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轉型背景下的智慧教育:藍圖擘畫與關鍵路徑

2024-12-31 00:00:00黃璐璐馮婷婷李淼浩劉德建曾海軍
現代教育技術 2024年11期
關鍵詞:智慧教育

摘要:智慧教育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高端形態,契合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目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和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而全球智慧教育大會為開展智慧教育交流與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文章基于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上各專家、學者的主要觀點,探討了智慧教育在加快教育數字化變革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從全過程、全領域、全要素數字化轉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可持續的智慧教育生態,以及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支撐智慧教育創新等方面,描繪了智慧教育理想藍圖,并提出支撐智慧教育創新實踐的關鍵路徑,以推動智慧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的有效實踐,加強國際理解和國際傳播,促進教育變革與創新。

關鍵詞:智慧教育;數字化轉型;國際理解;數字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2411—003611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24.11.004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驅動著全球教育的順應與調整。2024年8月18~20日,由北京師范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主辦的“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以“教育變革與國際理解”為主題,圍繞智慧教育政策、技術和實踐,共舉辦了16個主題論壇、11個專題活動(包括高級別對話、圓桌討論、工作坊等),發布了《數字轉型視野下智慧教育的國際理解》研究報告,頒發了“全球智慧教育創新獎”,并通過“智慧教育展”展示了行業最新的智慧教育產品與服務。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們濟濟一堂,共議人類教育的未來。

一 增進智慧教育國際理解,描繪智慧教育理想藍圖

1 數字革命開啟智慧教育元年

2008年,IBM首席執行官Palmisano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議程”報告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概念[1]。此后,隨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概念的出現,各種傳統概念被賦予“智慧”的內涵,智慧教育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前沿學術方向,其相關研究成果呈日益增長的趨勢[2]。在此背景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要求聚焦教育、數字化發展等重點領域,“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3],并將智慧教育列入十大數字化應用場景;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要求深入推進智慧教育[4],大力開展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完善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智慧教育可被理解為一種智慧教育系統,也就是說,“智慧教育(系統)是一種由學校、區域或國家提供高學習體驗、高內容適配性和高教學效率的教育行為(系統),它能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為學生、教師、家長等提供一系列差異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務,能全面采集并利用參與者群體的狀態數據和教育教學過程數據來促進公平、持續改進績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5]

發展智慧教育需要系統謀劃、科學規劃,需要各國相互交流、借鑒,搭建政策對話與交流平臺,深入交流智慧教育的新理念、新經驗、新戰略和數據治理標準、安全倫理保障等政策層面的話題,共同探索發展智慧教育的可行路徑、科學方法和有效策略。對此,同濟大學校長鄭慶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提出:科技教育是目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人工智能正在打造未來教育新形態,在人工智能賦能下已經形成了師、機、生三元模式。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趙沁平從技術發展的角度提出:信息技術進步不斷推動教育數字化發展,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的發展,智慧教育應運而生。武漢理工大學校長楊宗凱從經濟社會發展對人之需求變化的角度提出:需要培養適應數字時代的創新人才,因此應高度重視數智教育。

而從教育數字化變革的視角來看,智慧教育的新特征主要體現為兩方面:一是國家或區域智慧教育的表現性特征(即智慧教育的“發展目標”),包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全面發展的學習評估、泛在智慧學習環境、持續改進的教育文化、教育包容與公平;二是智慧教育的建構性特征(即智慧教育的“實踐路徑”),包括構建學生積極參與的社交社群、確保合乎倫理的技術應用、制定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計劃、設計可持續的教育改革規劃、加強有效的跨部門跨域協同。

2 智慧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數字技術正成為推動教育變革的引領性力量。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將教育數字化變革列為五大重點行動之一,可見教育數字化變革已然成為全球共識和時代潮流。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提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化在推動教育變革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并已連續三年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主要內容包括:①集成優質資源,建設國家教育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②加強人工智能應用,推進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③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為全球教育數字化變革貢獻智慧和力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Stefania Giannini指出,大會的“教育變革與國際理解”這一主題對于國際教育界來說非常及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利用數字技術在教育中的潛力,一直致力于提升數字技術對道德、社會、經濟等的正面影響。

