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多樣化的背景下,高質量的企業標準能夠優化流程、提升產品質量水平,促進企業發展。而部分企業尤其正處快速發展階段的企業,由于自身標準化能力的不足,急需專業技術機構提供企業標準編制服務以提升其標準水平。本文通過探討企業標準編制服務的目標、服務流程及主要內容,提出編制服務經驗及人才儲備建議,探討如何通過提供企業標準編制服務幫助企業提升標準化能力,進而促進企業標準化工作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企業標準,編制服務,標準化,高質量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4.006
標準決定質量,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標準支撐。2023年8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企業標準化促進辦法》,為提高全行業企業的產品服務質量、提升企業標準化水平,明確了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要求、構建相關制度體系等重要舉措。《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也指出,到2035年“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標準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根據國家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數據,目前在平臺上聲明公開的企業標準已超過320萬項,相關數據仍在快速增長。
企業標準的編制是企業標準化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企業標準編制能力和技術水平將直接影響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層次,反映企業的標準化水平。針對如何制定企業標準,已有許多學者開展研究,如王玉英[1]對影響企業標準質量的因素進行了分析,霍小娟[2]、周恒通[3]、喬慧琳[4]等學者針對標準編制中的具體方法和問題進行了解析。然而,對于廣大中小企業,在標準編制過程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標準編制能力不足,缺乏專業的標準編制人才及相關實踐經驗的積累。特別對于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企業,標準化專業人才和經驗差異較大,影響了企業標準編制的質量和效率,無法滿足其需求。
針對這一問題,尚未見有相關研究和探討,本文從標準化服務機構實踐出發,基于提升企業標準編制的整體水平以及不斷提升自身及標準化服務行業服務質量的目的,對為企業提供標準編制的服務工作進行了探究,淺述了企業標準編制服務工作的主要服務目標、服務內容和實施流程及服務體系的搭建展望,以助力企業標準編制專業化、系統化、規范化,引導企業標準編制服務提升完善,更好發揮標準化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助推作用。
1 明確企業標準編制服務目標
按照GB/T 20000.1—2014《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術語》的定義,標準化是為了在既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促進共同效益,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確立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文件以及編制、發布和應用文件的活動。通過標準化活動制定的文件,被稱作標準化文件,即標準。標準因適用對象、實施范圍、內容和目的而異,按適用范圍可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
企業標準是指企業對企業范圍內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標準。企業標準可以分為產品標準、過程標準、管理標準和服務標準四類:產品標準是針對具體產品的質量、性能和安全要求;過程標準是涉及生產工藝、服務流程的操作規程;管理標準是關于企業管理體系、管理流程的標準;服務標準是針對服務行業特定的服務質量、服務方式等要求。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企業標準化促進辦法》等相關規定和指引,在企業標準編制服務過程中,要根據企業標準化發展的實際需求開展,制定的企業標準應符合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要求,乃至符合GB/T 1.1的要求。
企業標準編制服務的基本目標,即交付的企業標準須符合強制性標準及相關專業領域的規定和要求,并且應能實質性促進企業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用戶體驗、運營效率的提升。
2 企業標準編制服務的主要流程與要求
基于一般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步驟,企業標準編制服務始于標準立項之后,終于標準發布之前,服務的主要流程包括調研(資料調研等)、標準制定、雙方確認、交付等。
2.1 調研
接受企業委托后,與服務企業確認標準名稱、范圍、主要技術內容及立項信息,針對標準化元素對企業進行相關調研和研究,收集、分析相關數據與信息,了解產品、服務事項相關發展趨勢和國內外標準情況。
在此階段主要與企業就需要規范的標準化對象達成一致,掌握相關技術信息。
2.2 標準制定
2.2.1 起草
按照已經確定的標準名稱、范圍和主要技術內容,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起草標準草案。在此階段需要準確理解企業標準化對象相關技術要素,以下以企業標準編制服務中最常見的兩類標準進行說明。
2.2.2 產品標準制定
