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分析了榜樣教育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指出當前榜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榜樣教育能促使大學生深刻領悟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實效,為大學生全面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在榜樣教育中,高職院校應塑造大學生對榜樣的理性認知,創新榜樣教育方式,并積極推動榜樣行為轉化。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榜樣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2.02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ole Model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Guanwen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alue of applying role model educa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role model education, and proposes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Role model education can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vide spiritual motiv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role mode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hape students' rational cognition of role models, innovate role model education methods,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ole model behavior.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ole model education
1" 榜樣教育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1.1" 促使大學生深刻領悟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榜樣教育通過具體、生動的實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觀地呈現給大學生,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深刻領悟并自覺踐行這些價值觀[1]。第一,榜樣教育增強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紹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道德模范等先進人物的事跡,使學生看到這些榜樣是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例如,通過介紹老科學家俞鴻儒、水稻專家楊華德等人物的事跡,使大學生感受到愛國、敬業、誠信等價值觀在他們身上的具體體現,激發大學生對這些價值觀的認同和向往。第二,榜樣教育能激發大學生的內在動力,促使他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實際行動。榜樣的力量不僅在于其先進事跡本身,在于其能夠觸動和激勵人心。通過開展榜樣教育活動,如邀請先進人物來校講座、組織學生觀看榜樣事跡影片等,可激發大學生的奮斗精神及責任感,促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榜樣的實際行動為學生提供了具體可行的行為范例,使他們明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通過具體行動來實現。
1.2" 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實效性
榜樣教育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有效提升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實效性。第一,榜樣教育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感與親和力。相較于抽象的理論灌輸,榜樣教育通過真實、生動的事例和人物故事,使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性和可感知性[2]。榜樣人物來自學生的身邊或是社會中的典型代表,其事跡更易引發學生的共鳴和思考,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說教,而是切實可行的行動指南。第二,榜樣教育有效地彌合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論與實踐時常出現脫節的問題,學生在學習政治理論時,難以將其與自身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而榜樣教育通過展示榜樣人物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行為,生動地詮釋了政治理論的現實運用,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1.3" 為大學生全面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榜樣教育能夠有效激發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與奮斗目標。通過學習榜樣人物的優秀事跡,大學生將更加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例如,科學家在科研領域的卓越成就,企業家們在商場上的創新和突破,社會工作者在服務中的無私奉獻,這些事跡能夠激勵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追求更高的目標。榜樣人物的成功不僅是個人努力的結果,還是對社會責任的擔當以及理想信念的堅持,其精神力量將深刻影響當代大學生,激發他們的奮斗熱情。榜樣人物的奮斗經歷展示了從普通到卓越的轉變過程,這對于大學生是一種強大的心理激勵。通過學習榜樣人物的成長故事,大學生將認識到,只要堅定信念、努力奮斗,每個人都有可能取得成功。自我效能感的增強將促使大學生更加自信地面對學業、生活和未來的挑戰,在各個方面不斷提升自我,實現全面發展。
2" 當前大學生榜樣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榜樣學習動機功利化
榜樣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優秀人物的事跡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促進其全面發展,但現實中部分大學生的榜樣學習動機并非出于自我提升,而是帶有明顯的功利性。第一,榜樣學習動機功利化表現為大學生對榜樣的追隨更多地集中在外部回報上。一些大學生在選擇榜樣時,更多地關注榜樣帶來的物質、榮譽等外部收益,如學術上的獎學金、社會上的榮譽稱號以及職業上的晉升機會等。這種功利化的動機使得他們學習榜樣的目的是獲取外部回報,而非自我提升。功利化傾向導致大學生更加注重對榜樣的表面模仿,忽視了榜樣精神的內涵和實質[3]。第二,榜樣教育流于形式。部分大學生在學習榜樣時僅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以及短期的行為表現上。例如,大學生可能會在公開場合積極表現,努力展示自己與榜樣類似的思想和行為,但在私下里并沒有真正內化榜樣的精神,從而造成榜樣教育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2.2" 榜樣教育方式流于形式