與此同時,數字化轉型也給教育帶來了諸多挑戰,主要體現為數字化基礎設施不足、數字隱私問題、數字鴻溝問題等。馬爾代夫高等教育、人力和技能發展部部長Maryam Mariya、波黑民政部部長助理Adnan Husi?和塞舌爾教育部部長Justin"Valentin均提到:以上問題阻礙了智慧教育的順利開展。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秘書長Habibah Abdul Rahim從教育科技對未來教育影響的角度拋出了以下問題:教育科技能否適應本地的學習環境?教育科技的力量會不會把學習者拋在后面?教育科技的利用是不是可擴展的?教育科技的使用是否會支持可持續的未來教育?

3 智慧教育是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

北京師范大學校長于吉紅表示,當前科技與教育雙向賦能、深度融合,智慧教育的創新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面對這一歷史機遇,一要堅持育人為本,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目的,培養適應智能時代發展的數字能力;二要堅持問題導向,突破實踐難題,促進智能技術規范且有序地融入教育生態;三要堅持守正創新,促進智能時代教師能力素養的提升,使之成為適應并推動智慧教育革新的核心動力。面對人類即將迎來人機協同的文明新形態,為順應數字時代潮流,以人工智能推進教育變革,王嘉毅發出三點倡議:一是加強政策對話,攜手推進智慧教育發展;二是加強資源共享,促進教育更加包容公平;三是加強能力建設,共同打造智慧教育新圖景。智慧教育不僅是教育發展的新賽道,更是數字化教育的新優勢,政策保障、技術條件和數字化轉型是智慧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

①政策是推動教育數字化變革的關鍵保障。智慧教育是教育變革的重大工程,既要保障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融入教育生態的規范性和有序性,也要利用新技術助力形成精準、高效的教育應用和治理機制。喀麥隆基礎教育部國務秘書Kilo Vivian Asheri提到喀麥隆制定了多個與教育系統轉型有關的政策文件,包括國家發展戰略、教育和培訓部門戰略、信息和通信技術政策、高等教育法律、包容性教育政策、學前教育政策、各級教育系統改革措施等,以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求。青海省教育廳副廳長甘昌福表示,青海省正著手編制《青海教育數字化發展規劃(2024-2027年)》,并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以對全省數字教育化進行統籌規劃和布局。

②技術條件是實現多元主體共同構建數字化教育系統的重要支撐。新技術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這就要求全面理解和實施智能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政策,且利益相關方、社會公眾要廣泛參與并共同推進。趙沁平教授闡述了虛擬現實技術產生的影響,包括超越VR 1.0的現有能力、邁向6I特征的VR 2.0時代,以及互聯網技術發展對未來教育的影響,需要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相融合。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潘偉賢提出打造虛擬教學環境,特別是為特殊學習者創建具有包容性的虛擬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根據學習者的特殊學習需求調整教學,助力特殊學習者更好地學習。

③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更新換代,更是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深刻變革。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持續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技術或手段來變革教育系統的過程,需要在教育系統中實施全學段、全要素、全流程和全領域的數字化。廣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胡欽太提出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四條路徑,包括:其一,系統構建教育數字化教學改革的新模式、新架構、新方法、新體系;其二,以教育思想和理念變革為引領推動教學創新;其三,打造可視化學習和教學資源,促進資源共享;其四,構建多類型數字協同服務共同體。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余勝泉指出,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應注重人機結合的分布式教育智能,在課程體系上應構建“一核多境”(即以“多變”的真實情境、“多樣”的智能工具承載“不變”的核心內容)的課程內容、動態重組的課程結構、虛實融合的課程形態和知識創生的教學范式,形成動態開放的學校組織,以支持個性化、差異化、協作化的教育。

二 推動全領域數字化轉型,形成高質量、包容和可持續的智慧教育生態

全領域數字化轉型涵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社會培訓等教育領域,同時兼顧城市、農村等地域的均衡公平。全球范圍內的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快,各國陸續出臺了數字化發展戰略,并將教育數字化作為國家數字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全領域數字化轉型,將有助于形成高質量、包容和可持續的智慧教育生態。

