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與優質教育的普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在縣域教育中,實現優質、均衡發展是一項尤為重要而艱巨的任務。集團化辦學通過資源共享、管理優化和品牌建設,可以實現各校區之間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進而提升整體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紅峰小學作為福建省閩侯縣上街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的成員校,在教育集團“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核心理念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新路徑,實現了共同體內優質教育資源品牌的輻射推廣與合成再造,促進學校內涵質量不斷提升。
基于辦學理念和目標,打造學校特色品牌
紅峰小學堅持“為學生的生命調色,為學生的成長奠基”的辦學理念,致力于培養陽光大氣、意志堅定的新型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校名中“紅”象征著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勇敢面對困難挑戰的堅強意志,“峰”則象征著高遠、卓越與巔峰的境界。二者融合,意味著積極向上、堅韌不拔勇攀精神高地。在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的引領下,學校在德育品牌建設上,通過“登峰卓越鑄紅魂”項目,構建德育課程體系;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實施“百峰爭秀展雄姿”項目,提升教師素質;在教學品牌建設上,通過“聚力成峰攬星辰”項目,構建“211”高效課堂,推進教學改革;在課程品牌建設上,通過“山登絕頂我為峰”項目,構建“四峰綺夢”課程體系,開發特色校本課程;在科研品牌建設上,通過“群峰林立勇攀登”項目,加強科研團隊建設,推進課題研究,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在信息化品牌建設上,通過“信息浪潮涌千峰”項目,改善信息化環境,創新教學模式;在安全工作建設上,通過“鋪青疊翠守青峰”項目,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師生安全。
在此基礎上,學校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集團化辦學模式,通過加強校際協同合作與資源共享,提升整體辦學水平與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成長提供更多可能與機遇,引導他們勇于追求心之所向,成就各具特色、精彩紛呈的人生篇章。
校際協同發展,推進共商、共建、共享
在當今教育領域,資源共享與教師隊伍建設已成為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引擎。在集團化辦學過程中,紅峰小學積極推動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并著力構建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
資源共享:深度整合,共創輝煌
資源共享,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交流與共享,更是智慧與經驗的深度融合。學校秉持著集團“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致力于實現各成員校之間辦學資源的充分共享,以期達到“1+1gt;2”的協同效應。
智慧互鑒:思維碰撞,激發創新火花。為了促進各成員校之間的智慧互鑒,學校采取了多項措施。首先,學校與集團其他成員校共同協商確立學年工作目標與計劃,確保各校發展方向的一致性與協同性。其次,學校積極組織和參加每周的集團教研,與各成員校共同交流先進做法與成功經驗。最后,學校每學期都會積極參加和舉辦集團公開課,邀請各成員校的教師廣泛參與,共同探討教育熱點問題、分享管理經驗,實現了相互學習與借鑒的良性循環。這種智慧互鑒的模式,不僅促進了各成員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而且為集團的整體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硬件設施開放共享: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使用效益。學校的體藝樓、功能室、實驗室等硬件設施面向集團各成員校開放,不僅滿足了各成員校的教學需求,而且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為了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學校配套制定了詳細的使用方案與申請流程,同時明確了責任歸屬與安全保障措施,確保了資源的有效維護與合理使用,促進了各成員校之間相互支持、共同發展。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資源的使用效益與經濟效益,而且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剛柔并濟,共育英才
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力量。學校采取“剛柔并濟、跨界組合”的策略,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剛性交流:強化校際合作,促進教師成長。剛性交流是指學校每學年都要選派教師到兄弟學校任教。這一舉措旨在加強校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教師之間互學互鑒。通過在不同學校的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鍛煉能力,教師們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同時,這種交流方式還有助于打破校際壁壘,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與共享。
柔性交流:靈活多樣,共培骨干。在柔性交流方面,學校實施了名優教師跨校走教、骨干教師跨校支教、青年教師跨校跟教等多種措施。這些措施具有靈活性高、針對性強的特點,能夠滿足不同教師的成長需求與發展愿望。其中,名優教師跨校走教能夠帶動其他學校教學水平的提升,骨干教師跨校支教能夠發揮教師的專業優勢與引領作用,青年教師跨校跟教則能夠讓他們在實踐中快速成長并積累經驗。
此外,學校還建立了干部選拔任用、績效考核等配套機制,以保障交流教師的權益與利益。這些機制不僅激發了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而且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與保障。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上街紅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