間里,各種思想觀念交織碰撞,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我們必須站在網(wǎng)絡社群及社交圈層化的視角,重新審視和再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和挑戰(zhàn)[2]。
3.1.1"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化更新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往往側重于理論灌輸和說教,難以引起大學生的共鳴和興趣。在網(wǎng)絡社群時代,我們需要根據(jù)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需求,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時代化更新。首先,我們要關注社會熱點和時事新聞,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使大學生能夠在關注時事的過程中,增強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其次,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引入創(chuàng)新案例和實踐項目,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能力。最后,我們還要加強對大學生網(wǎng)絡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育他們如何正確、理性地看待網(wǎng)絡信息,避免被不良信息所誤導。
3.1.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以課堂講授為主,缺乏互動性和實踐性。在網(wǎng)絡社群時代,我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開展在線教育,通過視頻課程、在線討論等方式,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共享和互動交流的便利。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使大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和思考,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們還可以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走出校園,通過實踐來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體驗。
3.1.3" 互動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構建
互動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強調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雙向互動和共同參與。在網(wǎng)絡社群時代,我們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構建互動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可以建立在線教育平臺,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互動交流的空間。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大學生可以參與在線討論和互動問答。其次,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等社交平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微信群、QQ群等,為大學生提供一個便捷的溝通交流渠道[3]。通過社交平臺,大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困惑,得到教育者的及時解答和指導。
3.2" 突破圈層壁壘,促進思想交流與碰撞
在網(wǎng)絡社群時代,大學生的社交圈層化現(xiàn)象日益明顯。不同圈層之間的思想交流受到一定限制,形成了所謂的“圈層壁壘”。為了打破這種壁壘,促進不同圈層之間的思想交流與碰撞,我們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3.2.1" 構建多元價值觀交流平臺
多元價值觀交流平臺的構建是打破圈層壁壘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建立多元價值觀交流論壇或社區(qū),邀請不同背景、不同觀點的大學生參與其中。在這個平臺上,大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多元價值觀交流平臺可以促進不同圈層之間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拓寬大學生的思想視野。
3.2.2" 推動跨圈層交流活動
跨圈層交流活動的開展是打破圈層壁壘的有效手段。我們可以組織不同圈層的大學生參與各類交流活動,如文化交流、學術研討、社會實踐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同圈層的大學生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學習,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同時,跨圈層交流活動還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推動他們形成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思想觀念。
3.3" 培養(yǎng)大學生的開放意識和包容精神
培養(yǎng)大學生的開放意識和包容精神是打破圈層壁壘的長期任務。我們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等多種途徑,引導大學生樹立開放的思想觀念,尊重不同的觀點和文化。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網(wǎng)絡社群時代,大學生面臨著海量信息的沖擊和多元價值觀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意識,教會他們理性地看待和分析不同觀點和文化,避免盲目跟風和偏見歧視。
3.3.1"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獨立的思考方式,它要求人們在面對問題時能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斷,而不是盲目接受他人的觀點。在網(wǎng)絡社群中,各種信息紛繁復雜,如果大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就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誤導,甚至產生偏激的思想和行為。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我們通過開設相關課程或講座,向大學生傳授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這些課程或講座可以包括邏輯學、批判性閱讀、辯論技巧等內容,幫助大學生建立起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分析框架。也通過組織一些主題討論會或辯論賽,讓大學生圍繞熱點話題或爭議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和辯論,在實踐中鍛煉批判性思維。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為大學生提供批判性思維訓練的資源和平臺。
3.3.2" 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
獨立意識是指個體在思想上、行為上能夠自主選擇和判斷,不依賴他人或群體的意見和決策。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獨立意識,首先需要鼓勵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課堂或討論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大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給予積極的反饋和指導。其次,我們需要教育大學生如何理性地看待和評估信息。在網(wǎng)絡社群中,信息來源復雜多樣,大學生需要具備辨別真?zhèn)巍⒑Y選有價值信息的能力。最后,我們還要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在網(wǎng)絡社群中,大學生需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和干擾。通過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和時間安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方式;同時也可以通過開展一些自律性強的活動或項目,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責任感[4-5]。
3.3.3" 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意識的結合
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意識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批判性思維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息,從而做出更加明智和獨立的決策;另一方面,獨立意識則能夠激發(fā)大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推動他們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因此,我們需要將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意識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大學生的思想成長與發(fā)展。
4" 結語
網(wǎng)絡社群及社交圈層化現(xiàn)象在大學生群體中愈發(fā)顯著,這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4]。面對網(wǎng)絡社群及社交圈層化現(xiàn)象帶來的挑戰(zhàn),我們需要重塑與突破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策略。通過更新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打破圈層壁壘,以及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意識等措施,我們可以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教育者、大學生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續(xù)探索。
基金項目:2022年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大學生發(fā)展研究中心學工專項)“大學生網(wǎng)絡社群及社交圈層化的特點與引導策略研究”(SZXG2208)。
參考文獻
[1] 汪凱達,余龍進.網(wǎng)絡圈層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矛盾與調適[J].高校輔導員,2024(1):42-47.
[2] 呂寧.網(wǎng)絡社交圈層化情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析[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1(1):71-78.
[3] 駱郁廷,王巧.大學生網(wǎng)絡社交圈層化及其思想傳播的空間分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5):30-33.
[4] 鄭壽.網(wǎng)絡“圈層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