產品標準的編寫反映產品特性,宜符合GB/ T20001.10-2014《標準編寫規則 第10部分:產品標準》的規定,確保標準內容條理清晰、結構合理、符合行業規范。產品標準一般包括功能性指標,技術指標,理化指標,檢驗方法,環境適宜性,人類工效學,檢驗規則,標志,包裝,儲運要求等內容,具體指標和要求見表1。
2.2.3 服務標準制定
服務標準的內容編寫是提升服務質量、加強服務管理的重要依據,體現服務的各項特征要求,宜符合GB/T 24421.3-2023《服務業組織標準化指南第3部分:標準編制》的規定。服務標準一般包括服務基礎、服務提供、服務保障、崗位標準等內容,具體指標和要求見表2。
2.3 雙方確認
2.3.1 企業征求意見
企業將標準草案發企業內有關部門(必要時發企業外有關單位,如用戶、檢驗機構等)征求意見,根據實際情況輔導企業對反饋的意見分析研究形成標準送審稿。
2.3.2 審查
輔導企業對標準進行審查和修改,確保標準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實用性。審查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1)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要求;
(2)符合或達到預定的目標和要求;
(3)可操作、可驗證;
(4)與本企業相關標準的協調情況;
(5)符合本企業規定的標準編寫格式。
2.3.3 最終確認
審查后根據審查意見進行修改,編寫確認稿。將確認稿提交給相關的內部審核人員進行最終檢查,確保審查意見納入。
2.4 交付
交付企業標準化文件,宜提供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的相關咨詢。交付服務一般在企業正式發布標準或在標準信息平臺上完成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后結束。
3 企業標準編制服務經驗及人才要求
3.1 標準編制服務經驗
(1)動態化機制
在服務提供過程中,標準化服務機構應對服務過程質量進行有效監測,逐步構建動態發展的服務體系,積累企業標準編制服務經驗。服務評價監督可采用自我評價、服務對象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等方式。根據反饋意見以及服務提供中存在的問題,確定改進目標和內容,識別改進所需資源,制定措施并及時改進。
(2)定制化服務
另外,企業本身的產品和服務,涉及各領域不同行業和專業的知識和信息,標準化服務機構應能在某些領域或專業行業,建立規范的服務流程和操作程序提供穩定、高效的服務,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和行業特點,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確保標準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定期向企業反饋編制進度和結果,確保企業與服務提供方之間的良好溝通;嚴格按照約定時間表交付各階段的工作成果;鼓勵企業定期評估標準的實施效果,根據反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完善,確保標準與時俱進;對服務質量進行評估和反饋,定期進行滿意度調查,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和提升服務質量。
3.2 標準編制服務人才要求
對于標準化服務機構提供企業標準編制服務的人員,應具備相關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熟悉該領域標準和法規,為客戶提供專業、準確的咨詢服務;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標準咨詢方案,滿足客戶的需求;具備標準編制或相關項目的工作經驗;掌握相關的技術工具和軟件;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與企業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反饋機制,及時處理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遵守保密協議,保護客戶的商業秘密和隱私信息,確保客戶數據的安全和保護。
4 結 語
企業標準的編制對于企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企業技術和管理的多個環節和要素,為企業提供標準編制服務需要考慮標準編制本身的技術要素和管理要素。企業應重視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建立健全標準體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以適應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的競爭環境,積極探索新技術和新方法,推動標準的持續改進與創新。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企業在標準編制方面將面臨更多挑戰與機遇。標準化服務機構宜在企業標準編制過程中發揮更多作用,通過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企業制定和有效引導標準持續改進,包括協助企業進行標準的制定與更新、提供咨詢服務、組織培訓、審核和評估等,確保企業標準的有效性和適用性。
參考文獻
[1]王玉英,刁海燕,孟坤.淺談影響企業標準質量的因素[J].中國標準化,2020(9):145-149.
[2]霍小娟,李航付,智俊.基于GB/T 1.1—2020的企業標準編制方法研究[J].專用汽車,2024(4):5-8.
[3]周恒通.企業標準中技術要求的編制淺析[J].衡器,2024,53(4):17-18.
[4]喬慧琳,企業標準制定、修訂過程中常見基礎問題淺析[J].科技視界,2017(18):158-159.
作者簡介
吳序一,工程師,主要從事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標準化、企業標準化研究。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