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能力,深入理解幼兒在閱讀繪本過程中的心理需求和認知規律,使得幼兒更好地感知閱讀的魅力,在閱讀中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提高。文章探討了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圍繞幼兒的興趣話題、閱讀喜好,從年齡特點、多元教學、幼兒興趣等角度出發,探索適合幼兒的繪本閱讀教學模式,對教學活動提出可行之策,以閱讀促進幼兒發展,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形成終身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關鍵詞:幼兒園;繪本閱讀;認知水平
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為了保證教學活動的質量,教師需要立足幼兒的興趣愛好精選繪本內容,讓繪本滿足幼兒的個性化身心發展需求,實現以繪本學習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幼兒期是認知水平發展的關鍵時期。繪本閱讀以生動的畫面、趣味的情節、形象的角色,頗受幼兒喜愛。但繪本閱讀教學不能盲目開展,選擇適合幼兒的繪本、用繪本滿足幼兒的學習要求,才能獲取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應該加強對繪本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基于幼兒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精選繪本題材,讓幼兒在閱讀中獲得成長,為其打造一個有趣、有益的閱讀環境。
一、基于年齡特點——繪本選擇需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
繪本閱讀需要繪本材料的支撐,適宜的繪本材料需能滿足幼兒多元需求,促進幼兒多元發展。在幼兒園教育中,將3 ~ 6歲幼兒劃分為小班、中班和大班三個階段,要求教師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其設計不同難度的教學活動。《3 -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也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提出了不同的閱讀目標。對此,教師可以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結合《指南》的具體要求,為幼兒選擇符合其認知水平的閱讀材料。
1. 小班繪本教學
小班幼兒的語言能力處于發展期,其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在繪本閱讀學習中,小班幼兒喜歡聽故事,還喜歡一些韻律感較強的閱讀材料。《指南》中“閱讀與書寫準備”部分,針對3 ~ 4歲幼兒提出了“喜歡跟讀韻律感強的兒歌、童謠”的要求。對此,綜合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指南》的要求,教師可以選擇畫面簡單、語言節奏感強的繪本故事,確保繪本閱讀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讓幼兒感知閱讀學習的魅力。
例如,《一園青菜成了精》這一繪本故事圍繞“菜園子”展開,講述故事的方法也極具童趣化,以韻律感較強的童謠作講解:“出了城門往正東,一園青菜綠蔥蔥。最近幾天沒人問,他們個個成了精。綠頭蘿卜稱大王,紅頭蘿卜當娘娘。隔壁蓮藕急了眼,一封戰書打進園……”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朗朗上口的童謠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同幼兒一邊朗誦童謠,一邊閱讀畫面,以繪本學習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耗子大爺在家嗎?》《月亮月光光》《小雨滴》《六十六頭牛》等繪本也能滿足小班幼兒的閱讀需求,教師可以加強對相關內容資源的開發,基于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繪本閱讀教學。
2. 中班繪本教學
中班幼兒的語言能力逐步發展起來,能準確地用簡單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閱讀學習中,能準確說出畫面的內容,相比較“讀故事”,中班幼兒“講故事”的欲望得到發展。《指南》中“閱讀與書寫準備”部分,針對4 ~ 5歲幼兒提出了“對生活中常見的標識、符號感興趣,知道它們表示一定的意義”的要求。對此,綜合中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和《指南》的要求,教師可以選擇貼近生活的繪本,鼓勵幼兒嘗試獨立講述繪本故事,以興趣為引導,提高繪本閱讀教學質量。
例如,《兔子先生去散步》這一繪本故事圍繞著“生活標志”展開,隨著兔子先生散步的路徑,幼兒會認識一個又一個生活標志,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還能通過標志強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容與幼兒展開討論:兔子先生家門口有一個“兔子”的標志,今天兔子先生要出去走一走,小朋友們看一看、想一想,兔子先生都遇到了哪些標志?提醒兔子先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教師組織幼兒閱讀繪本,讓幼兒說出“樓梯標志——注意臺階,小心斜坡——注意安全,小心坑洞——仔細看路”等。隨著繪本閱讀的開展,立足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選擇繪本,讓幼兒學會自主閱讀,實現繪本材料的有效運用。