1 數字技術善用讓兒童的學習、發展、成長更生動

數字技術能為幼兒發展提供豐富、適宜的課程資源,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增強活動的參與感與信息的偶遇性,更好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合作探究中持續深化現實與虛擬相互嵌入的教育活動[6]。北京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陳光巨指出,引入數字化手段可以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科學化、高效化的學習體驗。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曉巍分析了家庭數字育兒的實踐樣態,強調媒介利用與媒介干預并重,要糾正孩子不良的媒介使用習慣,使其遵守媒介使用規則,并能正確鑒別和選擇媒介產品,同時在數字育兒方面為家長提供專業支持。當前,數字技術正在不斷改變學前教育模式,成為了引領變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①拓展應用場景,使學前教育更加多樣化、個性化、智能化。杭州市蕭山區教育局局長章建平指出,學前教育數字化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建成一套數智幼兒園系統,聚焦于建好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點”;第二步,形成全區幼兒園的數字化應用路徑,以“點”連成“線”;第三步,打造數智幼教共同體,形成協同育人普惠發展的“面”。江蘇省揚中市教育局局長方學建分享了兩個經驗:一是全區域內共享數字信息資源;二是在教育提質上注重遵循全區域的數字倫理,形成數字倫理公約監督機制。

②創新教學全流程,讓資源實現共享,以實現多層次教學需要。香港艾蒙特國際幼稚園校監林明祥闡釋了深度學習對于幼兒的重要性,認為深度學習能夠提升兒童應用批判性思維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在支持兒童的深度學習中,教師扮演了關鍵角色。北京師范大學銀川幼兒園園長田慧分享了項目化學習案例,內容涉及項目學習的步驟、項目選題、項目網絡圖的預設、項目的預設、驅動性問題的設計等。

2 基礎教育數字化為學生打造靈活、可持續的教育新模式

在人工智能時代,基礎教育目標應進行新定位,其整體的發展將朝著智能化、數字化、學習化方向轉型[7]。余勝泉教授指出,培養目標轉型的關鍵,是釋放人機結合的分布式教育智能,培養“高級智能主體”,使其擁有駕馭機器的能力和超越機器的智慧。伊斯梅爾咨詢公司創始人Kristina Ishmael認為,AI與基礎教育的融合主要體現為AI用于領導力的提升、政策倫理法規框架的構建、學習成效的評估等。目前,基礎教育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必須抓住教育數字化帶來的重大機遇,以打造可持續的新型教與學模式。

①人工智能技術給基礎教育帶來了新挑戰。余勝泉教授提出了“認知外包”的概念,將認知作為一個整體來看,提出認知外包是一種人機結合的思維方式,是人內部的頭腦與外部工具緊密合作的過程,其核心是達到內外部認知的平衡。在基礎教育領域,如果一味地將認知過程交給人工智能處理,那么內部與外部的認知將出現失衡、割裂的現象,從而產生主體喪失的風險。埃及教育部第一副部長Randa Shaheen指出,人工智能技術既帶來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讓人類面臨巨大的挑戰甚至生存危險,所以要將人類的行動整合起來,保證人類的獨立性,從而達到人機的發展平衡。

②“云教育”將成為未來學校發展的新戰略。網龍網絡公司高級副總裁兼CTO陳宏分享了基于AI的新型教育空間,包括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疑問時可以像真人一樣實時切入進來提供幫助的Innovation Hub、可以模擬多元實訓空間供學生實際操作的Vocational"Hub、讓考試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的Exam Hub。深圳市云端學校校長龔衛東提到,首批云端學校含有全市10個區的13所入駐學校,形成了“1+N”學校共同體,可以帶動各入駐校協同發展;同時,云端學校打破了“名校名師”孤島效應,實現了師資、課程、教研等資源的全區域互聯互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數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曹培杰結合云端學校的模式構想了未來學校,并用兩個關鍵詞“云教育”“實踐場”來詮釋未來學校的三個創新,即空間再造、課程重構和學習變革。

