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特別是對高質量、高水平的人才培育需面向市場的高職院校來講,在其教育教學模式中需將市場經濟作為重要導向。基于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下,針對高等院校的體育教育教學而言,需提高對鍛煉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視度、關注度,所以發展、促進體育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發展趨勢。針對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發展狀況而言,其存在一定不足之處或問題,進而抑制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穩定化發展。為了推動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處理好其現存問題,結合其發展需求,制定細致化、全面化的發展方案,進而建立健全系統化、規范化、完整化的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發展體系。
關鍵詞:市場經濟;高職院校;體育產業;健康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4)08-0034-03
引言
體育產業主要指的是通過開展多元化、多樣化的體育項目來取得對應社會效益的活動。高職院校是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平臺,存在豐富多樣的產業化、系統化發展資源,能一定程度上推動國家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體育是一門重要活動,其作用已經超越了改善、調整大眾生理、心理健康等范圍,其對社會經濟發展也提供難以計量的重要貢獻。近幾年來,國家對體育產業健康發展的關注度、重視度均呈顯著上升趨勢,對各種各樣體育項目的經濟投入也逐年增加,使得體育產業以一鳴驚人的速度健康、穩定發展,且漸漸形成了一套系統化、規范化的體系。
一、推動高等院校體育產業健康發展的現實需求
(一)推動體育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廣度化、深度化落實,國際經濟發展速度、社會發展速度均呈顯著增長趨勢,相關部門或組織在體制領域中已然明確了體育產業的重要位置[1]。由于體育產業的建設持續朝著國家層面發展,逐漸演變為國民經濟一項關鍵產業,同時高職院校體育作為國家體育產業發展的關鍵構成內容之一,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科學有效的措施全方面、多交流有利于提高體育產業發展的系統化、科學性。高職院校體育消費主體長時間以來均是學生群體,該群體體育鍛煉意識較強,且由于受到體育終身思維的干擾使其無形中塑造了一個先進的體育消費意識[2]。另外,高職院校體育主流消費群體還是有一些熱愛體育運動、經濟收入穩定的教職工,大多數均具備定時、定期開展體育鍛煉的優良習慣。在大眾生活質量、生活水平逐年提升趨勢下,體育消費群體也隨之呈逐年增長趨勢, 高等院校體育消費市場的潛力進一步被發掘。立足于社會層面下,由于社會體育基礎設施、設備還未健全或完善度較低,專業指導力量薄弱,嚴重制約了體育產業的穩定化、可持續化發展。高職院校體育深層次、廣度化開放,離不開教學、創收兩者的支持,需結合市場經濟主流發展趨勢及有關要求,促進其體育產業的可持續、健康化、穩定化發展與進步。
(二)高職院校體育可帶動國內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體育產業是我國體育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優越的發展條件和豐富的資源是體育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其一,高等院校擁有顯著的體育人才優勢,集中了師資、科研人才成為體育產業的 “前沿者”“實踐者”。其二,高職院校擁有較為齊全的實驗儀器、科研設備、研究資料等,有助于深度、廣度地研究開發科技含量高的體育產品,為體育競技項目提供技術支撐。且各個高職院校能靈活運用自身優勢,將其演變為可操作、高實用性的技術,進而研發與創造出大量體育先進產品;或者把其靈活使用在體育訓練/教學過程中,以有利于使得體育科研成果發展為一種有形資產,增加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的經濟收益。其三,高職院校外在環境理想,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較高,在非體育教學期間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對校外群體/群眾開放,能促使多數群體積極參與到體育消費活動中,有利于為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二、高職院校體育產業健康發展的可行性
(一)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的消費群體具備較高的穩定性
數據調查顯示,在全國體育群體中,高職院校體育數量所占比例大約為31.4%,其中研究生、大學生占比分別為6.1%、32.1%;體育活動參與數量呈顯著的逐年增長趨勢,無形中增強體育消費的拉動力。高等院校體育消費群體以教師、學生為主,其體育消費意識強烈。同時在體育終身性思維的干擾下,形成了一個超前的體育消費意識,即“花錢買健康”等,該消費群體具備龐大性、穩定性及潛在性等特點,對體育產業搭建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二)高職院校人才優勢鮮明
體育教師均具備教學/健身等多個方面的專業知識,其中不乏學術引領者/理論者、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也存在長期研究體育產業持續發展/健康運動等多個方面的專家學者,均能對體育產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還可搭建一個相對理想、穩定的信息咨詢服務市場,對體育市場給予及時性、完善性、有償性的信息服務,最大限度發揮好人才資源優勢,促使高等院校體育產業迎來發展新勢頭。
三、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促進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路徑
(一)提升高職院校管理層對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認知程度
如果想要切實促進體育產業可以朝著高效化、持續化等多元方向發展,首先應提高管理層對體育產業的了解度與認知度,主動轉變之前“以教育為主”的體育產業發展理念。雖然體育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事業重要構成內容之一,但是由于市場經濟深層次發展、體育產業化發展,讓體育產業經濟化逐漸成為一個必然趨勢,體育產業持續化發展、體育教學之間沖突性較低,同時體育教學、體育經濟兩者之間共同發展是一條必要道路。為此管理層應該深刻理解與把握體育產業經濟化在體育產業持續發展、高職院校教學等多個方面的應用優勢,聯合貫徹與落實多元化、多樣化的體育產業項目,進一步促進多個高等院校體育產業的持續化、穩定化發展[3]。促使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構建和諧友好的合作關系,能提高職院校內資源的利用率與使用率,在為企業培育高質量、高水平的體育人才的同時,加大企業宣傳力度與強度,有利于提升其市場形象、知名度;且還可運用企業的市場資源,為高職院校提供大量市場拓展項目,推動校企雙贏局面的形成,推動各個高等院校體育產業能健康化、穩定化、持續化發展。
(二)培育優質的體育經管人才,構建相關管理制度
