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市場營銷的新理念、新技術不斷涌現,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創新教學方式,培養新型市場營銷人才。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當前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然后對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措施,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信息化;高職院校;市場營銷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各個領域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以數字營銷為基礎,需要具備專業化、技術化的能力,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高職院校不僅承擔著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使命,同時還擔負培育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能的責任。因此,高職院校應與時俱進,積極促進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近些年來,隨著高職院校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如何讓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匹配,已經成了當前各校的教學改革新方向。
一、當前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
當前,社會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的賦能,并促使其轉型升級,已成為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在過去,高職院校對市場營銷人才的培養以線下實體方面的工作能力為主,尤其是市場推廣、營銷策劃等能力[1]。但是近年來,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傳統營銷思想逐漸發生改變,從4P理論發展到數字多維營銷模式。在此基礎上,許多新崗位需求也應運而生,如數據分析、新媒體運營、口碑營銷、互動營銷等,具體如圖1所示。另外,人才的缺乏和不足,是現階段國內數字營銷所面臨的最大困難。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是因為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并未與時俱進,進行相應的優化,這與當前時代所需的數字型營銷人才結構存在明顯的沖突,而現階段數字化推動營銷的改革,必然會帶動整個行業的革新。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必須不斷提高復合型數字營銷人才能力,通過持續的變革,找到數字型營銷人才教學改革的新途徑,并制定出更加有效、合適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這樣才可以真正地提高專業人才的技術技能和就業能力,進而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總之,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該與時俱進,努力強化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數字營銷技能。
二、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
目前,高職最短修學年限為三年,要想在此期間提升高職人才的教育質量,學校必須結合實際合理安排課程,這也是人才培養中非常關鍵的內容。因此,應認真設置課程體系的前后銜接,讓各部分都能夠緊緊地連接在一起,這樣才可以突出培養人才的需求,從而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現階段,不少學校對于數字型營銷人才的培養要求還達不到相關的標準,需要進行不斷地優化和改善。尤其在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不斷提高,除了需要具備較強的傳統營銷能力之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實用專業技能。然而,當前許多學校的專業教學過于看重傳統營銷知識理論的講解,而缺少數字營銷實踐內容,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對于數字營銷的理解不足,也影響了學生進行數據分析和數字媒體運用的能力。
(二)實習環節教學質量考核機制尚不健全
很多學校規定,學生在大二學期以后需要進入相關企業進行專業實踐學習,換句話說,就是要進行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這是檢驗在校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2]。現階段,國內大多數學校對頂崗實習并沒有設置較高的目標,只需要學生提供實習證明材料就行。由于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較為寬泛,學校對頂崗實習的落實和安排大致分為兩種:一是由學校安排到相應的企業實習;二是學生自行尋找相應實習單位。然而實際上,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頂崗實習的教學質量都無法得到明確保障。例如,一些學生與指導老師的溝通不到位,或者對學校安排的實習崗位不滿意,對自身的定位不清晰,缺乏一定的市場適應能力,導致對營銷技能的鍛煉不夠。另外,如果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未能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就會出現能力與企業實際需求不相適應的情況,進而可能面臨就業困難的現實問題。
(三)實訓學習有效性缺乏保證
當前,許多學校的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培養模式亟須完善。因為學校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所以也催生出了一系列問題,如現有教學設備難以滿足實際需要以及學生與專任教師比例失衡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實訓指導老師需要通過大班授課的形式,并根據相關要求來簡單完成各項實訓任務。然而,這種方式很難有效培養每個學生的技能。為了改善資源匱乏的情況,一些院校會在實訓周內讓學生自由選擇實訓內容,但因為缺少對學生實訓質量的監督,所以很難有效地引起他們對實訓學習的重視。另外,在施教過程中,許多學校還面臨著實訓內容與理論課程無法對接的難題。具體表現在,這兩門課程并未安排在相同階段進行,或是一些學校的實訓集中固定于每個學期的中間階段。然而,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才學習到一半的理論課程,尚未形成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因此很難將理論和實踐合理地融合在一起,這也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的興趣與學習主動性。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措施
(一)創新課程體系建設
學校應堅持職業本位的課程設置理念,實施以工作為導向的課程模式,努力完成當前設置的人才培養目標,并根據實際需要,著重鍛煉學生的數字化營銷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數字化時代的企業需求[3]。
本文基于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需求,建立了以下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
