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國教督辦印發的《深化教育督導改革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首次提出“加強學校內部督導工作”,以建立“內外結合”的督導機制,整體提升中小學校辦學質量和效益。為什么要建設內部督導機制(現實意義),應該堅持怎樣的基本原則和價值取向,是學校內部督導的核心問題。
一、中小學內部督導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學校自我覺醒,增強校長工作主動性。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處于一種“上級給(政策、資金和資源)、上級管(方向、標準和計劃)、上級督(檢查、評比和考核)”的等待管理、被動工作的局面。一些地方的學校主動作為不夠,多數學校沒有特色,千校一面。學校內部督導以自我檢視、自我評價、自我診斷為主要手段,對照上級工作標準和要求,主動排查、發現問題,實現問題早排查、早發現、早解決,可以促進學校自我加壓,抬高工作標桿,推動辦學品位提升。
(二)有利于完善學校管理系統,實現學校內部治理科學化。過去,中小學建立了以校務會、黨組織會為主的決策機構,以相關處室為主的執行機構,但沒有專門的監督機構,一些處室既是執行者也是監督者,不能正確或客觀地評判工作落實情況。具有監督員、裁判員、情報員和指導員作用的督導機構,可以幫助校長建立完整的信息反饋機制和調控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糾正偏差,實現學校治理的科學化。
(三)有利于構建完整督導鏈條,實現督導的精準化。自1986年恢復教育督導制度以來,我國已經逐步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及督學責任區五級教育督導體系。相對學校來說,外部督導機制已經相當完備。但外部督導開展時間或督導頻次有限,不可能及時、全程地掌握學校的情況變化,不能全面準確地獲取信息;難以發現深層次問題,難以因校施策地提供精準的指導;外部督導往往用一把尺子來評判不同的學校,不利于促進學校個性化特色化發展。加快建設內部督導機制,必將是教育督導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出路。
二、中小學內部督導的價值取向
(一)致力于促進學校遵循教育規律。教育規律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正確方向。《國家教育督導條例》把“遵循教育規律”作為實施教育督導的基本原則。學校內部督導必須捍衛教育規律,促進學校端正辦學思想,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樹立先進的辦學理念,認真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課程計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致力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師是組織教育教學和實施教育管理的主體力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中小學內部督導應推動學校建立完善教師選拔、培養、管理、評價、激勵機制,幫助學校優化教師專業成長的機制、平臺和環境,努力讓每個教師在專業發展上有建樹、有成就。
(三)致力于促進學校優化管理理念。管理出人才、管理出質量、管理出效益,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機制是學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內部督導要引導和幫助學校樹立民主治校的思想,實現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文化管理的轉變,實現從強調物本管理轉向關注人本管理,從強調部門優化管理轉向關注整體優化管理,形成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管理機制和工作局面。
(四)致力于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內部督導的初衷是為了滿足學校個性化需求,解決每個學校各自存在的、各不相同的問題和困難。幫助學校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是每所學校首要的目標,也是當前最大的問題。內部督導必須關注學校的特色發展,和外部督導力量一起,指導學校明確特色發展的目標、內容、路徑、措施,培育辦學特色、豐富辦學內涵、提升辦學品質。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 年專項課題“中小學內部督導機制研究”【XJK23ADD0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