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標準作為制度手段在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介紹了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工作的發展,以及標準體系構建方面內容,闡述了公共資源交易標準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構建思路等,提出了公共資源交易標準體系工作下一步建議,以期對下一步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工作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體系構建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4.011
0 引 言
標準作為制度手段在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是深化平臺整合共享、提升公共資源配置效益,提高交易效率的有力工具[1],也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為建立和完善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安徽、重慶、江蘇、廣州、山東等地開展了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體系的構建工作,有效規范了交易全流程并提升了服務質量[2]。但總體上看,全國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在標準研制、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及標準體系構建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3]。因此,系統梳理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工作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對指導下一步公共資源標準化工作有重要作用。
1 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工作的開展
1.1 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的發展及重要性
我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2010年前后各地才開始研究、探索和實踐。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標準(試行)》,首次從國家層面對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進行了頂層設計,明確了交易平臺服務的基本原則和服務內容、服務流程、場所與設施、信息化建設、安全、服務質量與監督評價等8個方面的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明確提出重點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等標準制定與推廣,為開展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1.2 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標準研制情況
目前,我國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僅頒布了兩項國家標準,未發布行業標準。兩項標準分別是指導性技術文件《公共資源交易主體信用評價實施指南》(GB/Z 41465—2022)和推薦性國家標準《公共資源拍賣中心運行服務規范》(GB/ T 39052—2020)。
截至2023年12月,全國共發布公共資源交易類地方標準95項,其中,從發布的等級來看,省級地方標準57項,市級地方標準38項,說明各個市的標準化意識在提升,逐步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開展標準化工作;從發布標準時間來看,2023年發布標準數量最多,為34項,說明公共資源交易標準研制數量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從發布的省份來看,安徽省最多為14項,湖南省10項,山東省10項,都是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早的省份。
1.3 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標準化試點建設情況
從2013年開始,全國部分省市如安徽、山東、四川、重慶、湖南、江西等已經相繼開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工作,主要為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和社會管理以及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據不完全統計,近10個項目申報成功,已經驗收3個項目。項目承擔單位在標準化人員配備、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體系構建、標準的宣貫、實施與改進等方面作出了探索,并積累了經驗。
2 公共資源交易標準體系建設情況
2.1 標準體系構建原則
(1)體系范圍及目標明晰。充分調研國內外公共資源標準化建設進展,明確體系構建的需求和目標,公共資源交易標準體系的構建應包含管理、技術服務、服務保障等全流程各環節的標準規范,同時涵蓋標準的各種類型,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
(2)體系具有整體系統效應。標準是單個的技術或服務標準,標準體系是集合所有標準集合統一的組合體,應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具有整體效應,同時,體系邏輯層次清晰,防止各個標準交叉重疊。
(3)體系具有實用操作性。通過標準體系的構建將公共資源交易涉及管理、技術、服務的各項標準歸集,厘清各部門之間的職責關系,同時指導各崗位人員依據標準開展工作,各項業務工作依標而行,助力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機構去制度化。
2.2 標準體系結構
根據確立的標準體系范圍及目標,應充分考慮公共資源交易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體系的協調配套關系,構建適用于公共資源交易的科學及合理的標準體系。體系一般由通用基礎、服務提供、服務保障、服務評價及改進四大子體系組成。具體如圖1所示。其中,黑白圖片分不清藍色和綠色虛線框內是公共資源交易標準體系;綠色虛線框內是公共資源交易相關指導性文件,包括標準化法律法規、公共資源交易適用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等。
2.3 體系框架
(1)通用基礎標準。這是整個標準體系中其他標準編寫和實施的基礎。其包括標準編寫、標準化工作指南、標準體系構建文件、公共資源交易的通用術語、公共資源交易符號與標志等基礎性文件。
(2)服務提供標準。這是整個體系所有交易業務的技術和服務規范。目前公共資源交易實行目錄制,目錄內公共資源平臺交易全覆蓋,主要的交易項目包括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以及市場化方式配置的自然資源、資產權、環境權等各類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各交易項目應包含交易管理規范、交易流程操作指南以及代理機構及專家等人員行為規范等。
(3)服務保障標準。這是整個體系的人事、財務、場地、信息化、安全等保障支撐。主要包括安全與應急、環境管理、會議及議事管理、行政管理、場地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
(4)服務評價及改進標準。這是控制與評價服務質量的依據,是整個體系中保證各項交易服務質量的核心。其包括交易異議及投訴處理、服務對象滿意度調查、交易服務改進等。
2.4 標準體系的實施與應用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公共資源交易在交易平臺、交易制度、交易流程、交易服務、交易評價等各方面均在不斷發生變革,公共資源交易也在向著共享化、全面化、數字化發展。標準體系構建完成后應開展標準的實施與應用及評價,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標準起草人依據修改意見對標準文本進行修改完善,確保標準的適用性和合理性。
3 結 語
公共資源標準化工作將通過打造共享共用交易平臺,有效破除交易壁壘,提供高效透明的交易原則,保障高質量交易服務,有效規范交易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活動,對于加大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監督力度、完善中國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其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推動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積極作用。公共資源交易標準體系構建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標準體系,提升公共資源交易的規范化水平。
參考文獻
[1]殷靜,羅慧娟,崔曉雷,等.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綜合標準化實踐[J].中國標準化,2022(3):109-113.
[2]李鋒.標準化是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健康發展的“生命線”[J].中國招標,2020(1):70-73.
[3]袁翰杰.合肥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化研究[ D].合肥:安徽大學,2021.
作者簡介
郭萍,通信作者,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質量標準化。
殷劍,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藥物中間體合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管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