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無廢城市”理念的推動下,危險廢物的管理與鑒別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探討了在“無廢城市”背景下,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化的必要性和應用。通過分析現有標準與規范,指出標準化在提高危險廢物鑒別準確性、降低環境風險、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探討了標準化實施中的挑戰與對策,旨在為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無廢城市”,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4.018
0 引 言
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推進,城市廢物管理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危險廢物的妥善管理不僅關系到環境保護,也直接影響到公眾健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1]?!盁o廢城市”理念強調減少廢物產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而危險廢物的準確鑒別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2]。標準化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能夠為危險廢物的鑒別提供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流程,確保各方在廢物管理中的一致性與有效性。本文將深入探討標準化在危險廢物鑒別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標準化推動“無廢城市”的建設。
1 “無廢城市”視角下危險廢物鑒別中標準化的意義
1.1 規范鑒別流程和方法,提高鑒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通過規范化的鑒別流程和方法,有效提升危險廢物鑒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從而為“無廢城市”的目標提供堅實的基礎。首先,標準化的鑒別流程能夠清晰界定每一個步驟,確保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能得到一致的鑒別結果。這種一致性不僅減少了主觀判斷的影響,還能有效降低錯誤鑒別的風險,使得危險廢物的識別更加科學和嚴謹[3]。其次,標準化的方法促使各個地區和單位在危險廢物鑒別時遵循相同的標準。這種統一性使得不同地區之間的鑒別結果具有可比性,便于進行跨區域的廢物管理和政策制定,進而推動“無廢城市”的整體建設。最后,準確可靠的危險廢物鑒別為后續的廢物處理和資源回收提供了重要依據。通過對危險廢物的有效識別,實現針對性的管理措施,降低環境風險,保護生態系統,最終實現“無廢城市”的愿景。
1.2 促進危險廢物鑒別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通過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顯著提升危險廢物鑒別技術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從而使得更多的企業和機構能夠廣泛采用這些技術。這種普及不僅提高了危險廢物的鑒別效率,還確保了處理和管理過程的高質量。統一的標準為企業和機構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使其在實施危險廢物鑒別時能夠遵循相同的技術要求和流程[4]。此外,標準化的推廣還能夠促進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2 危險廢物鑒別中標準化的應用現狀
2.1 標準化體系建設
在危險廢物鑒別過程中,標準化體系的建設是確保鑒別工作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的關鍵基礎。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化體系。這一體系由多項國家標準、行業規范和技術文件構成,為危險廢物的鑒別提供了系統的指導和依據。例如,GB 18597—2023《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明確了危險廢物在貯存過程中的污染控制要求,確保在貯存環節就能有效降低環境風險?!蛾P于加強危險廢物鑒別工作的通知》(環辦固體函〔2021〕419號)則從政策層面強調了各級單位在危險廢物鑒別中的責任與義務,進一步推動了標準的落實和執行[5]。此外,《“十四五”全國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工作方案》(環辦固體〔2021〕20號)為危險廢物的管理提供了長遠的戰略規劃,促進了各地區在危險廢物鑒別工作中的協調與合作?!蛾P于進一步加強建設項目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的通知》(魯環辦函〔2016〕141號)則針對建設項目中的固體廢物管理提出了具體的標準要求,確保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效進行危險廢物的鑒別與管理。同時,HJ 1091—2020《固體廢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術導則》為危險廢物的再生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持,促進了廢物資源化的進程。
2.2 標準化流程應用
在危險廢物鑒別的實際操作中,標準化流程的應用是提升工作效率和保障鑒別質量的重要手段。根據《關于加強危險廢物鑒別工作的通知》(環辦固體函〔2021〕419號),危險廢物鑒別的標準化流程主要包括以下關鍵步驟:
(1)信息公開與注冊。在開展鑒別工作之前,鑒別委托方需在信息平臺上進行注冊,并公開擬開展的危險廢物鑒別情況。這一過程確保了鑒別工作的透明度,有助于社會各界對危險廢物管理的監督。
(2)依據標準開展鑒別。危險廢物鑒別單位應嚴格遵循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以及國家規定的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進行操作。這一要求確保了鑒別結果的科學性和一致性,避免了因方法不當導致的誤判。
(3)報告上傳與公開。鑒別完成后,鑒別委托方需將危險廢物鑒別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上傳至信息平臺,并向社會公開。這一環節不僅提高了信息的可獲得性,也為后續的管理和決策提供了依據。
(4)異議處理機制。對于在信息平臺上公開的危險廢物鑒別報告,如存在異議,需開展異議評估,并對鑒別報告進行修改和重新公開。這一機制保障了鑒別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增強了公眾對危險廢物管理的信任。
2.3 標準化組織管理體系建設
在危險廢物鑒別的管理過程中,標準化組織管理體系的建設是確保鑒別工作科學、規范、高效的重要保障。該體系通過明確各級管理機構的職責和任務,促進了危險廢物的有效鑒別和管理,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國家層面的管理職責。生態環境部作為全國危險廢物鑒別的主管部門,負責統籌和組織全國范圍內的危險廢物鑒別環境管理工作。為此,生態環境部成立了國家危險廢物鑒別專家委員會,負責技術指導和政策支持。同時,生態環境部還運行全國危險廢物鑒別信息公開服務平臺,定期組織對危險特性鑒別的復核工作,并對危險廢物鑒別單位進行綜合評價和結果公開,確保鑒別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省級管理機構的角色。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其轄區內的危險廢物鑒別環境管理工作,組織成立省級危險廢物鑒別專家委員會。這些委員會不僅承擔著專業技術支持的職責,還在地方層面推動標準化工作的落實,確保地方政策與國家標準相一致。
