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討標準化康復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標準化康復護理,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結果:干預后,觀察組JOA評分較對照組高,ODI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SAS評分及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殘留腰痛及殘留腿痛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結論:標準化康復護理干預有助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功能提升,減輕疼痛,改善焦慮等負面情緒,且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殘留腰痛及殘留腿痛等發生率。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標準化康復護理干預,生活質量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4.066
0 引 言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脊柱疾病,主要是因為纖維環破裂、腰椎間盤退變、髓核突出,對脊髓或者神經根造成壓迫而發生。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加之生活方式轉變,腰椎間盤突出癥患病人數不斷增多,是現階段對人們日常生活及勞作造成影響的常見疾病之一[1]。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后,患者通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疼痛、肌力減退及麻木等癥狀,疼痛是患者突出癥狀,對患者工作及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現階段,手術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常用治療方法,利用椎間融合、減壓等方法,可使神經壓迫及臨床癥狀改善。但是,術后恢復期間,護理干預尤為重要。標準化康復護理干預是現代護理學重要內容,目的是通過科學、合理且規范的護理對策,加快患者術后功能康復速度[2]。基于此,本文進一步探討標準化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2 0 2 2年1月—2 0 2 3年1 2月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8 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9 ~ 68歲,均值(49.36±2 .12)歲;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7~68歲,均值(49.41±2.25)歲。兩組一般資料未見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術后6 h,強化各項指標觀察,包括心率、血壓、呼吸等,掌握病情變化,及早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針對性處理;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參與腰部功能鍛煉等;出院前指導康復鍛煉等。
觀察組實施標準化康復護理干預。(1)心理康復。癱瘓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期間最壞的后果,盡管患者采取手術治療,但是仍會過度擔心可能發生這一疾病,擔心自己成為家人的拖累,進而出現顧慮、擔憂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心理狀態的評估,根據年齡、性格等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并給予安慰,告訴患者手術是常規療法,不需要過度擔憂治療效果及康復等。叮囑家屬多陪伴患者,幫助其正視自身疾病,相信手術治療效果。(2)生活干預。在患者病情及各項指標平穩后,對日常生活進行指導,包括洗漱、穿衣、下床活動及吃飯等。日常生活期間,強化保暖,盡可能避免腰腿受涼。選取正確站姿、坐姿等,同時及時更換姿勢,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適度運動,提升腰背肌功能。飲食方面多攝入大豆制品、清淡飲食,注重優質蛋白質,如腐竹、豆腐等。(3)腰椎功能護理。首先,術后早期,因為局部伴有疼痛,護理人員可在該階段進行踝泵訓練,包括關節屈曲、直腿抬高、神經根活動等,防止發生神經根粘連,同時消除神經水腫。其次,在患者病情平穩后,指導患者進行小燕飛訓練,即俯臥位腹部著地,適度抬離髖關節與胸部等,保證腰部持續收縮、發力,每次動作12~16個,每日6~8組,對腰背肌力量的提升有利,且可以提升腰椎穩定性。最后,進行腹肌訓練指導,如果患者恢復狀況良好,指導患者參與腰椎及腹肌訓練,以腹肌撕裂為主,即屈髖及雙下肢屈曲等,過程中無需對雙足固定,慢慢卷起上半身,讓腹肌慢慢發力。
1.3 觀察指標
(1)腰椎功能與腰痛評分。分別采用日本矯形外科學會下腰椎功能評分表(JOA)與腰痛評分表(ODI)。JOA評分:分值越高,腰椎功能越好;ODI評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顯。
(2)焦慮評分與疼痛評分。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分值越高,焦慮癥狀越嚴重,疼痛越劇烈。
(3)殘留腰痛與殘留腿痛發生情況。
(4)生活質量評分。主要分為物質生活、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四項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21.0系統軟件中進行計算,( x±s)為計量方式,予以t 檢驗,[n (%) ]為計數方式,予以χ2檢驗。P﹤0.05,表明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腰椎功能與腰痛評分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腰椎功能評分(JOA)高于對照組,腰痛評分(ODI)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焦慮評分與疼痛評分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焦慮評分(SAS)與疼痛評分(VAS)更低(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殘留腰痛及殘留腿痛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殘留腰痛、殘留腿痛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詳細數據見表3。
2.4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詳細數據見表4。
3 討 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常見脊柱疾病之一,與遺傳、椎間盤退變、姿勢不當及外傷等密切相關。椎間盤退變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常見誘因,隨著年齡的增加,椎間盤內蛋白質及水分逐漸減少,導致其緩沖能力及彈性降低,造成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3]。該病發生后,患者往往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局部腰痛、肌力降低、感覺異常等,部分伴有直腸功能障礙、膀胱功能障礙等,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4]。因此,如何有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尤其是術后康復護理,是現階段臨床面臨的重要問題。
常規護理以生理護理為主,包括疾病宣教、基礎護理等,盡管該方法具有一定護理效果,但是其缺乏規范性及個性化,導致整體護理效果受到影響。標準化康復護理干預通過制定系統、全面的護理方案,再結合生活干預、心理康復、功能鍛煉等,可幫助患者術后及早恢復健康。標準化康復護理除重視患者生理康復外,還可以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及心理功能,實現護理的系統性及全面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JOA評分較對照組高,ODI評分較對照組低,SAS評分及VAS評分較對照組低,殘留腰痛及殘留腿痛發生率較對照組低,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由此可見,標準化康復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降低功能障礙,原因如下:標準化康復護理包括功能鍛煉及疼痛管理,結合生活干預及心理支持,可協助患者積極配合康復護理。生活干預注重患者日常生活,盡量避免不正確動作及姿勢等,降低二次損傷發生率。在消極情緒調控方面,標準化康復護理干預具有突出效果,該方法可對患者消極心態進行有效調節,主要因為標準化康復護理干預包含專業康復訓練、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對于患者消極心理狀態的消除有利[5]。心理疏導可協助患者正確認識康復過程及疾病,盡量避免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專業且規范的康復訓練可加快身體功能的恢復,促進治療自信心提升,幫助患者保持積極心態配合康復訓練。
綜上所述,標準化康復護理干預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護理中,不僅可以提升患者腰椎功能及生活質量,且可以減輕疼痛,改善負面情緒,降低殘留腰痛及殘留腿痛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周吉蘭.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綜合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老年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吉林醫學,2023,44(10):2972-2975.
[2]王玉,徐彥麗.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腰痛患者康復護理干預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養生保健,2023,41(15):116-119.
[3]王會,王莉,龐瑞瑞.階梯式康復護理聯合軀干本體感覺訓練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3,34(4):462-464.
[4]陳麗芳,張榮榮.階梯式康復護理模式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西藏醫藥,2023,44(2):124-125.
[5]萬婷,陳曉東,王麗征,等.“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功能康復及復發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2,46(16):2000-2002.
作者簡介
湯梅,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腰椎間盤突出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