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一生一藝”培養計劃的背景下,《聲樂藝術》課程的建設變得尤為重要。傳統的聲樂教學方式和理念,將越來越缺乏創造性和趣味性。本文旨在探討如何有效地構建《聲樂藝術》課程,結合奧爾夫教育理念開展《聲樂藝術》課程建設,在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全面培養學生的聲樂技能和藝術素養。本文將提出一系列策略,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聲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一生一藝”;聲樂課程建設;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4)07-0037-03
《聲樂藝術》課程,作為藝術類的通識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藝術(歌唱)審美能力及大眾聲樂文化的創新精神與意識能力。這不僅符合大眾聲樂文化的需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聲樂欣賞水平與對不同聲樂文化的理解能力。課程容易被大學生接受,有較強的推廣性和普及性。通過聲樂教學,學生對《聲樂藝術》從懵懂到了解熟悉。在這過程中,學生學會歌唱技巧和方法,將所學的音樂知識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既能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又能帶動校園文化健康發展。然而,在《聲樂藝術》的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如何突破傳統教學的桎梏,值得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一種源于德國的音樂教學方法,由卡爾·奧爾夫創立。其核心理念在于通過整體性和體驗性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和表達能力。該方法注重學生的身體參與,通過歌唱、舞蹈、打擊樂器等多種表達形式,促進學生在音樂創作和演奏中全身投入。其理念主要是將音樂和多種不同元素結合,其關注點不局限于音樂,更關注動作、語言等在音樂教學之中的實際應用[1]。將奧爾夫音樂教學與《聲樂藝術》課程相結合,能夠推動“一生一藝”培養目標的達成,同時也能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能力。
一、“一生一藝”培養計劃概述
“一生一藝”培養計劃是一項旨在促進個體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教育計劃[2],其核心理念是每個人都應該在一生中培養至少一種藝術技能或興趣。該計劃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藝術教育課程。為了實施“一生一藝”計劃,學校和教育機構應提供多樣的藝術教育課程,涵蓋音樂、繪畫、舞蹈、戲劇、文學等不同領域。這些課程包括基礎知識的傳授及實際的藝術實踐,以幫助學生發展相關技能。二是終身學習計劃。“一生一藝”計劃鼓勵個體在不同生活階段繼續學習和探索藝術領域。這包括在學校以外的場合,如社區藝術中心、在線課程或獨立學習,以滿足個體的藝術興趣[3]。三是多樣性和包容性。該計劃倡導多樣性和包容性,鼓勵人們在不同的藝術形式和文化背景中尋找興趣。個體可以選擇參與各種不同的藝術活動,無論是音樂演奏、繪畫創作、舞蹈表演還是其他藝術形式。
二、《聲樂藝術》課程現狀
(一)“00后”生源樂于接受新鮮事物
“00后”一代生長在信息時代[4],他們對于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有天然的親近感,這使得他們更容易接觸和探索各種藝術形式。他們習慣于在線學習,這讓他們更容易獲取相關知識?!?0后”一代對多元文化和國際化有著更強烈的認同感,他們更容易接觸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音樂,這讓他們對聲樂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產生濃厚興趣。他們愿意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學習外語歌曲,以拓寬自己的音樂視野。
(二)學生音樂能力參差不齊
不同地區的音樂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城市地區的音樂教育資源豐富,而農村地區和一些小城鎮的音樂教育資源相對匱乏,這導致音樂能力差距的存在。不僅如此,學生的音樂背景和興趣也各不相同。有些學生有豐富的音樂學習經驗,而另一些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音樂。這種差異在《聲樂藝術》課程中會導致學生之間的不平衡,有些學生會感到過于困難,而另一些學生會感到無趣。
(三)傳統的聲樂教學方式缺乏趣味性
傳統的聲樂教學方式在圍繞某一特定作品進行教學時,通常注重練聲技巧和樂理知識的傳授,而在強調實際演唱技巧和表現力方面存在不足,這使學生常常感到枯燥和缺乏趣味性。上課流程主要為練聲—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跟唱—課后練習—回課,在這樣的程式化流程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傳統的聲樂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影響了他們對《聲樂藝術》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三、“一生一藝”培養計劃下《聲樂藝術》
課程建設策略
(一)改進教學模式
在歌唱中加入體態律動、聲勢等創新元素,以互動教學為基礎,強調學生在聲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能夠極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聲樂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聲樂課程開展的效率。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引入聲樂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節奏感和音樂表達能力。奧爾夫方法強調親身參與、互動和體驗,通過打擊樂器、合唱和舞蹈等多元化方式來學習音樂。這不僅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還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以朗誦為基礎,注重語言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奧爾夫認為語言和聲樂都建立在發聲的基礎上,因此他巧妙地提出兩者的融合利于促進音樂學習。