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究對PET-CT檢查患者采取醫護一體標準化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接受檢查的8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給予醫護一體標準化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心理情緒評分、檢查數據、護理滿意度評分以及檢查依從度。結果:護理后,觀察組心理情緒評分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各項檢查數據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總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檢查依從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接受PET-CT檢查的患者采用醫護一體標準化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縮短檢查時間,提升檢查結果的精準度以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醫護一體標準化護理,PET-CT檢查,護理干預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2.053
0 引 言
PET-CT檢查是臨床中將CT以及PET檢查技術相結合的一種先進檢查模式,能夠針對患者的身體進行更加系統化的檢查,短時間內收集各個角度的圖像,從而獲取準確的檢查數據,這一檢查技術具有較強的特殊性,不同患者心態、身體狀況等對檢查結果影響較大。因此,檢查的過程更加嚴格,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護理措施,保證醫生能夠獲得清晰的圖像內容[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對PET-CT檢查患者采用醫護一體標準化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接受檢查的8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
對照組,2 0 例男性,2 4 例女性,平均年齡(50.88±11.24)周歲。觀察組,21例男性,23例女性,平均年齡(50.17±11.3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未見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已通過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能夠接受PET-CT檢查,并且符合檢查指征[2];(2)患者年齡均超過20周歲;(3)患者知曉本次研究的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精神障礙類疾病;(2)患者年齡超過80周歲;(3)患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1.2 方法
實驗過程中,要求對照組患者在檢查前6小時嚴格禁食,可以少量飲水,并為其建立靜脈通路。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醫護一體化的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包括:
(1)檢查前護理。在此期間,責任護士針對患者實施相應的檢查健康宣教,明確告知在檢查過程中應該如何配合,并給予心理指導,減輕負面情緒的影響。指導患者將身上所有的金屬飾品、貴重物品等摘除并收好[3],同時避免將手機、磁卡等帶入檢查室中,告知在檢查過程中聽從醫生的安排,保持相應的體位,避免隨意亂動以及講話。在患者進入檢查室之前,要將濕度以及溫度調整在比較舒適的范圍內,從而提升檢查的舒適性。針對接受胃部檢查的患者,需要在檢查前的5 min喝水,使胃部充分膨脹,從而獲得更加清晰的檢查圖像。對于受疾病影響而產生劇烈疼痛的患者可以采用音樂療法、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必要時也可以為其使用鎮靜類的藥物,讓患者能夠順利地完成檢查[4]。
(2)檢查中護理。護理人員需要根據醫生的指令,引導患者配合采取相應的體位,固定好患者的頭部以及肢體。在整個檢查過程中,要密切觀測患者的實際情況,若發生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相應的處理。
(3)檢查后護理。護理人員需要輔助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引導患者不能隨意亂動,詳細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感,確認沒有任何異常狀態后,輔助患者離床,并確認患者是否在這一期間出現心慌、頭暈等癥狀,若發生異常及時告知醫生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待出片后,檢驗科醫生將檢查報告簡單地向患者進行陳述,并引導患者到相應的科室尋找主治醫師獲得更加明確的診斷[5]。
1.3 觀察指標
(1)心理情緒評分對比。評估護理前及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心理情緒,包括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狀態越差。
(2)檢查數據對比。分別記錄兩組患者候診時間以及檢查時間,并計算重檢率、圖像合格率以及患者檢查配合度。
(3)護理滿意度評分。邀請患者圍繞護患溝通、人文關懷、檢查指導、檢查結果講解、操作技術五個方面,針對臨床醫護人員的護理進行滿意度評分。各項最低分為0分,最高分為20分,總分為100分,總分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
(4)檢查依從度對比。將兩組患者的護理分為完全依從(能夠聽從醫護人員的指令配合完成檢查)、部分依從(雖然有些許抗拒但是在醫護人員的安撫下能夠配合完成檢查)、不依從(完全無法配合完成檢查),計算總依從度。總依從度=(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將數據納入SPSS 26.0系統軟件中進行計算,(x ±s)為計量方式,予以t 檢驗,[n (%) ]為計數方式,予以χ2檢驗。P﹤0.05,表明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心理情緒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檢查數據對比
觀察組患者各項檢查數據對比優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總分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3。
2.4 檢查依從度對比
觀察組檢查依從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4。
3 討 論
PET-CT檢查是臨床當中一種新型的檢查模式,主要是利用正電子發電計算機技術聯合斷層掃描通路技術的使用,針對患者的身體進行全面的掃描,從而明確診斷信息。目前這一檢查方式已經廣泛應用在臨床各個疾病的檢查中,如心臟、腫瘤、神經系統等。但是,由于很多患者對于這一檢查方式并不十分了解,并且受疾病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檢查過程中常會產生不配合的情況,因此,需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醫護一體化的護理模式能夠讓護理人員站在患者的角度,同時,與醫生進行緊密配合,指導患者更加順利地完成檢查,從而提升臨床檢查的精準度[6]。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心理情緒評分優于對照組,各項檢查數據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總分高于對照組,檢查依從度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在于,針對觀察組患者所使用的護理模式,主要優勢是讓護理人員作為主要負責人,對整個護理流程進行相應的規劃,從而不斷地提高臨床護理的效果,不僅拉近了護患之間的距離,也能使護理人員與醫生達成更加緊密的配合,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在此期間,護理人員引導患者按照相應的流程進行檢查,大幅降低了出現誤診以及重復檢查的概率,提高了檢查的合格率。相較于常規護理措施來說,醫護一體化標準化護理模式具有更加顯著的價值。
綜上所述,對接受PET-CT檢查的患者采用醫護一體標準化的護理模式,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縮短檢查時間,提高檢查結果的精準度以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楊志萍,徐俊玲,李娜,等.聚焦解決模式聯合心理護理在肺癌PET-CT檢查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19):36-39.
[2]隋金玲.醫護一體標準化護理在PET-CT檢查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標準化,2022(10):197-199.
[3]沈澤懷.健康指導及心理護理干預在行PET-CT檢查等待藥物代謝過程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3,23(77):70-73+78.
[4]馮秀娥,李霞霞,廖俊偉.思維導圖引導護理干預對PETCT檢查患者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2,20(15):67-70.
[5]沈賽娟,吳佳佳.階段性健康宣教在PET-CT檢查中應用效果的觀察及分析[J].安徽醫專學報,2022,21(1):77-79.
[6]李紅,陳立偉,肖立志,等.PET-CT檢查中延遲顯像患者綜合心理干預對診斷質量、醫療糾紛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6):999-1002.
作者簡介
曹美玲,本科,初級護師,研究方向為X線、CT、MRI、PETCT檢查。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