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體育賽事風險識別與評估體系在面對大數據挑戰時,顯得力不從心,亟需優化與重構以適應新的數據環境。本文聚焦于大數據技術在體育賽事風險管理中的創新應用,旨在構建一個基于大數據的、高效且精準的風險識別與評估體系。該體系通過深度挖掘與分析賽事相關數據,實現風險的早期預警、動態監測與科學評估,為賽事組織者提供強有力的決策依據,有效提升賽事的安全防控與管理效能,確保體育賽事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安全、有序、高效地進行。
關鍵詞:大數據;體育賽事;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體系優化
Optimized Construction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for Sports Events Driven by Big Data
LI" Minhua"" TANG Ji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Province,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of sports events seems to be incompetent when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big data, and needs to be optimized and reconstructed to adapt to the new data environ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sports events, aiming to construct an efficient and accurat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big data. The system realizes early warning, dynamic monitoring and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risks through in-depth mining and analysis of event-related data, provides event organizers with a strong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safety preven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the event, and ensures that sports events are conducted safely, orderly and efficiently in a complex and chang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Big data; Sports events;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System optimization
中圖分類號:G8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9.000
備注:無
作者簡介:李敏華(1977—),女,碩士研究生,副高級-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
普通作者:唐健(1976—),男,碩士研究生,副高級-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
作者簡介:李敏華(1977-),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唐健(1976-),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體育賽事,作為提供競賽及相關服務的特殊活動,其規模與形式深受競賽規則、傳統習俗等多重因素制約[1]。這類活動不僅蘊含項目管理精髓、組織文化底蘊與市場潛力,還廣泛滿足不同參與者的體驗需求,達成多元目標,深刻影響社會、文化、自然、環境、政治、經濟及旅游等多個領域,催生顯著的社會、經濟及綜合效益。鑒于體育賽事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其風險源自環境波動與管理能力的局限,易導致實施結果與期望間的偏差,造成損失。因此,從賽事籌備至舉辦全程,賽事承辦方應實施嚴謹的風險管理策略,以科學手段識別與評估潛在風險,確保賽事順利進行直至圓滿結束。
1體育賽事風險識別與評估的重要性
1.1保障參賽者及觀眾安全
安全是體育賽事的基石,尤其是對于大型及戶外賽事而言,參賽者與觀眾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風險識別與評估通過深入分析賽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如運動項目的固有風險、賽事組織流程中的漏洞、場地設施的安全性問題以及外部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如天氣突變)等,能夠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制定應急預案,從而有效保障參賽者和觀眾的生命安全。這是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的核心目標,也是賽事組織者必須承擔的重要責任。
1.2維護賽事聲譽與品牌形象
體育賽事的聲譽和品牌形象是其長期發展的基石。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或管理失誤,不僅會對參賽者造成損失,還會對賽事的聲譽和品牌形象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公眾對賽事組織能力的質疑。通過科學的風險識別與評估,賽事組織者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風險,避免事故的發生,從而維護賽事的良好形象和信譽。這有助于增強贊助商、合作伙伴及公眾對賽事的信任與支持,為賽事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3提高賽事管理效率與決策科學性
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使得體育賽事的風險識別與評估更加精準和高效。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賽事管理者能夠迅速定位風險源,評估風險等級,并基于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2]。這種管理方式不僅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與準確性,還顯著提升了賽事管理的整體效率。
1.4合理控制賽事成本
風險識別與評估還有助于賽事組織者合理控制賽事成本。通過提前識別可能導致成本增加的風險因素,如場地租賃、設備采購、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潛在問題,賽事組織者能夠有針對性地制定預算計劃與成本控制策略。這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確保賽事的經濟效益。
1.5推動賽事可持續發展