語言的語調、語氣和音樂有相通的地方,特別是針對沒有聲音條件的學生,體會說話、朗誦時的聲音狀態,從而使他們進入歌唱狀態。二是以聲勢律動為輔助,提升聲樂教學的趣味性和體驗感。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動作訓練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包括聲勢及身體各部位的律動。聲樂教學有其特殊性,在演唱過程中身體動作的幅度不應過大,所以在聲樂教學中運用奧爾夫教學法要把握適度合理的原則。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相對較高,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音樂的復雜性。例如節奏,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逐漸成熟,更有能力通過練習獲得節奏感的培養。三是以“即時性”為理念,鼓勵學生提升創造能力。奧爾夫音樂教育中的“即時性”,強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即興表達和創造,包括即時的音樂創作、即興演奏和即興舞蹈等活動。首先,它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音樂,培養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其次,即時性地體驗強調團隊協作和溝通,培養學生在群體中的合作能力。此外,即時性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開展聲樂演唱學習,奧爾夫音樂教育將即時性融入教學中。四是以民族音樂為載體,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民族音樂是指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傳統音樂,它豐富多彩,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中國民族音樂包括了各個少數民族獨特的音樂傳統,展現了多元文化的特點。民族音樂通常以表達情感為主要目的,通過音樂傳達人們對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感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智慧和審美的結晶。
如在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教學過程中,在開始學唱歌曲之前,首先要注重將語言融入聲樂,讓學生在吳儂軟語的語言學習中進入情感情境。利用語言進入聲樂教學,可以減少聲樂學習時的技術障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在其中。其次,可以根據音樂的旋律和歌詞來設計相關的律動。讓學生通過參與聲勢律動式的音樂體驗,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感知節奏;通過綜合性的學習,更深入地理解和表達音樂的節奏變化,為聲樂學習提供更為豐富和有趣的基礎。最后,還可以結合我國多個版本的《茉莉花》,激發學生的即興演繹和創編藝術表達,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音樂的情感和表達方式。在《聲樂藝術》學習的過程中選用民族音樂資源,有助于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培養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和鑒賞力,同時也有助于拓寬音樂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將中國民族音樂作為教學素材,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曲目,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二)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在教育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為學生提供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文化背景,有助于他們在學術、職業和社會生活中取得成功。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通過接觸不同類型的知識和概念,學生可以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聲樂藝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含聲樂專業、音樂素養。聲樂專業課程內容包括歌唱的呼吸、聲音與氣息的融合、發聲方法的探尋、頭聲胸聲混聲的建立、共鳴腔體的協同,以及歌唱的情感等,要選擇合適的聲樂作品作為課程的主要學習形式。音樂素養包括音樂歷史、不同音樂文化的了解、作曲技巧等,可以拓寬學生的音樂知識面。豐富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聲樂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背景。
如在學習作品《茉莉花》的過程中,在聲樂演唱部分,學生將對《茉莉花》的歌曲結構、旋律線條、節奏和情感表達等進行分析。他們將學習如何理解歌曲的整體結構及每個部分的表達方式,還將學習正確的發聲、音準控制、呼吸技巧和咬字等。通過練習這些技巧,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感和意境。除此之外,還可以拓展《茉莉花》的歷史背景和創作背景,了解這首歌曲在中國音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過學習歌曲的背景和相關文化知識,學生將深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和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培養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鑒賞力。通過這樣的學習設計,學生在聲樂演唱中不僅能提升自己的音樂技能,還能加深對中國傳統音樂和文化的理解與認知。這樣的綜合學習將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和深入的聲樂藝術體驗,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為他們未來的音樂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改進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可以幫助教師評估學生的聲樂技能水平和學術進步情況。通過定期的評估,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聲樂技術、音樂理論和表演方面能力[5]??己丝梢詾閷W生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日常表現被評估和評分,通常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投入。