第一,高職院校榜樣教育的內容過于集中在傳統的“真善美”等價值觀念上。但在當代社會背景下,大學生面臨的挑戰與困惑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高職院校在榜樣教育中,過于強調這些普遍的價值觀,而忽視了現代社會中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具體問題,導致教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脫節。榜樣教育內容的局限性使其無法深入觸及大學生內心,難以引發他們的共鳴和反思,最終影響教育效果。第二,高職院校在進行榜樣教育時,往往停留在對榜樣人物事跡的簡單介紹和表面的頌揚,而沒有深入挖掘這些榜樣人物背后的精神力量和價值理念。例如思政工作者在介紹科學家事跡時,可能僅僅講述他的科研成果和榮譽,而忽略了他在面臨困境時的堅韌不拔、在取得成就后仍然保持謙遜等深層次的品質。思政教育中對榜樣淺層次的內容挖掘,使得大學生難以從榜樣人物身上汲取到持久的精神動力,教育效果流于表面。第三,高職院校在開展榜樣教育時,依然主要采取教師講授、學生聆聽的單向教育模式。這種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感,難以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被動接受教育內容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倦怠感和抵觸情緒,導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相較于參與互動與實踐體驗,單向的講授模式難以讓學生真正理解和內化榜樣人物的精神和價值。
2.3" 榜樣行為轉化存在困難
在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盡管大學生能夠認識到榜樣對自身的積極影響,但在將認知轉化為具體行為的過程中依然存在顯著的困難。第一,行為轉化的意識不足。許多大學生在學習榜樣事跡時感受到了榜樣人物的積極影響,并產生了模仿和學習的愿望,但這種愿望往往停留在意識層面,未能真正付諸行動。例如,生物專業的大學生可能會欽佩新晉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寧的卓越成就,但在實際學習中卻缺乏對顏寧刻苦鉆研精神的具體理解和踐行,結果造成學生在思想上認同榜樣的價值觀,行為上卻未能真正轉化。第二,行為轉化的持續性不足。即使不少大學生在受到榜樣啟發后能夠在短期內有所行動,但其行動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對榜樣人物精神的學習需要長期努力才能真正內化為大學生的個人品質,而大學生由于缺乏持久的動力與外部支持,常常在面對挫折時放棄了對榜樣行為的模仿[4]。例如,大學生在受到葉如陵、郭德江、孟繁英等“最美志愿者”的榜樣激勵后,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但隨著學業壓力增加或外界環境變化,其積極性會逐漸減弱,最終回到原來的行為模式。第三,大學生在行為轉化過程中,缺乏系統性支持。不少高職院校在開展榜樣教育活動時,更多關注榜樣事跡的宣傳和表彰,而忽視了對學生行為轉化的后續跟進支持,使大學生在行為轉化過程中感到孤立無助,難以堅持下去。
3" 榜樣教育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3.1" 塑造大學生對榜樣的理性認知
第一,改變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當前高職院校榜樣教育內容多集中于介紹榜樣人物的成功事跡和外在成就,此種方式容易引發學生對物質和榮譽的追逐心理。為了減少功利性動機,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應更加注重展現榜樣人物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具體表現,特別是他們在面臨困境時的應對策略和精神品質。通過展示榜樣人物在平凡崗位上的堅守和付出,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榜樣精神的實質,進而減少對外在利益的過度關注。第二,選擇適合大學生學習的榜樣。過于突出的成功人物容易讓學生產生遙不可及的感覺,從而將榜樣學習簡化為追逐外在成功的途徑。高職院校在選擇榜樣時,應該包括那些在普通崗位上通過長期努力取得一定成績的普通人,從而讓學生關注榜樣的內在品質和精神力量,而不是單純的外在成功。第三,營造有利于開展榜樣教育的環境。當前我國社會環境過度強調競爭和外在成果的文化,容易導致學生形成功利性動機。高職院校應努力營造一種關注內在成長的教育氛圍,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和日常管理,強化對內在價值、精神追求的重視。第四,高職院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自主思考能力。在榜樣教育中,思政工作者應鼓勵學生對榜樣事跡進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接受。這種教育方式能幫助學生從多角度理解榜樣精神,形成理性、全面的認知。
3.2" 創新榜樣教育方式
第一,創新榜樣教育內容。當前的榜樣教育內容過于單一,往往集中在少數著名人物和傳統的成功事跡上,缺乏多樣性和深度。榜樣教育要更加強調過程和細節,除了講述榜樣取得的成就外,還要詳細介紹他們在實現目標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幫助學生理解榜樣成功背后的堅持,從而激發他們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信心。思政工作者還要將榜樣教育內容與當前社會熱點和大學生關注的話題相結合,如環保、創新創業、社會公益等。通過展示不同領域中的優秀榜樣,讓學生感受到榜樣精神的時代價值,從而增強榜樣教育的吸引力。
第二,創新榜樣教育形式。傳統的榜樣教育方法以講座和報告會為主,而此種單向灌輸的方式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思政工作者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模擬場景、工作坊等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榜樣的經歷。比如,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創業項目模擬等,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榜樣精神的內涵,增強對榜樣行為的認同。思政工作者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平臺,豐富榜樣教育的表現形式。例如,制作榜樣人物短視頻、開設榜樣事跡在線課程等,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和交流榜樣事跡。
3.3" 推動榜樣行為轉化
第一,建立持續的跟蹤反饋機制。大學生在初步學習榜樣行為后,需要通過持續的反饋來鞏固和改進其行為。高職院校可以設立專門的輔導團隊,對學生的行為轉化進行跟蹤和指導。通過定期的面談和反饋,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識別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5]。持續的關注和指導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在行為轉化過程中克服困難,保持積極性。第二,營造支持性環境。學生的行為轉化不僅需要個人努力,還需要良好的環境支持。高職院校應致力于創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各種機制鼓勵和支持學生踐行榜樣行為。例如,高職院校可以設立榜樣行為獎勵機制,對在實踐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組織榜樣行為分享會,讓成功轉化榜樣行為的學生分享他們的經驗。第三,將榜樣行為轉化融入日常學習生活。高職院校可以將榜樣教育與學科教育和日常活動相結合,例如在課程中融入榜樣案例分析,在學生活動中設立榜樣行為實踐項目,使榜樣教育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增強學生對榜樣行為的理解和認同。
4" 結語
在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榜樣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展示優秀人物的事跡,激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當前高職院校榜樣教育面臨著學生學習動機功利化、教育方式流于形式以及行為轉化困難等問題。要提升榜樣教育的實效性,高職院校需要豐富榜樣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注重多樣化和深入化,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并內化榜樣精神。同時,高職院校應塑造大學生對榜樣的理性認知,減少功利性動機,引導學生關注內在成長,推動行為轉化。
參考文獻
[1] 謝鑫淼,劉佳.新時代大學生榜樣教育的路徑優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8):45-47.
[2] 張鵬虎.大學生榜樣教育的理論淵源、現實困境及提升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6):171-175.
[3] 潘曄,趙金文.新時代大學生榜樣教育的認同機制探析[J].宜春學院學報,2023,45(5):116-120.
[4] 張紫微.當代大學生榜樣教育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2,31(3):41-45.
[5] 李艷玲,劉清生.開展大學生榜樣教育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