一個完善的體育賽事風險識別與評估體系不僅有助于保障賽事的短期順利進行,還能夠為賽事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對歷史數據和當前數據的綜合分析,賽事組織者能夠總結經驗教訓,發現管理漏洞,并據此不斷優化賽事組織與管理流程。同時,風險識別與評估也為賽事的創新與升級提供了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推動賽事在內容、形式、技術等方面不斷進步與發展。
2大數據技術在體育賽事風險識別中的應用
體育賽事風險識別是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賽事風險識別就是確定何種風險事件可能影響體育賽事,并將這些風險的特性整理成文檔。在體育賽事風險識別過程中,應注重識別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在對客觀存在的、尚未發生的潛在風險因素進行識別時,只有進行系統的調查分析,綜合分類,才能將這些風險因素及其所固有的特性盡可能全面、準確地識別出來[3]。
2.1 數據采集與預處理
大數據技術的首要任務在于構建全面的數據收集體系,以實現對體育賽事相關信息的全面捕捉。這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媒體上的實時評論、官方網站上的賽事信息、參賽者的健康與表現數據、觀眾的反饋意見、氣象部門提供的天氣數據等。這些數據源具有海量、異構、實時等特性,因此需要通過高效的數據清洗、去重、格式轉換等預處理步驟,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可用性。預處理后的數據將成為后續風險識別與評估的堅實基礎。
2.2 風險信號識別
在數據預處理的基礎上,大數據技術利用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文本分析等先進技術手段,深入剖析海量數據中的潛在信息,從而識別出與體育賽事風險相關的信號。例如,通過社交媒體情感分析,可以捕捉觀眾對賽事組織、場地設施、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情緒變化,進而發現潛在的運營風險和安全風險。這種基于大數據的風險信號識別方式,能夠提高識別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為賽事管理者提供及時的風險預警。
2.3 風險源定位
識別出風險信號后,大數據技術進一步通過關聯分析、聚類分析等高級分析方法,將風險信號與具體的風險因素進行精確關聯,實現風險源的精確定位。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揭示風險發生的內在機制,還為制定針對性的風險應對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例如,通過關聯分析,可以發現觀眾不滿情緒與場地設施老化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明確風險發生的具體環節和原因,為后續的改進措施指明方向。
3大數據技術在體育賽事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體育賽事風險評估是應用各種風險分析技術,包括定性、定量方法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估計和評價風險發生的概率、風險后果的嚴重程度及風險影響范圍的大小等。它是賽事風險識別和應對之間聯系的紐帶,是決策的基礎。通過體育賽事風險評估有助于體育賽事管理者客觀、準確地認識賽事風險,認識這些風險對體育賽事的影響及這些風險之間的相互作用,使體育賽事在成本估計、進度計劃安排與安全管理等方面更現實、可靠。
3.1 風險量化評估
大數據技術為體育賽事風險的量化評估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通過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模型,將收集到的數據輸入模型進行計算,可以得出風險的概率、影響范圍、潛在損失等量化指標。這些量化指標不僅有助于賽事管理者直觀地了解風險的大小和嚴重程度,還為制定風險應對策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同時,量化評估結果還可以用于不同風險之間的比較與排序,幫助管理者優先處理高風險因素,確保賽事的整體安全。
3.2 風險評估可視化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風險評估結果,大數據技術還提供了豐富的可視化手段。通過圖表、熱力圖、儀表盤等可視化工具,將風險評估結果以直觀、易懂的形式展現出來,有助于賽事管理者快速把握賽事的整體風險狀況以及各風險因素的分布情況[4]。這種可視化展示方式不僅增強了溝通效果,使得風險評估結果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還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3.3 動態風險評估
體育賽事的風險狀況是隨著賽事進程的推進而不斷變化的。大數據技術能夠實時收集和分析最新的數據信息,實現對賽事風險的動態評估。通過建立實時監測和預警系統,賽事管理者可以及時發現新的風險因素或風險變化趨勢,從而迅速調整應對措施,確保賽事的順利進行。這種動態風險評估方式不僅提高了風險管理的靈活性和響應速度,還增強了賽事管理的預見性和主動性。
4基于大數據的體育賽事風險識別與評估體系優化策略
對賽事風險進行識別、評估之后,賽事風險管理人員必須根據賽事風險的特性及其潛在影響,并以賽事總體目標為依據,規劃并選擇合理的風險管理對策,以盡可能地減少賽事風險的潛在損失和提高對賽事風險的控制能力。
4.1 構建多源數據融合平臺
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的廣度與深度成為體育賽事風險管理決策的核心驅動力。構建一個無縫對接社交媒體、官方網站、氣象站、醫療機構、參賽者信息系統及觀眾反饋系統等多元化數據源的融合平臺,可以有效應對數據格式的復雜性、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及數據更新的實時性要求[5]。
該平臺技術架構嚴謹,各環節緊密相連,形成高效閉環。數據采集層依托先進的API接口、網絡爬蟲及物聯網技術,精準捕獲各類數據,同時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確保數據真實可信。隨后,數據預處理階段運用高效的數據清洗、去重及格式化手段,將原始數據轉化為標準化、結構化的數據集,為后續分析提供堅實基礎。在數據處理與分析層面,平臺借助Spark、Flink等高性能框架,結合Python、R等強大分析工具,深度挖掘數據價值,為賽事風險管理提供精準洞察。最終,在數據服務層,平臺通過數據可視化、定制化報告及API接口等多種形式,將復雜分析結果轉化為直觀易懂的信息,幫助賽事管理者與決策者迅速把握風險動態,制定有效應對策略。這一平臺的建立,為體育賽事風險管理提供了全面、準確、實時的數據支持,顯著提高了風險識別的敏感性與評估的準確性,為賽事的圓滿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4.2 完善風險評估模型
在體育賽事的復雜環境中,風險評估模型的完善是確保風險管理精準有效的科學基石。這一模型不僅全面覆蓋了運營、安全、財務、環境等多個維度的風險因素,還深度融合了大數據技術,實現了風險的精準量化與動態監測。通過收集、分析海量歷史與實時數據,模型能夠運用統計學與機器學習算法,對潛在風險進行深度剖析,減少主觀判斷帶來的不確定性。
模型的構建過程注重動態調整與持續優化,確保其能夠靈活應對賽事環境的多變性。通過反饋機制,模型能夠不斷吸收實際風險事件的教訓,調整參數以提升預測準確性。同時,借助機器學習的自學習能力,模型能在處理新數據的過程中自我進化,保持其評估結果的時效性和可靠性。在風險評估模型的助力下,體育賽事管理者能夠獲得更加清晰、全面的風險視圖,為制定針對性的風險管理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無論是預防潛在風險的發生,還是應對已發生的風險事件,模型都能提供有力的支持,確保賽事的順利進行和成功舉辦,有效提升賽事管理水平[6-7]。