3 人工智能重塑更具韌性的高等教育新樣態

人工智能的應用,使高等教育呈現出了新樣態,包括教學內容的智能化生成、學習過程的個性化分析、科研數據的智能化處理、教育管理的精細化決策等。教育部高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原副校長兼威海校區校長徐曉飛認為,高等教育的新形式,如敏捷教育、智慧教育、面向服務的教育、元宇宙教育以及未來的“AI+元宇宙+高等教育+服務”等,將會有新的模態和新的空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鄭慶華指出,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已形成了四種科學范式,即早期的經驗范式,之后是理論范式、計算范式,最后是數據驅動范式;而人工智能正在賦能科學研究,將催生新的科學研究范式。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轉型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入,在這個過程中需認識到:

①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需要重構人才培育體系,要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系;同時,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打造更有韌性的教育系統。中國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高東鋒針對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創新工作提出四點建議:其一,提升認識,主動變革高等教育發展理念;其二,創新形態,加速變革高等教育教學要素;其三,科教融合,創新變革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式;其四,真抓實干,變革高等教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人工智能治理規則。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郭新立針對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加強國際政策的對話與合作,攜手推動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其次,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與開放,促進教育包容公平;最后,加強教師智慧教育能力建設,推動教學方法的創新與變革。

②在數字化驅動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富有創意的戰略和思路。而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支撐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構建智能化、網絡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是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8]。徐曉飛教授強調要培養I型、T型、π型三種人才——I型人才是指僅具有某項專長的人才,T型人才具備社會和產業所需的綜合能力,而π型人才是具有兩項及以上專長且有豐富部門經驗、更受產業界歡迎的人才。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提到智慧教育要注重提供動態的、互動的、個性化的學習體驗,賦能學生適應迅速變革的世界,并特別強調要開展計算性的、思維性的教育。

4 數字化教學讓學習融入整個職業生涯和日常生活

數字化教學的發展,為終身學習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并促使學習融入整個職業生涯和日常生活。數字技術嵌入松散的終身學習體系所引發的傳統教育方式向數字化教育方式的轉變,不僅可以加速推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領域的一體化、數字化與協同化,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開展各類教育的融合創新,進而建成全民終身學習型社會[9]。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協會秘書長Torunn Gjelsvik指出,當今快速變化的社會要求人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以適應新職業,并利用數字化工具如人工智能來推動個性化學習、減輕教師負擔。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李松從六個方面分享了本校服務教育強國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對策與行動,即強化體系協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速數字化賦能、強化實踐應用、探索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的新路徑、深化國際合作交流。

數字技術迭代推動教育供給體系的重構,需要解決終身學習面臨的諸多挑戰。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協會大洋洲地區質量網絡協調中心主任Rajni Chand提到,部分地區由于地理區域分散、自然災害頻發、基礎設施有限、數字鴻溝等問題,正面臨教育不均衡、師資匱乏等挑戰,無法實現數字教育和終身學習。巴布亞新幾內亞戈羅卡大學副校長Teng Waninga提到數字科技帶來了機遇,但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太平洋小島國家在發展數字科技方面面臨巨大挑戰,缺少適當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教師培訓課程不足、資源和資金不足、語言文化障礙、政策的不穩定性等都是制約數字教育推動終身學習的因素。

三 強化全要素數字化轉型,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全要素數字化轉型涉及教與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包括培養目標、教育內容、教學模式、評價方式、教師能力、學習環境等。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將會影響我們的教學、學習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方式,而建立有效的教育環境、培養面向未來的學生和師資隊伍、創新數字化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數字化管理和評價反饋、建設有韌性的智慧教育系統、制定完善有效的數字化政策并進行統籌規劃是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必要條件。

