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探討基于人性化理念的無障礙景觀小品設計,分析了無障礙景觀小品與人的關系,闡述了通用性、安全性、舒適性和美觀性等設計原則,以及尺寸比例、材料選擇等設計要素。
關鍵詞:人性化理念;無障礙景觀小品;不同群體需求;設計原則與要素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景觀小品的人性化要求也逐漸變高。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公共空間的品質和包容性,人性化設計在景觀領域的重要性也不斷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討無障礙景觀小品如何實現人性化設計。通過對無障礙景觀小品的深入研究,期望能夠為公共空間的設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意義在于提升公共空間的包容性和品質,滿足不同人群,包括老年人、殘疾人、兒童、孕婦等特殊群體的需求,讓每個人都能在公共空間中感受到舒適與便捷,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一、無障礙景觀小品與人的關系
(一)人的需求層次與景觀小品。馬斯洛需求理論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個等級[1]。無障礙景觀小品在滿足人的需求層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生理需求方面,景觀小品如休息座椅、遮陽設施等,為人們提供了舒適的休息場所。在安全需求方面,無障礙設計確保了人們,尤其是行動不便者的安全通行。在社交需求方面,景觀小品可以創造出適宜交流的空間,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性化的景觀小品設計能夠體現對不同人群的關懷,讓人們感受到被尊重,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欣賞美景、放松身心的場所。
(二)不同群體對無障礙景觀小品的需求。老年人需要方便的休息設施、清晰的標識和安全的行走路徑。例如,設置帶有扶手的座椅,便于起身和坐下。殘疾人對無障礙景觀小品的需求更為迫切,如無障礙坡道、扶手、盲文標識等,以確保他們能夠獨立行動。兒童則需要趣味性強、色彩鮮艷的景觀小品,同時要保證安全性。孕婦需要舒適的休息區域和寬敞的通道。對于這些特殊群體,無障礙景觀小品的設計應充分考慮他們的需求,以提高他們在公共空間中的參與度和生活質量。
二、人性化的設計原則
(一)通用性設計原則。通用性設計強調確保所有人都能使用景觀小品,消除障礙和歧視。這一原則旨在創造一個包容的環境,使不同年齡、身體狀況和能力的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共空間。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各種用戶群體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殘疾人、兒童、孕婦等特殊群體。
(二)安全性設計原則。安全性是無障礙景觀小品設計的基礎和重要原則[2]。在設計過程中,必須確保材料的安全性和結構的穩定性,同時采取防止意外發生的設計措施。
材料的安全性是首要考慮因素。應選擇無毒、無害、耐用的材料,避免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的材料。例如,選擇防滑、耐磨的地面材料,確保人們在行走時的安全;使用環保的涂料和裝飾材料,減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結構的穩定性也是至關重要的。景觀小品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能夠承受各種外力作用,如風力、重力等。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確保結構的安全可靠。
(三)舒適性設計原則。舒適性設計原則強調人體工程學的應用,為人們提供舒適的使用體驗。人體工程學是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通過合理的設計,可以使景觀小品更加符合人體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四)美觀性設計原則。美觀性設計原則強調景觀小品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以及藝術價值的體現。一個美觀的景觀小品不僅可以提升公共空間的品質和吸引力,還可以給人們帶來愉悅的心情和美好的感受。
三、人性化的設計要素
(一)尺寸與比例。無障礙景觀小品的尺寸設計應充分考慮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實現真正的人性化。對于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群體,尺寸的合理性尤為重要[4]。座椅的高度應適中,既要方便老年人和殘疾人輕松坐下和起身,又要適合兒童的身高,使他們在使用時感到舒適。一般來說,座椅高度在40厘米至45厘米之間較為合適,同時可設置不同高度的座椅,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扶手的設計也應考慮不同人群的使用習慣和身體尺寸。對于行動不便的人來說,扶手可以提供支撐和輔助,其高度應在70厘米至90厘米之間,以便于抓握。此外,景觀小品的寬度也應足夠,以確保人們在使用時有足夠的空間,避免擁擠和碰撞。
