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進一步促進檢驗檢測行業的發展,提升檢驗工作質量,更好服務產業發展,形成品牌引領,本文分析了當前檢驗檢測領域開展標準化試點工作的情況,論述了綜合標準化工作的作用,對檢驗機構開展綜合標準化工作給出了方法和步驟。
關鍵詞:檢驗檢測,體系,綜合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4.028
0 引 言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已成為社會共識,當今我國檢驗檢測行業還存在市場化機制不夠完善、整體競爭力不夠強、服務能級不夠高、品牌影響力不夠大等問題,影響了檢驗檢測行業自身健康規范發展,迫切需要提質增效。面對新形勢,在檢驗檢測服務領域推進標準化建設,有利于保障服務質量,有效提升群眾滿意度,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1 綜合標準化的作用
綜合標準化又稱“全面標準化”或“整體標準化”,是現代標準化的科學方法論,是為了達到確定的目標,運用系統分析方法,建立綜合標準體,并貫徹實施標準化的活動[1]。具有整體性、目的性、成套性、敏感性、全過程管理等特點,通過準備階段、規劃階段、制定階段、實施階段等全過程,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以系統的整體效益(包括技術、經濟、綜合效益)最佳為目標,保證整體協調一致與最佳性,局部效益服務整體效益。
檢驗檢測機構開展綜合標準化工作是將檢驗檢測機構作為一個標準化綜合體,在內部實現標準化管理,通過應用綜合標準化,完善標準體系,優化標準供給,構建檢驗檢測標準體系框架圖,并編制標準體系表,深化標準應用,增強實施效能,推進標準化與檢驗檢測服務深度融合。
檢驗檢測綜合標準化的實質就在于使那些能夠保證檢驗檢測達到最佳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的所有相關要素保持完整的系統性和最佳關系,促進檢驗檢測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提檔升級,爭創檢驗檢測品牌。主要體現在提高檢測效率、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公正性,以及提升機構的專業形象和服務質量。提高檢測效率:通過標準化,檢驗檢測機構可以優化其檢驗檢測流程,確保每個步驟都按照既定的標準執行,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工作和時間浪費,提高整體工作效率;保證準確性和公正性:標準化要求檢驗檢測機構在操作和結果報告上達到一定的規范,這有助于確保所有檢測活動都遵循統一的標準進行,從而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和公正性;提升專業形象和服務質量:通過實施標準化管理,檢驗檢測機構能夠建立起生產、經營的最佳秩序,這不僅提升了機構的專業形象,也使得其服務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
2 檢驗檢測機構開展綜合標準化試點工作的情況
近年來國家批準了食品、家具、特種設備、車輛以及誠信檢測等一批檢驗檢測類標準化試點建設項目,極大促進了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工作,提高了檢驗檢測機構檢驗質量。
例如,2021年淮南市“國家煤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安徽)”獲批國家級檢驗檢測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服務標準化工作,增進管理服務機構與公民、與社會組織間共識和信任,推進經濟、社會效益提升,每份檢驗報告年度折算水、電等能源消耗約同比下降2.1%、13.1%[2]。
湖北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驗檢測誠信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建立誠信服務標準體系,實施運行和持續改進,開展誠信服務品牌創建活動,打造省內檢驗檢測行業誠信服務品牌。還有安徽省公眾檢驗檢測研究院檢驗檢測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福建一品一碼檢驗檢測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廣東省東莞家具檢驗檢測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廣東深圳天溯計量檢測誠信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陜西瑞特認證檢測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天津市食品安全檢測服務標準化試點、江蘇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服務標準化試點、臺州市汽車檢測有限公司車輛檢測一站式服務標準化試點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檢驗檢測機構還有很多領域沒有開展國家級標準化試點,比如纖維檢測類、藥品檢測類等,通過檢驗檢測機構的試點情況來看,檢驗檢測類標準化國家試點工作,可以促成各行各業檢驗檢測標準化體系形成,促進我國檢驗檢測工作上一個臺階。
3 開展標準化工作的方法和步驟
3.1 確立標準化的方針和目標
標準化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最優的效益,盡量滿足相關方的預期,所以相關方需求和期望分析是確立適宜標準化工作方針目標的基礎,可以從客戶、舉辦者、職工、合作方、社會等方面開展需求和期望分析。比如,對于客戶來說,檢驗質量達標、檢驗時間盡量短,檢驗費用低廉,報告領取方便、繳費方便,能良好的溝通和反饋將是他們關注的重點;舉辦者更關注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對于職工來說,其更關心收入、晉升、人文環境等;合作方更關心合同的穩定性和回款的及時性;從社會和政府的層面,要求確保公正性、依法納稅、對環境負有保護責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市場監管局,為社會提供公正性檢驗;稅務局,依法納稅;環保局,保護環境;勞動保障局,保護職工正當權益;消防部門,做好防火要求;社區,積極參加社區活動)。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實驗室長期目標規劃,初步確立標準化的方針和目標,并將目標進一步細化,制定一個長期的,切實可行的標準化工作規劃。例如山東某市纖維檢驗所確定的方針為“建立標準,規范管理,持續完善,精益求精”。
3.2 明確機構和人員
成立標準化領導機構,明確標準化工作的領導及其職責,以便統一發布標準化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劃計劃等,可以成立某某檢驗所標準化工作委員會或者是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作為領導機構,由主要負責人任主任(組長),同時設立相應的工作機構,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明確標準化機構及其各部門、各崗位在標準化工作中的職責。標準工作機構的設立,根據實際情況,有條件的檢驗機構可以單獨設立專門的標準化管理辦公室,也可以設在質量控制部門或者綜合協調部門,各部門配備兼職或者專職的標準化人員,力爭達到全覆蓋。
