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基于融合視角探究試題價值取向的依據
1.1 課程標準的要求
中考數學試題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逐漸側重于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包括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數學方法和價值取向.基于融合視角探究試題價值取向,能夠更全面地評估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數學應用能力,以及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這種融合不僅限于數學內部各知識點的聯系,還包括數學與其他知識(如物理、地理、文學等)的跨學科整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在不同情境中靈活加以運用,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能逐步培養正確的價值取向,符合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1.2 考查目標的要求
中考數學試題的考查目標不僅限于對學生數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評估,還需要評估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包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學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基于融合視角的數學試題能夠通過多維度的考查,評估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例如,某些試題可能要求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還需結合物理和地理等知識,體現出不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不僅能檢測學生對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還能考查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確保中考的考查目標全面且深入.
1.3 現實教學的要求
現實教學要求教師不僅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基于融合視角的中考數學試題能夠滿足這一要求,通過多樣化的題目設置和情境設計,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運用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現實教學要求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基于融合視角的中考數學試題可以推動教師創新教學方法,促使教師注重知識的整合和實際應用,更好地滿足現實教學的多樣化需求,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 試卷中學科融合試題分析
2024年河南省中考數學試卷中的學科融合類試題展示了將數學與物理、文化、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加以應用,體現了多學科整合的特點.例如,結合物理中的電學知識,通過插線板發熱現象考查學生對電流、功率和熱量函數關系的理解,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圖象分析技巧;通過豫劇卡片的文化背景,考查學生對概率的基本計算,融合了數學與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文化認知;結合信陽毛尖茶葉包裝盒的三視圖,考查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與幾何理解.題目難度適中,既具備現實性和文化背景,又強化了數學基本素養的運用,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跨學科思維.
2.1 數學試題與物理知識融合
(2024年河南卷第10題)把多個用電器連接在同一個插線板上(如圖1),同時使用一段時間后,插線板的電源線會明顯發熱,存在安全隱患.數學興趣小組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得到時長一定時,插線板電源線中的電流I與使用電器的總功率P的函數圖象(如圖2)、插線板電源線產生的熱量Q與I的函數圖象(如圖3).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
A.當P=440 W時,I=2 A
B.Q隨I的增大而增大
C.I每增加1A,Q的增加量相同
D.P越大,插線板電源線產生的熱量Q越多
試題解答:根據圖2可知,當P=440 W時,I=2A,所以A選項正確.根據圖3可知,Q隨I的增大而增大,所以B選項正確.根據圖3可知,Q隨I的增大而增大,但前小半段增加的幅度小,后面增加的幅度大,所以C選項錯誤.根據圖2可知,I隨P的增大而增大,根據圖3可知,Q隨I的增大而增大,則P越大,插線板電源線產生的熱量Q越多,所以D選項正確.故選:C.
試題價值取向:
(1)重視知識的跨學科運用
各個知識之間并不是孤立的.將數學與物理中的功率及熱量知識結合在一起,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不僅能夠運用物理知識,還能夠理解數學與物理知識的內在聯系.
(2)促進理論與實際的應用
將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融入數學試題,能夠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這不僅使學生理解數學和物理知識的實際意義,還能夠培養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用電安全的觀念
本題不僅在知識層面進行考查,還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解答本題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潛在的安全隱患,增強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通過了解把多個用電器連接在同一個插線板上會導致電源線過熱而可能引發危險,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會更加注意用電安全,采取正確的預防措施.這種題目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還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保護意識,符合現代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2.2 數學試題與傳統文化融合
(2024年河南卷第8題)豫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雅俗共賞,深受大眾喜愛.正面印有豫劇經典劇目人物的3張卡片,如圖4所示,它們除正面外完全相同.把這3張卡片背面朝上洗勻,從中隨機抽取1張,放回洗勻后,再從中隨機抽取1張,兩次抽取的卡片正面相同的概率為(" ).
試題解答:把3張卡片分別記為A,B,C,畫出樹
試題價值取向:將豫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數學試題,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傳承.在本題的情境設定中,將豫劇相關內容與概率知識相結合,使得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自然接觸和了解豫劇,有助于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2.3 數學試題與實踐生活融合
(2024年河南卷第4題)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如圖6是信陽毛尖茶葉的包裝盒,它的主視圖為( ).
試題解答:從前往后看(即從正面看)時,能看得見的棱在主視圖中對應為實線,且圖形為矩形,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小矩形.故選:A.
試題價值取向:
(1)注重實踐應用與數學技能相結合
本題以信陽毛尖茶葉包裝盒為背景設計數學問題,能夠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實際生活中的物體相結合.學生通過分析和理解包裝盒的主視圖,掌握繪制和解讀平面圖、正視圖等技能,從而提升對幾何形態的理解和空間想象能力.
(2)感悟文化教育與跨學科整合
通過這樣的試題設計,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同時,也能了解茶葉包裝盒設計背后的文化含義和歷史背景,從而拓展跨學科視野和文化教育素養,同時也增強了自豪感.
3 試卷的社會反響
考后,學生、教師和家長(社會)對這類試題的反響總體積極.學生普遍感受到試題的創新性和實用性,特別是對于生活現象的數學解釋,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而,也有部分學生反映,題目在跨學科整合方面稍具挑戰,教師對此類試題持支持態度,認為其符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家長也普遍認同這些題目能夠引導孩子關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對社會和文化的理解,同時期望學校能夠加強相關學科的綜合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此類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