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究在ICU重癥腦出血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標準化營養干預的具體內容、實施價值。方法: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ICU收治的84例重癥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指導,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標準化營養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營養狀況、并發癥和滿意度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白蛋白、血紅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ICU重癥腦出血患者實施標準化營養干預,可明顯改善營養狀況,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并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ICU,重癥腦出血,標準化營養干預,營養狀況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4.064
0 引 言
腦血管疾病中,腦出血發生率較高,對患者來說,會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1]。從基本誘因來看,腦出血關聯內容有小動脈硬化、動脈瘤、血液病、梗死后出血、腦動脈炎、煙霧病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疾病發生后,對患者生活質量、生命健康方面造成的威脅較大[2]。在臨床治療領域,工作人員需提前查閱相關文獻,再制定有效管理方案,以滿足患者心理需求,有效改善患者體內營養狀況,降低患者并發癥誘發風險,縮短預后恢復進程[3]。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ICU收治的84例重癥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標準化營養干預的具體內容及實施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ICU收治的84例重癥腦出血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2例。
對照組:20例女性,22例男性,年齡51-80歲,平均年齡(65.54±1.92)歲。實驗組:19例女性,23例男性,年齡54-78歲,平均年齡(66.09±1.5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指導,時刻觀察患者疾病癥狀、意識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后,實施對癥干預。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標準化營養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基礎評估。重癥腦出血患者入院后,對于自身營養狀況,臨床上需借助營養風險篩查NRS-2002量表進行評估,該過程中,護理人員還需陪伴患者完成各項常規檢查,在全面分析檢查結果后,查閱有關文獻制定營養護理方案。
(2)早期腸內營養支持。重癥腦出血治療時,病情比較嚴重,無法完成自主進食,該過程中,臨床護理人員可為其提供鼻飼方式,在具體干預時,需選取胃管經患者鼻部插入,妥善固定后,將腸內營養劑注入,該過程中,對于注入速度,工作人員需嚴格把控,初期階段,以30~50 mL/h為主,輸注量為800~1000 mL,且輸注過程中,護理人員需時刻監測患者各項反應,做好對癥處理;中后期階段,在患者病情明顯好轉可自主進食后,工作人員仍需高度重視患者三餐搭配,將低鹽、低脂、低糖作為首要原則,適當補充優質蛋白類食物、高維生素食物,確保體內營養均衡性。
(3)情緒安撫。重癥腦出血患者意識清醒后,為消除內心緊張、恐懼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臨床護理人員需重點關注患者心理健康,該階段內,應主動和患者交流,安撫患者,并給予正向鼓勵,宣教疾病知識,回答患者疑問,幫助患者在客觀角度認識疾病,重建患者自信心。
(4)專科指導。ICU治療階段,對于患者意識狀況、生命指征,護理人員需時刻觀測,做好詳細記錄;護理人員還需協助調整患者自身體位,一般來說,以側臥狀態為主,以避免誤吸、嗆咳發生。另外,在患者昏迷階段,對于口鼻腔分泌物,護理人員更要時刻觀測,輔助患者及時清除,確保呼吸道通暢性。
1.3 評價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營養狀況,包括白蛋白、血紅蛋白、前白蛋白。
(2)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感染、惡心嘔吐、腹瀉、胃潴留。
(3)統計滿意度情況。采用醫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評估,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版本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 ±s)表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 [n (%)]表述,予以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營養狀況對比
實驗組白蛋白、血紅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7.14%)低于對照組(23.81%),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兩組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滿意度(9 5 . 2 4%)高于對照組(80.95%),P﹤0.05,詳細數據見表3。
3 討 論
腦血管疾病中,腦出血發生率較高,此類患者面臨的具體癥狀有:頭暈、頭痛、肢體無力、說話困難、四肢麻木、視力障礙、行走困難等,持續進展階段,患者并發癥誘發風險較高,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健康[4-5]。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白蛋白、血紅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主要因為標準化營養干預的開展,能夠從基礎評估方面進行干預,其目的在于: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狀況、體內營養狀況,而后采取早期腸內營養干預、中后期膳食調整方案進行管理,從而較好地改善患者胃腸功能,提高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及時補充患者身體所需營養元素,增強患者身體素質[6]。同時,情緒安撫、知識宣教、觀測生命體征、體位指導等措施,不僅能夠滿足重癥腦出血患者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治療依從性,而且能夠較好地改善患者呼吸狀況,持續應用,可更好地保障患者預后效果[7-8]。
綜上所述,針對ICU重癥腦出血患者實施標準化營養干預,可明顯改善營養狀況,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任云麗,李吉祥,張莉絲,等.風險預測護理干預對ICU營養支持患者再喂養綜合征發生情況及營養狀態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4,43(2):307-310.
[2]高薇妮,鄭潔虹.不同營養支持途徑對ICU老年患者營養狀況及預后的影響[J].老年醫學與保健,2021,27(5):1033-1036.
[3]何燕燕,胡麗燕,朱虹,等.基于容量的喂養策略對ICU重癥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23,30(4):61-64.
[4]林素麗.護理干預措施對重癥腦出血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2,12(13):92-94.
[5]錢曉青,陰英.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室( ICU )腦出血患者預防肺部感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2,20(1):140-142.
[6]靳崢.系統性護理干預對降低ICU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率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2,26(36):10-12.
[7]謝小美,李儉歡,劉影,等.護理干預在預防重癥監護室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效果[J].當代醫學,2022,28(33):26-28.
[8]王芳.重癥監護室護理干預用于腦出血術后患者臨床觀察[J].中國藥業,2023,32(S01):423-425.
作者簡介
王樂,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重癥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