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創新設計葡式瓷磚畫紋樣,形成更具城市地域性、文化內涵性的文創產品,保留紋樣藝術之美,促進文化傳承,提升文創產品經濟價值。文章通過文獻研究法對澳門葡式瓷磚畫進行研究,歸納其紋樣圖案特征、構成形式和色彩特征。運用形狀文法提取核心元素,生成基本圖形單元,根據生成性規則和衍生性規則演變形成新的紋樣,并將之運用于澳門文創產品設計之中。得到創新文創產品。初步驗證形狀文法對葡式瓷磚畫紋樣創新設計的可行性,為傳統紋樣的創新設計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葡式瓷磚畫;紋樣;形狀文法;創新設計;文創產品
中圖分類號:J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13-0046-06
引言
葡萄牙語中的瓷磚“azulejos”來源于阿拉伯單詞“Al-zuleique”,早在中世紀時期,被伊斯蘭教徒使用,意為“光滑的小石頭”。葡萄牙在瓷磚藝術的裝飾手法上,使瓷磚畫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1]。瓷磚畫是一種歷史延續的載體,能夠為世人描繪一個時代的縮影。16 世紀,隨著葡萄牙遠東殖民版圖的擴張,殖民者獲得澳門碼頭船舶的??繖嗪唾Q易權,葡式瓷磚畫作為特色產物引入澳門。在中葡文化接觸的幾百年間,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瓷磚畫逐漸變成澳門城市文化特色之一,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 年6 月30 日,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將“葡萄牙瓷磚畫制作工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葡式瓷磚畫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急需更大的發展空間。目前,葡式瓷磚畫的紋樣缺乏創新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一些紋樣逐漸脫離時代審美,如何創新葡式瓷磚畫發人深思。且葡式瓷磚畫傳承與發展情況相對一般,主要還停留在瓷磚畫本身的作用上,作為建筑物或景觀的裝飾性使用占大多數,相關衍生性應用較少。文創產品作為一個具有高經濟附加值的產物,以文創產品的形式推廣發展葡式瓷磚畫特色,在保護傳承文化的同時,也帶動了澳門的旅游文化產業發展。
形狀文法是一個靠對形狀進行規則演變的設計方法。根據文獻資料顯示,其廣泛運用于產品、工業等設計領域。利用形狀文法生成新紋樣的相關文獻很多,但有關葡式瓷磚畫紋樣創新的研究卻鮮有記載。文章以葡式瓷磚畫紋樣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研究法,提取經典元素,利用形狀文法的演變規則生成新的紋樣,有利于文創產品發展,達到瓷磚畫文化發展的效果,彰顯澳門城市特色。
一、研究方法與應用流程
(一)形狀文法理論
形狀文法最早是由George Stiny 和James Gips 提出的一種形狀運算設計方法,原理可以概括為一個集合,其中包括基本圖形、演變規則和生成的新紋樣。形狀文法的定義可以理解為SG=(S,L,R,I),S 為形狀的集合,L 為經過標記的集合,R 為推理規則的集合,I 為初始形狀的集合[2]。形狀文法的推理規則主要分為生成性規則和衍生性規則。生成性規則包括增刪(R1)、拆解(R2)。衍生性規則包括平移(R3)、鏡像(R4)、旋轉(R5)、縮放(R6)、復制(R7)。
(二)形狀文法與紋樣設計
