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加強黨的建設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加強“三新”黨建的新命題,即“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要探索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如何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幫助新就業群體在基層治理中完成從身份意識覺醒到身份構建的深刻轉變,有效整合社會多元力量,落實好國家治理整體布局中的基礎性環節。
初步融入:依托政治引領,找到身份歸屬
一是組織全覆蓋,保障群體利益。
上下聯動,構建責任體系,確保黨組織“有效在場”,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網絡。了解群體所在地區或行業的黨組織設置情況,建立包括黨支部、聯合黨支部、黨建聯盟等形式在內的黨組織。同時做好新就業群體的利益保障和服務工作,建立多功能的休息驛站,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根據職業特點實現更加精準化的服務。二是黨員亮身份,爭取普通群眾。新就業群體中政治身份多元,要做好調查和摸排黨員身份的工作,動員他們宣傳黨的思想理論和方針政策,用自身言行帶動身邊的新就業人員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保持與黨組織的密切聯系,實現政治吸納的“存量發展”和“增量管理”相互促進、同步實現。三是榜樣常激勵,尊重群體貢獻。組織評選“最美外賣小哥”“最美網約車司機”等榮譽稱號,宣傳行業的先鋒模范和優秀事跡,鼓勵在平凡的崗位奉獻自我力量,幫助新就業群體從中獲得職業的榮譽感,獲得被組織接納和受到尊重的幸福感,進而催生出為基層治理和社會發展奉獻力量的動力。
深度融入:利用業務場合,開展身份工作
一是將職業優勢與治理方式相契合。利用工作時間的靈活性,召集處理一些臨時任務和突發情況。利用工作空間的大跨度,鼓勵在走街串巷過程中發現并報告問題,依托互聯網平臺的流量優勢來進行政策宣傳和政治動員。利用數量龐大的從業人員,將所有力量整合聚集起來就是基層治理的大智慧和寶貴發展經驗。二是將治理效果與服務積分相轉化。新就業群體在自己所熟悉的業務場景中充實自己,幫助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將治理的實際情況轉化為積分,得到及時的正面反饋,以此來不斷適應和完善自己的身份。三是將積分獎勵與福利待遇相掛鉤。一方面可以通過積分在搭建的積分超市兌換相應的服務,另一方面將積分情況納入黨員發展、升職加薪和評優評先的評價體系中,“以服務換服務、以服務促治理”的激勵機制使得新就業群體的基層治理行為得到強化。
自主融入:拓寬治理邊界,完善身份建構
一是立足職業特點挖掘個人潛能。把新就業群體的個人成長和事業推進放到基層治理的縱深發展視野之中,放到保持基層治理活力的長線發展過程中。合理轉化新就業群體中有突出才能的人,促進身份的橫向開發,幫助個體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二是利用平臺自覺學習相關理論。基層治理的方向和重點緊緊跟隨黨和國家相關戰略安排和要求,新就業群體自覺利用各類平臺,在學習黨的理論知識、行業發展動態的過程中實現價值輸入,能夠在大視野和大格局下看待基層的治理工作和從事的職業,推動工作做得更扎實、實現統籌能力更強。三是善用權利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基層治理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度交融,新就業群體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廣泛的政治活動中去,充分行使自己參與政治生活的權利,形成對民主、法治、責任、正義等價值的認同和追求,從而能夠進一步落實在基層治理中的生力軍作用。
“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黨建引領下的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的創新模式將持續推進社會力量的壯大、政黨建設的完善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