4.3 強化風險預警與應對機制
在快速變化的體育賽事環境中,風險的預警與有效應對是確保賽事平穩運行、保護參與者安全、維護賽事聲譽的不可或缺環節。大數據技術的引入,為構建更加靈敏、高效的風險預警與應對機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首先,風險預警系統的智能化升級是關鍵所在。面對體育賽事中龐大的數據流,該系統需具備實時分析能力,精準捕捉數據中的異常信號,并運用先進算法模型進行快速評估。一旦風險接近預設閾值,系統將立即觸發預警,通過多渠道(如短信、郵件、APP推送)確保信息無遺漏地傳達給相關人員,使其能迅速響應。
其次,針對體育賽事可能面臨的各類風險,如自然災害、安全事故、財務危機等,應制定詳細、具體且易于執行的應急預案。預案應明確風險應對的具體流程、責任劃分、資源調配方案及后續處理措施,確保在風險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并有效執行。此外,定期的應急演練不僅能檢驗預案的有效性,還能提升團隊的應急響應速度與協同作戰能力,為實戰做好充分準備。
最后,風險預警與應對機制需保持動態優化。隨著賽事進展、外部環境變化及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我們應建立持續監控與反饋機制,及時發現并解決系統運行中的問題。同時,根據新的風險特征與趨勢,適時調整風險評估模型、預警閾值及應急預案,確保機制始終保持高效、敏銳與有效,為體育賽事的穩健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4.4 加強人才培養與技術支持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高度依賴于專業人才的智慧和技術的支撐。首先,針對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的特殊性,應制定專門的人才培養計劃,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這包括加強風險管理理論、大數據分析技術、應急管理等方面的培訓,使從業人員能夠熟練掌握風險評估、預警、應對等各個環節的操作技能。同時,鼓勵從業人員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與研討,拓寬視野,提升創新能力。
其次,加強與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的合作與交流是提升技術支持的重要途徑。通過與這些單位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可以引進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和管理經驗,為體育賽事風險管理體系的優化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還可以共同開展科研項目和技術攻關,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體育賽事風險管理中的應用與發展。
4.5 促進信息共享與協同合作
體育賽事風險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個部門和單位的協同作戰[6]。為了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必須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機制,促進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與協同合作。
首先,應明確各部門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與角色,建立清晰的溝通渠道和協作機制。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等方式,確保各部門能夠及時掌握賽事風險信息,共同研究制定應對策略。
其次,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的協同作戰能力。在應對重大風險事件時,各部門應迅速響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應對挑戰。同時,加強與地方政府、公安、消防等部門的合作與聯動,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調動資源、有效處置風險。
最后,通過信息共享與協同合作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可以形成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各部門和單位將共同承擔責任、分享資源、協同作戰,為體育賽事的平穩運行提供有力保障[8-9]。
5結語
大數據的引入,在體育賽事風險管理中展現出了強大的潛力與優勢。它不僅拓寬了風險識別的邊界,使管理者能夠洞察到更多以往難以察覺的風險因素,還通過高級數據分析模型與算法,增強了評估結果的精準度與可靠性。這種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相比傳統經驗判斷,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無疑更加客觀、科學。展望未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日益成熟與普及,體育賽事風險識別與評估體系將不斷迭代升級,為體育賽事的安全舉辦提供更加堅實的技術保障。同時,這也將推動體育產業整體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促進體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自營.賽事風險防范:減少體育賽事不確定性的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04):25-27.
[2]曾珍,呂萬剛.大型體育賽事公共安全風險精細化治理:動因分析、價值場景與推進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11):13-19+55.
[3]趙嘉宜,李廣學.現代媒介對大型體育賽事傳播的影響研究——評《大型體育賽事媒介傳播效果理論與實踐》[J].傳媒,2023,(13):99.
[4]韓伯臻.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體育賽事安全風險動態監測及隱患防范與評估[D].西北民族大學,2023.
[5]呂晶晶,宋娜,郭晴.大型體育賽事風險傳播評估模型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3,57(03):21-28.
[6]林偉.體育賽事優化組織及風險管理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21):181-183.
[7]徐北方.“健康中國”背景下我國高校體育競賽活動開展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3):40-42.
[8]鐘澤慧.信息化時代下我國大眾體育運動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2):19-21.
[9]李智,汪詠儀.破解體育賽事數據法律保護困境:賽事數據使用權益模式[J].體育科學研究,2024,28(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