形狀文法以運算規則為主,可用基本圖案,根據演變規則生出新的復雜紋樣。核心元素和基本圖形單元是形狀文法演變的重要基礎。形狀文法的特征即為保留其特色的“形狀語言”,使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保留基本元素自帶的文化內涵。通過形狀文法生成的紋樣具有一定的節奏韻律,畫面構圖著重于點、線、面,各個形態之間聯系巧妙,生成的紋樣極富辨識度,能夠充分表現其文化內涵[3]。Cui和Tang[4] 利用形狀文法,從研究壯族刺繡圖案出發,生成新的圖案。王偉偉等[5] 研究新疆和田地毯的傳統紋樣,分析傳統紋樣規律特色,運用形狀文法設計出新的地毯圖案。張欣蔚等[6] 運用本體和形狀文法設計出快速實現復雜圖案的方法。羅茜、余魯[7] 運用形狀文法的推演方式,將漢代漆器云紋的造型特色和設計方式應用于文創產品之中,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產品,豐富現有的文創產品,滿足文創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卜俊等[8] 提煉敦煌藻井中的紋樣特色,利用形狀文法對其進行衍生設計,生成多種符合現代審美特點的創新紋樣,為女士手提包提供民族特色方案,滿足消費者對于傳統文化的需求,又使傳統文化以新的面貌得以傳承。李樹霞、張春明[9] 基于形狀文法,將明代服飾的瓔珞紋與現代設計手法結合,將傳統紋樣進行現代化應用,將傳統紋樣用形狀文法重新進行文化賦能產品。張格格[10] 直接運用形狀文法提出文創產品創新設計方案,使文創產品設計風格得以延續。從贛儺文化出發,概括特征與寓意,運用演變規則,將之運用于文創產品設計中,對完善以文化內涵為核心的理論體系提供參考。形狀文法能高效地進行設計,在產品、圖案等設計領域不斷擴展并被證實合理性。
(三)設計應用流程
葡式瓷磚畫紋樣作為瓷磚畫的傳統特色所在,如何將之進行現代化的創新應用備受矚目。文章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調研等方法對葡式瓷磚畫紋樣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其圖案特征、構圖形式、色彩特征?;谛螤钗姆ǖ睦碚?,對葡式瓷磚畫紋樣進行核心元素的提取、演變生成新的基本圖形單元以及創新設計,將新設計的紋樣運用于澳門文創產品的設計之中。設計流程圖,如圖1。
二、葡式瓷磚畫紋樣藝術特征
(一)葡式瓷磚畫概述
葡式瓷磚畫是指一個繪有不同圖案的小而厚的陶瓷片,大小通常為15×15 公分的正方形。傳統的瓷磚畫由琺瑯燒制而成,潤澤透明的琺瑯覆蓋在陶瓷片表面。最早的瓷磚畫以黑白二色為主,隨著技術時代的發展,藝術家通過切割小石頭來增加瓷磚畫色彩達到豐富視覺效果的作用。再后來,瓷磚畫的色彩主要以藍白為主,燒制時通過亞麻籽油或者陶土來區別其不同顏色。葡式瓷磚畫主要應用于裝飾住房、教堂、博物館和其他一些公共建筑。葡式瓷磚畫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在澳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其視覺之美已成為澳門城市特色的一部分。
裝飾圖案的載體有不同的形態和使用功能,因此紋樣就需要各種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載體采用不同的構成方法。紋樣是藝術的組成部分之一,能夠反映藝術特點,是一種為達到一定裝飾效果而設計的視覺表達。紋樣附于藝術表面,傳承時代特色。葡式瓷磚畫一般應用于局部或是整體的墻面,以整體圖畫的形式展現,通過瓷磚的拼接構成一幅完整的瓷磚畫[11]。16 世紀初,葡萄牙宮廷裝飾瓷磚畫紋樣以帶有西班牙思維利亞特色的幾何紋樣為主。16-17 世紀是葡式瓷磚畫發展的巔峰時期,因為中葡文化與經濟頻繁交流的原因,“中國式”風格對瓷磚畫紋樣的圖案、構圖、色彩等造型造成影響[12]。其中,16 世紀起受到了銷往葡萄牙的中國絲綢影響,中國絲綢中富有中式情調的題材也被畫師運用在了瓷磚畫紋樣的造型上[13]。當然,葡式瓷磚畫本身的作用也使其紋樣帶有宗教色彩。宮廷生活等圖案造型漸漸出現。同時,遺留在葡式瓷磚畫中的青花瓷磚畫,不僅在17 世紀末到18 世紀初有著重要的地位,甚至一直到現在對葡式瓷磚畫紋樣仍有所影響。藍白兩色的瓷磚畫紋樣在如今依舊是建筑裝飾中的主流[14]。葡萄牙Rat ton 美術館的藝術總監講述瓷磚畫在燒制時用亞麻籽油區分色彩,風靡的葡萄牙藍為暗藍色。但隨著陶瓷技術的進步,瓷磚畫紋樣色彩也出現藍黃綠白等色彩,金箔也會被燒至其中[15]。
