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將從文化IP視域下,對傳承和弘揚歲寒三友紋樣、挖掘其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提升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推動文創產業的創新發展進行研究,旨在為文創設計提供新的思路和靈感。分析文化IP及文創產品的相關概念,通過總結得出IP化文創產品的基本設計特征。深入了解歲寒三友紋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特點,采用抽象化處理方式,創造出獨具文化特色的文化IP形象。得到歲寒三友紋文化IP形象及文創衍生品。該方法可為文化IP視域下傳統文化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IP;文創設計;歲寒三友紋;傳統文化;文化創意衍生品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15-0001-03
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推進和知識經濟的發展,文化產業在科學技術的有力影響下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從一種符號發展為以文化為中心的產業形式。文化IP 作為文化產業的核心資源,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歲寒三友紋樣作為中國傳統紋樣的一部分,深厚的歷史淵源下更有紋樣本身的裝飾韻味。在古代,歲寒三友紋樣被廣泛應用于陶瓷、繪畫、剪紙等藝術領域,但因大多出現在瓷器上,沒能走近當今人們的社會生活,相關文創產品較少且缺乏新意。在國家倡導文化產業多元發展的環境下,本文設計作品嘗試通過歲寒三友紋與文化IP 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播,設計出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文創產品,為文化傳承和文創產業發展謀求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歲寒三友紋的研究概述
(一)歲寒三友紋的研究背景
1. 歷史發展概述。歲寒三友紋起源于宋朝,最早作為瓷器等器物的裝飾圖案出現。在元代,青花瓷上的歲寒三友紋樣已經非常成熟。明朝時期,歲寒三友紋的應用更為廣泛,不僅在瓷器上可以看到,還在木雕、家具等物品上出現。到了清朝,歲寒三友紋的應用達到了高峰,其工藝和美學價值被充分挖掘。在清代瓷器上,歲寒三友紋樣常常被作為主題圖案出現,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現代,歲寒三友紋的應用更加多元化,不僅在工藝品、裝飾品上有所應用,還被用于現代設計和建筑中。歲寒三友紋樣不僅具有美學價值,還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觀,成為現代社會中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2. 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松、竹、梅被視為不畏嚴寒、傲然挺立的象征,而賦予植物以精神象征性的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獨特的一種審美活動——儒家思想中的“比德”審美[1],就是將人的主觀情感或品格投射到自然界的生物上,作為品評道德情操的標志物。如在先秦就具有君子象征的“松”,孔子的一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即以松柏喻君子來贊頌品德。梅被賦予精神象征的時間較晚,自南北朝詩人鮑照開始才對梅花的耐寒屬性進行欣賞,最終與松、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其歷史意義也被化為一種裝飾意蘊千古流傳,并具象化成一種裝飾紋樣,至少在元代已把松、梅、竹置于同一畫面作為瓶畫[2]流行于世。
(二)歲寒三友紋的藝術特點
裝飾紋樣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一大主題。歲寒三友紋由松、梅、竹三種植物構成,本質上屬于植物紋樣。從我國宋代開始,陶器上的裝飾紋樣就從以動物紋樣為中心逐漸轉變為以植物紋樣為中心了[3],故宋元時期可視為植物紋樣的大發展時期。到了元代,“尚白”觀念影響下的歲寒三友紋樣構圖趨于簡單和寫意。明清時期的紋樣承前代構成形式,整體上不如前代精致,偏向隨意和抽象。
1. 構圖形式。一般而言,“歲寒三友紋”以三者組合形式出現,但清代學者俞樾在《茶香室從鈔. 梅竹石三友》中指出,“今人但知松、竹、梅為三友,莫知梅、竹、石之為三友”,意為古代所言“歲寒三友”中還有“石”的存在[4] 。瓷器中的歲寒三友紋表現較其他工藝品而言更為豐富,也更能體現時代美學特征,故文章以紋樣在瓷器上的表現為主,大致歸納為3 類:第1 類是以自身植物形態為裝飾的主體紋樣;第2 類是與人物故事圖紋結合為背景紋樣,輔助畫面分割,形式作用突出;第3 類是與動物紋樣組合,與其一同象征福壽祥瑞(參見表1)。
2. 色彩應用。歲寒三友紋的色彩運用也很有特點,在瓷器裝飾中常常采用青、藍、黑等冷色調為主,整體色調偏向沉穩。即便不是冷色,也多以紅褐色或棕色等飽和度偏低的色彩為多,給人以穩重典雅之感,也表現出松、竹、梅在寒冬中的堅韌和傲骨。在一些色彩豐富的工藝品中,如服飾和染織中歲寒三友紋的色彩表現,借整體背景的重色來調和畫面效果,突出松、竹、梅自身造型的同時,也襯托出其他紋樣元素的豐富色彩。其中,梅花作為本身即有多種色彩的植物,在作為單獨紋樣出現時,色彩較松、竹更為明亮,體現出其自身花卉的明媚多姿。