3. 大班幼兒的繪本教學
在閱讀、社交、討論等環節中,大班幼兒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說出自己想要閱讀的內容。《指南》“閱讀與書寫準備”部分,針對5 ~ 6歲大班幼兒提出了“能說出所閱讀的幼兒文學作品的主要內容;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書畫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的要求。對此,綜合大班幼兒認知水平和《指南》的要求,教師可以嘗試“退出”幼兒的閱讀過程,盡可能地讓他們自主講述、大膽創編,構建符合幼兒實際需求的繪本閱讀教學。
例如,《10只小青蛙迎春天》這一繪本故事講述了10只小青蛙冬眠蘇醒后發現春天來了。隨著春天的到來,大家都開心地走進自然中。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大班幼兒模仿小青蛙的動作,并鼓勵他們創編劇情:“想一想,除了繪本中介紹的蝴蝶小弟、蝸牛大哥、泥鰍爺爺,小青蛙們還會叫醒哪些正在冬眠的動物呢?”以繪本教學讓幼兒大膽暢想、自主構建,鼓勵他們說出熊、刺猬、烏龜、松鼠、蛇等具有冬眠特征的動物,并讓其創編相應的對話、動作,要求幼兒繼續構建出全新的故事情節,在繪本教學中釋放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開放性的繪本活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二、多元教學模式——繪本教學需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繪本是一種以圖畫資源串聯整個故事情節、少量文字加以解釋與說明的一類圖文并茂的可視化閱讀資源。幼兒具有年齡小、專注力不集中的學習特點,靈活調整教學模式,可以讓幼兒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走進繪本閱讀中。對此,教師應該靈活調整繪本閱讀教學模式,為幼兒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切實使其感受到閱讀學習的快樂。
1. 游戲教學,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并不陌生,《指南》中也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的要求。而繪本閱讀教學,需要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內在地進行加工理解,形成認知與再輸出,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畫面讀出來。對此,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教學的優勢,為幼兒設計繪本閱讀游戲,以游戲活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以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讓幼兒體驗閱讀學習帶來的快樂。
例如,《我的小影子》這一繪本故事講述了一個小男孩認識自己形影不離的伙伴——影子,并在生活中探索影子的奧秘。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故事內容為幼兒設計多個閱讀游戲。在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到戶外場地,讓幼兒模仿故事中的小男孩,在陽光下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觀察影子的不同,引導幼兒說出影子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變化,初步了解繪本中“影子的魔法”。教師還可以結合“影子”這一概念,在課上為幼兒設計以下游戲,加深幼兒對繪本故事的理解。“手影游戲”可以讓幼兒了解影子的形成,通過手勢的變化,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影子創意照”可以讓幼兒用影子擺出各種造型進行拍照,釋放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你追我趕踩影子”組織幼兒開展追逐游戲,在游戲中感知影子角度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利用繪本故事為幼兒設計“美育游戲”,如“創意影子畫”,讓其想象不同物體在不同地點會出現什么樣的影子,以繪畫的方式展現影子;“影子定格畫”,鼓勵幼兒觀察不同物體的影子,描畫輪廓、裁剪拼貼,發展幼兒的藝術創造力。由此可見,繪本閱讀可以從多個視角開展,教師既可以開發繪本內材料,還可以用繪本展開教育外延,讓幼兒以多種形式了解繪本學習主題,實施真正適用于幼兒的繪本閱讀教學。
2. 提問漸進,幫助幼兒完成閱讀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閱讀將伴隨著幼兒的成長。幼兒的閱讀能力將隨著其年齡、經驗、儲備等因素同步發展。當面對一些復雜的閱讀材料時,幼兒理解較為困難,會為其帶來不良的閱讀體驗。針對繪本閱讀教學中遇到的閱讀困難,教師應該提供適當的幫助,以漸進式的提問學習引導幼兒理解閱讀材料,使其逐漸深入繪本閱讀,在教師和幼兒的共同努力下完成閱讀學習,獲取積極的學習體驗。