1 智能化教學,實現未來教師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賦能的未來學校,將更加注重師生的個體差異與體驗,以智慧“診斷”作為提供人本服務的依據,以“富媒體”化形式提供多樣服務資源與服務路徑[10]。而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會影響教師的角色。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局局長張治發布了“教育資源的智能化改造——最美的‘光合作用’教學資源顆粒”研究成果,該成果由網龍智慧教育產品“未來實驗”團隊運用3D教育引擎技術、AI自動化生產工具等研發,是一個陪伴學生成長的智能體,能夠根據學生的特征、個性、學習進展而呈現不同的形態,并推送適合的資源或任務。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一級調研員鹿旭忠提出了教師角色塑造的四點建議:①加大政策支持,開辟教師隊伍建設新賽道;②強化數字素養,塑造未來教師新角色;③依托智慧平臺,探索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④加強國際交流,共享教師智能培養新經驗。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祝智庭認為智慧教育重在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主要包括數據智慧、教學智慧和文化智慧,還提出了一種新的教育模型——融智課堂,旨在將人工智能融入課堂教學,促進師生之間的多向互動。

2021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2021年數字教育展望》,強調教師的數字技能不僅僅是掌握技術的能力,還包括將數字技術、工具和數字資源融入教學法的能力[11]。未來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充分利用這些技術提升教育效果。教師是建成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如何應用人工智能為教育強國建設培養優秀的未來之師是重要的時代命題。華南師范大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胡小勇指出,為教師培養全過程賦能,一方面要把握未來之變,將培養教師的智能教育素養納入教師培養目標;另一方面要應用人工智能,為優化教師培養的新途徑注入新動能。香港教育大學人工智能和數字能力教育中心主任江紹祥認為,問題解決能力是計算機思想教育的核心,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學會自主解決問題,并提醒大家要保持人類的智慧和獨立思考能力,避免過度依賴AI。

2 數字化成長,促進青少年身心全面發展

智能技術擴展至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給青少年身心全面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其深度與廣度均顯示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睿道CEO南昊提到,目前在心理健康領域率先實現了多模態融合的垂直應用,此應用將大模型作為核心控制器,強調智能體與信息之間的動態交互、推理與規劃能力的整合、記憶與反思機制的建立、工具使用與執行任務效率的提高,以及與外部交互過程中能力的不斷提升。上海體育大學校長毛麗娟分享了本校面向家長和學生打造的上海市學生體育素養監測、分析與智慧服務平臺,以及自主研發的3D智能輔助訓練系統,可以監測青少年運動員的大腦活動,建立不同運動項目、不同競技水平運動員的最佳心理狀態模型,以此實現對神經和心理的調控。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其以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成長問題為導向,堅持自主創新,加強原創性基礎理論成果和技術的應用示范,以引領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強調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到2035年要實現建成教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目標。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楊大研提出要科學應用數字技術,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智能化發展數字技術,賦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圣雄甘地和平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所所長Obijiofor Aginam表示,教育系統必須具備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能力、必須加強對心理健康的支持。

智慧閱讀是培育青少年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更是傳承中華文明、實現民族復興的基石。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邊玉芳提到,要引導廣大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從閱讀中享受樂趣、感悟人生、獲得成長。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指出,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人工智能等的影響,數字閱讀、智慧閱讀迅猛發展,并已成為一種更為普遍的閱讀方式;從國際層面來看,不同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倚重科技、人才、知識等智慧領域的競爭,而閱讀是其基礎,因此歐美等發達國家也高度重視閱讀特別是青少年閱讀,以提高本國在創新發展方面的引領作用。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小學圖書館與閱讀處處長樊汝來闡釋了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臺、中小學讀書閱讀服務平臺的作用,并指出這些數字平臺在開展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3 科學化評價,促進教學、育人的深度融合

教育評價是衡量教育質量、引導教育方向的重要標尺。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教育評價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這種變革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更新,更是一種理念的迭代——從“知識本位”到“素養本位”進而發展到“主體本位”的評價理念[12]。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副司長舒華提到,從人才的成長來看,人才是國家競爭的核心要素,而教育評價是促進人才成長的關鍵環節;從教育的發展來看,評價是教育領域的重要環節,教育評價直接關系到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董成認為,從發展歷程來看,綜合素質評價數字化是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的必然要求;從綜合育人角度來看,綜合素質評價數字化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從實施層面來看,綜合素質評價數字化是保障綜合評價科學實施的必然要求。

