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討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結合標準化護理對重癥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收治的重癥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實驗組行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與標準化護理,對比兩組護理結果。結果:護理后,實驗組心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負性情緒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重癥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與標準化護理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重癥肺炎,心力衰竭,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標準化護理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4.062
0 引 言
心力衰竭為重癥肺炎常見并發癥,致死率極高,臨床需高度重視[1]。目前,對于重癥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多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在實施護理工作的同時,無法滿足患者的不同需求,針對性不強,易造成醫療資源浪費,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是根據科室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考核結果、職稱等,對護理人員進行層級劃分,履行不同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滿足不同患者及病情的需要,以確保工作質量[2]。而標準化護理的實施既可規范管理醫護人員,又可規范醫護行為,是開展有效治療的重要保證[3]。本研究以100例患者為例,旨在探討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結合標準化護理的聯合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收治的重癥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23例男、26例女,平均年齡為(36. 98±7. 64)歲。實驗組:27例男、24例女,平均年齡為(36.95±7.66)歲。組間數據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責任制整體護理,責任護士負責科室一定數量的患者,主要負責對患者的醫療照護、病情觀察、治療、康復訓練、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
實驗組行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與標準化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組建護理小組。護理人員結構形成梯隊,將科室輪值夜班的護理人員分成5個護理小組,由不同層級的護理人員組成,并設立1名組長。制定護理標準化制度、流程、行為規范,全部護理人員均經系統培訓,統一認識,樹立標準意識,掌握標準。
(2)明確工作職責。組長由臨床經驗豐富、工作、溝通能力強的1名高層級N4護士擔任,對小組的護理工作按層級及工作能力進行統籌分配,全面監督,在協助組內責任護士保質保量完成工作的同時,做好病房管理工作;N3-N4護士負責病情危重患者的治療、護理、搶救工作,并完成組內低層級護士的臨床帶教工作;N2護士負責病情較重患者的治療、護理工作,協助指導下級護士工作,為其提供幫助和技術支持;N0-N1護士負責病房內輕癥患者的治療,予以心理護理、健康指導和早期活動指導。病區護士均依照統一的標準化基礎護理操作模板,規范執行護理措施。
(3)實施。采用三班制排班方法,責任護士8 h在崗,全天24 h負責,確保護理工作的連續性,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4)制定獎懲制度。根據護理人員的能級、完成治療的類型,以及護士長和責任組長的護理質量評價,給予相應的獎懲,嚴格落實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
1.3 觀察指標
(1)護理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測定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內徑,采用B型利鈉肽檢測試劑檢測B型利鈉肽水平。
(2)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分值均為0~100分,≥50分、≥53分,分別提示存在焦慮、抑郁情緒,得分越高,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3)對比兩組護理期間發生腎衰竭、呼吸衰竭、胸腔積液、腹水的概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22.0系統軟件中進行計算,(x ±s)為計量方式,予以t 檢驗,[n (%) ]為計數方式,予以χ2檢驗。P﹤0.05,表明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心功能比較
護理后,實驗組左室射血分數指標高于對照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B型利鈉肽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負性情緒比較
護理后,實驗組負性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出現例數為4 例,總概率為8 . 0 0 %,低于對照組11例,總概率2 2 . 0 0 %(P﹤0.05),詳細數據見表3。
3 討 論
重癥肺炎是產生心力衰竭的常見病因之一,由于該病患者長期缺氧導致心肌細胞內所需物質酶生成不足,心肌收縮力不足,病原體侵入心血管系統,造成心肌損傷,從而形成衰竭。重癥肺炎并心力衰竭病情發展較快,需早診斷、早處理,否則極易致死。因此,除必要的基礎治療外,還需實行科學的護理措施,為患者生命安全多加一層保障。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負性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與標準化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患者認可度較高。責任制整體護理是目前臨床最為常見的護理形式,該形式重點在于強調合理分工、明確員工個人職責,保證各項工作均有相應負責人,促使各項護理內容有條不紊落實,但所行護理內容單一、無差異性,系統性不強[4]。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使護理工作更精細,能夠改善因病癥不適帶來的焦慮、抑郁等情緒[5]。全部護理人員均依據統一的護理模板,完成護理操作,明確工作職責,能讓護理人員職責清晰,有章可依,工作內容清楚,避免職責混淆耽誤工作效率及影響工作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心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是由于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將環境、心理、衛生等護理內容精細化、系統化,并由專人負責,不同層級護士負責相應等級的工作任務,促使人力資源利用最大化。在標準化護理過程中,小組組長與組員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總結經驗,基于科學論證的基礎上,不斷簡化、優化、統一護理流程、操作細節,讓護理措施更具先進性與實用性。
綜上所述,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與標準化護理可改善重癥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護理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建玲,張忠平,魯衍強,等.多巴胺聯合酚妥拉明治療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觀察[J ].中國婦幼保健,2022,37(11):1991-1993.
[2]郭愛清,姜曉真,鄭衛霞,等.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在急診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3):110-113.
[3]王燕媛,陸健,秦虹.標準化護理流程對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應用效果評價[J].現代養生(上半月版),2022,22(11):1851-1853.
[4]李文靜,李樹仁,孫明超,等.老年人營養風險指數預測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23):2955-2961.
[5]葉利軍,朱景香,馬巧云.硝酸甘油持續泵注治療重癥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循證護理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14):2251-2253.
作者簡介
李曉晨,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重癥醫學。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