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十分重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一線教師需深入研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方法與策略.筆者認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點撥和啟發,讓學生在觀察、猜想和交流中切實經歷數學探究的過程,真切地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積累數學探究的經驗,提升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進行深度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呢?筆者以“打印紙中的數學”教學為例進行了一次嘗試.
1 教學過程
1.1 以生活素材為依托,引發觀察
1.1.1 素材準備
教師提前候課,并打開包裝袋給學生一一分發包裝好的A4紙和A3紙,且A4紙每人1張,A3紙則每2人1張.
1.1.2 構建認知沖突
師(情境導入):這種A4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尤其是上網課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用它來打印一些資料,想必大家對它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事實上,在當下它流行且通用,更重要的是它蘊含著一些不為我們所知的秘密,今天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大家從數學視角去探尋其中的奧秘.
師(提出問題):如果讓你選擇一個角度著手探索它,你打算從何開始?
生1:我認為可以從形狀、大小及擺放位置著手探索.
生2:我認為可以從周長、面積及體積入手探究.
生3:我認為可以從它的長、寬、高出發.
師(追問):它的形狀和擺放位置一目了然,且高度太小,看來從長、寬的角度著手,不僅可以得到長和寬,周長、面積也就隨之知曉了.如何得知它的長和寬呢?
生(思考后回答):用尺子量.
師:那請大家開始測量吧.
學生開始測量,并獲得結果“長297 mm,寬210 mm”.
師(繼續提問):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一旦你擁有了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就能少走很多彎路!我們可以不測量就得出這張A4紙的長與寬嗎?
學生陷入沉思,未有新的結果.
教師通過“再一次打開包裝袋,慢慢地抽出一張A4紙”引導學生思考.
有學生很快領悟,并提出可以從包裝袋上探尋相關數值的想法……
1.2 以不斷追問為契機,引發猜想
師(提出問題):現在我們已知道了A4紙長和寬的值,那隱藏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藏在哪里呢?
生(思考后回答):是藏在長與寬的運算中嗎?
師(追問1):真是不錯的想法!那運算又有哪些?結果是什么?
生(運算后回答):長+寬=507,長-寬=87,長×寬=62 370,長/寬=1.414 2……,寬/長=0.707 07……
師(追問2):現在有思路了嗎?
1.3 以探究實踐為方法,體驗驗證
師(提出問題):猜想已經形成,該如何進一步驗證猜想呢?
生4(火熱的討論后回答):用3張A4紙拼起來.
師:請詳細說說你的驗證過程.
可.經測量這個角果然是90°,由此驗證了猜想.
師(追問1):若只用手中的1張A4紙進行驗證,該如何做呢?
生5(脫口而出):折疊.
師:很好!大家試著折疊來驗證這個猜想.
學生立刻展開操作.
師(追問2):你們的驗證方法是否相同?是否可以將上述的講解過程通過數學語言描述與表達呢?
學生分組討論并嘗試用數學語言描述與表達,
教師傾聽學生討論情況并適時給予糾正與引導.
學生代表進行討論展示:已知如圖2所示的長方形ABCD,沿著AE折疊使得B點落在邊AD上,再展開它就有了折痕AE;然后沿著AF再折疊使得D,E兩點重合,又一次展開它則有了折痕AF.同時提出與之匹配的驗證思路,即構造一個以A4紙的寬AB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進而驗證A4紙的長AD與AE重合.就這樣,通過文字、符號、圖形的融合,使得問題得到了數學化的驗證.
師(追問3):有沒有其他的驗證方法呢?
學生6(思考后回答):可以按照圖3所示的折疊驗證法,即在A4紙上構造等腰直角三角形AGD,再驗證寬AB和AG重合即可.
1.4 以類比探究為突破,深度交流
師(引導):事實上,A3紙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那A3紙中又蘊含著什么秘密呢?我們又該從什么角度展開探究呢?
生7:可以類比剛才探究A4紙的方式,先從A3紙的外包裝上探尋長與寬的相關數據.
生8:它或許有著和A4紙相同的特征.
生9:A3紙對折后和A4紙一樣大.
…………
師(提出問題):請在猜想的基礎上展開驗證.
師(繼續提問):通過上述認識,你能猜測出A5紙的長與寬及二者之比嗎?
生7(大膽猜測):既然A3紙沿著長邊對折可得A4紙,那A4紙沿著長邊對折也可以得到A5紙,這應該是折紙的延續性.經過計算可以得出A5紙的長與寬分別為210 mm和148 mm.
生8:那將兩個數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生9:不用這么麻煩,我們只需將圖4中的A3視
1.5 以課外拓展為延伸,深化思維
師(總結并布置課后作業):在本節課的探究中我們研究了三種打印紙的秘密,事實上A型打印紙有很多型號,那么A型紙的其他型號也具有以上性質嗎?為什么要設置這樣的性質呢?B型紙和K型紙又具備什么性質,它們的長與寬又存在什么關系?請課后大家花時間進一步展開探究.
2 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學生在數學探究活動中能體驗數學探究的喜悅,落實數學核心素養.那么,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引導學生的數學探究走向深入,逐步落實數學核心素養呢?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努力做好如下幾點.
(1)為學生提供觀察的素材,促發深度探究
課的開始,教師用學生熟悉的打印紙導入,讓學生思考、觀察、猜想、驗證、創新,最終發現和驗證長與寬的比值.事實上,活動的深入源于教師所提供的素材,學生在觀察素材的指引下長驅直下,在觀察中猜想,在猜想后驗證,在驗證后歸納,從而獲得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認識.這樣的過程就是深度探究的過程.在深度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本身,更多的是積累了探究經驗,發展了數學思維品質.
(2)為學生提供猜想和交流的過程,體驗數學本質
本課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猜想和交流的過程,讓學生猜想A型紙的特性,并在互動交流中驗證猜想,體驗數學本質.更重要的是,還將數學探究從課內延伸至課外,讓學生的數學探究不止,數學思維不斷.整個過程,由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敏銳直覺不同,因此表現出的分析策略和推理能力等方面也不盡相同,但不同的策略有利于多角度思考和交流,從而在對比中深化對數學本質的領會,積累數學探究經驗,體驗數學本質.
(3)讓學生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加深本質領會
數學探究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嘗試用數學語言(包括圖形、符號、文字)進行交流和表達,助力數學本質的揭示.在學生運用折紙進行表述時,教師巧妙引導,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數學語言表達和演繹.這樣的暗示與點撥使得學生后續在計算A3紙的長與寬時能夠準確提取,加深了對本質的領會.
總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善于對課堂進行設計,如此才能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交流的探究過程,提高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落實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