智能技術的應用,為破解長期存在的教育評價難題提供了新思路。通過更新評價理念、改革評價內容、創新評價方法、豐富評價手段,智能技術可以實現對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的科學判定,確保教育目標的實現和教育質量的提高。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鄭勤華提出,智能技術在賦能評價的過程中要重點從三個方面來突破:一是基于智能技術生成整個學生任務場景,二是解決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問題,三是具有科學精神、實踐能力。河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劉志軍針對綜合素質評價談了三點建議:①評價目的非常重要,要區分不同類型的綜合素質評價;②核心素養導向的綜合素質評價要強調以核心素養為基礎;③數智賦能綜合素質評價,在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要用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提升效率和準確度。

四 推進科教融匯和產教融合,支撐智慧教育創新實踐

隨著智能技術生態的持續升級,科技與教育兩大領域都在以主動的姿態向對方滲透,即科技為教育賦能、教育為科技賦值。謀劃數字教育,必須站在未來看現在,深刻把握數字技術變革教育的時代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服務學生的適應性成長,助力教師的專業發展,支持學習環境的智能升級,全面打造區域教育數字化新生態。

1 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四個環節:需求、融入、演化、治理

科技變革教育的需求、路徑與成效依賴于其在不同場景中的推進,故在社會轉型過程中識別變革場景是定義教育新需求的前提[13]。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王建華介紹了中國智慧教育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并強調平臺要堅持開放共享,以咨詢診斷、合作開發、應用普及等多種形式向社會提供開放式共享服務,不斷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新一輪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和重要驅動力,科技賦能是智能技術融入教育的主要路徑。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校長高翔指出,世界各國紛紛進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強調創新人才的培養,構建了STEM科教融合、科教融匯數字化等模式,未來需要將AI、能源、人才培養融合在一起,研發新的人才培養平臺。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雷朝滋針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出了四點建議:①要大力推進有組織的科研,且科技創新要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②要加強有組織的校企深度協同,攻克關鍵領域的“卡脖子”技術;③要協同推動高校科技成果的快速產業化;④要有效發揮科技支撐智慧教育創新發展的作用。

作為復雜的社會系統,教育存在高度的差異性和不確定性,開展變革推演是科技賦能教育之價值體現的具體表征。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社會事業處處長王順兵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正融入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原來的輔助支撐工具逐漸變為推動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科技與教育正在形成系統性深度融合的格局。阿拉伯聯盟教育、文化和科學組織ICT部門主任Mohamed Jemni從變革推演的角度給出了數字化轉型的定義,即戰略性采用數字技術來改變教育進程并創建新的教育模式,此過程涉及技術的整合,需要轉變組織流程,并且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不當使用,將帶來倫理、隱私保護與安全等方面的風險。只有進行有效的智能技術治理,才能保障教育系統變革有序推進。20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關注數據:保護學習者的隱私和安全》,指出數據保護是一項基本人權,每個人享有免受他人任意干涉其隱私的權利[14]。舒華副司長認為,數據算法是數字化賦能教育評價改革的基礎和核心,也是最大的風險點,要加強技術安全和倫理研究,確保算法的透明性、公平性,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的安全隱患,確保數字化政策合法合規。

2 學習環境智能升級的兩個關鍵選項:智能教育裝備、智慧校園建設

加強智能教育裝備研究,促進教育裝備行業高質量發展,對于實現智慧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秘書長李灜指出,教育裝備是數字化時代激發教育創新、推動系統性變革的必要條件,需要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發揮關鍵支撐作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華針對智慧校園建設和智能裝備應用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抓住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機遇,給學校師生帶來更好的數字使用體驗;二是進一步推進數字化教育的優質公共教學資源共享和交流,為實現國內外基礎教育的包容公平、職業教育的實習實訓、高等教育的技術創新提供數字化手段。

數字化轉型的實現,需要拓展智慧校園應用場景,升級智慧學習環境,不斷積累智慧教育的實踐經驗。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于俊清強調,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在于“化”和“轉”,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平臺必不可少——課程平臺、教室平臺和教育平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李艷燕和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龐明勇發布了《大規模智慧教室監測平臺amp;立體綜合教學場建設指南》,其中大規模智慧教室監測平臺可使學校、家庭、科技館等學習場域的數據實現聯通,而立體綜合教學場建設指南著眼于未來教育對“智聯”的服務與功能需求。

