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縣龍潭中學前身是清末浙魯陳士杰創辦的龍潭書院,2011 年恢復辦學,2013 年與原蔡倫中學整合,搬遷至現址,是縣委、縣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而創辦的一所初級中學。
該校始終秉承以德育人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持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全體師生齊心協力、銳意進取,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譜寫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優化教學常規管理,持續提高課堂質量
教學常規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是教學工作的立足之本。該校每學期初制定詳細的教學教研計劃,通過“一月一查一通報”的方式,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等環節進行嚴格檢查,確保教學常規的有效落實。同時,建立教學質量跟蹤和反饋機制,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及時解決教學問題,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各學科教研組定期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等活動,分享教學經驗,探討教學難題;還圍繞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等專題組織專題教研活動。同時學校也積極參與和舉辦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優質課展示等活動,激發青年教師的教學熱情,提升教學能力,取得了積極效果。2023年縣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彭加玲、鄧栩斐分獲英語組、語文組冠軍,代表桂陽赴郴州參賽。周明、王裕等多位教師獲省級精品課二、三等獎。李金生等教師送課下鄉,獲廣泛好評。
創新教師發展機制,扎實提升專業素養
學校現有88 個教學班,學生總數4784 人,平均班額54 人。教職工270 人,其中專任教師256 人(占比94.8%),包括碩士5 人、本科229 人、專科36 人,教師學歷均達標。市級骨干教師7 人,縣級骨干教師43 人。
該校高度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師培訓,培訓經費占公用經費5%以上,在編在崗教師培訓全員合格率百分之百。
同時,學校創新教師發展機制,實施“青藍工程”,通過師徒結對的方式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實現骨干教師的年輕化,達到優質教師資源的共享,建設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此外,該校還鼓勵教師參與教學科研活動,撰寫教學論文,申報教學課題,提升科研能力,成果頗豐。謝豐華老師編寫的教學設計《紀念白求恩》獲國家級期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評比一等獎;該校《運用國學經典提升學生素養的研究》和《初中課堂作業設計與批改研究》兩個市級課題均已順利結題。
改革學生培養模式,穩步推進全面發展
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科競賽,以賽促學,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創新能力。該校在全縣中學生各類學科競賽中也屢獲佳績。
同時,學校還積極開展社團活動、文化體育比賽等課外實踐,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目前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已成為該校的特色品牌,繼2022 年勇摘城區初中組桂冠并代表桂陽到郴州市參賽后,2023 年又取得一等獎第二名的好成績。
在上級教育部門的關心指導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該校教研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后被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示范學校”“湖南省中小學校安全文明校園”“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等榮譽稱號。
在探尋過往經驗的迷霧中,不應忘記審視自身的盲點與誤區,該校仍存在不足之處。首先,部分教師在參與教研活動時積極性不高,這反映了教研活動形式與內容亟須進一步豐富與創新,以吸引并激發教師的內在動力。同時,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尚不完善,對教學過程中潛在問題的識別與解決能力有待強化,這是保障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關鍵環節。此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進一步深化與拓展,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對未來人才的需求。
在未來的工作中,學校將繼續發揚優點、克服不足、創新思路、扎實工作,努力推動教研工作再上新臺階,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