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前網絡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全面普及,各類的運動類APP猶如雨后破竹一樣不斷涌現,如:Keep、咕咚、樂動力、宥馬、多銳、英健爾,起身、當燃等運動類APP,其中宥馬運動是一種專門為高校體育教學打造的運動類APP,其體育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在大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當中,起到了很好的實踐效果。為了能進一步探索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作用,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宥馬運動APP為例,對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展開了研究。研究認為:大學生對于運動類APP在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普遍滿意,教師對于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當中的應用也普遍認可,運動類APP為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提供了極大便利,不僅激發了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還能督促大學生天天參與體育鍛煉。建議:在促進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當中,高校要加強信息化技術建設,多與運動類APP開發的企業進行溝通,提升體育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
關鍵詞:運動類APP;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體質健康
課題項目:本文系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基于“宥馬運動”(宥馬高校體育管理信息化平臺)APP載體下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BTZY202339)研究成果。
一、引言
自1985年起,教育部定期進行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顯示,學生體質持續下降,尤其是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在網絡技術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大學生沉迷于網絡,課外體育鍛煉不足,導致體質健康水平下滑。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地方政府及高校紛紛出臺舉措,其中運動類APP的出現為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這些APP不僅能夠監督大學生的鍛煉情況,還能合理安排運動項目和內容,激發大學生的鍛煉興趣。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文獻分析,探討運動類APP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影響,旨在為高校推廣此類APP提供科學依據,進而提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二、研究目的
從1985年開始,教育部幾乎每五年進行一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至今已經八次,到了2005年第五次監測結果顯示,全國學生體質20年持續下降,至今沒有擺脫“學校體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相對薄弱的環節”“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仍是學生素質的明顯短板”兩個基本事實。尤其是在網絡技術全面提升以及電腦智能手機的全面普及社會背景下,很多大學生天天沉迷于網絡的世界當中,很少參與課外體育鍛煉[1],導致大學生的體質持續下降,尤其是耐力、力量等體能素質下降明顯。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蠻其體魄”針對這種情況地方政府及高校陸續出臺各種舉措,都是在體育的成效上動腦筋、下功夫、出實招。而運動類APP的出現,不僅可以對大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情況進行監督,還能幫大學生合理安排體育運動訓練的項目與內容,還有很多豐富的體育運動教學資源,可以讓大學生有更多的運動項目選擇,能有效激發出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2][3]。為了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高校要注重大學生體育課外鍛煉的形式與方法,通過利用運動類APP督促、指導大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4],以便能激發出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大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體育鍛煉當中,有效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萬方、維普學術期刊數據庫以及學校圖書館,查找與翻閱了與運動類APP、大學生體質健康、課外體育鍛煉等相關文獻與圖書資料,找出重點的作為本研究的主要參考依據。
(二)問卷調查法
考慮到問卷收回的有效性,特意制定學生調查問卷310份,隨機發放給310名使用過運動類APP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大學生,收回問卷為305份,收回率為98.38%,收回的305份問卷當中有302份為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9.02%,為了方便后期數據的統計,最后選取了300份留做研究統計。制定教師調查問卷12份,發放給12名教師,對使用運動類APP對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情況進行調查,收回問卷12份,收回率為100%,收回的12份問卷當中均為有效問卷,有效率為100%,頗具代表性。
四、結果與分析
(一)結果
1.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應用運動類APP的滿意度
通過對大學生在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當中,應用運動類APP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可以讓教師詳細了解學生對于應用運動類APP開展課外體育鍛煉訴求,日后能根據大學生應用的實施情況進行調整[5]。在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應用運動類APP的滿意度調查中發現,對在課外體育鍛煉中應用運動類APP感覺到非常滿意的大學生為228名占比為76.00%,對在課外體育鍛煉中應用運動A類PP感覺到滿意的大學生為56名占比為18.67%,對在課外體育鍛煉中應用運動類APP感覺到一般的大學生為15名占比為5.00%,對在課外體育鍛煉中應用運動類APP感覺到不滿意的大學生為1名占比為0.33%,對在課外體育鍛煉中應用運動類APP感覺到非常不滿意的大學生為0名占比為0%,可見大學生對于運動類APP在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都是比較滿意并且能夠積極地接受的。
2.運動類APP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興趣的影響
興趣是支持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動力[6],根據沒有應用運動類APP前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調查顯示,只有91名大學生很喜歡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占比為30.33%,喜歡參與的大學生有90名占比為30.00%,一般喜歡的大學生有56名占比為18.67%,沒有感覺的大學生為45名占比為15.00%,不喜歡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大學生18名占比為6.00%。在運動類APP的干預后,根據表3顯示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興趣明顯有了提高,其中很喜歡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大學生達到了211名占比為70.33%,喜歡參與的大學生為68名占比為22.67%,感覺一般的大學生只有11名占比為3.67%,沒有感覺的大學生8名占比為2.67%,不喜歡大學生為2名占比為0.67%。
3.運動類APP對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情況的影響
調查內容顯示,在沒有應用運動類APP之前,每天堅持參與課外體育鍛煉1小時以上的大學生只有52名占比為17.33%,連續20天能堅持參與課外體育鍛煉1小時以上的大學生只有78名占比為26.00%,連續15天能參與課外體育鍛煉1小時以上的大學生為71名占比為23.63%,連續7天參與課外體育鍛煉1小時以上的大學生為99名占比為33.33%。通過應用運動類APP干預后,每天都能堅持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在1小時以上的大學生為233名占比為77.67%,連續20天每天堅持參與課外體育鍛煉1小時以上的大學生為39名占比為13%,連續15天每天堅持參與課外體育鍛煉1小時的大學生為19名占比為6.33%,連續7天每天堅持參與課外體育鍛煉1小時的大學生為9名占比為3.00%。
