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育人戰略的新部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離不開擁有高技術的創新型人才,而作為具有發展跨境電商地域優勢的粵港澳大灣區,對高質量復合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是灣區出海企業亟須解決的問題。灣區外貿的快速發展為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灣區經濟發展新業態,結合區域跨境電商發展現狀,文章對灣區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為了能夠實現跨境電商專業人才更好地服務于灣區經濟發展,對高質量的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了創新性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商;灣區經濟;人才培養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特別是跨境電商快速發展,成為外貿發展的新動能。跨境電商作為電子商務的一種新業態、新模式,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從發展規模看,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比去年增長15.6%,在我國貿易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逐步擴大。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主體超10萬家,外貿獨立站平臺的建設已超20萬個。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開始借助跨境電商平臺大力拓展全球市場,并逐步在全球數字化浪潮中成長為新型貿易經營者。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省跨境電商出口8433億元,占全國跨境電商出口額的46%,超過50%的出口跨境電商賣家集中在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跨境電商優越的地域優勢,灣區內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跨境電商作為海外市場的拓展渠道路徑,與此同時,灣區經濟發展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高質量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已經成為政校企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如何培養灣區外貿企業所需的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是灣區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
一、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發展分析——以肇慶為例
2020年4月27日,《國務院關于同意在雄安新區等46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其中第五批包括中國(肇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肇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的重要城市之一,對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引導跨境電商推進,具有先天地域優勢。肇慶自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以來,其跨境電商業務呈快速發展趨勢,跨境電商出口額年平均增長率接近70%。2022年,肇慶市全年貨物出口273.44億元;2023年制造業企業通過跨境電商,自營出口增長1.68倍。如今,平均每天已有超大約500萬件跨境電商貨物從肇慶發往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約300車次往返肇慶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大國際機場及港口,跨境電商業務的快速發展,為肇慶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直接從事跨境電商人員高峰期多達4萬余人。
肇慶從最初的跨境電商試點到跨境供應鏈產業擴容,跨境電商作為新型國際貿易方式已經成為助推肇慶在區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型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這條賽道上的主力軍,同時也為肇慶本地家居、五金、汽摩配件等優勢企業搭建出海平臺,開拓海外新市場。為營造肇慶跨境電商發展良好環境,暢通外貿企業出海通道,肇慶商務局大力推動大旺跨境電商國際貨站的建設,完善跨境電商生態,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為了大力發展跨境電商,肇慶市相關政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肇慶市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實施方案》和《肇慶高新區2022年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間接促進了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同時也為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還積極推進跨境電商園區建設,實現跨境電商全產業鏈一體化建設。雖然肇慶市人力資源部門做出了對跨境電商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激勵機制,以及不斷組織各類跨境電商的培訓活動及項目,但肇慶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針對此類問題的解決是肇慶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
二、灣區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1.跨境電商人才供給不足
根據《“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從業人員呈遞增趨勢,到2025年將增長至7000萬人;跨境電商人才缺口接近 450萬人,并以每年30%的速度擴大。根據廣東省跨境電商從業人員占比44.7%的比例估算,至2025年,廣東省跨境電商人才缺口約201.15萬人。目前,廣東省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高職院校45所、本科院校9所;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高職院校33所、本科院校51所;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高職院校68所、本科院校39所;開設市場營銷專業的高職院校58所、本科院校38所;開設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專業的高職院校12所;開設商務英語專業的高職院校57所、本科院校35所。目前,可直接作為跨境電商從業人員培養對象的在校生大約8.9萬人,與市場實際缺口201.15萬人存在較大差距。跨境電商人才供給不足已成為制約灣區跨境電商發展的最大瓶頸,同時作為跨境電商人才培育主力軍的高職院校及本科院校,也將面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巨大壓力與挑戰。
