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目前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目標盲目、學習過程評價體系缺失等問題,教師面臨教學模式和教學關系變革的巨大挑戰。本文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校企共同確定“知崗位、熟設備、明原理、析工藝”的三維教學目標。創新理虛實一體化的PTCA教學策略,探索混合式教學在探索實踐中完成了“三轉”教學改革。探尋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培養工作創新發展路徑,以實現人才培養工作滿足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目標。
關鍵詞:PTCA教學策略;虛實結合;智慧課堂;立體化云教材
Abstract:Atpresent,thereareproblemsinthetalentcultivationworkofvocationalcolleges,suchasasingleteachingmode,blindlearninggoalsforstudents,lackoflearningprocessevaluationsystem,andthehugechallengesfacedbyteachersintermsofteachingmodeandteachingrelationshiptransformation.Vocationalcollegesneedtoestablishscientificprinciples,adoptrelevantcountermeasuresthattakeintoaccountinternalandexternalreasonsandinfluencingfactors,exploreinnovativedevelopmentpathsforthetrainingofappliedelectronictechnologymajors,andachievethegoalofmeetingtheneedsof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ntheeraoftalenttraining.
Keywords:PTCAteachingstrategy;Thecombinationofvirtualandreal;Smartclassroom;Stereoscopiccloudteachingmaterials
一、本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線上教學憑借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迅速得到推廣,但也存在學生缺乏有效監管、不適用于實踐課程等問題。[1]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的一種新模式,能夠優勢互補,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目標——知崗位熟設備,明原理析工藝
依據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崗位目標、課程目標,對接“1+X”等級標準和IPC電子組裝標準,結合學生學情,校企共同確定“知崗位、熟設備、明原理、析工藝”[2]的三維教學目標。
(二)教學策略——創新理虛實一體化的PTCA教學策略,探索混合式教學
通過“項目驅動(P)—崗前培訓(T)—技能比武(C)—任務鞏固(A)”PTCA教學策略,讓學生“五動”,實現“五個合一”,即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和員工合一、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合一、實訓場所和工作場所合一、作品和產品合一,[3]使學生自然轉換為企業員工。
采用“雙師三線四堂”混合式教學,“雙師”即校企雙導師;“三線”即職業技能、創新意識、人文素質三條主線;“四堂”即理實課堂、虛擬課堂、線上課堂、企業課堂。“理實課堂”從學生學習特點出發,將“教、學、做、拓”融為一體,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拓”;[4]“虛擬課堂”利用虛擬空間培養學生實訓操作規范技能及創新設計思維;“線上課堂”建立了開放的課程資源,注重教學活動設計,優化教學流程,智能數據監控學生成長,滿足自主探究學習的需要;“企業課堂”融入新技術、新方法,通過企業工程師的實踐案例,與某電子公司進行深度融合,探索“1+X”證書課證融通的有效方式。四種課堂,各有特色又相互結合,提供多種學習形式,滿足個性化學習。
(三)教學方式——著力推進應用電子技術類專業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
1.虛實結合,建設共享型數字項目資源
通過校企共同構建數字課程體系和數字實踐平臺,建設具有活頁化、模塊化、場景化、云化等特色的虛擬仿真資源庫,為學生構建從產線到工位、從單項技能到綜合應用的完整知識體系。[5]對接產業企業服務實現校企共享、建立區域職教基地完成師資培養,實現校際共享、加強交流合作實現校內共享。
2.充分應用信息化資源,開發立體化云教材
開發與電子專業教學資源庫相互融合、在線開放課程等互為補充的立體化云教材。一是將企業現場視頻和模擬動畫類資源作為數字化教材資源;二是將電子技術緊密結合仿真技術,通過仿真場景展示教學內容,補充教材實訓內容的數字化資源,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模擬訓練、闖關晉級、漸進提升”的學習方式完成教學任務。[6]學生通過掃一掃二維碼,教材立馬變立體,相關教學資源立即呈現,滿足學生使用手機就能達到隨時隨地學習的目的。
3.運用信息技術,打造智慧課堂
依托5G智慧教室、共享型教學資源平臺和虛擬仿真實訓等立體化教學資源,通過“云、網、端”的應用,將傳統講授課堂和現代職業現場聯通,無縫連接教室內多種終端設備并實現智能化運用,建立全新的智慧課堂教學環境,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結構。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設計智慧課堂的教學流程,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合作探究,課后拓展應用,具體教學設計流程圖如下圖3所示。
4.“情景化、五環節”推進教學實施
以企業訂單真實任務驅動,采取“虛物虛景”“實物虛景”“實物實景”等情景化方式模擬電路主板生產現場的真實工作場景,教學過程對接企業電路主板生產工藝流程,將“學、講、做、評、拓”五環節串接課前、課中、課后,培養電子工程師所具備的素質、知識和能力。
自主自學:通過國家資源庫、課前學習課程網站、企業課堂、電子SMT虛擬制造系統等平臺資源實現自主探學。