3 數字資源建設的一個核心要素:數字教材

教材的數字化程度直接關系著教育數字化的整體水平,數字教材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2023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創新教材呈現方式,加快以數字教材為引領的新形態教材建設”[15]。數字教材是指利用先進數字技術發展成果,以各類電子終端為主要載體,將傳統紙質教材內容數字化、信息化的互動性教材[16]。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王泉提到數字教材具有三個特征:一是兼容并蓄,具有多樣性和包容性,且跨學科整合,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二是匯聚了多形態、多維度的學習資源,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提供不同的資源;三是多方合作的建設方式,即由學校、出版社、企業合作建設數字教材。

規模化打造高質量的數字教材和智慧教材,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數字教材能夠加強師生交互、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學校可以通過研發覆蓋各學科知識單元、知識點的知識圖譜,促進以知識圖譜為基礎的內容與資源建設,助力數字教材的開發[17]。針對數字教材建設,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長劉超分享了三點經驗:①筑牢戰略基石,以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為目標;②重構組織體系,重塑數字業務板塊,構建適應數字教材選題研發、編輯出版、傳播推廣、運營服務的組織體系;③激活技術引擎,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為驅動,開拓數字教材建設新賽道。

4 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三個前提條件:彌補數字鴻溝,促進多方協同,創新教育理念

區域教育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消弭數字鴻溝、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所在。“教育何為、教育該往何處去”不僅是全球命題,也是區域教育之問。智慧教育正在變革的“路上”,需要扎根一線,利用好示范區這片研究和實踐的“沃土”,積極應對數字教育變革的挑戰,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形成區域教育數字化新賽道,走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之路[1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代理局長Svein Oesttveit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指出全球有50%的學生在家中無法使用計算機,這也凸顯了制定解決數字公平問題相關政策的迫切需要,以及政府在確保所有學生平等獲得數字資源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數字化賦能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規劃引領、模式創新、典型示范,也需要多方協同。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楊銀付分享了中國教育領域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如各級各類學校互聯網接入率達到100%,超過3/4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特別是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訪問量已超過400億次,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教學資源庫。四川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胡衛鋒闡釋了四川省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的三個準入條件:①在“十四五”期間區域必須有明確的智慧教育發展規劃,且執行規劃須一年以上;②區域應在國家級或省級智慧教育平臺推廣應用、教師信息化素養、數字化典型應用場景方面有較好的工作基礎;③區域要有完備的教育數字化領導機構,有資源共享和現代治理數字平臺,有能夠提供優質資源的生產機制,有完整的教育過程數據。

基于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慧教育的理念,積極打造區域教育數字化的新賽道、新模式,成為區域管理者的共同目標。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系主任顧小清認為,我們既要關注知識點層面的學習追蹤和智能干預,也要圍繞學生的素養提升、長周期的知識能力培養來開展對學生學習成長的數據追蹤。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技術與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淑印從創新資源供給機制、拓展網絡學習空間、提升師生數字素養、助力教學模式改革、開展智慧教育示范、推進新型創新應用等方面,闡述了深化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的重要意義。此外,由數字學習與教育公共服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牽頭發布的《2023國家級新區智慧教育發展研究報告》通過1+1案例的多維刻畫,匯集了10個國家級新區(如重慶兩江新區、廣州南沙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等)的智慧教育實踐樣態,關注實踐導向的發展效能,可為智慧教育系統設計提供參考。

五 結語

“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會”的召開,推動了智慧教育的發展。作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新形態,智慧教育既是推進公平、包容和優質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匯聚流動,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優質資源開放、平臺建設應用、政策標準對接等方面綜合發力,凝聚共識。對此,我們要不斷深化國際合作,開展共商、共建、共享,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注入新動能、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貢獻力量。期待本次大會提出的“教育變革與國際理解”新理念能夠指導智慧教育的未來發展,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2]王運武,黃榮懷.智慧教育發展態勢與戰略研判——從學術研究到政策選擇[OL].