3.3 確立標準化管理制度
確立與現實工作相適應的標準化工作制度或管理標準,并形成規范性文件,加強標準化活動的策劃、安排,定期召開標準化工作會議,發布標準化工作計劃,總結工作經驗,持續改進標準化工作。
3.4 構建標準體系
根據自身特點、需求分析、產業現狀以及機構的發展戰略,確定標準體系框架,完善體系內容,循序漸進保證體系有效運行。體系的構建要理解并運用GB/T 35778—2017、GB/T 15496—2017的理念,做到科學合理,有效執行,如圖1檢驗檢測服務標準總體結構圖,體系內標準要做到相互協調,現行有效,體系的結構、要求與管理可參照GB/T 24421.2—2023的規定,可將體系分成服務通用基礎標準體系、保障體系、提供體系和崗位標準體系,提供體系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實現、運行管理、評價與改進子體系,比如纖維檢驗所可以將實現子體系按照檢驗類別分為棉花檢驗標準、紡織品檢驗標準、繭絲檢驗標準等,然后將相關的標準編制到相應的體系內,形成標準明細表。
3.5 編制高質量的標準化文件
體系內標準宜采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以及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對于沒有相應或適用的相關標準時,可根據需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制定機構標準,并注意相關標準協調一致。起草一個好的標準化文件除了具有相應的技術專業知識之外,還要具備標準化的基礎知識,掌握標準化的核心概念,了解支撐標準制定工作的基礎性國家標準,正確運用起草文件的原則,遵循起草文件的途徑和步驟[3]。對象和要素的選取以及內容的編制可參照GB/T 24421.3—2023的規定,試驗方法可依據GB/T 20001.4—2015的規則起草。
3.6 標準的實施、評價和改進
實施標準以提高檢驗質量、規范檢驗行為、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期望、保障安全和保護環境為目標,要統籌兼顧,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凡納入標準體系的標準,要認真實施;在實施標準時,制定實施計劃,確定實施范圍、實施人員、實施進度和要求,采取適當方法系統地推進實施;對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結束后,明確哪些方面已達標準要求,需要堅持,哪些方面還存在問題,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實施及評價可參照GB/T 24421.4—2023的規定,改進可以參照GB/T 24421.5—2023的規定。
3.7 標準培訓
培訓工作要貫穿標準化工作的全過程,成立標準化工作機構后,首先要開展全員標準化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標準化法、國家標準管理辦法、企業標準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標準化基本知識,讓全體職工對標準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體系構建中,要對標準體系結構內容以及標準的編制方法等進行培訓,實施前要對標準內容進行系統培訓,標準修訂后,還要對新標準進行宣貫培訓等。
檢驗機構在開展標準化工作時,注重信息化管理,及時收集標準化信息,實現標準體系管理。經費管理方面可以設立專項經費,并對參與標準化工作有突出貢獻的單位、人員進行適當的獎勵。
4 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工作的方向
機構一方面在內部實施標準化管理的基礎工作,搭建標準體系,將機構所有工作或者圍繞著中心檢驗工作的內容按照標準化的方法和原理,進行標準化,不斷地改進工作,以達到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國家或者行業標準化建設,為檢驗檢測行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4.1 參與試點(示范)建設
積極參與各級政府、部門開展的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通過一段時間的標準化工作之后,機構內部有了一定的標準化工作基礎,積極申報各級政府、部門的標準化試點工作,更系統地開展標準化工作,并接受標準化專家的指導和驗收,從而提高標準化水平和檢驗檢測水平,試點工作成功以后,可以進一步申請標準化示范項目,鞏固標準化成果,塑造品牌,向行業輸出標準。
4.2 參與政府主導的標準制修訂
積極主持或參與地方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在標準化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些標準空白和一些明顯不適應現代產業要求的標準,機構在制定了機構內部標準的基礎之上,申報地方標準、國家標準,填補標準空白,為產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4.3 參與標準化交流活動,積極承擔標準化任務
積極參與標準化交流、論壇,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反饋,參與社會團體組織的標準化活動。擔任國際標準化組織官員或委員,承擔秘書處工作,參加技術委員會或分技術委員會活動,主持或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等。積極承擔或參與國內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組織及活動。
5 結 語
我國在檢驗檢測標準化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標準制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分析了各個檢驗檢測行業在標準化試點工作中取得的成績,給出了檢驗檢測機構開展內部工作的方法和路徑,標準化和檢驗檢測行業的結合,一定可以有效提高檢驗檢測水平,促進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綜合標準化工作導則 原則與方法:GB/T 1 2366—2009[S].2009.
[2]淮南市多舉措建成國家級檢驗檢測類標準化試點[EB/OL].(2021-5-20)[2024-07-02]. https://amr.ah.gov.cn/xwdt/dszc/145789451.html.
[3]白殿一,劉慎齋,等.標準化文件的起草[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
劉英鑄,通信作者,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