在具體的《聲樂藝術》課程考核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前明確課程考核內容,確定清晰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生在課程結束時應達到的技能和知識水平。將奧爾夫音樂的元素和民族音樂的特色納入考核范圍,確??己藘热菁劝瑐鹘y聲樂技巧,又涵蓋了奧爾夫音樂的即時性和整體性表達要求。提前明確考核內容,有助于學生在學期開始時就了解學習重點,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效果。其次,加大過程性考核權重。在聲樂課程的教學考核中,加大過程性考核的權重是為了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能力發展。奧爾夫音樂注重即時性的表達和整體性的音樂體驗,因此,過程性考核可以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即興演唱、音樂體驗活動的表現等。通過頻繁的小測驗、課堂演示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持續改進。這樣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即時反饋的能力,更好地體現了奧爾夫音樂的教學理念。最后,“加強平時,淡化期末,以演代考,考演結合”。該措施可以有效地體現技能課教學的個性化特點。它和教學目標評估的有機結合,對音樂技能課教學的規范化、科學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減輕對期末考核的依賴,有助于降低學生的考試焦慮。期末考核通常給學生很大壓力,但將考核分散到整個學期,學生可以更好地管理他們的學術進度,減輕考試壓力。同時以中期演唱考核為依托,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
(四)建設教學資源庫
教學資源庫為聲樂教學提供了廣泛的支持和資源,豐富了課程內容,提供了多樣的學習機會[6],并使教師和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聲樂教育,這些資源有助于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首先,教師可以對授課過程進行詳細記錄。記錄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包括奧爾夫音樂和民族音樂的元素如何融入聲樂教學,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和表現。詳細記錄使用的教學方法和工具,包括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何引入民族音樂元素,以及學生參與的互動活動。記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包括過程性考核結果、即興演唱的發揮等。這有助于今后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和資源。這樣的詳細記錄不僅有助于教師總結和改進教學方法,也為聲樂教學資源庫提供了實際案例和具體教學材料。其次,根據教學需要創編聲樂作品集。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是聲樂課程最具特色的“習題”,其種類、內容、難易度等范圍廣、跨度大。結合奧爾夫音樂和民族音樂的要求,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聲樂曲目。這些曲目既能夠展現學生聲樂技巧,又能夠融入奧爾夫音樂的即時性和整體性表達。在作品集中精心編排奧爾夫音樂和民族音樂元素,確保其有機融合,呈現出獨特的聲樂表達風格。根據學生的聲樂水平和特長,調整作品集的難度,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最后,有效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利用在線教學平臺上傳和分享教學資源,以方便學生隨時隨地獲取。教學資源包括錄音、視頻、PPT等多種形式的資料。建立網絡教學社區,鼓勵教師和學生在其中分享奧爾夫音樂和民族音樂的教學經驗、學習心得等。這樣的互動有助于形成共享的教學資源網絡。利用在線學習工具,如虛擬合唱團、在線練習平臺等,幫助學生在家中進行更為靈活的聲樂訓練。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使教學資源更靈活地傳播和應用,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結 語
本文討論了在“一生一藝”培養計劃框架下的《聲樂藝術》課程建設策略,強調了多樣性的學習資源、綜合發展、實踐和演出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可持續性。這些策略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才能和人文素養,使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和音樂表演者。這一課程的教學,為音樂教育提供更多元化更靈活的選擇,為學生的終身音樂學習和表演提供堅實的基礎。相信本文能夠對此課題起到拋磚引玉的功效,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將聲樂教學的關注點放到《聲樂藝術》課程建設中來,不斷豐富音樂教育的方法和內容,培養更全面的音樂人才,為音樂教育的未來帶來更多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滕締弦.達爾克羅茲、奧爾夫和柯達依三種音樂教學法的共性[J].人民音樂,2003(12):51-53.
[2] 創新體育、美育育人協同機制 寧波為實現“一生一技”“一生一藝”開“教育處方”[J].寧波通訊,2023(04):30-31.
[3] 羅希.“一生一藝”視域下的高校舞蹈藝術教育[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1(S1):127-129.
[4] 李凱吟.從紀錄片《零零后》看中國的“00后”學生[J].漢字文化,2020(15):115-116.
[5] 趙鋒.新時代大學教師教學評價:反思與重構[J].高校教育管理,2023(04):114-124.
[6] 殷霏霏.構建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的設想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2):63+65.
(責任編輯:韓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