二、歲寒三友紋在文化IP視域下的應用分析
(一)文化IP 研究概述
IP 是intellectual property 的簡稱,即知識產權,具體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在學術界,IP 被界定為基于智力活動和經營管理活動創造的成果而依法享有的權利。[5] 文化IP 是指一種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具有高辨識度、自帶流量、強變現穿透能力、長變現周期等特征,是有著高辨識度、自帶流量、強變現穿透能力、長變現周期的文化符號。伴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在“混態融合”時代下,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更為明顯,一切娛樂形式不再孤立發展,而是彼此滲透、相互融合,構建出一個泛娛樂產業生態圈。
具體而言,文化IP 的價值之一,是將品牌人格化,連接品牌和消費者。IP 形象通常具有獨特的形象和符號,這些形象和符號可以成為品牌的代表和記憶的標識,幫助消費者識別和記憶品牌。此外,文化IP 本身即具有抽象的文化底蘊,且優秀的IP 形象通常背后都有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或背景,能夠吸引人們的興趣,與受眾建立起情感認同并發展穩定關系。另一方面,文化IP 的價值在于吸附流量和衍生變現。通過對文化IP 的深度開發和利用,可以提供出眾多的衍生產品和服務。這些衍生產品和服務不僅可以帶來更多的收益,還能延長文化IP 的生命周期,使其具有更廣泛的市場影響力和更深入的用戶黏性。
(二)文化IP 與文創產品的設計融合
1. 文創產品概述:文創產品是文化與創意的有機結合,是以“文化”
為核心,“創意”為解決路徑的一種文化產品。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創意產品不同于傳統的工藝品,可能源于傳統工藝品,但必須經歷創造性的轉化過程;文化創意產品也不同于普通的日用品,因為除了可能存在的功能性外還須兼備一定的文化意蘊。也就是說,文創產品的核心價值在于創意和設計,學者們要能夠從文化元素中提取創意靈感,并將其融入產品設計中,以創造出具有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的產品。
2. 文化IP 與文創產品設計融合的方式
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消費者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增加,文創產品市場逐漸繁榮起來,文化IP 與文創產品的融合亦是大勢所趨。[6]二者融合的具體方式有:①提取文化元素:將文化IP 中的特色文化元素提取出來,運用在文創產品的設計中,以此來展示文化IP 的獨特魅力和價值;②故事情節融入:將文化IP 背后的故事情節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中,以此設計出具有故事性的文創產品;③材質選擇與運用:選擇具有文化特色的材質,運用在文創產品的制作中;④包裝設計:在文創產品的包裝設計中融入文化元素,以此來突出產品的文化內涵和特色;⑤跨界合作:將文化IP 與其他產業進行跨界合作,如游戲、動漫、影視等。此次設計正是運用了以上幾種融合方法,以歲寒三友紋樣為設計主題,通過IP 構建為核心的文化生產方式,打造出符合當代潮流的文化創意產品,實現文化IP 價值的最大化。
(三)歲寒三友紋樣應用分析
將歲寒三友紋應用于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意義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也可以創新設計理念和方法,增強消費者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感,同時還可以推動文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源于文創產品本身的精神功能和物質功能,對歲寒三友紋樣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重點在于分析其意蘊表達和設計功能定位。
1. 意蘊表達:如前文所述,歲寒三友紋寓意深刻,表達了君子之道的堅貞氣節和高尚品德。在松、竹、梅的組合中,每個元素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義。松象征堅韌不拔,竹象征剛正不阿,梅象征傲骨錚錚。這種組合將君子之道的精髓融入圖案之中,為裝飾物賦予了深遠的文化內涵。歲寒三友紋還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其以松、竹、梅為題材,既適合用于文人墨客的畫作中,也可用于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用品上。這種雅俗共賞的特點使得歲寒三友紋在各個階層中都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喜愛。簡言之,歲寒三友紋以其豐富的寓意、美觀大方的視覺效果、雅俗共賞的特點,成為中國傳統裝飾圖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功能定位:歲寒三友紋樣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具有較高的識別度。