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箔畫,又稱貼箔畫,是我國傳統手工藝中的一種,主要采用金箔、銀箔和銅箔等材料制成。由于金箔中的“金”元素本身具有穩定、不易變色、抗氧化、耐腐蝕等特點,燒箔多采用銀箔、銅箔,其原理主要是讓金屬箔與硫黃通過加熱發生化學反應。金屬箔料燒制完成后,貼在預先繪制好的作品上,即可完成一幅燒箔作品。整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由于溫度、硫黃的濃度和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燒箔顏色的變化較難控制。燒箔畫具有極強的隨機性和獨特的金屬肌理感,體現出中式美學的獨特質感和優雅。但是,經過燒制的銅箔、銀箔具有易氧化、變色等特點,歷史上保存完好的金屬燒箔畫較少。因此,將燒箔畫融入初中美術課堂對于我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學美術教學對燒箔的相關知識有所涉及,如小學美術教材(嶺南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日新月異的現代美術》討論了現代美術的多種表現形式,其中就提到了克利姆特的《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肖像一號》(又名《黃金畫作》),克利姆特為當年維也納制糖巨頭布洛赫·鮑爾夫人阿黛爾打造的黃金世界,正是采用燒箔手法實現的。此外,部分教師可能會在講解造像工藝或綜合材料畫種時提到燒箔工藝,其他時候甚少提及。目前來看,大部分美術教材對燒箔畫未予以重視。
中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目標提出,第三學段(6~7年級)學生應“能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或創作工藝品,體會傳統工藝‘守正創新’的內涵與意義”。現階段,美術教材中的民間工藝內容不斷增加,說明民間工藝在美術課程中逐漸受到重視,但是由于經濟條件、師資力量、場地因素等限制,還不能很好地將傳統工藝融入現在的義務教育。目前,如何將燒箔畫等傳統手工藝更好地融入現代教育模式還有待探討、開發。
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體驗、制作燒箔畫培養核心素養能力,整個課程圍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四個方面開展。
審美感知:學生可以賞析經典美術作品,體味中式燒箔以箔為墨、爍金流光的藝術形式,感知燒箔藝術作品帶來的豐富情感和風格意蘊,發現美、感知美,培養審美感知能力。
藝術表現:學生了解燒箔畫以后,可以以燒箔技藝為藝術表現媒介,發散思維,積極發揮聯想和想象能力,在掌握燒箔技藝的同時將藝術聯系生活,創造出受歡迎的藝術形象,培養通過藝術表達思想的能力和熱愛生活的態度。
創意實踐:學生掌握燒箔技藝之后,可以大膽創作,如與油畫、國畫結合或進行綜合材料繪畫方面的創作,培養創新意識,通過不斷構思、打磨、調整畫面,探究不同的藝術創作方法,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化理解:學生了解燒箔畫的歷史淵源,感受中國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體味中式紋樣的魅力,感悟燒箔作品的文化內涵,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包容理解能力。
拓展美術資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當前還有很多美術資源有待我們開發。筆者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義務教育階段關于傳統手工藝的課程內容在不斷增多,說明我國教育研究者近年來越來越重視中華傳統文化。因此,將燒箔畫課程融入初中美術課程,不僅能豐富美術課程資源,更是緊跟時代腳步,為培養新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燒箔畫作為一項代代傳承的手工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淀,對于美術教師來說,通過學習、體驗這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識面,提升學科素養;另一方面可以開發燒箔畫課程,豐富教學經驗,完善課程體系,提升教學能力。
開發燒箔畫美術課程,不僅可以豐富美術課程資源,還可以拓展美術教學的形式。除了在學校正常進行教學,還可以和美術館、博物館合作,塑造真實情境,讓學生切身實地地參觀古今中外優秀作品,讓燒箔作品不再遙不可及。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邀請專業的金箔制作傳承人或燒箔畫手工藝人開設“燒箔手工藝創意工坊”等,給學生普及燒箔的知識,讓學生在了解專業知識的同時,感受燒箔畫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課后,教師可以舉辦燒箔畫藝術展覽,讓學生擔任“小小講解師”,為大家介紹燒箔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情境導入
在燒箔畫融入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塑造一個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從歷史文化、燒箔應用、藝術鑒賞和工藝制作等方面進行學習。在導入階段,真實的情景有利于學生進行沉浸式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燒箔藝術作品或者通過圖片介紹引起學生的注意,因為燒箔在大部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見,精美的燒箔藝術作品可以讓學生眼前一亮,進而介紹燒箔的歷史背景、工藝技法等,通過一系列直觀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深入探究
了解燒箔的歷史背景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燒箔在建筑、服飾、傳統手工藝品和醫藥等領域的應用。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欣賞現代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可以拉進學生和燒箔藝術的距離,增加學生對燒箔藝術的親切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問題,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發散思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實踐探索
燒箔畫作為一項民間手工藝,具有獨特的內涵和魅力,而制作燒箔畫需要一絲不茍的態度、精湛的技藝和特殊的手法,最終才能形成一幅流光溢彩的作品。制作燒箔畫大概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畫:畫底稿,可以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教師可以從充滿韻味的中式紋樣入手或者制作一個中式書簽、扇面等,結合精美的燒箔畫作品進行講解,融合燒箔畫光彩奪目的藝術特色,讓學生獲得前所未有的視覺感受。
涂:涂膠水,可以培養學生不驕不躁、一絲不茍的態度,這一步要極其細致,邊緣要光滑整齊,以保證作品的精細程度和完整程度。
貼:需提前構思作品效果,選擇金屬箔料,確定是否要將銅箔、銀箔燒至變色,燒箔過程還要注意控制時間、溫度。這一階段較為考驗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選擇經典作品講解,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燒箔畫的形式美感,陶冶其藝術情操。
掃:經過前面一系列操作后,持軟毛刷將多余的金屬箔料輕輕掃去,這樣一幅燒箔畫作品就完成了。
展示評價
在展示評價階段,教師和學生合作制定評價標準。可以舉辦一場藝術展覽,在展覽上,學生可以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其他學生根據評價標準和個人喜好進行投票,選出“今日小小藝術家”。采用生生互評、學生自我點評和教師總結評價的多元評價方式,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學生在評價交流中互相學習和借鑒以實現快速發展。
初中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具有探索精神,并且大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美術功底,可以學習燒箔畫相關課程。學生通過對燒箔畫的學習能夠產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拓展藝術思維,增強動手能力,培養創造思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我們應大力開發燒箔畫相關美術課程,豐富初中課程內容,促進民間手工藝的保護和傳承。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