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本質是實現自我教育,讓學生學會學習。而差異教學中的學本課堂則是達到上述要求的最佳途徑。在不斷教學實踐中,我對學本課堂的三種課堂模式進行了深入的實踐和思考,內容如下。
一、預習課
預習課是展示的基礎,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基礎。
布置預習任務前,教師要提前進行結構化備課,提前設計好學案;教師要讓學生清楚課前預習的任務,如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搜集補充相關的知識,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對于所預習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如果預習時間充分,可以把對教材內容的認識、收獲或疑點、難點簡要地寫在書的空白處,以便下節課合作探究。要明確告訴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預習完學案上相關的內容。同時要求學生預習時要限時限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學案上自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章法地自學課文內容。
為了保證預習和展示課的質量,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精心編制學案,每一份學案都要凝聚集體的智慧,是整個備課組老師集體備課的結晶。先有一人精心備課,集體教研、說課后完成學案,另一人認真做一遍,再修改,也就是審核者,最后再印刷。學案大體上分三大塊:預習部分+展示,重難點突破、能力訓練+展示,鞏固達標。
(二)學生剛開始預習的時候,在每一次展示課前,教師最好拿出一節課的時間,借助學案帶領學生一起預習。此時教師恰當引導、適時幫助、巧妙“穿針引線”,讓學生感受到預習帶來的樂趣。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展示對話,迅速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三)教師要在展示課前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檢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疑難與自己預設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師生合作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二、展示課
在展示課堂上,學生在學案的引領下小組合作學習,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評。為了保證展示課的質量,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注意課堂小組交流的有效性。小組交流是學本課堂的主脈,是自主學習和提問展示之間的橋梁,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所以對小組交流要有明確的要求。
1.討論問題不能流于形式,要有時間限制。教師要明確提出,討論時不能只對答案和結果。要真正討論解題的方法和思路,并且要限定時間。
2.要讓全體學生參與小組活動。教師要重點指導,在提問展示環節給這部分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并鼓勵贊賞他,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這個問題的前提在發現、關鍵在解決。
3.引導學生要學會傾聽,并同時進行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傾聽本組同學的意見和觀點,同時能進行深入思考。
為了保證小組交流的效果,老師要加強巡視,深入小組中間。全面掌握每個小組交流進度與效果并進行個別輔導,點撥瓶頸問題,并且密切關注秩序。
(二)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展示時間。學生之間的展講和交流,對學生而言更易于接受和理解,使困惑的問題得到迅速解決,使全體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都能夠領會知識要點。因此,必須留給學生充足的展示時間。同時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要提前對學生進行培訓。從展示形式、內容、禮儀等方面對組長進行培訓,組長再分頭培訓組員,同時組織小組長觀摩學習。
2.展示要做到有序、有效。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展示活動中來,同時注意做到C類學生能展示的不讓其他學生展示,當C類學生不能展示時,由B類學生完成,A類學生主要是做補充。其他學習小組加以質疑補充,力爭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嘗試成功,感受快樂,激活思維,釋放潛能。
3.教師要注意做到智慧導學。對話平臺由問題引領,教師通過各種策略引發學生質疑追問、補充,直到問題解決。教師在小組展示后要根據對話內容進行適時點撥提升,不斷修煉自己駕馭課堂的“內功”。
4.采取多種形式的評價。以評價為手段,促進展示對話學習走向深入和成熟,課堂上教師要恰當運用口頭評價、即時評價、小組捆綁式評價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5.要做到展示人數的最大化。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在板塊上書寫自己的學習收獲、學習的內容、解決問題的過程。注意強調內容用雙色或多色粉筆完成。
(三)教師要給予恰當的指導。學生提出問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在尊重學生的同時,給予恰當、到位的啟發性指導,更重要的是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1.引導學生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教材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發現問題,激勵學生凡事要多想想“為什么”,這樣可以避免課堂中問題的膚淺和形式化。
2.教師要針對重難點設計關鍵性問題。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教師必須預先精心設計問題,并依據學情在恰當的時機呈現出來,才能引領學生走向更高層次的思考。
3.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和策略調動學生參與展示對話的積極性,比如:“延遲評價”“殺回馬槍”等,運用多種策略適時指導。
三、反饋課
反饋課涉及階段性復習和查缺補漏。在反饋課上主要完成三項任務。(一)已學過的夾生飯問題。采用爬黑板,師生、生生互動檢查,筆頭的、口頭的,細致入微,嚴格把關。遺忘是正常現象,多一次練習,多一次記憶。熟能生巧,關鍵是熟;舉一反三,關鍵是“一”。(二)以薄弱群體為重點。在優生的輔導、檢測下,一對一地過關。(三)通過對本章節的鞏固熟練,對知識的延伸擴展,有水到渠成的作用。
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多元思考、多元歸一,掌握方法、體悟知識背后的學科思想。
總之,把握學本課堂的精髓,更好、更快讓學生具備自學能力,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和培訓。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個性特點、心理特點,制訂合理的培訓計劃和措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使學生步入正軌,從而,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