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標準化作為生產力發展的基石,以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目標,與新質生產力之間存在密切而復雜的關系。21世紀以來,信息革命、數字化的時代大潮裹挾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標準不僅能引領生產力的創新,還能引導與規范生產力的發展,為其帶來質的變化。本文對標準與新質生產力的關系進行簡要概述,并討論了標準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標準,產業,創新,貿易與合作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4.004
21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的科技創新活動前所未有地活躍,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涉及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綠色資源與環保創新等多個領域,這不僅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更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地進行實地考察時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現如今,在科技進步與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生產力要素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質變,這一轉變并不只局限于技術革新,它還包括生產關系和社會結構等方面的變化。新質生產力理論立足于當代中國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變化,繼承傳統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并對其進行了發展與創新,是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必不可少的助推力,更是中國發展的未來方向和必然需求。因此,我們需要高度重視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通過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和加強人才培養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標準化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技術基礎,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是加速我國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1]。2019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致第83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大會的賀信中明確指出:“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標準的制定是建立在科學、技術和實踐有機結合的基礎上,既可以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一定的規范和引導作用,又可以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質量保障。因此,要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就要充分利用標準化戰略。
1 標準與新質生產力的關系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2]。它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3]。標準的編制目的主要在于促進技術交流與合作,使得創新成果易于被市場快速接受和應用的同時優化傳統、新興、未來三類產業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保障產品與服務的質量。標準與新質生產力從理論與實踐層面都具有天然不可分割的聯結,這種聯結關系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過程,新質生產力促進標準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標準則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了規范性標準和技術支持。
1.1 標準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推動下,標準逐步從以科學成果轉化邁向科學發現的前沿。《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也確定了標準化工作從“跟隨追趕”到“引領創新”的轉變,促進市場競爭公平化和規范化[4]。標準作為一種規范性文件,它不僅能明確地規范技術創新,使其活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還能為技術和產業指明創新發展的方向,促進技術創新與創業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主要途徑就是依靠創新的力量,首先是技術創新。但目前,在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等領域,依然存在著許多技術創新短板,時常要面對發達國家在產業體系中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的難題。因此,通過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和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從而促進產品和服務的國際流通,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至關重要。
在當前的經濟發展浪潮中,我國已經涌現出一批標準引領產業發展的典范。以愛仕達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這家公司打造了一個完善的廚房小家電及炊具產業鏈標準化體系,實現了從生產到銷售、服務的全面質量控制。同時,還將標準與質量、專利技術和智能制造相結合,形成了一套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促進了科技創新和智能制造的步伐。在城市層面,大連市的標準化項目同樣令人矚目。通過實施涵蓋了海洋環境監測、軌道交通、現代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的標準化項目,不僅為大連市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還間接帶動了就業,促進了綠色發展,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通過這兩個范例的經驗證明,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能夠有效引導技術改造和升級力度,保障技術和產品的品質,推動產業走高端、智能和綠色的發展路徑,引導新興和未來產業逐漸進入成熟的發展階段,這些脫離傳統產業涌現出來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與新質生產力一直以來強調的智能化、高效化、綠色化理念高度契合,是新質生產力發展道路上強有力的支撐。
1.2 標準與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
在標準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取得了諸多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這些技術創新成果無不為標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引領方向。在標準的制定過程中,無數專家學者、工程師以及實踐者們都會將這些技術創新成果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成果的存在,標準的制定才能更加精確地反映時代的發展趨勢,引領行業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同時,這也要求標準體系應與時俱進不斷優化和升級,以確保其能夠準確地捕捉到生產力發展的脈搏,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新質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在電力行業,新質生產力與標準的協同發展現象十分明顯。在新能源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智能電網的建設離不開一系列技術標準的支撐。以這些標準為導向,新能源技術和智能電網得以在更廣泛的領域內推廣和應用,從而促進了全行業運作效率與服務質量的提升。更關鍵的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相關產業鏈也將發生轉型和升級,為電力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軟件行業中,新質生產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源軟件是新質生產力在軟件行業的重要體現之一,為了促進開源軟件的健康發展,國家加強了開源軟件標準建設,包括開源許可證、代碼質量、社區治理等方面的標準。這些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為開源軟件的規范化管理和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也推動了軟件技術的繁榮和發展。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標準與新質生產力創新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標準的確立和完善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路徑,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則進一步豐富了標準體系,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2 標準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