促進高職院校體育產業健康發展不是一蹴而成的,需長期由專業經管人才對其加以科學有效的規劃,同時建立健全對應的管控制度,以此保障體育產業發展的有序化、健康化[4]。其一,高職院校管理組織在聘請相關人員時,需突破常規管理、教育型人才等方面的制約,需根據自身情況聘請優秀的經管人才,從根本上提升教學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始終將市場經濟視為重要導向,為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的健康、高效發展提供確切的指導、干預及規劃,引領體育產業逐漸邁入正。其二,在人才管理環節中培育經濟型優秀人才。高職院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組建/設置專業的體育產業發展部門、社團,培育一批批體育學生,有利于為體育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人才資源支持。同時,學生可通過參與各個社團所開展的體育鍛煉活動來增強自身策劃能力、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連續提高其體育綜合素質與素養。
(三)合理使用高職院校體育資源,促進體育向著市場化方法持續發展
推動高職院校體育產業持續發展需依賴自身體育資源的支持。高職院校人才資源優勢鮮明,學生均是學歷的優秀人才,還是融會貫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技術型、科研型優秀人才,能為體育產業持續發展提供優質且牢固的技術支持[5]。多個高職院校運動設備的完善程度較高,可滿足學生基本運動需求,但是大部分時間均處于閑置狀態,導致資源利用率較低。對此,在促進各個高職院校體育產業加快發展過程中,需將多個專業、場地等諸多資源有效結合,提高資源利用率、使用率,推動高職院校體育逐漸朝著市場化方向發展,進而保障其發展的健康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立足于國外高職院校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各個環節來講,其能在多個高職院校中聯合開展不同形式、不同樣式的體育比賽,運用媒體或網絡等宣傳方式來吸引大眾的目光與關注,甚至還能吸引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高職院校可通過售賣門票、獲取企業贊助、比賽現場直播等方式來獲取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的持續化、穩定化發展。
(四)健全與完善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發展體制機制
高職院校需加大體育市場化運營模式的管理力度與管理強度。學校需嚴格管控一些不合理、不規范的運行體制,以期持續提高體育產業化、市場化運營情況的規范化水平,使其發展更加高效化、快捷化與透明化,最大限度滿足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體育鍛煉需求。高職院校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一個專門的產業管理機構/職能部門,選擇高素質、責任心強的體育產業管理優質人才;結合現階段體育產業發展前景,建立健全對應的管理制度與運行機制,進一步明確體育產業的發展整體目標與主要路徑,協同思索其在發展的各個環節中的責任與權力,革新管理模式,實現管理的統籌化與協調化,主動開展各種類型的經營性體育資產投資工作,從根本上保障體育產業發展增值保值和收益經營工作的系統性。
(五)教育革新與體育產業經濟持續發展相結合
高職院校學生與本科學生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性,前者學生具備先天優勢,不僅能夠更加深度的了解與掌握專業知識,且動手能力較強,是社火發展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不但需全方面培育學生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健康,還需增強其智力、品格以及體育功能,加強其就業導向能力與社會功能。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能提高自身對專業理論知識與體育專業技能等內容的了解度與認知度,并把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視為必然要求,且學生是新時代發展背景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人力資源。大力發展高職院校體育產業,需從根本上改變大眾思想,明確健康人生、終身體育等目標的同時樹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終身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學生身體素質,最大化滿足個體、社會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需求。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化發展兩者的深度結合,可對高職院校學生帶來正向影響,即引導其樹立一個良好的終生體育鍛煉意識,優化人力資源培育并對培育結果帶來一定影響。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化開展可對體育產業化工作的規范化運行提供有利條件,促進體育產業的穩定化、持續化發展。
(六)深度發掘高職院校體育產業受眾范圍
立足于體育產業現代化、深入化發展背景下,各個高職院校均開設體育俱樂部,學生可利用這個載體來對個人感興趣的或特長的體育項目進行反復訓練與學習,且體育俱樂部的設置是將學校體育館與各種類型的體育器材視為根本。高職院校通過開展不同類型的課外輔導運動或體育訓練活動,開展各種比賽或娛樂休閑活動,有利于提高體育產業對學生群體的吸引力。同時由于學校附近居民數量的持續增加,大眾對專業的體育健身設備設施的需求也與日增加,為了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高職院校需與社區建立良好的交流關系,根據附近居民的運動習慣與鍛煉需求,主動和社區體育產業深度融合,促使社區居民能對院校體育產業化建設工作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利用高職院校體育資源豐富這一優勢來對校外群體提供咨詢/培訓/比賽等諸多服務,并開展體育人才多元化培訓工作,進一步拓展與豐富高職院校體育產業校外群體與受眾范圍。
結語
綜上,在市場經濟視為主導時,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經濟化、健康化發展已然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對此,各個高職院校可從提升高職院校管理層對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認知程度;培育優質的體育經管人才,構建相關管理制度;合理運用高職院校體育資源,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朝著市場化方向發展三個方向出發,以期改善與調整目前高職院校體育產業發展狀況,推動體育產業健康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仲崇霞.高校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的市場需求分析——評《當代高校體育經濟新視界》[J].當代財經,2021(04):2+149.
[2]孫薇.市場經濟背景下高校網球訓練的價值和意義探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2(08):158-160.
[3]王鑫,王家宏.構建我國體育產業新發展格局的現實價值與實踐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1(09):65-72.
[4]田建強.我國區域體育產業高質量協調發展的多元價值,主要任務與推進路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2,38(06):39-45.
[5]潘瑋,沈克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價值內涵,機遇挑戰與治理路徑[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2,36(03):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