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來支招
遠離“踢貓效應(yīng)”拒做“踢貓人”
新邵縣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新邵縣張凱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新邵縣心理學會會長父親在公司受到批評,回家后把孩子臭罵一頓。孩子心里窩火,將貓踹到街上,司機緊急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這就是著名的“踢貓效應(yīng)”,描繪的是壞脾氣的傳染。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將自己變成了“踢貓人”,將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使家庭關(guān)系緊張,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作為家長,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讓孩子在積極的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不妨試試以下三個小妙招:
1. 覺察情緒。家長在工作和生活中難免遭遇不順,當孩子出現(xiàn)做錯事時,家長往往更加容易將“無名火”蔓延至孩子身上。對孩子“發(fā)火”前,不妨先靜下心來,覺察自己當下有哪些情緒及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
2. 表達情緒。家長可以向孩子表達情緒,但不要帶著情緒表達。比如孩子重復(fù)犯錯,可以平靜地說:“相同的事,你已經(jīng)連續(xù)出現(xiàn)了三次錯誤,我有點憤怒。”而不是對著孩子怒吼。這樣,孩子也能平靜地思考并解決問題,皆大歡喜!
3. 調(diào)適情緒。當壞脾氣來襲,家長要學會轉(zhuǎn)移注意力,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畫畫,唱歌,運動等。還可以通過改變認知來改變情緒。例如當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不如收起“埋怨”,換個角度發(fā)現(xiàn)事情積極的一面。積極的情緒也會傳染,孩子做錯事,更希望家長能包容自己,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指責。
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夠成為溫暖的“抱貓人”,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被寵愛的“小貓咪”
共繪同心圓
情緒小怪獸蛻變記
新邵縣新航初級中學 潘海波
我家的二寶盼盼三歲前非常機靈,是全家的“開心果”。不知從哪天開始,這個“開心果”變成了“小惡魔”。
玩耍中,被小伙伴不小心碰倒,她大哭大鬧;吃飯時,給她夾了不想吃的菜,也大喊大叫;去超市,沒給她買中意的玩具,便賭氣撒潑...... 情緒上頭,她就像個難以平息的小火山,還波及他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買了幾本與情緒有關(guān)的繪本和盼盼一起讀。在讀《我的情緒小怪獸》時,我邊讀邊模范紅色小怪獸憤怒的樣子,盼盼說:“媽媽,你這個樣子,我好害怕。”我趕緊抱住她:“寶貝,我們只是在玩游戲!”她委屈地說:“你平時生氣時,就是這個樣子。”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平時沒有控制好情緒,對孩子造成了影響。她那些大喊大叫、無理取鬧,就是我壞情緒的投射啊!
我意識到,解決盼盼情緒化的問題,根源在我自己。我開始更加注重自己的情緒管理,并嘗試將所學應(yīng)用到與盼盼的日常相處中。
后來生氣的時候,我會和盼盼說:“媽媽現(xiàn)在被情緒怪獸控制住了,你暫時離我遠一點。”盼盼生氣了,我會說:“你現(xiàn)在被情緒小怪獸控制了,你要想辦法把它趕走。”盼盼不會因為陷入一點小事就亂發(fā)脾氣了,還常常說:“媽媽,我們要一起打敗情緒怪獸。”
通過和孩子一起打敗“情緒怪獸”,我們控制情緒的能力都提高了。我相信,用愛和理解構(gòu)筑家庭的堅固防線,便能讓壞脾氣無處遁形。
別把壞情緒帶回家
新邵縣教師進修學校 劉琴
小華是一個濃眉大眼、個子高大的男孩,但眼神中總是充滿了膽怯和不安,也害怕與同學交流,總是獨自坐在角落,上課時注意力也不集中。
幾次詢問后,我了解到,小華的父親李先生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每當工作不順或遇到煩心事,回家便對小華和妻子發(fā)脾氣,他們家中的氣氛總是劍拔弩張。
一次家訪,我引導(dǎo)小華與父親進行了一次深入談話。在我的鼓勵下,小華坦誠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告訴父親他的壞脾氣如何影響了自己的成長和學習。李先生起初有些憤怒,但看到兒子眼中的堅定和委屈,他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我借機向李先生分享了控制情緒的辦法,建議他發(fā)脾氣前,要認識到自己情緒的變化,了解自己的壞脾氣的根源;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以積極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當情緒高漲時,有意識地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
這次談話后,李先生開始改變對待小華和家人的方式,盡量避免在家中發(fā)脾氣,還鼓勵小華多與同學交流,參與學校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華逐漸走出了心理陰影,眼神中恢復(fù)了自信。他開始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與同學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學習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家長的情緒和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控制情緒對于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至關(guān)重要。
局長談家教
畫出協(xié)同育人同心圓
新邵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石小毛
目前,新邵縣形成了由縣委、縣政府主導(dǎo),教育部門主抓,專家團隊引領(lǐng),教師示范先行,家長全員參與的家校社共育“精致教育”模式,畫出協(xié)同育人最大同心圓。
政策保障,補齊家校社共育的“短板”。成立新邵縣家校社共育和家長教育工作專班和縣級家庭教育指導(dǎo)中心,開展家庭教育進校園、進機關(guān)、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家庭“五進”活動。舉辦“家長節(jié)”和家庭教育講堂活動,建立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形成了家庭教育骨干專家、家庭教育及心理健康專業(yè)教師、優(yōu)秀家長三支隊伍。
“雙百”工程,全力培育“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2024 年培育新增100 名心理健康教師,評選100 堂心理健康示范課,將家庭教育指導(dǎo)納入教師業(yè)務(wù)培訓的重要內(nèi)容。以教師為主體,組建縣(鄉(xiāng))鎮(zhèn)兩級“全環(huán)境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宣講團,開展宣講1000余場。
家校攜手,凝聚磅礴共育力量。緊抓共育中家長這個關(guān)鍵群體,大力實施“家長成長工程”。突出“全員化”提升家長教育理念,利用家校聯(lián)系微信群、定期家訪、家長會、學校開放日等,普及科學育人理念,惠及11萬余家庭。突出“精準化”服務(wù)家長需求,對家長的個性化咨詢、多樣性需求的精準指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