(二)葡式瓷磚畫紋樣圖案特征
早在公元8 世紀,伊比利亞半島被阿拉伯人侵占,并將瓷磚的燒制以及應用技術傳入葡萄牙。但趕走阿拉伯人后,他們留下的瓷磚裝飾室內墻壁、地板的方法,受到了葡萄牙皇室的喜愛,尤其是國王曼努埃爾一世。他將渾天儀視為個人的符號象征,并以此作為瓷磚畫紋樣的圖案,專門用于宮殿的裝飾。1503 年曼紐爾一世出訪西班牙的思維利亞,帶回特色瓷磚,并將大量的幾何紋樣用于宮廷的裝飾。15 世紀下半葉到16 世紀初,葡萄牙瓷磚畫裝飾紋樣多為幾何圖案和邊框組成,變化豐富具有強烈的伊斯蘭裝飾的特色,如圖2。
16 世紀末,文藝復興的思潮也影響到了瓷磚畫紋樣。伊斯蘭風格的幾何圖案開始被花卉等圖案取代。航海時代的一些輝煌歷史也被用作瓷磚畫紋樣記錄下來,例如,貴族門口迎賓的人物造型、國王與戰爭與慶典等,這些紋樣造型塑造了強烈的動態環境藝術氛圍。17 世紀的瓷磚畫紋樣多為日常宮廷生活的描繪,不再局限于寓言、圣經的情節。伴隨洛可可和巴洛克風格的流行,瓷磚畫紋樣出現了大量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葡式瓷磚畫有一種用于修道院、教堂的祭壇瓷磚畫。這類瓷磚畫紋樣通常與一些織物飾罩的紋樣有關。例如,在瓷磚畫的外側繪有傳統歐式蕾絲紋樣,中上部繪有植物紋樣。瓷磚主體紋樣以花卉或是鳥類為主,穿插一些其他的小動物或是相距畫面較遠的成群動物。
19 世紀上半葉,出現了瓷磚畫的工業化生產。為避免瓷磚畫紋樣出現了圖案單一的問題,Manuel 和Luis 用手繪的方式將帶有故事性的事物描繪到瓷磚畫紋樣中。
葡式瓷磚畫紋樣作為一種特色地域性紋樣,其受到宗教文化、社會背景、歷史發展、審美變化等多方面影響,逐漸出現豐富多樣的圖案特征。通過收集、研究、分類葡式瓷磚畫紋樣圖案造型,提取實物圖中紋樣造型,大致歸納紋樣圖案構成,如圖3。
(三)葡式瓷磚畫紋樣構成形式
17 世紀中晚期以前,瓷磚畫紋樣裝飾線條多為對角線,覆蓋整個建筑物的內部,帶有很濃烈的穆斯林風格。到了17 世紀末期,紋樣逐漸覆蓋整個建筑物的墻面,且運用明暗或是透視關系布局畫面。而在18 世紀時,瓷磚畫紋樣常以田園場景做背景,為了賦予建筑以活力,常常采用將鮮花樹葉作對角線布局。
瓷磚畫紋樣的布局有時也會參考中國織物刺繡,以纏枝花卉作為遍布畫面的背景,突出中心主體物,畫面運用大量的曲線,使畫面富有動感,顯示出非對稱的構圖布局。
研究分析澳門城區內瓷磚畫紋樣發現,當代瓷磚畫紋樣布局構成主要有以下幾種:將核心的單元通過軸對稱的方式進行多次對稱,從而形成新的單體圖形。通過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方式將單體圖形連續循環成紋樣,如圖4。
(四)葡式瓷磚畫紋樣色彩特征
早期瓷磚畫紋樣配色以黑和白兩色互相搭配為主。17 世紀以后,由于中國瓷器流入葡萄牙,瓷磚畫紋樣出現了藍白相間的特色,并成為當時瓷磚畫紋樣的主流色彩。位于德國慕尼黑的阿美連堡有一處廚房墻壁上,就采用了藍白配色紋樣。青花瓷的藍色對于當時的西方人民來說,是東方夢幻之色,掀起了一場有關藍色的藝術狂潮。
筆者在走訪澳門城區時發現,一些描繪宗教主題或是講述澳門歷史故事的瓷磚畫紋樣,通常還是會選用經典的藍白配色。例如喬治·錢納利描繪的《板樟堂玫瑰圣母教堂旁的街市》,或是澳門民政總署大樓內墻壁上的瓷磚畫皆是以藍色作為紋樣色彩,搭配白底瓷磚的風格,如圖5。
