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 浙江省高等教育研究課題(KT2024163);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規劃課題“新農科背景下園林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2022SCG354);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20801214315127);浙江省一流本科課程“園林規劃設計”建設項目;浙江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園林規劃設計Ⅰ”。
作者簡介 郭超(1986—),女,浙江諸暨人,碩士,講師,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研究。
通信作者 鐘炳偉(1984—),男,浙江諸暨人,博士,副教授,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1-28
摘要 為全面推進高等農林教育教學改革,本文對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教材建設、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創業教育和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就其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具體包括立足人才培養要求,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拓展第二課堂,培養應用型人才;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提升教師雙師雙能素質。為培養具有創新、創業和創意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 新農科;園林規劃設計;數字化教學;農林高校
中圖分類號 G642.0;S6-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3-0108-05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O Chao""" SHU Meiying""" ZHONG Bingwei
(Jiyang College of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Zhuji 3118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ducati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s were analyzed in textbook construction, teaching philosophy, emphasis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and its teaching reform were explored, including dynamically adjusting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alent cultivation requirements; building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model reforms; expand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and part-time teaching team to enhance the dual abilities and abilities of teacher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composite appli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nd creative abilities.
Key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digital teach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為穩步提升高等農林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郝婷等[1]、應文斌等[2]和雷東陽等[3]對高等農業教育新農科建設進行了探討,這些學者研究認為新農科建設應著重培養卓越新型農林人才,改革農科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呂新等[4]對培養多學科背景、跨專業能力和高素質復合型的現代農業人才進行了創新性探索,致力于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新方案。
園林設計類課程是園林本科專業的核心課程群組,其教學目的是在風景園林學相關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遞進式地訓練學生的多類型、多尺度規劃設計能力。當前,園林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改革面臨內在需求與外在動力的雙重影響,其中內在需求在于圍繞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目標,不斷提高園林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外在動力在于與專業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求相契合的實際需要。劉燕等[5]對新農科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園林專業建設路徑進行探索,其提出,要以現代新技術改造提升現有農科專業,布局適應現代高效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涉農專業,以鄉村振興建設為重點,把握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新態勢,及時拓展新農科的研究內容,加強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激發新農科建設的內在動力,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張潔等[6]研究認為,高校風景園林設計類課程應著眼于新農科建設要求,結合專業特點,面向新鄉村、新農業、新農民和新生態。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應積極探索多元多級協同融合發展新路徑,結合實際情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并構建具有實踐性、創新性和職業性的人才培養模式。
本文對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教材建設、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創業教育重視程度和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就其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具體包括立足人才培養要求,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拓展第二課堂,培養應用型人才;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提升教師雙師雙能素質。
1 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在園林專業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需要進一步提升的環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教材建設方面
教材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理論聯系實踐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隨著行業技術日益更新,部分高校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使用的教材有待進一步更新,以適應行業不斷發展的需求;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的整體性、系統性和連貫性有待進一步增強,以促進研討式、互動式和項目討論式教學的開展,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理論內容與實踐形式的結合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使學生能運用科學理論知識對項目進行合理設計,促進設計方案落地。
1.2 教學理念與模式方面
教學理念有待進一步更新,教學模式有待進一步優化。園林專業課程教學中,部分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傾向于結合所在學校的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案,圍繞整個課程、專業、跨專業或跨學科的綜合性實踐課程教學有待進一步拓展,同時,反映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創新性、拓展性實踐與新農科人才培養要求的契合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1.3 創新創業教育方面