導入任務:通過案例、視頻等方式導入學習任務。
合作研學:通過小組研討、思維導圖、案例分析等方法合作研學。
練習提升:利用電子SMT虛擬制造系統展開教學(虛物虛景)、電子車間分組練習(實物虛景)、真設備真場地企業生產車間實戰演練(實物實景)。
分組拓學:通過開放實訓室補缺漏、創客工作室拓技能。
三、特色創新
(一)校企共同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建立科學嚴謹規范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流程與標準,成立由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組”,負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劃與設計、調研與分析、起草與制訂,由“專業建設中心”審核后發布。關注行業產業人才需求的變化,建立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通過充分調研,明確行業、產業以及合作企業的人才需求標準,并結合學生全面發展及健康成長的需要、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校企共同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區域經濟和社會需求,動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合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大力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將企業真實項目作為課堂教學案例、課程設計與JrudgRpA6FWCD7GVo7YmrA==畢業設計課題,通過實戰演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發揮企業崗位資源優勢,建立校企協同共教機制
制訂適應性教學計劃:以完成崗位項目為目標,對接企業崗位需求,結合“場景化、項目化、模塊化”的教學方法,使用多元化的教學平臺,通過企業工作過程的序化與課程教學相融合,將實踐課程按照層次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崗位模塊”課程、“強化專項技術”課程、“素質拓展”課程等,針對學生特點和能力,確定課程數量,統籌安排課程順序,制訂課時和學分分配方案有利于學生掌握實踐知識,滿足實踐教學要求,制訂拓展學生素質的教學計劃,指導理實融合課程實踐教學,達到教學過程對接崗位適應性的要求。
實施項目化融合教學內容:以掌握崗位技術技能為目標,通過企業工作過程的序化與教學內容融合,將企業新規范、新標準融入專業基礎課程,將企業典型生產案例融入崗位模塊課程,將企業崗位新技術、新工藝融入強化專項技術課程,將企業創新科技項目融入素質拓展課程,企業崗位證書和技能證書同步,將企業核心理念、企業優秀文化貫穿整體教學內容,打造項目化的實踐課程,構建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使教學過程對接崗位生產內容的要求。培養思想過硬、專業技術水平高、崗位工作能力強、組織管理水平高的適應性技術技能人才。
(三)重構實踐性教學形式,搭建“崗位化”教學平臺
實施“崗位化”教學場景:拓展教學組織手段。企業作為教學過程實施的主要承辦者,學校作為引導者,依據學生個性特征和能力水平,分階段、分企業、分崗位進入企業強化技能訓練,將教學場景由傳統的課堂遷移至生產崗位,填補傳統實踐教學中虛擬生產現場教學缺陷,形成崗位與課堂相融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實現多元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建立“組內輪轉、組間微調”的崗位化調配制度,針對不同特征學生,學校主導安排生產性實踐崗位。通過崗位場景與課堂場景相融合,開展理實融合實踐教學方法,打破傳統集中授課困境,依據學生優勢特點,校企共同引導選崗定員,重點培育學生的優勢技術技能,實現“因材施教”。
搭建“崗位化”教學平臺:激活企業教學活動。通過挖掘校企雙方資源,建立生產性實踐基地平臺、企業學徒崗位平臺、企業生產崗位平臺、校企人才直通平臺。基于以上平臺,搭建獨創性、新穎性和實用性的多“崗位化”教學平臺,增強實踐教學交互性和體驗性,驅動性地將學生由學習者轉換為生產參與者,保障學生實踐性教育質量。通過該平臺提高學校實踐教學質量,為企業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實現企業用人的精準直接供應,形成校企利益共同體,激活企業共建多“崗位化”教學平臺活力。
(四)在探索實踐中完成了“三轉”教學改革
“一轉”向培訓師的轉型。教師以“編劇”身份開發學習情境,以“導演”身份引導課堂,從講授型向啟發性培訓師轉型;“二轉”是重構基于工作任務、基于工作過程的活頁式工作手冊和學習任務單;“三轉”是教學法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念的行動導向教學法轉型。
參考文獻:
[1]高職院校通信類專業三教改革研究與實踐[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4):3941.
[2]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塊化教學實施策略[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2(08):254256.
[3]基于三教改革背景探索高職院校藥事管理與法規教學[J].海峽藥學,2023(01):9698.
[4]把握數字化契機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5):511.
[5]單片機課程線上教學探索[J].電子質量,2021(05):8389.
[6]新時代構建高校立德樹人共同體的價值邏輯和實踐邏輯[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23(01):2128.
項目來源:安徽省職業與成人學會教育科研規劃課題(Azcj2022104);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應用電子技術傳統專業改造提升(2021zyyh015)”“埃夫特機器人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基地(2022cjrh013)”“‘五級聯動、十進課堂’創新開展校企合作新模式(2023xqsj003)”
作者簡介:張莉(1980—),女,漢族,安徽蕪湖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