肇慶有包括廣東理工學院在內的9所本科及高職院校,但開設跨境電商專業的院校不足一半,而肇慶市跨境電商領域的企業數量及規模卻在不斷擴大,對人才的需求旺盛且多樣化,很顯然肇慶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還未能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無法滿足企業對跨境運營技能、跨境知識掌握及跨境實戰經驗的人才需求。
2.跨境電商專業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
跨境電商是一門超越傳統電子商務專業的新興學科,雖然已有多個高校已將跨境電商設立為獨立的招生專業目錄中,但目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依賴原有電子商務專業、國際貿易專業及商務英語專業,在此基礎之上增設的一個人才培養方向,繼而展開教學。跨境電商人才不單單需要掌握電子商務知識,還需要熟知國際貿易,又能熟練運用外語,同時還兼備國際物流、國際金融等相關知識的能力。因此,對跨境電商專業課程的設置,不能僅參考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設計,而應該將有關外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物流、金融等相關理論課程進行系統性設置,同時需要增設可以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實訓課程,通過跨境電商沙盤軟件模擬,提高學生跨境電商平臺實操的能力,從而實現對跨境電商高質量復合型人才培養。
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變化較快,課程內容更新要求較高,同時也要求跨境電商課程設置能夠與其他相關課程相銜接,如跨境電商與金融、跨境電商與物流、跨境電商與營銷等,融合后的課程應該如何建設是關鍵。
3.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脫離了灣區經濟發展需求
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快車道,肇慶市為了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更是部署“百千萬工程”戰略,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帶”聚集區。但地方高校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以及現有跨境電商專業建設,與所在地區產業發展存在嚴重契合度不高的問題。基于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等傳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的課程體系,無法滿足產業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對外貿企業而言,他們更關注企業的經濟效益,只希望高校能提供人力資源,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對高校畢業生跨境電商專業能力的高低,卻不能通過短暫的面試而獲得較深入的了解,他們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希望可以通過企業的短期培訓或邊工作邊學習的方式實現學生對跨境電商工作的勝任,滿足企業對人才的短期需求,更不會有企業深入了解或參與高校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建設中。另外,雖然高校與企業積極發展產教融合,但在推行過程中,大多工作過于流于表面,導致進程緩慢。要想實現地方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需要推動跨境電商企業將資源、平臺、服務與本地產業充分銜接。
4.跨境電商師資隊伍匱乏
跨境電商專業對授課教師的知識水平要求較高,同時對技能操作也要求較高,需要教師既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也要具有一定的電子商務或國際貿易知識背景。目前,大多高校跨境電商專業的教師主要是商務英語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國際貿易專業或其他相關專業,通過跨境電商專業知識培訓轉型而獲得任職資格,真正在跨境電商專業領域涉獵甚少,“雙師型”骨干教師少,甚至大多數教師沒有跨境電商實操經驗,基本是邊學邊教。雖然不少高校也聘請跨境電商企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或校外導師,但由于企業人員不具備專業的教學素養能力,導致展開的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隨著區塊鏈、云計算、AI等先進信息技術在跨境電商領域的應用,促使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盡快轉換教學方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僅憑教材的傳統知識內容無法向學生傳授前沿的跨境電商知識,更不能將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實操技能做及時的教授,教師們只能通過有關跨境電商的網絡資源對學生進行碎片化的知識傳授,從而影響了跨境電商人才的有效培養。
三、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能力要求
通過多次與肇慶本地企業交流并實地走訪,了解到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是多方位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要具備跨境電商平臺運營的技能。跨境電商是企業出海的新路徑,通過跨境平臺實現海外業務的拓展,因此對企業來講,需要對不同跨境電商平臺熟悉并懂得運營操作規則的工作人員,甚至還需要兼具較強的營銷能力。
第二,要具備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跨境電商面對的是國外客戶,由于不同國家語言文化差異,需要從業人員至少精通一門外語,比如英語,能夠與客戶流利交流及溝通,如果能夠掌握目標市場國家的小語種,那么更有利于跨境外貿業務的發展。
第三,要具有一定的跨境電商行業經驗。對企業來講,對人才的培養是需要投入較高成本,如時間成本、資金成本等,而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又是必需,因此企業更傾向于能夠有跨境電商經驗,在短時間內順利并成功展開跨境業務,實現跨境業務盈利。
第四,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及適應能力。跨境電商發展速度之快,不斷更迭,不同企業的業務不同,市場不同,客戶不同,要求跨境電商從業人員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同時也要求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不管是對企業的管理適應,還是對海外市場的適應。