lt;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_W1AupcyYgbfstVf943A_eYhd3kOO5Y0pd8FqHqFFx5R5iQbagJi4r55xxen86bsKiDP5b38s8T-jBT6kv9ymYXLvL1wAGkdHEBkO1_ER-ZButjExdEN1hEva2dSG3gmtv5aQcKuXXBUTPckQP2rE6t2B5tn0n6750J7JlLnQ2e-G-XTyZetQiplLAvpHiRjamp;uniplatform=NZKPTamp;language=CHSgt;

[3]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OL].

lt;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gt;

[4]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OL].

lt;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gt;

[5]黃榮懷.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從環境、模式到體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6):3-11.

[6]蔡迎旗,占淑瑋,張麗瑩.數字技術賦能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何以可能[J].教育研究與實驗,2023,(6):95-102.

[7]梁艷茹.人工智能時代的基礎教育目標定位[J].當代教育科學,2019,(1):15-18.

[8]王繁,劉永強,周天華.人工智能引領高等教育數字化創新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24,(Z1):9-12.

[9]吳遵民,蔣貴友.數字化時代終身學習體系的現實挑戰與生態構建[J].遠程教育雜志,2022,(5):3-11.

[10]胡小勇,孫碩,楊文杰,等.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需求、愿景與路徑[J].現代教育技術,2022,(1):5-15.

[11]OECDiLibrary. Digital education outlook 2021[OL].

lt;https://www.oecd-ilibrary.org/sites/f54ea644-en/index.html?itemId=/content/component/f54ea644-en#section-d1e2925gt;

[12]王龔,卜洪曉,顧小清,等.解鎖學生潛能:數字評價方案的創新策略與實踐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24,(8):51-58.

[13]黃榮懷.論科技與教育的系統性融合[J].中國遠程教育,2022,(7):4-12、78.

[14]UNESCO. Minding the data: Protecting learners privacy and security[OL].

lt;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81494gt;

[15]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OL]. lt;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2/content_6919662.htmgt;

[16]白彥,柏林童,張一傲.數字教材建設的理論建構、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基于TOE模型的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4,(7):45-48.

[17]黃榮懷.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J].人民教育,2022,(Z3):28-32.

[18]曾海軍,王靜漪,張卓,等.區域智慧教育建設特色與發展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23,(9):50-56.

Smart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 Blueprint Planning and Key Paths

——A Summary of the Global Smart Education Conference 2024

HUANG Lu-Lu1""""FENG Ting-Ting2,3[Corresponding Author]""""LI Miao-Hao4""""LIU De-Jian2""""ZENG Hai-Jun2

(1. China Education Press Agency, Beijing, China 100082;

2. Smart Learning Institut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100875;

3.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Instute, Hebei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Shijiazhuang, Hebei, China 051430;

4. Chongqing Liangjia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Chongqing, China 400700)

Abstract:"Smart education, as an advanced form"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education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also become a topic of common concern of all countries of the word of education and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e Global Smart Education Conference has built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the launch of smart education. Based on the main viewpoints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the Global Smart Education Conference 2024,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smart education in accelerat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digitization. Meanwhile, the ideal blueprint of smart education was described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all-field, and all-fact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formation of a sustainable smart education ecology,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o support smart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addition, the key paths to support smart education innovation practice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practice of smart education on a global scale,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 and dissemination, and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Keywords:"smart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digital education

猜你喜歡
智慧教育
我國發展智慧教育的路徑選擇
青年時代(2017年2期)2017-02-16 14:01:19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態發展新挑戰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0:44:55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化環境藝術設計教學
智慧教育在基礎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探究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試論智慧型教師的職業素養
考試周刊(2016年49期)2016-07-05 07:44:10
踐行“智慧教育” 助推教育變革
德才鑄就智慧
南通電信助推“智慧教育”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在线第二页|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不卡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亚洲天堂首页|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性视频一区| 99视频全部免费|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五月婷婷伊人网| 福利在线不卡|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免费一极毛片|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欧美亚洲欧美|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欧美在线网|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亚洲精品在线91|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久久网欧美| 91国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不卡午夜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激情综合图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bt欧美bt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