受18 世紀洛可可風格的影響,瓷磚畫紋樣的顏色逐漸由兩色轉變為多色,一般以綠色、黃色或紫色為基礎,搭配一些能夠體現場景的顏色輔助。亦有按摩爾風格圖案為基礎的設計,每4 塊瓷磚以藍黃綠白為一個模塊來創作。到18 世紀中期,葡萄牙基本形成了高質量的彩陶生產局面。
根據收集的資料,整理歸納葡式瓷磚畫紋樣色彩靈感圖片,可以提取出幾組參考色彩,如表1。
三、基于形狀文法的紋樣創新設計
從葡式瓷磚畫制作工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可以看出,如何保護以及傳承瓷磚畫文化十分重要。瓷磚畫紋樣作為瓷磚畫的特色所在,如何創新設計葡式瓷磚畫紋樣成了其傳承發展的重要課題,選擇瓷磚畫紋樣作為研究創新對象極富代表性。通過研究分析葡式瓷磚畫紋樣特征,能從一定程度上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同時,瓷磚畫紋樣本身的圖案、拼接與構成形式,很適合利用形狀文法的推演規則進行創新演變,生成新的更符合現代審美的瓷磚畫紋樣。
文章研究所創新設計生成的紋樣主要以幾何、花卉、鳥類等適合作規則性圖案演變的單體圖形紋樣為主,描繪故事、大場景等的紋樣,由于其每塊瓷磚上的紋樣皆有不同,無法采用形狀文法生成單一規則性圖案紋樣,故不在文章研究討論范圍內。
(一)提取核心元素
結合上文中提到的紋樣造型特征,對特征進行歸納總結,發現現有主要圖案造型有幾何、花卉、植物、鳥類等。根據形狀文法生成規則,歸納適合規則性演變的圖案,此類圖案構圖多運用重復、對稱等排列手法,規律且協調,如表2。
葡式瓷磚畫紋樣種類豐富,藝術表現多元。為提取紋樣造型核心元素,文章主要用以下兩種手法得出核心元素集合I。首先是在保留原有傳統紋樣特色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審美,通過對提取對象進行生成性規則增刪(R1),運用簡化或變形的手法提出核心元素,并標注核心元素編號,如圖6。
除了簡化變形提取對象,還可以將對象按照其構成形式進行拆解(R2),拆分出可組成基本圖案的核心元素,并標注核心元素編號,如圖7。
(二)生成基本圖形單元
從瓷磚畫紋樣的構成形式上看,基本是由核心元素進行復制、旋轉、鏡像等方式進行組合,生成新的圖形單元。通過上文提取出的紋樣核心元素,通過形狀文法的衍生性規則生成新的創新基本圖形單元,如圖8。
(三)形成新的紋樣
葡式瓷磚畫紋樣的排列具有協調性和規律性,為形成此類復合型紋樣,一般采用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等手法,對圖形進行排列組合,同時在排列時還需注重比例是否和諧,主次是否分明。按照形狀文法的衍生性規則,以基本圖形單元為基礎,使用規則演變出新的更復雜的規律紋樣,強調視覺沖擊效果,雖然排列組合方式眾多,但由于始終遵循穩定且規律的形狀文法規則,紋樣呈現出韻律統一之美,如圖9。
四、葡式瓷磚畫紋樣在文創產品中的創新設計方案
(一)傳統紋樣融入文創產品的價值
所謂的文創產品,是指文化創意產品。文創產品是以文化為靈感來源,通過科技工藝等手段,通過一些推廣渠道,所設計的有較高附加值的文化產品。文創產品的價值與其本身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有關。當下的文創產品可以分為3 種:創意居家生活類、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類、內容周邊衍生類。其中,旅游文創產品最具明顯的傳統地域特色。開發設計旅游文創產品是傳承地域文化,突顯地方特色,促進旅游發展的有效方式[16]。旅游文創產品的獨到之處在于其不僅是一種物品,更是旅游和文化的結合。設計者在設計時,一方面要結合傳統地域性文化,另一方面要注重產品的時代性,做到與時俱進,跟上發展的步伐[17]。將傳統紋樣與文創產品有機結合,有助于增加文創產品的文化價值,促進實現文化產品的審美價值。同時,傳統紋樣的融入使文創產品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加速文化產品的開發,提升經濟價值,實現文化與藝術的高度融合。文創產品自身的年輕化與互動性市場,為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兩者的深入融合,使文創產品更加豐富耀眼[18]。
