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學中,數(shù)學作為一門基石學科,其教學活動不僅限于知識的傳授,更在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隨著教育革新,探索高效數(shù)學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發(fā)展成為熱點[1].其中,數(shù)學復習課,作為連接新知探索與舊知鞏固的橋梁,成為深化理解、促進知識融合與思維拓展的載體.本文中將借助具體教學案例,將理論框架付諸實踐檢驗,探索如何在日常教學中靈活實施教學策略,以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強化其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實現(xiàn)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學習成效的飛躍.
1 教學案例
案例 幾何圖形的變換與勾股定理
教學目的:通過分析幾何圖形的變換和勾股定理的應用,幫助學生加深對這兩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2 教學過程
2.1 引入與觀察
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幾何圖形變換動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思考這些變換的特點.
生(觀察思考后紛紛回答):矩形平移后形狀和大小都沒有改變;正方形旋轉45°后位置改變了,但大小和形狀沒有變化;等腰三角形折疊后的兩個小三角形全等,折痕是對稱軸.
師:很好,大家對圖形變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得很全面.
2.2 回顧勾股定理
師(提問):大家還記得勾股定理嗎?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的什么關系?
生(積極回答):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師:非常正確.現(xiàn)在我們看例題1,請大家嘗試用勾股定理來解答.
例1 如果梯子的底端離建筑物9 m,那么15 m長的梯子可以到達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m?
生(思考計算后回答):可以把15 m看作直角三角形的斜邊,9 m看作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再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另一條直角邊為12 m了.
師:很好,大家已經(jīng)會使用勾股定理來求解了.
2.3 綜合應用探索
師:現(xiàn)在我們看例題2.解答這道題的關鍵是什么?
例2 如圖1,在矩形ABCD中,AB=10,BC=6,E是邊BC上一點,沿AE翻折△ABE,點B恰好落在CD邊上點F處,求CE的長.
生(思考后回答):折疊后△ABE與△AEF全等,所以∠AFE=90°,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師:說得對,請大家按照這個思路嘗試解題.
師(總結):本題考查了折疊的性質,矩形的性質、勾股定理,解題的關鍵是由折疊性質得出CF,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師:現(xiàn)在我們看例題3.
例3 如圖2,△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E,F(xiàn)是BC上的點,且∠EAF=45°,試探究BE2,CF2,EF2間的關系,并說明理由.
學生觀察圖形并思考,有學生根據(jù)例題2嘗試折疊,但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找不到解題思路.
師(提示):題目給的圖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大家可以嘗試旋轉圖形看看.
生(思考討論后回答):可以旋轉90°得到一個新圖形,然后進行探究.
師:是的.大家按照這個思路試著探究.
生(畫圖驗證后回答):如圖3,將△ACF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得到△ABG,則有△ACF≌△ABG.所以AG=AF,BG=CF,∠ABG=∠ACF=45°.又因為∠GAF=90°,∠EAF=45°,所以∠GAE=45°.故△AEG≌△AEF(SAS),則EF=EG.因為∠GBE=90°,所以根據(jù)勾股定理可得BE2+BG2=EG2,即BE2+CF2=EF2.
師(總結):旋轉前后圖形的大小和形狀不會改變,此外旋轉的角度可以是任意角度,大家一定要根據(jù)題意,選擇合適的旋轉角度.
2.4 鞏固拓展
教師選擇合適的變式練習題,讓學生進行深入探索.
變式練習1 如圖4,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9的正方形紙片,將其沿著MN折疊,使點B落在CD邊上的點B′處,點A的對應點為A′,且B′C=3,求AM的長.
學生通過深入這些精心設計的變式練習題,不僅能夠深化對圖形變換概念的理解,還能更透徹地把握勾股定理在幾何中的應用.這一過程促進了學生將幾何圖形的動態(tài)變換與勾股定理的靜態(tài)規(guī)則相結合,實現(xiàn)了幾何直觀與代數(shù)計算的有機融合,從而提升綜合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5 課后自主復習
教師布置開放性問題:“除了今天課上講解的這些圖形變換與勾股定理的綜合問題,還有哪些幾何變化與勾股定理有關的綜合問題呢?”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資料,找到更多的習題進行練習、思考、探究.
3 數(shù)學復習課中的教學對策
3.1 高效復習:精編試題,突出重點
高效復習是最重要的復習途徑之一,其關鍵在于精選試題,以便試題可以覆蓋核心知識點,且不會出現(xiàn)重復的情況.例如,在復習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結合幾何圖形折疊的特點——對稱性質,設計一系列關于軸對稱和中心對稱的練習題.這些試題應涵蓋基本概念、性質判斷及實際應用等多個層面,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加深對對稱性質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幾何圖形平移、旋轉的知識點,設計涉及圖形變換、勾股定理和全等三角形判定等內容的綜合題,以檢驗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在高效復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知識點的整合.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幾何圖形章節(jié)中的各個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比找出異同點,加深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
3.2 分層復習:因材施教,各有所得
分層復習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將復習內容劃分為不同層次,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2].在復習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復習內容分為基礎層、提高層、拓展層等.以本文中前面案例為例,基礎層就是引入、觀察、回顧階段,這是針對基礎薄弱學生而設計的,教師應加強對基本概念的講解,以及基礎題型的練習.提高層就是綜合應用探索階段,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后能夠將其聯(lián)系起來,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復雜問題,教師應注重講解解題的技巧.拓展層是對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而設計的,教師可以多提供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創(chuàng)新精神.
3.3 自主復習:培養(yǎng)習慣,提升能力
自主復習是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尤其重要的復習環(huán)節(jié)之一.在復習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定復習計劃、明確復習目標、安排好復習時間;還可以提供豐富的復習資源,比如教學視頻、在線題庫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學習方式;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做錯題整理,整理以后多反思存在的問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復習能力,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復習成果展示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復習經(jīng)驗和成果,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和自信心.
4 結語
數(shù)學復習課是初中數(shù)學教學必不可少的課型,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無論選擇哪一種復習方式,教師都應該根據(jù)大部分學生的反饋情況而科學調整.對于小部分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選擇多種教育方式,促進其掌握知識,提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鄭立奮.雙減下初中數(shù)學復習課開放性教學對策[J].學苑教育,2023(7):22-23,26.
[2]曹永程.初中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模式實踐探究[J].新智慧,2023(2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