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課堂教學要從揭示數學的本質出發,學生只有理解了本質,才真正會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當前很多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不足,本文中結合一次數學作業中的一道“意外”的錯解題開展現象教學,思考出錯原因,讓學生在現象教學中理解數學本質的重要性.
關鍵詞:現象教學;數學本質;旋轉
如下是一次數學作業中的一道“意外”錯解題:
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圖1所示的方式放置(BC與EF重合),將三角板DEF繞點C逆時針旋轉α(α<90°),當AC∥DE時,α=(" ).
A.15°
B.20°
C.30°
D.45°
1 提出問題
根據統計發現,這道題全班只有18人正確,其余32人均錯誤,正確率只有36%.
分析題意后可知本題比較容易,只需畫出旋轉后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并利用AC∥DE解題即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的錯誤率如此高?
2 嘗試答疑
對該題如此高的錯誤率產生疑問后,筆者嘗試尋找導致學生錯誤的原因.首先,收集學生的作業,查閱智慧作業本上此題的解題筆跡;其次,抽查詢問錯解該題的學生,了解他們分析該題時的原始思路;最后,抽查詢問正確解決該題的學生,了解他們的原始思路及方法.于是,將解題信息整理成了下表(表1):
通過對比以上表格信息,筆者發現了問題所在:首先,學生缺少畫圖習慣,且畫圖不夠清楚、規范;其次,學生不清楚與旋轉有關的知識點,尤其是畫好旋轉后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無法找到旋轉角,而本題恰好要先找到該旋轉角,然后利用“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解題.
尤其是筆者詢問學生錯因時,一個學生“老師,旋轉角是哪個角”的提問,讓筆者徹底清楚了學生的真正錯因所在,即沒有真正理解旋轉的本質.
3 現象教學
了解學生真正錯因后,筆者圍繞著“老師,旋轉角是哪個角”的提問展開了現象教學.
3.1 創設情境,導入問題
師:同學們,夏天快到了,炎熱的夏天我們會打開電扇吹吹風.(打開班上的電扇,開低檔,讓其緩慢轉起來.)有時候,也會手搖一把扇子.(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扇子,緩慢打開.)同學們觀察并思考,它們讓你想起了數學中圖形的哪種運動?
生:圖形的旋轉.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知的情境入手,更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對于熟悉的情境,學生積累了相應的生活經驗,有利于分析問題.
3.2 問題轉化,形成初知
師:假設電扇中心部分為一個點(O),且是旋轉中心,扇葉為一條線段(OA),如圖2.你能畫出扇葉OA繞著中心點O順時針旋轉45°后的圖形嗎?
學生畫出旋轉后的圖形,如圖3所示.
師:你能找到旋轉角嗎?
生1:能,旋轉角就是∠AOA′.
師:對,我們將旋轉前的線段OA稱為“始邊”,將旋轉后的線段OA′稱為“終邊”.始邊OA和終邊OA′之間所成的角就是旋轉角.
師:如果將線段OA換成三角形,那么旋轉后的圖形又該怎樣畫呢?如圖4,請同學們畫出△ABC繞著點O順時針旋轉45°后的圖形△A′B′C′.
學生開始作圖.
師:有哪位同學分享下你的思路?
生2:畫△ABC繞著點O旋轉后的圖形,其實和剛才的OA繞著點O旋轉一樣.所以,將△ABC每
個頂點繞著點O旋轉,得到對應點后連接對應點就畫出了旋轉后的圖形.
師:思路是正確的,那么如何具體操作呢?
生3(上講臺展示操作過程):如圖5,首先,連接OA,OB,OC;然后,分別作它們繞著點O順時針旋轉45°后的圖形,得到它們的對應點A′,B′,C′;最后,連接點A′,B′,C′,得到△A′B′C′.
師:那么,如何找出其旋轉角呢?
生4:只需找到一點及其旋轉后的對應點與點O的連接形成的角就行了.比如,A和A′是一組對應點,將它們分別和點O連接,形成的∠AOA′就是旋轉角.同理,可得到旋轉角∠BOB′和∠COC′,它們都等于45°.其實,這和圖4中找旋轉角的方法一樣.
師:是的.OA和OA′所成的角就是旋轉角.
設計意圖:將具體的情境抽象化建立模型,是研究和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1].同時,從最簡單的線段旋轉問題入手,進一步分析圖形的旋轉問題,讓學生了解圖形旋轉的本質就是點的旋轉.
3.3 問題解決,形成方法
通過以上探究,學生已經理解了尋找旋轉角的方法,隨即筆者將學生思路轉移至本文開頭的錯解題,讓學生根據剛才的復習完成本題的訂正:
解:如圖6所示,作出三角板DEF繞點C逆時針旋轉α(α<90°)后的圖形△D′E′F′.此時,∠ECE′=α.因為AC∥DE,所以∠ACB+α=∠CE′D′=∠CED=45°.又∠ACB=30°,所以α=45°-30°=15°.
故選:A.
4 真題模練
為讓學生一方面更好鞏固“旋轉”的本質,另一方面利用該本質解決問題,在利用現場教學解決學生疑難處、易錯處后,教師引入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如下:
(2024·吉林)如圖7,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的坐標為(-4,0),點C的坐標為(0,2).以OA,OC為邊作矩形OABC,若將矩形OABC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矩形OA′B′C′,則點B′的坐標為(" ).
A.(-4,-2)
B.(-4,2)
C.(2,4)
D.(4,2)
5 教學思考
現象教學要求教師從數學現象入手,特別是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入手,這樣有利于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同時,從基礎的現象出發,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與分析,從而認識數學的本質.
本文中從學生的疑問“哪個角是旋轉角”出發,幫助學生一步步回憶如何畫旋轉圖形及如何找旋轉角.同時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讓學生找到圖形旋轉的本質就是點的旋轉,旋轉角就是始邊與終邊所成的角.找到了這一方法,相信學生日后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定能準確無誤地找到旋轉角.
綜上所述,找準錯因所在,從最簡單的問題探究數學知識的本質,是解決學生易錯題的重要方法.正如本文利用現象教學,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入手,一步步從探究到理解問題,解決了知識“盲點”.
參考文獻:
[1]楊威.抓住數學本質,讓數學教育找到回家的路——基于“數學本質”的習題課教學分析[J].教育科學論壇,2015(19):42-44.
[2]朱從帥.課堂教學不容忽視數學的本質——“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同課異構教學的思考[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2(1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