4.教師對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應用的認可度
教師是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當中應用的主要主導者[7],所以對教師對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當中應用的滿意進行調查,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據表6顯示,對于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認為比較滿意的教師有8名占比為66.67%,對于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認為滿意的教師有3名占比為25%,對于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認為一般的教師為1名占比為8.33%,對于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認為不滿意以及非常不滿意的教師均為0名均占比為0.00%,可見教師對于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的認可度是比較高的。
(二)分析
1.運動類AAP具有高效性與便捷性
從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應用運動類APP的滿意度調查來看,有76%的大學生都選擇為比較滿意,18.67%的大學生選擇為滿意,5%的大學生認為一般,只有0.33%的大學生認為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為0%,可見大學生參與在課外體育鍛煉當中應用運動類APP的滿意度是非常高的,大學生對于運動類APP的應用都能接受,其主要原因是運動類APP具有高效性以及便捷性,與傳統的課外體育鍛煉相比,可以更精準地把握大學生的運動頻率,同時還能對大學生的體能健康進行測試[8],能根據大學生的體能情況來推薦適合大學生的體育鍛煉項目與體育鍛煉形式以及鍛煉頻率等。
2.運動類APP符合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需要
在沒有進行運動類APP干預之前,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興趣的調查來看,很喜歡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只有30.33%,喜歡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占比為30%。而根據表3通過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當中的應用干預后,有70.3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很喜歡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有22.6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喜歡參與體育鍛煉,這主要是因為在運動類APP的支持下,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內容會更加的豐富化與多樣化[9],可以讓大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去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與運動形式,運動類APP當中的各類運動項目與形式,比較符合當代大學生對于課外體育鍛煉的需要。
3.運動類APP的應用對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起到督促作用
從運動類APP對大學生堅持體育鍛煉1小時情況的影響情況來看,在沒有應用運動類APP之前,每天能堅持參與體育鍛煉在1小時以上的大學生只有52名占比為17.33%,通過進行運動類APP的干預后,每天能堅持體育鍛煉在1小時以上的大學生上升到了233名占為77.67%,可見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當中的應用,能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10],能讓大部分的大學生都能每天堅持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在1小時以上。這主要是因為運動類APP可以對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行為[11],進行精確的定位與監管,并能通過信息推送來督促大學生每天參與課外體育鍛煉。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在信息技術全面普及的社會背景下,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當中的應用,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12]。通過對本校300名大學生在課外體育鍛煉當中應用過運動類APP的實踐案例調查,足以證明運動類APP對于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值得更多的高校去嘗試應用與積極進行探索。
(二)建議
1.高校要加強信息化技術建設
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當中的應用,需要高校要有較為專業的信息化設備以及網絡技術的支持,所以在推進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當中的應用時,高校要不斷加強信息化技術建設,對學校的網絡應用技術要強化管理,以保障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當中應用。
2.多與運動類APP開發企業進行溝通
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當中的應用還處于初級的探索階段,如果學校在應用當中發現了一些問題與漏洞,要及時與運動類APP的開發企業進行意見反饋,通過多與運動類APP開展的企業進行溝通,讓運動類APP的開發企業不斷對運動類APP進行完善。
3.提升體育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
運動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當中應用還處于嘗試探索階段,學生在應用當中會遇到較多的問題,這需要體育教師要具有應對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學校要加強對體育教師進行信息化技術的培訓,提升體育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要讓體育教師能熟練掌握住運動類APP的應用方式與技巧,這樣體育教師才能科學地去指導大學生在課外體育鍛煉當中應用運動類APP。
參考文獻:
[1]丁廣鵬,鄒光輝.基于運動類APP載體下女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調查與分析[J].體育科技,2022,43(04):121-123.
[2]丁濤.運動類APP在高職院校課外體育鍛煉中的運用效果研究[D].南京體育學院,2022.
[3]張舵.運動類APP與微信平臺監控對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策略及作用[J].科幻畫報,2020(11):145-146.
[4]劉藝.運動類APP在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20.
[5]孫思睿.體育健身類APP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研究——以江蘇大學為例[J].中外企業家,2020(13):177-178.
[6]楊耀榮.運動類APP與微信平臺監控對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策略及作用[J].學周刊,2019(30):8-9.
[7]朱建強.研究生運動類APP的使用與鍛煉行為意向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8]王文靜.大學生使用運動類APP對其體育鍛煉的影響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19.
[9]王麗萍.基于運動類APP開展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6):147-149+151.
[10]李海霞.運動類App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研究——以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為例[J].運動,2018(24):52-53+35.
[11]鄭穎妮.基于運動類APP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19):30-31.
[12]李楠,王曉剛.運動類APP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影響的調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學生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3(07):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