標準在現代社會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和新質生產力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但目前,標準與新質生產力之間并未形成強強融合的狀態,標準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推動功能還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新質生產力要想取得長足進步、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將標準化優勢落實到方方面面,重視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2.1 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增強發展動能
新質生產力標志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其強勁的發展動力源于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只有當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形成一種高效協同的狀態時,才能激發出更強大的生產力,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從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來看,傳統生產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為了更進一步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我們必須深入整合和優化生產要素。在這個過程中,提高生產效率和確保質量提升尤為關鍵,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在于制定合適的標準。
新質生產力對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需要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以及更廣范圍的勞動對象,而這些,都可以依靠標準的引導來實現。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進步,修訂和完善各類職業標準,可以為勞動者提供明確的技能要求和規范。與此同時,在參考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勞動材料的技術標準進行定期的修訂和完善,這樣才能使生產資料朝著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方向發展,推動新質生產力再上一個新的臺階。此外,通過制定和推廣相關標準,如產品質量標準、環保標準等,有助于規范勞動對象的生產和使用,提高其質量和安全性,進而促進勞動對象范圍的擴大。通過這一系列標準的制定,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質量,更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動能,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2 助力產業升級和轉型,培育發展力量
企業是市場活動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是提質增效的主力軍,是促進生產力躍升的中堅力量。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往往有助于規范市場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市場上的不公平競爭和欺詐行為,為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在制定標準的過程中,常常會將最新的科技成果與先進的設計理念融入其中,這就會促使企業持續地進行技術改造與升級,從而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進而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在產業鏈中,為了確保產品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各環節都要遵循統一的標準,通過構建一個穩固的產業生態系統促使供應鏈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進而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轉型。
總之,通過推廣和實施先進的標準體系,可以促進傳統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并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科技創新,合適、先進的標準可以引領重大科技創新的發展,進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可見,標準在推動產業的升級和轉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它通過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成了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的關鍵動力,進而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2.3 促進國際貿易與合作,拓寬發展視野
新質生產力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核心助推力量,也是打破西方技術封鎖的關鍵所在[5]。新質生產力源自技術革命性突破和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國際貿易為這些新技術和新要素提供了更廣闊的流通和應用空間。企業既能通過國際貿易把自己的產品推向全球市場,又能在國際貿易中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來增加研發投入,從而促進技術創新和工業升級,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標準逐漸演變成了國際交流和合作的橋梁與紐帶,成了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基石。首先,面對在國際貿易中涉及跨國運輸和使用的問題,標準通過規范產品的安全性、質量和一致性,不僅能夠提升國際貿易間的信任度,還能夠減少貿易中的糾紛和爭議,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有助于促進貿易與合作的發展。此外,通過制定和采用國際標準,標準不斷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從而有效地減少了因各國標準差異而產生的貿易壁壘和技術壁壘,使國際貿易更加順暢和高效。并且,中國還可以通過大量引入外國的先進標準,來共享自己的發展經驗與智慧,幫助企業走向世界市場,同時吸取全球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從而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重要著力點。由此可見,標準作為連接全球創新資源的紐帶,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它不僅是全球經濟合作的潤滑劑,更是促進科技進步、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
3 結 語
面對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國際環境的日益復雜化,標準作為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技術支撐和制度保障,在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通過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助力產業升級和轉型、促進國際貿易與合作,標準不僅為新興產業的崛起和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鋪設了堅實的基石,也為全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因此,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推動標準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是新時代下推動我國乃至全球新質生產力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石保權.關于標準化工作改革的思考[ J ] .中國標準化,2000(3):4-7.
[2]習近平.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J].共產黨員(河北),2024(12):1+4-5.
[3]周文,許凌云.論新質生產力:內涵特征與重要著力點[J].改革,2023(10):1-13.
[4]裴志民.淺談標準化工作的實踐意義[C]//中國標準化年度優秀論文(2023)論文集.北京華航無線電測量研究所,2023:934-937.
[5]唐旭,袁滿.新質生產力助推數字平臺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東岳論叢,2024,45(9):45-54.
作者簡介
朱斌,高級工程師,院長,主要從事標準化研究、標準編寫、標準化咨詢、安全評估、認證咨詢等。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