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汽車;課程;標準;探索
0引言
目前中職院校、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很多學校都有汽車類專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主要存在3個突出的問題。
(1)雖然很多學校開設的專業是一模一樣,但是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標準以及教學大綱都是自己學校制定,會出現多個版本。甚至出現同一個專業不同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相差很大,同一門課程的標準和教學內容偏差很大的情況,這個無論是對繼續學習深造還是參加工作都很不利[1]。
(2)中高職銜接問題。現在中職院校有自己的課程體系,不同的中職學校又有不同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又有自己的課程體系。中高職課程體系之間不是銜接關系,而是平行關系,這樣很容易造成炒冷飯現象,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3)學校學的有些知識都是過時的、陳舊的,有些技術在實際當中根本已經淘汰了。這樣會造成學生出去實習企業的實際工作與在校期間上學內容相差較大,特別是技術上無法適應。
為了促進職業教育更好的發展,國家啟動了“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即“1+X”證書制度)工作。汽車領域“1+X”證書職業技能標準融入職業院校課程具有深遠的意義。汽車領域“1+X”證書職業技能標準是全面、完整、準確的,同時包含最新的汽車技術,把這些標準融入課程,可以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完美對接[2]。
同時根據證書制度的設定,中職學生一般考取初級證書,初級證書考核的內容主要是汽車維護和保養內容,高職學生一般考取中級證書,中級考核的主要內容是汽車檢修,學習知識有淺到深,實現中高職的完美銜接[3]。
最后把汽車領域“1+X”證書職業技能標準融入課程,選取合適的等級,證書模塊可以考取相應的證書,把考取證書的成績作為期末考試的成績,實現課證融通。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項目的探索和實踐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汽車領域“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施情況
汽車領域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包含2類:一種是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1種,分初級、中級和高級,共31本證書);另一種是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5種,分初級、中級、高級,共13本證書)[4]。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專業2021—2024年完成共計320名學生的考核,選取的模塊是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中級)模塊。與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模塊相關的是3門課程,分別是《汽車底盤檢修與調整》、《發動機拆裝與檢修》和《電控發動機檢修與故障診斷》,3門課程對照“1+X”證書職業技能標準,從課程標準、實訓項目、評分細則和考核方式四方面對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并且制定教學計劃、實訓教學翻轉表,教學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
2融入內容
以《汽車底盤檢修與調整》課程為例,與本門課程有關的證書模塊是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綜合分析技術(中級),每本證書下面都分成4個子模塊,每個子模塊里包含5個實訓項目,共20個實訓項目(表1),跟《汽車底盤檢修與調整》課程有關的是子模塊二(自動變速器部件檢測維修)和子模塊三(傳動與分動系統檢測維修)。《汽車底盤檢修與調整》課程將做以下融入。
2.1重新制定課程標準
對照原先的課程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發現在這10個實訓中,其中有4個在原來課程中就有,但是缺少技能點和知識點。所以對變速電控元件的檢測維修、液壓變速系統部件的檢修、手動換擋機構檢測維修和手動變速器部件檢修4個實訓項目增加技能點和知識點。
另外,增加變速冷卻換擋元件檢修、雙離合器系統部件檢修、無級變速系統部件檢修、差速器傳動軸部件檢修、手動變速器半軸的檢修和分動變速器的部件檢修6個實訓項目的內容。這樣既可以進一步明確學生要掌握每個項目的技能點和知識點,又可以學到雙離合器變速器、無級變速器等技術。
2.2開發新的實訓項目
變速冷卻換擋元件檢修、雙離合器系統部件檢修、無級變速系統部件檢修、差速器傳動軸部件檢修、手動變速器半軸的檢修和分動變速器的部件檢修,這6個實訓項目在原來的課程中沒有。根據學校現有的設備,根據重新制定的課程標準,查詢維修手冊和維修資料,開發出適合學生操作的項目,每個實訓項目都重新整理一套教學文件,包括課件、教學視頻、任務工單、操作步驟、教案和微課等。
2.3制定評分細則
根據實訓室的實訓設備,查詢維修手冊,制定出每個實訓項目的評分表,評分如表2所示,用于平時操作使用。評分表考核學生六個方面的能力,分別是職業道德與安全意識、專業技能、工量具的使用、利用信息化查詢資料、數據判斷與分析、表單填寫和報告撰寫,每個項目先進行自評,自評熟練之后才進行同學之間的互評,互評達到熟悉之后最后進行師評,師評合格之后才進行下一個項目。這樣的評分體系,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汽車底盤檢修技能,還能夠培養學生分析、撰寫、查閱等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
2.4改變考核方式
課程之前的考核方式是30%平時成績、40%實訓考核成績、30%實訓考核成績。課程融入“1+X”職業技能等級制度之后,調整了考核方式,由之前的期末考核的方式轉變為證書考核。當發動機檢修與調整課程完成子模塊1和子模塊4時,底盤課程完成子模塊2和子模塊3學習之后,組織學生參加此模塊證書的鑒定,但是學生在參加考試之前自評、互評、師評都要合格,不再專門組織學生參加專門的期末考試,鑒定的成績就作為課程的成績。這樣的考核更加合理,增加了課程考核的嚴肅性、標準性、規范性,最終可以實現課證融通[5]。
3具體實施方案
3.1課程實施方案
《汽車底盤檢修與調整》課程總學時為68學時(4學時/周×17周),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考慮到學校的設備臺套數和場地等問題。課程前6周(共24個學時),對10個項目集中講解和示范;后10周,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4學時,分10大組(每組3位學生)實訓,根據輪訓翻轉表進行2輪,每輪20學時,最后1周進行考核。
每組安排1名小組長,全班共10名。組長負責協助老師指導小組操作,并擔任設備工具管理員的職責。每個項目提供操作示范和學習課件,學生按學習課件和操作示范操作。實訓區域規劃10個工位,每個工位的設備和工具至少備用一套,用于強化補救教學考核用。
3.2教學計劃的制定
課程實施方案制定好后,要制定教學計劃表,根據實訓項目評分細則,教學計劃表把10個實訓任務都分解成3個小任務:維修手冊查詢、數據記錄、實際操作,每個小任務完成1輪需要25min,25min后3位同學輪換,最終實現在2個課時/80min內每個同學都完成3項任務。具體教學計劃如圖1所示。
3.3實訓教學翻轉表的制定
因為設備和場地的原因,每個項目只能安排一個工位,所以要制定詳細、準確的實訓教訓翻轉表,這樣才能保證課程的順利開展。理實一體化課程單元項目實訓教學翻轉表的制定遵循2個課時一個實訓項目,5周可以實現一輪翻轉,10周就可以實現兩輪。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嚴格按照翻轉表上的時間和安排進行實訓,否則會造成實訓的混亂。翻轉表如圖2所示。
4結束語
通過把汽車領域1+X證書職業技能標準融入汽車課程中,教學效果顯著提升,同時可以得到以下三個結論。
(1)汽車領域1+X證書職業技能標準制定是根據產業技能標準制定的,把這些標準融入課程,讓學生學到與實際操作接近的技術,最終實現產教融合。
(2)根據證書制度的設定,中職學生一般考取初級證書(汽車維護和保養內容),高職學生一般考取中級證書(汽車檢修),中高職實現完美的銜接。
(3)把1+x證書的標準融入課程,可以考取相應的證書,考取證書的成績可以做為課程的成績,這樣就可以實現課證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