(二)確定再設計紋樣對象
針對葡式瓷磚畫傳承性不強、相關衍生性設計較少的問題,提取核心特色元素,根據形狀文法生成新的創新性紋樣。在既保留瓷磚畫原本特色的情況下,融入現代審美。筆者將新生成的紋樣運用于文創產品設計中,在宣傳澳門城市特色——葡式瓷磚畫的同時,促進旅游文化發展。
此次紋樣設計方案遵循民族性的大主題,為更好地宣傳葡式瓷磚畫,設計方案與瓷磚畫本身特質緊密聯系。首先,從前文生成的新紋樣中篩選合適的帶有民族性的紋樣,通過對比紋樣自身粗細、排列疏密、圖案內容等角度,將紋樣根據風格感覺進行分組,分類出4組不同風格的紋樣。利用疏密對比、適當留白、意象寓意搭配等規則,結合現代審美,將4 組紋樣進行排列布局。
(三)紋樣比例尺寸設定
使用者對于產品的體驗可以從視覺、觸覺等多方面來進行評價,在人腦接收的信息里,視覺感受占到了83%,因此,紋樣的比例尺寸十分值得推敲。本身疏密程度不一的圖案,適當根據運用場景,將密集圖案的尺寸設定偏大,結構簡單、線條較細的圖案尺寸設定偏小。本身疏密程度相近的圖案,將尺寸設定盡量類似,選用長寬相同的尺寸大小。
(四)紋樣色彩搭配設定
根據不同的風格,在前文提取的葡式瓷磚畫特征性色彩中尋找合適的色彩組合,將具有澳門城市特色的色彩組合運用于紋樣之中,設計出極富生命力的新型紋樣。(a)W3、W5 與W6 紋樣風格相近,但3 種紋樣粗細、疏密程度皆不一樣,本身就相對復雜,不適合使用過于花哨的色彩組合,適合運用葡式瓷磚畫紋樣中典型的藍白配色,既保留了葡式瓷磚畫的經典款式,又有圖案本身的創新性特色,不同的疏密對比增加了圖案的視覺沖擊力,與傳統帶有宗教色彩的紋樣不同。(b)W1 紋樣以花卉植物為主,整體風格對比前一組更具民族風,且實心的部分較多,適合一些相對濃重的色彩配色,采用對比色加強視覺沖擊效果,根據不同的色彩搭配嘗試最終確定以黃紫藍系列配色為主。(c)W4 紋樣整體線條偏細,邊緣較為圓潤,風格相對清新,適合采用大面積的四方連續排列手法。紋樣圖案植物感的造型,更適合偏清新養眼的綠色系搭配。(d)W2 紋樣皆相對具象,魚和花卉的搭配,在原有紋樣基礎上拆分、重組,保留一定留白空隙,使較為具象的密集圖案,留有透氣的余地。同時,將魚和花卉分別用對比色單獨上色,從視覺上很好地劃分了區域,在一個灰調內的顏色又不會顯得過于突兀,如圖10。
(五)創新紋樣的文創應用
為上述紋樣設計方案挑選合適的運用載體,日用品作為生活中的必需品,是拉近人類與文化的良好傳播媒介,最終筆者確定以瓷杯、包包和馬甲作為文創產品主體。
瓷杯從實用性角度來說,好用且便于攜帶,與瓷磚畫材質相同的同時,相較一些有明顯瓷磚畫特色的瓷磚縮小擺件或冰箱貼來看,極富有特色又更為實用,成本也相對適中。適合將前文a 組的葡式藍白風格紋樣印在杯身,既保留瓷制傳統工藝,又相對瓷磚畫來說更具商品化。
包包作為禮物送人比一些旅游文創產品更加吸引人,且在包包設計中,能運用紋樣的設計手段較為豐富,筆者在此次設計實踐中將紋樣分別運用于包帶與包身的設計中。b 組濃郁的色彩不適合大面積使用,因此將紋樣用于包帶上,棕色的包身搭配民族風的刺繡包帶,整體風格協調統一。c 組紋樣風格清新,適合大面積用于包身設計,使包包整體富有葡式瓷磚畫紋樣特色,澳門特色鮮明。
將d 組瓷磚畫紋樣設計在馬甲上,既說明了傳統紋樣也能符合現代時裝審美,又將非服飾類的傳統紋樣宣傳范圍擴大到了服裝領域。馬甲作為服飾中搭配性較高的物品,很適合來做這個文化載體。且該組紋樣本身的風格偏宗教,選用厚實的麂皮面料保證其莊嚴之感的同時,搭配流蘇設計,又不會使馬甲過于死板,如圖11。
結論