四、服務灣區發展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建議
1.利用高校資源拓展對社會人士培訓
面對灣區發展跨境電商人才緊缺,高校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遠遠無法滿足外貿企業跨境電商業務發展對高質量人才渴求的實際情況,高校應盡快協同外貿企業、跨境電商培訓機構等相關社會人才培訓力量,加大對跨境電商人才供給的培育。自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以來,多個跨境電商平臺布點肇慶,包括希音、拼多多跨境、阿里巴巴國際站、eBay、TikTok(抖音國際)。2024年2月,肇慶已經完成了第一批跨境電子商務五大類型產業園區的認定,分別為成長型、產業集聚型、孵化型、產學聯動型、龍頭倉儲型。跨境電商平臺及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將會為入駐的外貿企業提供實戰型業務培訓,作為以理論課程為主的高校,應整合跨境電商企業的實戰課程資源,發揮高校具備的專業教師資源,向對跨境電商感興趣的社會人士定期或不定期展開線上或線下跨境電商專題培訓,以獲取跨境電商從業資格證書作為培養目標,為外貿企業輸送人才。
2.開展跨境電商全鏈路教育教學
與中國(肇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以及全鏈路實訓體系,聚焦跨境電商平臺實操及運營,通過技術應用工具進行商務大數據分析。以肇慶跨境電商領域的實際應用場景為參照,以肇慶家居、五金、汽摩配件等主行業跨境電商業務所存在的實際問題點、難點及痛點作為切入點,形成“智能制造—跨境選品—平臺運營—物流和供應鏈—數字金融—營銷推廣—商務大數據分析”全鏈路知識體系,并構建聚焦跨境電商實訓實踐類、平臺運營技術類、跨境電商理論管理類的前沿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了解跨境電商最基本操作、掌握平臺運作規則及運營模式,實現跨境電商全產業鏈教育教學形式創新,構建跨境電商專業多學科交叉融合課程體系,優化灣區跨境電商專業教學資源及課程體系建設。
3.以灣區經濟發展為需求目標培養跨境電商人才
人才的培養要以能夠為社會做出服務為宗旨,既需要衡量外貿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也需要充分考慮灣區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可以通過企業實地走訪、專題調研,同時也可以通過參加跨境電商平臺企業舉辦的專場活動,深入了解外貿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狀況,并積極主動地通過商務局官網、跨境行業協會融入地方跨境電商行業的建設與發展中,掌握灣區經濟發展的綜合態勢趨向,參考具有權威性的數據資料,有針對性地制定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在肇慶高新區舉辦網店運營、選品上架、詢盤客服、關務、稅務、外匯結算等多類型、多批次跨境電子商務專題培訓班,培訓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型人才和技能實干型人才。比如肇慶新增培育一批與制造業、農業相關的跨境電商主體企業,著力打造五金制品、家居精品、戶外用品等多條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通過產業協會可以了解肇慶特色產業帶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具體需求方向和人才數量。再比如,為了提升跨境電商重點企業的服務水平,肇慶推動了四會保稅物流中心地搭建及希音供應鏈落地,通過供應鏈物流中心,可以了解跨境電商對供應鏈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4.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強大的師資力量對優秀人才的培養有重要的影響。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第一,引進企業優秀專家,成立“雙師型”教師團隊,以課程共建、企業專家進課堂等多種形式提升跨境電商專業高校師資與企業師資深度融合。第二,通過開設跨境電商特色課程,實現政企專家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加強教師有關前沿跨境電商業務知識及跨境電商高級技能綜合的培訓,共建一批教師企業實踐崗位,開展師資交流、研討、培訓等業務,實現校企“雙師雙能型”教師培育基地共建。第三,定期舉行研討會,圍繞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動向,邀請學者、行業專家展開有關跨境電商發展趨勢、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動向的專題講座。第四,安排骨干教師參加教育部規劃的跨境電商相關交流項目,組織教師參加跨境電商教學能力提升的高級師資研修培訓,提升教師對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動態的了解,為教學提供前沿訊息資源。
五、結語
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高校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對大灣區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在面對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局勢下,高校應肩負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多元化、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的重任,以灣區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新業態為需求,打造全產業鏈教育教學,優化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為大灣區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具備高素養、高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大灣區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儲備資源。
參考文獻:
[1]王莉.粵港澳大灣區視域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汕尾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6):45-48.
[2]陳康.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高職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1(5):51-54.
[3]張芳旭.粵澳協同發展視域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4(5):39-41.
[4]周子善.“三教”改革背景下高素質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科教文匯,2024(6):156-159.
[5]吳映霖,王緒.肇慶搭建平臺助推“跨境電商”賣全球[J].西江日報,202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