例如,《棉婆婆睡不著》這一繪本故事的主人公棉婆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她害怕墻角下的菊花被冷霜凍壞,擔心屋外的小狗阿黃,操心風中的柿子樹……棉婆婆反復起床查看,直到走親戚的棉爺爺回來后,棉婆婆才安心睡覺。故事中圍繞著“愛”作講解,以棉婆婆的守護為故事線,讓幼兒通過閱讀了解“陪伴的意義”和“無聲的愛”。在閱讀繪本時,幼兒出現了一些理解上的困難,教師要隨時關注幼兒的學習動態,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棉爺爺”回家前,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睡不著的棉婆婆都做了哪些事情呢?猜一猜她為什么睡不著?”教師讓幼兒總結故事內容,并鼓勵幼兒猜想故事情節,提高幼兒對故事的分析和解讀能力。“棉爺爺”回來后,教師再次提出問題:“為什么棉爺爺回來了,棉婆婆就睡著了?棉婆婆是真的睡不著嗎?”結合前后兩個問題,讓幼兒找出“棉婆婆睡不著的原因”,了解故事中無聲的愛和牽掛。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思考:“小朋友們會用什么方式表達對身邊的人或物的關愛呢?”通過提問,讓幼兒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帶到故事情節中,幫助幼兒完成閱讀學習。
3. 技術輔助,打造趣味閱讀課堂
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要想讓幼兒積極參與閱讀活動,教師要把握好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認真設計幼兒能夠接受且喜愛的學習活動。3 ~ 6歲幼兒思維活躍,具有好奇、好動、想象力豐富的年齡特點,增強繪本閱讀教學的交互性,能更加快速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切實滿足幼兒對閱讀學習的需求。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逐漸被應用于幼兒園教學中,并為教學活動提供了較多幫助。對此,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容,借助信息技術為幼兒打造趣味性的繪本閱讀課堂,讓繪本閱讀教學更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
例如,《別讓太陽掉下來》這一繪本故事為典型的中國風,一群小動物在山上玩耍的時候發現太陽掉下來了,為了不讓太陽掉下來,小動物費盡心機,有的綁太陽,有的撬太陽,有的頂太陽,有的舉太陽,大家追逐太陽,最終將太陽“挖出來”了。通過閱讀學習,幼兒了解了日升、日落的相關知識。這一繪本既具有科普性,又融入了民間藝術。為了讓幼兒了解繪本故事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設計課堂活動,通過播放與繪本有關的動畫視頻,以趣味性學習激發幼兒對繪本閱讀的興趣,在生動、形象的動畫視頻中,讓幼兒觀看小動物對“太陽”的拯救,了解故事主題。
三、關注幼兒興趣——繪本選擇需尊重幼兒的興趣需求
濃厚的閱讀興趣,是對繪本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減少“成人思維”的干預,要學會聆聽幼兒的心聲,讓幼兒自主講述對繪本學習的需求。教師根據幼兒的想法為其準備閱讀繪本材料,以興趣需求為導向,讓幼兒主動走進閱讀教學中,在自主構思、主動設計中,促進繪本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首先,教師可以關注幼兒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討論的話題,從幼兒的對話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繪本閱讀教學開展的思路。例如,幼兒會在日常活動中與同伴分享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還能對某一動畫人物展開深度探討,教師便可以結合這一信息為幼兒投放相關的繪本。有的幼兒提到“超級飛俠”,教師便可以為幼兒準備繪本《超級飛俠:環球歷險記》;有的幼兒提到“巴巴爸爸”,教師便可以為幼兒準備繪本《巴巴爸爸經典系列》。尊重幼兒的學習喜好,以興趣為出發點,為幼兒提供其喜歡的閱讀資料。其次,教師可以關注幼兒在學習活動中提出的問題。例如,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對自然科學感興趣,提出了多個與自然科學有關的問題,教師便可以準備以下相關繪本,提高繪本閱讀教育質量。《我不是大懶蟲》這一繪本,能讓幼兒了解各種動物的冬眠習性;《小鼴鼠找新家》這一繪本,能讓幼兒了解不同動物獨特的巢穴。
綜上所述,文章基于幼兒的學習需求,對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提出了幾點可行之策。繪本閱讀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幼兒學習能力的關鍵。基于幼兒的認知水平精選閱讀題材,能保證閱讀學習與幼兒興趣更加貼近,同時也能提高幼兒閱讀教學的質量。對此,教師應該尊重幼兒在閱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聆聽幼兒學習的聲音,開展真正適用于幼兒的繪本閱讀教學,讓幼兒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讓繪本閱讀真正從幼兒出發,促進幼兒閱讀啟蒙。
參考文獻:
[1]林全霞. 基于幼兒視角的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研究[J]. 教師,2023(30):111-113.
[2]董靜. 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J].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6):80-83.
[3]張瑋. 基于兒童視角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的教學策略[J]. 亞太教育,2022(24):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