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詩是兒童自己創(chuàng)作或是大人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詩歌,這類詩歌簡單、明快,容易為第一學段學生所喜愛。本文研究第一學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兒童詩的特點,來探討第一學段學生進行兒童詩的欣賞和創(chuàng)作的有效途徑,借兒童詩教學來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第一學段 兒童詩 欣賞與創(chuàng)作
第一學段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模仿,具有直觀、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他們從字詞開始積累,開始會運用一些片言只語來表達自己。從生活萬象到大自然風光,他們用獨特而富有童真的語言來反映出來。兒童詩是兒童自己創(chuàng)作或是大人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詩歌,這類詩歌簡單、明快,容易為第一學段學生所喜愛。
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學生提出這樣的學習方向:“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因此誦讀兒童詩,幫助學生展開想象,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嘗試用兒童詩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話教學的有力基石,對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
從部編版第一學段的語文教材中,可以看出教材根據(jù)學生實際,編排時加進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兒童詩。其實在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前,教材已給出了很好的范例。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如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讓童言自然流淌,童心盡情地表達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創(chuàng)詩景”。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詩歌的氛圍,讓詩歌在學生學習中隨處可見、隨處可及。例如,鼓勵學生帶詩集回班上充實書柜,讓經典詩文在學生中傳閱;在教學中,用詩文的對接來轉換教學環(huán)節(jié)等。
“誦詩情”。除了廣泛閱讀詩文,還可以每月舉行一次詩歌朗誦會,可以朗誦自己的詩,也可以朗誦古今經典詩詞,領略詩的美。如《唐詩三百首》《金波兒童詩選》《世界金典兒童詩集》,還可以朗誦課本中的詩歌,讓學生多讀、多接觸。
“言詩句”。在引導學生寫兒童詩時,學生腦海中有很多想法,有的喜歡歌頌祖國,有的想贊美家鄉(xiāng)……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討論自己的想法,再匯報展示,互相交流,這樣有助于拓寬想象空間,先說后寫。
“寫詩情”。詩歌對格式要求不高,可以一字一句,多字一句,長短可以不一,正適合第一學段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剛接觸詩歌時,可以多贊美學生用得好的詞語或句子,還可以大聲朗讀他們的詩句,表示老師對其寫詩的肯定。在朗讀的過程中,其他學生聽到這樣的好詩句,也會紛紛效仿。寫好詩可以從模仿開始。
除了老師當場對學生的詩歌進行肯定外,可以征集學生的得意之作,以此制作成班級詩集。現(xiàn)在我們班也有自己的詩集放在書柜上。有的已經被學生翻得舊了,但他們閱讀時,還是喜歡拿起來看看,因為那里有他們自己的作品。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向報刊投稿或參賽。只要老師有心引導,用心栽培,學生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中寫出好詩,并不是空談。
總的來說,引導第一學段學生進行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也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學生讀詩、寫詩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也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對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