創新創業教育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社會和行業需求適應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在以往教學理念下,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教學與社會實際需求及行業發展趨勢的適應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可能使得教學模式與創新創業教育存在一定的脫節。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的創新性有待進一步增強,對學生應用能力、創新創業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待進一步突出,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尚有進一步發掘的空間,使得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效果與理想標準尚存在一定距離。
1.4 教學團隊建設方面
教學團隊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雙師雙能型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師資力量十分重要,部分高校師資隊伍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實踐中,應用型本科高校園林專業的學生能否有效提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專業教師的有效指導。當前,部分園林專業的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有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數量有待進一步增加,教學團隊的教研能力、雙師雙能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以上教學現狀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對學生創新、創業和創意能力的培養,因此,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十分必要。在新農科背景下,要順應發展趨勢,及時轉變園林專業教育教學理念,積極創造條件,深入開展多課堂交叉互助的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創新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這也是面向新的社會需求,提高園林類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提升園林人才培養水平的有效途徑。
2 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2.1 立足人才培養要求,動態調整教學內容
優化設計類課程教學內容。江漢森[7]基于現代農業視野對地方高水平院校卓越農林人才培養進行研究,該研究認為,應根據新農科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特點,發揮應用型高校的地域優勢,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發展需要,確保教學內容在原有專業基礎上,融合園藝、植保、規劃、設計、地方文化和思政等內容,結合農業生產技術與現代生物技術,將生態學、林學、美學、建筑學和信息科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整合課程內容,挖掘課程重點及特色,實現社會需求與學生個人素質相結合,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打牢專業基礎與引導創新思維相結合。堅持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以多種形式融入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滿足學生全面與個性化發展需求;立足鄉村振興發展對農業人才的需求,著力培養學生學農愛農、服務農業農村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
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梳理課程結構,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多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注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協調發展,將園林規劃設計、園林設計初步、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和園林建筑設計等設計類課程,園林工程、工程概預算等工程類課程,以及樹木學、花卉學等植物類課程進行有機整合,以園林規劃設計課為核心,在規劃設計環節引入專項設計,如建筑設計、植物景觀設計等,結合實際項目聯動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打破單一課程之間的壁壘,逐步實現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系,鍛煉學生綜合運用各課程知識的能力,加強基礎技能訓練,不斷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提升專業內涵。此外,結合課程實習、專業實習及畢業實習等教學環節,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景觀規劃設計能力。融入地方文化,彰顯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區域資源,關注新技術、新動態,把特色小鎮建設等項目作為課堂教學案例,讓學生結合場地實際情況和鄉鎮需求,提高設計的落地可實施性,滿足行業動態發展需求。
2.2 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改革
革新課程數字化教學模式。基于新農科對涉農專業發展的需要,針對課堂教學改革,傾力打造五大“金課”。楊忠華[8]研究指出,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實踐中,教研團隊通過“互聯網+課堂”“人工智能+教學”等模式,合理選擇并有效利用在線精品課程,構建、重組信息化教學模式,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平臺,將網絡教學資源與線下教育資源進行有效結合,對線上線下課堂的教學互動進行有效組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建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開發項目化教材,建設立體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工程概預算、園林規劃設計和園林設計初步等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這幾門課也獲得了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認定;出版省精品課程規劃教材《園林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獲得了優秀教材獎、信息化教學成果獎。
采用“互聯網+”課程教學模式。開發集文字、音頻、視頻、動畫和模擬仿真等多種形式的、吸收學生共同參與的原創性音視頻和動畫等資源的多元化立體共享型教學資源庫,以滿足教師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課程目標資源、案例資源、互動資源和評價資源等方面入手,課前導入知識點,課中深化教學,實現課堂面對面交流互動;通過相關案例和方案設計明確教學目標,解決重難點;教師發布學習任務,并進行講解與案例展示,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匯報學習成果與小組合作情況。郭超[9]對基于直觀認知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過程性教學進行改革探索,其認為,通過項目驅動教學,讓學生參與小組集體活動,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對設計策略進行分析,有利于鞏固所學理論知識要點;構建以培養“三創”(創新、創業和創意)能力為目標、教學做結合和過程性評價考核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以體驗式、案例式和過程性教學為手段,實現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其主動創造性和合作研究等能力。
2.3 拓展第二課堂,培養應用型人才
不斷豐富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依托相關行業企業資源,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構建各種類型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目前,校內擁有生理生態實驗室、組培實驗室、園林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實驗室、園林專業繪圖室、園林模型設計與制作實驗室等,并與相關農林大學共建共享實驗溫棚。同時,把實踐教學和校園環境提升建設項目相結合,相繼參與校園文化長廊改造設計項目和校園溫室場地設計項目;與相關農林大學園林規劃設計院、植物園、景觀建設公司和濕地旅游發展公司等多家相關企事業單位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搭建綜合化、系統化和多元化的產學研創新實踐教育平臺,為學生的專業實踐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途徑,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需求,并與行業接軌。