比例的協調性與美感同樣不可忽視。景觀小品的比例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例如,在公園中,景觀小品的比例應與周圍的樹木、草地等自然景觀相匹配,營造出自然、舒適的氛圍。同時,比例的協調性也可以提升景觀小品的美感,使其成為公共空間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二)材料選擇。在選擇無障礙景觀小品的材料時,應優先考慮環保、耐用的材料。環保材料不僅對環境友好,還能減少對人體的危害。例如,可選擇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環保性,同時也能給人帶來自然、溫馨的感覺。
(三)色彩運用。色彩的辨識度也是無障礙景觀小品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對于視力障礙者來說,高對比度的色彩可以提高景觀小品的辨識度,幫助他們更好地辨別方向和位置。例如,在樓梯、臺階等部位,可以使用對比強烈的色彩來提醒人們注意安全。此外,色彩還可以用于標識不同的功能區域,使人們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景觀小品。
(四)標識與引導系統。清晰、易懂的標識設計是無障礙景觀小品人性化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標識應采用簡潔明了的文字和圖形,以便不同人群都能輕松理解。例如,在公共廁所、休息區等位置設置明顯的標識,方便人們快速找到所需的設施。
四、無障礙景觀小品人性化設計的挑戰與對策
(一)挑戰。在無障礙設計的過程中,成本、技術、設計理念和觀念都是無障礙景觀小品人性化設計所要面臨的重要挑戰。從高成本方面來說,一些無障礙設施可能需要使用高度技術化的設備或新型材料,這些設備和材料的成本通常較高[8]。從技術方面來說,技術限制也對無障礙景觀小品設計造成一定阻礙。目前,雖然在無障礙技術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在某些特殊需求的滿足上,仍存在技術難題。且一些高技術化的設備和材料對環境也可能造成不利影響,出現材料難以回收降解的問題。
(二)對策。對于成本問題,無障礙設計中包括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其中就包括政府、企業、設計師等,這些相關者可以加強聯動與合作,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推動交流。例如,政府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為無障礙設計提供支持和保障。在鼓勵和引導項目建設中加大對無障礙景觀小品的投入。同時,可以設立專項資金,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加入,支持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
對于技術限制,應加強技術創新與研發。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大對無障礙技術的研究力度,開發出更加先進、實用的無障礙景觀小品。通過不斷地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尋找更加經濟、環保和適應性強的技術解決方案[9]。例如,研發智能無障礙設施,通過傳感器和自動化技術提高設施的便利性和適應性。
對于設計理念和觀念的問題,提高公眾意識與參與度也是至關重要的。可以通過宣傳和教育等方式,從而提高不同群體對無障礙設計的了解和熟悉。在設計師設計的過程中,也要積極地與特殊群體進行交流與對話,鼓勵公眾參與無障礙景觀小品的設計和監督,收集公眾的意見和建議,獲取更多的反饋,不斷改進設計。
五、結語
本研究探討了無障礙景觀小品的人性化設計。通過分析其與不同人群的關系,闡述設計原則與要素,并結合案例研究,揭示了設計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無障礙景觀小品的人性化設計對提升公共空間品質、滿足特殊群體需求至關重要。未來需各方加強合作,克服成本、技術和意識等障礙,推動設計創新,以實現公共空間的包容性和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茜,鄭雨葉,郭彤.基于建裝專業學科建設下的公共空間景觀小品設計研究[J].天工,2024,(02):22-24.
[2]吳燚.鄭州市社區公園康復景觀評價及設計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2022.
[3]蒲群,龔加輝,張綠水.基于人性化設計理念的城市公園景觀提升策略研究——以南昌市人民公園為例[J].江西科學,2022,40(01):201-206.
[4]張云麗,侯可雷.景觀空間中無障礙設計的功能合理性研究[J].信息化建設,2015,(0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