為了保護傳承葡式瓷磚畫文化,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其藝術之美,解決紋樣審美滯后,豐富瓷磚畫紋樣創新性特點,文章通過文獻研究法歸納總結瓷磚畫紋樣造型、構圖、色彩特征,運用形狀文法對葡式瓷磚畫紋樣進行推演創新,設計符合現代審美的新紋樣,并將新生紋樣運用于文創產品設計之中。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彰顯文化背后蘊含的城市特色。形狀文法的規則性生成模式,為傳統紋樣生成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探索方向。瓷磚畫紋樣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豐富了文創產品設計內容,也對傳統紋樣與文創產品結合的實踐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孟舒.葡萄牙公共空間中的瓷磚藝術[J].藝術百家,2011,27(04):212-218.
[2]馮青,胡易軍.基于形狀文法和模糊綜合評價的磁州窯紋樣提取與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2,43(22):195-204.
[3]繆玲,孫一乂,殷光吉.基于形狀文法的明式家具紋樣再設計方法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2,29(07):63-67.
[4]將形狀語法融入壯族刺繡設計探索的生成系統[J].計算機輔助設計,2013,45(3)591-604.
[5]王偉偉,彭曉紅,楊曉燕.形狀文法在傳統紋樣演化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17,38(06):57-61.
[6]張欣蔚,王進,陸國棟等.基于本體和形狀文法的圖案構形提取與重用[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8,52(03):461-472.
[7]羅茜,余魯.形狀文法視角下漢代漆器云紋紋飾的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04):292-298.
[8]卜俊,孫培賢,唐剛等.敦煌藻井紋樣在現代女式手提包中的創新設計與應用[J].皮革科學與工程,2021,31(03):71-76.
[9]李樹霞,張春明.基于形狀文法的明代瓔珞紋樣再生設計與應用[J].毛紡科技,2022,50(07):78-86.
[10]張格格.基于形狀文法的贛儺藝術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2,2(17):96-98.
[11]郭佳宜.淺析葡萄牙瓷磚畫與中國青花瓷的發展過程[J].陶瓷研究,2021,36(04):8-10.
[12]程顯惠. 葡萄牙瓷磚畫與中國文化元素的關聯性及其現代性發展研究[D].景德鎮陶瓷大學,2020.
[13]孫晶.” “織”出來的瓷磚畫:葡萄牙祭壇瓷磚畫中的中國元素[J].美育學刊,2019,10(02):111-120.
[14]黃超然.中國青花瓷與葡萄牙瓷磚藝術的關聯性研究[J].文化學刊,2018(01):206-210.
[15]張文.葡萄牙的瓷磚色彩[J].科學大觀園,2011(20):34-35.
[16]田丹.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的創意思路與實踐路徑[J].包裝工程,2022,43(20):366-372.
[17]齊歡.旅游文創產品設計地域性表達[J].包裝工程,2022,43(02):306-309.
[18]張高峰.文創產品設計中傳統紋樣的融入與創新[J].包裝工程,2022,43(04):4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