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以大學生創新項目為依托,從項目選題、方案設計、實驗研究和論文撰寫等方面開展科研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依托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和社會實踐項目,提煉選題方向,構建研究框架,形成較為嚴謹的科研訓練體系,拓展第二課堂的學習創新能力;以設計類學科競賽為依托,積極開展各種技能競賽活動,從主題凝練、方案策劃、文本制作和展板設計等方面開展創意設計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意能力。鼓勵學生依托園林專業技能,參加各類學科專業競賽,充分利用競賽選題較強的前沿性和實際性,使實踐教學內容更具前瞻性,有利于將方案規劃設計建立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幫助其獲得較為優異的競賽成績。以創新、創業和工程項目為依托,參加景觀設計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互聯網+”挑戰杯項目等,培養學生掌握園林規劃設計基本知識和園林企業規劃設計項目流程的創業能力,使其具有從事園林方案設計、植物配置、施工管理和工程預決算等工作的能力。若學生的設計作品被有關單位采納,則有利于為其職業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促使其成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符合行業發展、企業需要和崗位要求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實踐中,部分學生參與社會服務實踐項目,走進企業進行專題交流;參與鄉村景觀建設調研、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等社會服務實踐項目,通過全程參與前期調研到規劃設計這一完整過程,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建立與行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滿足市場對園林職業人才素質的要求,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增強其實踐性和技術性能力。
2.4 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提升教師雙師雙能素質
為滿足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要求,從適應園林產業人才需求和園林專業發展需要的角度出發,組建一批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鼓勵支持學術造詣深、科研能力強的教師參與指導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聘請企業一線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導師指導課程實踐教學,構建多層次、多類別的教師隊伍。朱向濤等[10]探索了校企合作下園林實踐人才培養方案,提出打造師德高尚、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教學水平高和實踐能力強的專兼結合型教師隊伍,以提升教師雙師雙能素質。通過進修、掛職鍛煉等方式,選派教師到相關農林大學園林設計院、城市空間建筑規劃設計院等單位,利用寒暑假進行實踐鍛煉,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積極參加一流專業(課程)建設、新農科建設、重點專業建設和“互聯網+”教學改革等學習交流活動,提升教學團隊的凝聚力、影響力、學習交流能力和課程建設能力。開展校企人員互派工作,積極吸納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實踐課程教學,補齊實踐教學短板;選派教師作為科技特派員,帶隊深入一線開展科技下鄉工作,通過教研結合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發展;鼓勵教師考取園藝師、造價師等園林專業的相關資格證書,積極進行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
2.5 科學設定課程考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基于學生創新、創意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目標,根據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之間的銜接過渡,創設不同類型的實踐設計環節,循序漸進地設計實踐教學內容,致力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考核形式多樣化,重視過程考核,重在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效。期末總評成績構成改為理論成績(0.3)+實踐成績(0.7),其中,理論考核形式改為線上(開卷)+線下(閱讀研討),實踐考核方式則為在實際場地進行實踐考核。豐富過程性考核評價內容,具體包括閱讀研討、實踐作業、課堂表現和在線學習等,以此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課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改革方案在2018、2019和2020級園林、環境設計專業進行第一輪實施。實踐表明,優化后的改革方案教學效果與2016和2017級相比,學生到課率、考核優秀率等均大幅提升,尤其是考研率增幅明顯(上升了50%)。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評價均在96.5分以上;學生本專業的就業率增加,用人單位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反饋意見均為優秀。該課程教學改革效果明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3 結語
隨著新農科建設的深入推進,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路徑也有所轉變。為此,地方應用型高校要結合新農科內涵和人才培養要求,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和品格的全面培養。對此,要合理定位課程教學目標,以創新創業項目、學科競賽和在線資源為載體,以三類項目、四級競賽為抓手,積極對接地方區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要求,加強研究性教學,加強農科教結合、協同育人,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本文對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教材建設、教學理念、創新創業教育重視程度和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就其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具體包括立足人才培養要求,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拓展第二課堂,培養應用型人才;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提升教師雙師雙能素質。
參考文獻
[1] 郝婷,蘇紅偉,王軍維,等.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新農科”建設的若干思考[J]. 中國農業教育,2018(3):55-59,94.
[2] 應義斌,梅亞明. 中國高等農業教育新農科建設的若干思考[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9,36(1):1-6.
[3] 雷東陽,曠浩源. 面向新農科的高校農學類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湖南農業大學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J]. 教育現代化,2019,6(A0):5-7.
[4] 呂新,張澤,侯彤瑜,等. “新農科” 背景下農學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教育現代化,2019,6(68):16-18,51.
[5] 劉燕,旦藝豪,王春. “新農科” 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園林專業建設路徑探討[J]. 黑河學院學報,2019,10(11):115-117.
[6] 張潔,楊智. 高校風景園林設計課程思政元素構建和育人體系研究與實踐[J]. 教育信息化論壇,2023(21):123-125.
[7] 江漢森. 現代農業視野下的地方高水平院校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研究:以福建農林大學為例[D]. 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6.
[8] 楊忠華. 基于OBE理念的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以銅仁學院園林專業為例[J]. 安徽農學通報,2020,26(17):174-175.
[9] 郭超. 基于直觀認知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過程性教學改革探索:以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為例[J]. 安徽農學通報,2016,22(10):177-179.
[10] 朱向濤,哀建國,金松恒. 校企合作下園林實踐人才培養探討[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3(3):175-180.
(責編:楊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