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有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流砥柱、中堅力量,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市場經濟是商業競爭經濟,國有企業要在商業競爭經濟中獲勝,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做大做優做強,不但要追求“質”,還要確保“量”,還要積極致力于對價值提升路徑的研究。唯有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出新的價值提升路徑,國有企業方能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方能保持商業競爭優勢不被超越,方能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關鍵詞:國有企業;價值提升;重要意義;提升路徑;市場經濟視域
一、引言
企業價值,即“企業本身的價值”,亦即“企業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價值資產的市場評價。”不能把企業價值等同于企業利潤,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企業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經營的財務成果,等于銷售產品的總收益與生產商品的總成本兩者之間的差額。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也不能把企業價值等同于企業賬面資產的總價值,企業賬面價值是指“按照會計核算原理和方法反映計量的企業價值,《國際評估準則》指出,企業的賬面價值,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的企業全部資產(扣除折舊、損耗和攤銷)與企業全部負債之間的差額,與賬面資產、凈值和股東權益是同義的。”具有良好商業信譽的企業,其實際市場價值會遠遠超過賬面資產的價值,反之亦然。
二、國有企業價值提升重要意義
價值提升是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手段。國有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頂梁柱”,國有企業價值提升對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2020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下發了《關于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通知(國資發改革〔2020〕39號)》,提出“加強戰略管理,提升戰略引領能力;加強組織管理,提升科學管控能力;加強財務管理,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2022年2月,在中共中央召開的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強調加快建設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而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是實現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經過程和必要手段。
2024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國有企業經濟運行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趨勢研判,及時優化經營策略,拓增量、挖潛力,搶抓經營效益,提升持續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由此可見,國有企業探索價值提升路徑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在現代市場經濟視域下,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企業發展,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利潤,利潤只是一個中間結果;在現代市場經濟視域下,唯有提升企業價值,企業才可以更加全面客觀體現在各方面的綜合效益和貢獻,實現經濟屬性、政治屬性、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堅定當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頂梁柱”。
三、國有企業價值提升路徑探索
第一,全面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經濟增加值,是指從稅后凈營業利潤中扣除全部投人資本的資本成本后的剩余收益。經濟增加值及其改善值是全面評價經營者有效使用資本和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重要指標。如果經濟增加值為正,表明經營者在為企業創造價值;如果經濟增加值為負,則表明經營者在損毀企業價值。其計算公式為:
經濟增加值=調整后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平均資本占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其中:稅后凈營業利潤衡量的是企業的經營盈利情況;平均資本占用反映的是企業持續投人的各種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反映的是企業各種資本的平均資本成本率。
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的目的是為了暴露企業經濟增加值偏低的短板,提醒企業要注重先算再投,關注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在內的完全成本,優化資本投向和布局,減少低效無效資本占用,產生真正的經濟利潤,激發出企業長期的價值創造能力。
第二,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相對于舊質生產力存在的,指的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三要素具有創新性變革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形成和提升的過程是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新領域、新賽道,新動能、新優勢形成的過程。二十大報告強調,國有企業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目前,我國國有企業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期,要取得轉型發展成功、加快轉型發展的步伐、建設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就必須要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大報告精神,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第三,努力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品牌作為無形資產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品牌價值提現為在需求者心目中的綜合形象——包括其屬性、品質、品位、文化、個性等,代表著該品牌可以為需求者帶來的價值,是區別于同類競爭品牌的重要標志。品牌作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企業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國有企業要從品牌的架構、識別、傳播、保護、考核、價值管理等多維度、多層面、多策略出發,加強品牌塑造工作,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創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品牌。由于企業價值及其經濟增加值與品牌價值是密切聯系和相互促進的,因而通過提升企業品牌的價值,可以帶動企業品牌附加值的提升,進而也帶動了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障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第四,積極調整優化業務布局。業務布局是指企業對市場上其相關業務的規劃和安排。業務布局涉及到企業在市場上的定位、產品和服務開發、銷售渠道選擇以及與合作伙伴的關系等方面。通過業務布局,企業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為實現長期發展目標助力。調整優化業務布局需要對諸多因素進行綜合考量、評估和分析,諸如行業競爭、消費者需求變化以及技術創新發展趨勢等等,都是企業在調整優化業務布局中需要重點關注的要素。調整優化業務布局是一項復雜工程,需要企業有針對性地調整現有產品的結構,有針對性地開發市場盈利能力強的產品,主動淘汰能耗高、效益差、缺乏市場競爭優勢的產品,充分發揮現有技術、營銷體系、市場地位、組織能力等優勢,堅持市場與技術并重的發展理念,通過調整優化業務布局促進企業經營效率和運營管理水平的提升,保持企業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運作模式。
第五,持續深化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是對傳統國有企業體制、機制和管理制度等做出地調整,目的是通過改革建立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的活力、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讓國有企業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分別是初步探索、制度創新和深入發展。當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已經涉入了深水區,這對國有企業價值提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論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中提出,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國有企業乃“國之重器”,持續深化改革、取得成功、勢在必得。要通過深化改革優化經營策略、拓增量、挖潛力,不斷擴大國有資本的作用,不斷促進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決定》中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為我國國有企業持續深化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路徑和工作的重點。市場經濟波瀾壯闊,國有企業要成為佇立潮頭的“弄潮兒”,保證企業價值的不斷提升,就必須要堅持把改革不斷推向縱深。
參考文獻:
[1]企業社會責任與品牌價值提升的關聯性[J].何敏敏.今日財富.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