具體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基于崗位工作開展課程體系建設,同時對一些傳統的課程內容進行數字化改革。當前,市場營銷人員必備的使用技能主要有兩種:數據分析及文案撰寫能力。因此,在課程專業基礎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增加與之相關的數據分析與營銷文案寫作內容。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時,應適當引入國內外最新數字營銷案例,并詳細介紹常用的數據分析工具。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培養數字化思維,認真傳授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的方法,以提升學生信息采集、分析和應用能力,滿足企業當前的崗位要求。營銷文案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可以在施教過程中加入營銷方案寫作的實訓內容。其次,實現對學生的分類教學,并側重于數字化營銷人才的培養。學校應充分考慮畢業生職業層級以及現階段社會的實際需要,將專業分成三個不同的方向。學校可以在大二第一學期之后,綜合學生的個人意愿、學習表現等多方面內容,進行專業方向的分流。此外,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營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環境,將微視頻、PPT教學課件上傳到教學平臺,并根據學習資源的時效性選擇合適的市場營銷教學內容。這樣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增強其創新意識。最后,在進行課程評價的環節中,學校可以綜合考慮企業用人標準和學生實訓情況兩個方面的內容。當前,大多數企業營銷崗位對應聘者都有明確的規定,要求其熟練掌握各社交媒體平臺營銷規則。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將公域流量平臺作為實訓工具,將該方面的能力作為重要培養目標,并將學生發布的作品作為考核內容,以此來確保課程評價體系的客觀性,為畢業生進入相關企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建立實習數據庫平臺,完善實習教學質量考核制度
現階段,大部分學校在大學三年級的教學以學生實習為主,這一階段對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極為關鍵,是銜接在校與畢業的過渡期,而且該環節主要是理論結合實踐。因此,在對市場營銷專業教學進行改革時,學校應結合具體情況,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建立與專業體系對接的實習方式,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應加強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種資源,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4]。同時,進一步優化相關實踐實習的評價指標,高度關注實習環節教學質量考核,并強化對學生實習的跟蹤調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該搭建實習數據庫平臺,在平臺上發布相關視頻文件、實習考核要求與作業。另外,還應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掌握學生就業的實際狀況,確保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學習質量。除此之外,還可以運用AI、VI等信息化技術,創設虛擬的崗位工作情景,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虛擬崗位教學資源庫,讓學生在不同的崗位進行輪崗實踐,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崗位體驗。
(三)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實訓教學模式
在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營銷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并保證整體實訓實習的有效性,高職院校應該綜合考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真實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合理安排實訓時間和實訓內容,在人力、財力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積極引進各種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設備,從而豐富實訓教學模式[5]。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學校可以將營銷技能比賽與校內實訓合理結合,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賽興趣,同時建立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中心、項目為載體的三位一體課程,將理論和實踐教學、高職教育密切聯系起來,實現以賽促教。其次,校企合作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實踐知識的廣度,還能更好地實現產教融合辦學體制,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當中,從而為后續的基礎理論學習提供扎實的基礎。對此,可以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建立人才數據庫,促使專業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活動相適應。最后,對于現階段大多數學校而言,“1+X”制度的工作還在不斷完善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字營銷能力,學校可以把數字營銷實訓與“1+X”制度深度結合在一起。在信息化背景下,數字營銷能力是營銷人才的重要依據,可以有效地確保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符合社會需要,同時推進“1”和“X”的銜接。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實訓教學模式要不斷地調整和優化,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為增強營銷人才的數字營銷能力,并進一步凸顯人才培養特色,高職院校應積極尋求營銷實訓和數字營銷新模式,并充分利用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采取校內實訓的培養方式,持續豐富市場營銷實訓教學體系,同時提升學生的網絡操作技能。
(四)完善信息化教學平臺功能
在新時代,為了實現學與教的變革,學校需要搭建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平臺,在為學生設計學習主頁面的過程中,還應基于課程大綱中教學活動要求,將市場營銷課程內容分為不同部分,并指導學生分步驟開展學習。按照相關規定,學生可登錄平臺,在上課之前對課程進行自主預習,之后進入市場營銷課程的討論區,與師生共同研究教材內可能出現的重點內容。另外,平臺還可以根據需要,幫助學生梳理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框架。除此之外,平臺可以創新自學功能,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發布一些有關的課程任務,拓寬學生課下學習的知識面,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可以幫助學生達到基本的教材學習要求。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嘗試機會,平臺可以結合所需的內容,增加線上營銷模塊。平臺還可以引進以行動為導向的實驗教學與資源建設,這樣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為了強化市場營銷專業教育的特色,學校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和調整市場營銷專業的發展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應根據當前的專業技能新要求,適當地優化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并且積極尋找培養數字型營銷人才的有效渠道。同時,加大對實踐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構建完善的考核制度,并進一步創新和豐富實訓教學內容,這樣才能順應數字營銷時代的發展趨勢,提高營銷專業人才的就業競爭力。
作者單位:沈文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明.新媒體背景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教育教學發展問題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 2023(01): 15-17.
[2]陳海,王偉浩,江友農.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22, 21 (07): 147-148.
[3]李渝.基于大數據背景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探析[J].大眾科技, 2022, 24 (02): 160-162.
[4]肖寧,吳冰,巫夢馨.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 34 (05): 24-25.
[5]陳迪.“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優化措施探討[J].廣西教育, 2021,(19):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