在文創產品設計中,要充分利用歲寒三友紋樣的符號化特征,提高產品的識別度和品牌形象。[7] 同時,通過創意設計,增強歲寒三友紋樣的藝術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使其成為文創產品的亮點和賣點。設計師也可以結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喜好,將歲寒三友紋樣與不同產業進行跨界合作。但在與不同產業進行設計融合時必須與紋樣本身的文化內涵相呼應,增強用戶對產品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感。在文創產品融合設計中還要考慮到不同的消費群體,面對青少年的產品,可以在紋樣設計中加入卡通、時尚的元素,強調個性表達;面對老年群體的產品,就需體現出紋樣蘊含的古韻氣質與吉祥寓意。通過這些功能定位的關注和實現,使歲寒三友紋樣更具現世價值,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傳承。
三、文化IP與“歲寒三友”紋樣融合的設計實踐
歲寒三友紋的應用經過元、明兩代的發展,在清代達到了高峰,其工藝和美學價值被充分挖掘,文化IP 與“歲寒三友”紋樣融合的設計實踐亦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設計實踐中,通過豐富文化內涵、提升視覺表現和拓寬應用領域等方面的努力,打造出具有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一)文化性融于設計
文化內涵是打造IP 化文創產品的基石,與其他優秀文化的融合亦是設計構思的創新之處。根據主體紋樣的文化屬性,將其與中國茶文化和旗袍文化相結合,豐富文化內涵。中國茶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廣泛社會基礎,包含著深刻的精神文化內涵。茶文化強調的是一種內在的修養和境界,通過品茗過程中的感悟和體驗,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提高自身修養和境界。而這種精神文化與歲寒三友紋中的不謀而合,松、竹、梅所代表的堅韌不拔、純潔高雅,與茶文化中的哲學思想相融合,可打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IP 形象。因此,設計中將IP 形象命名為“茶悅”,符合其文化屬性。在“茶悅”的形象設計中,旗袍文化的加入能讓受眾更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韻味。旗袍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線條美和曲線美,以及內斂、優美的氣質,深受人們的喜愛。茶文化與旗袍文化的加入使得歲寒三友紋樣真正與消費者建立連接,完成IP 形象的設計和推廣。
(二)藝術性融于設計
文創產品要想走近消費者,首先要擁有符合當代社會審美趣味的外觀,才能對受眾產生由表及里的深層次影響。而外觀造型又包含紋飾、色彩、造型等,這就要求在設計過程中結合產品造型對主題圖案中的元素進行形態演變和色彩分析,在注重文化性的同時。提升文創設計的藝術性。
1. 圖案選取:通過對歲寒三友紋歷史背景的了解,選取了清代瓷瓶中松、竹、梅與石組合構成的紋樣形式——青花竹石芭蕉紋,作為設計靈感,意圖豐富文創元素。青花竹石芭蕉紋是一種傳統中國瓷器裝飾圖案,通常在瓷器上繪制青花、竹子、石頭和芭蕉葉等紋樣,以求清新、雅致、高貴的藝術效果。在現代,青花竹石芭蕉紋仍然是瓷器市場上的熱門品種之一,這種裝飾圖案除了本身的藝術價值之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工藝的代表。將其中的芭蕉紋與松、竹、梅同構,賦予了紋樣獨特的視覺表現,契合產品的文化主題。
2. 形態演變:結合上述內容了解到,歲寒三友紋的元素特征主要包括松、竹、梅3 種植物的形象和寓意,主題圖案中還加入了芭蕉紋樣。此次文化IP 設計提取了松、竹、梅、芭蕉這4 種元素,依據重復、對稱、簡潔等形式美基本法則進行元素的形態演變,再重新組合其單個形態,最后運用于IP 形象中(如表2)。在具體產品設計中,注重元素組合的平衡,使畫面呈現出穩定與和諧的美感。在畫面中曲線與直線相結合,線條是構成畫面的重要元素,不僅能表達出事物的各種形態,更能在平面中創造出一定的空間感,營造出不同的情緒和氛圍。在文化IP 及其相關文創衍生品的元素形態演變中,以簡潔明快的線條和構圖表現出4 種植物的形態特征和寓意內涵,增強了紋樣的活力感和現代感,使其煥發出時代神韻[8] 。
3. 色彩構成:歲寒三友紋在文創產品中的色彩構成主要是以中國傳統的色彩觀念為主。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色彩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和情感表達。以下是歲寒三友紋在此次文創產品中的色彩構成設計:①松枝為綠:松枝綠是一種象征著生命力和堅韌的色彩。在文創產品中,松枝綠的運用可以傳達出松樹的頑強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②竹葉為紫:古代讀書人的屋舍都建在竹林里,而紫色則有“調和有序”“紫氣東來”之意,久而久之,紫竹便成了財富和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預兆。于是,在衍生品茶包的包裝設計中就將封面顏色定為紫色,意在古韻傳承。③梅花為紅:梅花本身即具有嬌艷之色,在實際生活中,女性群體對文創產品的購買力不容小覷,所以在色彩選擇上稍添加了一抹紅色作為點睛之筆。④芭蕉為青:青色的芭蕉給人一種定會碩果累累之感,同松枝一樣,擁有蓬勃的生命力。在每個單獨紋樣設計中,還增添了其主體顏色的同類色,使之更加豐富多變,更具活力。
