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在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有待優化解決的問題,要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高效的國家治理體系必不可少。國家審計作為助力國家治理的重要部分,因其自身具有獨立、公正、權威的特性,使得國家治理更高效。因此,本文從國家治理角度出發,準確把握國家審計的作用機制,深入探析國家審計的發展歷程,探尋國家審計高效服務于國家治理的實現路徑,以便發揮出國家審計的本質作用,推動國家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 國家審計;國家治理;作用機制;實現路徑
DOI: 10.19840/j.cnki.FA.2024.06.010
一、序言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取得舉世矚目成績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因素,為了推動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論斷,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是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國家審計監督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在要求和現實需要[1],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應加強環境責任、自然資源離任等領域政府審計,拓展國家審計的廣度和深度[3],發揮其監督職能,有效的抑制腐敗,實現善治,“努力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4]”。針對黨和國家提出的新要求,國家審計應為產業發展、民生建設、環境保護等重點工作保駕護航,發揮審計監督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度審計工作報告顯示,審計機關沿資金、項目、政策、政治的主線,明確了重大戰略、政治意圖、政策目標和制度措施的實現情況和實施效果,揭示了重大經濟風險和廉政風險,對權力運行情況進行監督,通過堅決做實研究型審計進一步拓展報告深度。審計工作在完善審計監督體系、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開展審計監督、塑造審計職業精神、提升專業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這些成果的取得與研究型審計的開展密切相關,由此可見,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是實現國家審計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指出,新時期要做好審計工作,就要落實包括全面加強審計業務管理在內的各項保障措施。積極開展研究型審計,創新審計理念思路,能夠有效促進審計創新,盤活審計資源,在統籌的基礎上提升審計效率,在創新的助力下增加審計效能,是落實各項保障措施的關鍵。經過各級審計機關的探索推廣,現階段研究型審計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成為審計機關高度重視的審計方式[5]。“十四五”規劃綱要將提升國家治理效能作為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國家治理的這一需求決定了新時期國家審計的職責和使命。新時期,國家審計要想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治理,各級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就要增強研究意識,樹立研究理念,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效能[6]。
二、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作用機制
(一)監督機制
監督職能是國家審計出現的最基本動因。國家審計具有第三方的獨立性,可以代表人民監督政府的國家治理工作,并向國民提供相關審計信息。當國家審計發揮監督機制時,需要關注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在這一基礎上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和績效審計。如此以來,審計結果報告不僅可以反映財政資源利用情況,也能反映政府在執行任務時是否注重工作效率,同時國有資產權益及國民的合法利益能夠得到保護。
(二)評價機制
國家審計在國家治理中不僅僅起到監督作用。如果只有監督作用,國家審計能起到的作用很小,要想發現政府在國家治理中存在的缺點,就需要評價機制來發揮作用,因此,國家審計服務于國家治理的評價機制是因監督機制應運而生的。審計機關可以根據評價機制給出的整改建議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實現良性循環。因此在國家審計服務于國家治理的過程中,評價機制十分重要,它和監督機制相輔相成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三)鑒證機制
鑒證機制增強了人民群眾對國家審計的信任程度,是因為國家審計的權威性強,具有不受政府其他部門干擾的獨立性。因此,鑒證機制能夠保障國家審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實現國家審計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審計信息可以通過網絡傳播,擴大傳播范圍,讓更多人民群眾獲得審計項目相關的可靠信息,提升國民參政議政的熱情。鑒證機制能夠保障政府工作處于國家審計的監控之下,其可靠性和權威性得到保障,人民對國家審計機關的審計工作成果也更放心。
(四)預防機制
預防機制能夠減少對審計資源的浪費,進而提升國家審計的工作效率,最終實現國家有效治理。預防機制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對重要審計項目進行事前審計,提前發現審計項目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采取合理措施減少風險的出現,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落實到具體的審計項目中,審計工作人員對于審計項目中的重大資金使用情況,應該盡早進行事前審計,明確每一筆資金的使用情況,從而保障社會的穩定運行。
三、國家審計有效服務國家治理的實現路徑
(一)推進國家審計體制改革進程
國家審計機關要保持獨立與客觀,才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國家審計機關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政府機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對其進行督促整改,以保障實現高效國家治理。當前我國現存的審計體制在工作過程中易受到同級別其他部門影響,某種程度上會降低審計的獨立性。因此,我國的審計體制應該向立法型審計轉變。健全審計法制體系迫在眉睫,具體優勢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國家審計法制體系的完善能夠明確審計機關調查的權利范圍,保障審計工作的順利展開;二是完善國家審計法制體制能夠約束審計工作人員的行為,保障審計工作合法進行。可見,完善國家審計法制體系建設是高效助力國家治理的必由之路。