(3)信息公開與社會責任。鑒別委托方和危險廢物鑒別單位需按照要求,通過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并對所公開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負責。這一機制不僅提升了公眾對危險廢物管理的信任,也促進了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的參與和監督。
2.4 標準化的鑒別數據庫
在危險廢物鑒別的標準化進程中,建立全面的鑒別數據庫是提升鑒別效率和準確性的重要措施。全國危險廢物鑒別信息公開服務平臺上已建立了固體廢物危險特性數據庫,涵蓋了多種類型的固體廢物及其鑒別數據信息。這些數據的公開與共享,為行業內的危險廢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以“油基巖屑和油泥熱利用殘渣”為例,這類固體廢物的主要成分為油基物質,外觀通常呈灰黑色,有異味。其可排除的危險特性包括易燃性、反應性和急性毒性。主要特征污染物涵蓋了pH、石油溶劑、重金屬(如鉛、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苯、甲苯)等,特征污染物的濃度范圍在不同樣本中存在差異,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此外,數據庫還包含了特征污染物的統計值范圍,例如油基巖屑中石油溶劑的濃度統計值范圍為165~35,900mg/kg,浸出毒性鉛的濃度范圍為0~2.55mg/L。其他污染因子的具體數據也進行了詳細記錄。這些信息不僅有助于危險廢物的鑒別和分類,也為后續的環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2.5 標準化的采樣檢測質量控制措施
2.5.1 現場采樣質量控制措施
為確保在危險廢物鑒別過程中獲得具有代表性的樣品,并控制采樣過程中的誤差,必須實施嚴格的現場采樣質量控制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1)采樣人員資格要求。所有參與采樣的人員必須持有相關資格證書,具備對工業固體廢物特性及其采樣技術的充分了解。
(2)規范的采樣程序。在采樣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預先制定的鑒別方案執行,包括確定的采樣點位、采樣方法、頻次及時間等。采樣現場應實時填寫采樣記錄,并確保記錄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同時,應拍攝現場照片和視頻,以便后續審核和驗證。
(3)樣品保存與運輸:采集的樣品需根據其保存條件進行妥善保存,避免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污染或破損。應使用適當的容器,并在樣品上標明采樣時間、地點及其他相關信息,以確保樣品的可追溯性。
2.5.2 檢測過程質量控制措施
在危險廢物鑒別的檢測過程中,實驗室相關人員需嚴格遵循質量管理體系中的各項規范,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檢測標準和作業指導書等技術文件,確保檢測活動的高標準、高質量。具體的質量控制措施包括:
(1)方法驗證。在開展檢測活動之前,實驗室應對所采用的檢測方法進行充分驗證,以確保其適用性和可靠性。驗證過程中需評估方法的靈敏度、檢出限以及重復性等參數,確保所選方法能夠滿足危險廢物鑒別的需求。
(2)空白和校準曲線。在每次檢測前,實驗室應使用空白樣品進行檢查,以排除潛在的污染和干擾。同時,需定期制作和更新校準曲線,確保檢測設備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校準過程中應使用標準物質,并記錄相關數據,以便追溯和審核。
(3)檢測結果的精密度控制。通過重復檢測同一樣品,評估檢測結果的精密度。實驗室應設定允許的精密度范圍,并對偏離范圍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處理,以確保數據的可靠性。
(4)檢測結果的準確度評估。實驗室需定期進行準確度評估,包括使用標準物質進行比對測試,確保檢測結果與已知值的一致性。對于偏差較大的結果,應進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糾正措施。
(5)質量控制報告的出具。每次檢測結束后,實驗室應出具質量控制報告,詳細記錄檢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措施、結果及分析。這一報告不僅為內部管理提供依據,也為外部審查和監管提供透明度。
3 完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化體系的建議
(1)加強標準和規范的制定與修訂。應定期對現有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規范進行評估與更新,確保其與最新的環境法規和技術進展相適應。及時完善危險廢物鑒別的技術路線和方法,以提高危險廢物鑒別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保障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安全。同時,這也有助于促進危險廢物鑒別技術的推廣應用,為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2)推行標準化的危險廢物鑒別技術。應鼓勵各級實驗室和相關機構采用統一的標準化技術,提升危險廢物鑒別的技術水平和效率。此外,鼓勵開展技術培訓和能力建設,以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技術應用能力。
(3)加強信息共享與交流。建立全國范圍內的危險廢物鑒別信息共享平臺,促進各地區、各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定期舉辦技術研討會、培訓班和交流活動。同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數據共享的效率和安全性,為各方提供及時、準確的技術支持和決策依據。
4 結 語
在“無廢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危險廢物的標準化鑒別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建立健全的標準體系,能夠有效提升危險廢物管理的科學性與規范性,減少環境污染風險,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然而,標準化的實施并非一帆風順,仍需面對技術、政策和社會認知等多方面的挑戰。未來,應加強標準的動態更新與完善,推動各方協同合作,共同為“無廢城市”的愿景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秀騰,劉靜,高東峰,等.我國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標準體系構建路徑淺析[J].中國環保產業, 2023(5):54-57.
[2]巴慶偉.危險廢物治理工作探討[J].哈爾濱鐵道科技, 2023(4):24-26.
[3]孫詩睿,林建.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產品動態分級管理研究[J].上海涂料,2022,60(2):47-51.
[4]馬保民,邴欣,馬良友,等.不明來源工業固廢鑒別及溯源技術研究——以疑似鋁灰鑒別為例[J].中國標準化, 2024(1):202-207.
[5]陳杰.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難點與對策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 工業A, 2022(1):3.
作者簡介
劉琪,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危險廢物鑒別。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