(三)情感性融于設計
文創產品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實用需求,還要滿足其個性化情感的需求。古代文人會借物寄情,當代社會上的人一樣會在一件物品中找到情感和價值認同。在設計實踐中,讓消費者在選擇和使用文創產品時感受到個性情感的體現和表達,會增強消費者與文創產品之間的情感聯系,產生主動了解其背后的歷史文化的好奇心,在此過程中無意識地接力了對文化的傳承。依據歲寒三友紋的文化屬性和其蘊含的文人的高雅情操,將文創產品的設計領域衍生到文具、茶包等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產品中。例如,在文具樣機上人物的表現形式,將人物置于一片梅花海中,凸出設計的故事性。同時,將主體IP 形象進行面部重塑,完成“茶悅”人物的表情包設計,并應用到徽章樣機中,增強文創產品的情感性,加深文創產品與受眾的情感連結。
(四)設計實踐
主題圖案中的松、竹、梅以及芭蕉紋經過提取、變形、重組以及色彩的構成應用,已經將原本的傳統裝飾紋樣煥然一新。
1.“茶悅”形象設計:在“茶悅”的形象設計上,選擇當下流行的萌版人物形象為設計原型,其自帶的親近感更容易拉近與消費者間的距離,色彩選擇上以藍白兩色為主,紋樣統一用藍色,搭配白色旗袍,力求清新、素雅的視覺效果(如表3)。在服裝與紋樣融合的過程中,特別設計了其袖口、領口處的裝飾圖案,既符合旗袍本身設計中的細節,又能充分展現重組后紋樣的魅力。
2.“茶悅”形象衍生文創產品設計:歲寒三友紋是中國傳統紋樣之一,將其融于文創產品設計中尤其要注意構圖和色彩兩方面。一要合理構圖,裝飾紋樣的構圖布局可以體現特定的文化背景,豐滿的構圖與均衡的空間可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與穩定,所以在文具設計中運用了豐滿構圖。裝飾紋樣的構圖布局同樣需要遵循形式美法則。[9] 例如,在圖案式設計中,單獨紋樣會不斷重復并向左右或上下延伸,形成連續紋樣。二要色彩穩重,不論是“茶悅”人物服裝還是茶包包裝、文具設計,都以冷色調為主且顏色純度較低,營造出清新、高雅的視覺效果,也符合松、竹、梅的文化內涵;偶有黃色、紅色等暖色作為對比,突出紋樣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在茶包包裝上的單獨紋樣中還有相近色系的搭配,例如綠色和淺綠色、青色和深藍色的搭配,旨在使整體色彩呈現出和諧、柔和的氛圍(如表4)。
結論
在文化IP 視域中構建歲寒三友紋樣的文創產品設計模型,嘗試探索文化IP 與文創產品在傳統紋樣中的創新表現,此研究為歲寒三友紋的文創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也為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創造了新的契機。首先通過對歲寒三友紋樣的歷史背景和藝術特點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為文創設計找尋豐富的素材和靈感。然后將現代設計理念和手法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運用現代的造型手法和色彩搭配,將歲寒三友紋樣融入現代設計中,并與茶文化、旗袍文化相結合,使其既有多種傳統文化的韻味,又有現代設計的時尚感。因此,在文化IP 視域下,歲寒三友紋樣文創設計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獨特且有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傳承,為今后相關領域的設計者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參考。
本文為故宮博物院2021 年開放課題重點項目“從江南到紫禁城:基于活計檔的藝術史研究”的研究成果,該課題得到“中國青基會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的大力資助。
參考文獻
[1] 李欣蓓.“歲寒三友”紋樣的裝飾意蘊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22.
[2] 邵洛羊等.中國美術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
[3] 劉紫云.宋代磁州窯植物紋樣裝飾研究[D].景德鎮陶瓷大學,2022.
[4] 王新宇.儒學傳播與高麗時期墓葬“歲寒三友”圖像的形成[J].中國民族博覽,2018(09):1-4.
[5] 裴圣慧.知識產權的特征新論[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03):45-47.
[6] 沈楠.文化IP視域下的項王故里文創設計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23.
[7] 張媛,涂子涵.符號學視域下元代青花瓷在國潮包裝中的設計應用[J].設計,2021,34(15):84-86.
[8] 王筱涵,李鴻宇.黎錦大力神紋樣在文創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設計,2022,35(13):11-13.
[9] 李帥,李少博.基于形式法則的“賀·烏嘎拉吉”傳統紋樣適形設計[J].設計,2023,36(1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