(二)找到國家審計為國家治理服務的發力點
國家審計服務于國家治理可以從以下方面切入:首先,對于民生項目國家審計要給予重點關注。民生問題方面容易出現違法違紀行為,應加大查處力度,建立事前介入、事中檢查、事后審計評價為一體的審計工作體系,發揮國家審計的建設性作用,更好地維護國家經濟的安全發展[7]。其次,要加強廉潔政府建設進程,對重大違法違紀行為要及時進行查處;加強對機制制度的探索,督促并推進深化改革。最后,實行國家審計結果公告制度,讓社會來監督審計結果,把輿論和審計監督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保障國家審計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治理。用發出公告的方式來公布審計結果,一方面能夠體現政府信息透明化,提升全體人民對國家機關單位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在政府信息透明化增加的基礎上,相關政府人員對待工作會更加謹慎,能夠有效預防政府部門的貪污受賄、消極怠工等現象。
(三)探索適合國家發展的審計模式
經濟責任審計以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為監督對象,是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審計模式,但是隨著我國審計的發展,僅靠經濟責任審計難以滿足對政府領導干部的考察要求,審計出現新的關注重點,即工作效率,因此出現了績效審計。績效審計應用并不意味著要摒棄經濟責任審計,而是要把經濟責任審計和績效審計結合起來,發揮二者不同的優勢,從而達成更好的審計效果。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效能是檢驗領導執法是否合規合法,而績效審計的主要效能是檢驗工作效率是否能達到審計標準。因此,把二者結合起來構建一個科學完整的經濟績效評價審計體系,能夠更好地保障國家審計工作質量,以便更好地輔助國家治理。
公共政策是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工具,公共政策審計在為國家治理服務中具體體現為:能夠及時發現公共政策的錯漏之處;公共政策審計著重當前政府工作的重點,并在這些工作領域的公共政策審計部分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此外,關注公共政策審計中的問題需要從審計組織方式入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夠加強國家審計的整體性。人才儲備與人才培養也是公共政策審計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四)加強國家審計整改工作
在對政府部門進行國家審計之后,要進行相應的整改,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風險進行改進和補救,避免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8]。總體來說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存在被審計單位對于審計結果不夠重視的情況,被審計單位態度存在問題,不配合國家審計工作,不能發揮國家審計應有的效能。其次,國家審計單位自身存在問題,審計工作的完成不是出了結果就徹底結束,審計單位要盡到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督促整改的責任。再次,國家政府其他部門也要配合審計部門的工作開展,配合審計工作的整改,形成完整的審計結果整改體系。最后,缺乏科學統一的標準對審計結果整改的情況進行評判,導致整改結果達不到要求的情況頻發。
對于上述審計結果的整改問題,提出兩個建議:一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針對審計法及實施條例中不夠明確的規定,制定相應法規補充對審計整改的要求,合理懲處及獎勵;二是健全完善審計結果整改的相關制度,包括公告制度、問責制度、考核制度等。同時,加強國家政府各部門之間對審計結果的整改合作,實現國家審計對國家的有效治理。
(五)提升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水平
國家審計想要更好地履行職責,需要審計機關及工作人員共同努力,只有國家審計的職能得以正常行使,國家才能得到有效治理。因此,審計機構和審計工作人員應該努力做到更好,發揮出應有的專業能力。
對審計機關來說,要想有所提升,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明確自身存在的意義是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治理貢獻力量;在快速發展的數字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審計機關可以從引進智能化技術為切入口,幫助審計工作人員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
對于審計人員來說,想要把審計工作做好,需要審計工作人員具備相應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可以從提升審計工作人員專業能力的角度入手,為審計機關引進更多優秀審計人才,或者挑選審計機關內部工作人員去高校深造學習,派遣審計機關的工作人員去我國審計工作做的比較好的地方進行學習。
四、結論
國家審計通過發揮審計應有的職能助力于國家治理,推動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國家治理正在不斷對審計提出新要求,國家審計也一直在為國家的高效治理添磚加瓦,為國家各個部門的發展塑造安全、規范的環境,為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基石。國家審計要想在國家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審計部門必須具有整體化思維,要和國家其他各部門間做到協同互助,共同助力國家審計高效服務于國家治理。 AFA
參考文獻
[1] 王耘農,李歆,陳永康. 國家審計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實踐與探索——基于重慶經濟發展模式的思考[J].審計研究,2011(4):3-7.
[2] 劉家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理論研究[J].審計研究,2013(4):113.
[3] 秦榮生.我國國家審計的新要求與新發展[J].財會月刊,2019(1):3-6.
[4] 習近平. 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 更好發揮 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N].光明日報,2018-05-24(1).
[5] 鄭石橋,劉星銳.研究型審計:內涵、類型及運用條件[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22,19(1):18- 25.
[6] 王永梅,許莉,周旭東,等.研究型審計:內在邏輯與實踐探索[J].會計之友,2022(1):119- 123.
[7] 閻金平.國家審計有效服務國家治理的路徑[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8(4):11-13.
[8] 王穎,牛澤昊.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路徑探究[J].商業會計,2022(18):36-40.
(編輯:張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