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新科技和新技術不斷發展,國際間競爭激烈,加深了國家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以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林業有害生物控制技術”課程改革為例,主要分析了高職林業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培養方案缺乏個性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脫鉤、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教學內容滯后等問題,在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上,提出了林業創新創業教育“五化四制四創融合”育人模式,并應用此育人模式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控制技術”課程教學實踐。本研究旨在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依據,以及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林業;育人模式
21世紀開始,國家明確提出高校要大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以提升人才培養品質。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印發標志著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二者教育方向不同,需深化各自類型的教育改革[1]。2022年《教育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等四部門關于加快新農科建設推進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提出了產教融合創新、科教融匯協同育人機制[2]。這些政策、職業教育發展以及社會變革為我國創新創業事業的發展、高等學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注入了各方力量,真正實現校企雙方合作共贏。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重要的森林生態優勢區、森林資源富集區和林業產業集中區。當前,全區林草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急需林業創新創業型人才。此外,目前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林業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影響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基于上述問題,本文以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林業有害生物控制技術”課程為例,聚焦探究產教融合下林業類專業學生運用課程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知識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模式,以及開展模式應用研究。
一、林業創新創業教育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綜合能力弱,未有效開展個性化教學
林業類專業招生來源日益多元化,學生基礎不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大多數學生存在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學習缺乏自律性、查找資料能力弱、材料書寫能力差、無明確學習目標等問題。在現有資源下,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未能有效開展,因此,多數同學總是被動學習,學習效果差,長此以往個人綜合能力始終無法得到提高。
(二)內容滯后,方法單一,學生實踐能力與就業要求不匹配
課程教學內容延續傳統的方法分為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但始終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真正融合,二者聯系不緊密,且課程內容大多數滯后,沒有實時按照國家和國際標準中關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員崗位需求調整教學內容。課堂上多數還是以教學講授之后,學習再操作為主,缺少對學生創新探索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創新創業課程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割裂,沒有融合
創新創業教育一般是由輔導員或行政崗位教師負責教學,主要傳授學生創業基礎知識,鍛煉其創業能力和培養創業精神。而專業課教學是讓學生掌握行業所需的基礎知識,以及了解當前行業的熱點,掌握行業項目開展的工作流程。目前,創新創業課教育與專業課教育彼此沒有銜接,這使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林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根據當前林業創新創業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本研究所采取的問題解決策略是采用“五化四制四創融合”為核心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理論。
(一)以“五化”為途徑,整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內容
打造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專業基礎,堅持分類施教、逐層解決的思想。根據不同學生需求,將本課程與其他課程融合,打破課程資源障礙,促進知識的重組、穿插、并協性及升華[3]。本課程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行業企業緊密聯系,讓學生參與行業項目的生產工作,與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建共贏。本課程基于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對標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員、自然教育導師等相關崗位的需求,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搭建林業有害生物知識體系框架的能力,挖掘創新創業元素,并通過參加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員培訓、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學術科技大賽、技能大賽等形式,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以“四制”為保障,確保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順利進行
為保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的有效性,健全課程管理制度,采取“課前+課中+課后”“小組+個人”三步兩類管理制度,確保課程知識的傳授及應用效果,以及掌握學生的學情情況。為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課程教學中采用跨學科項目實踐應用制度,以項目式為抓手,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將新技術應用到項目生產上,促進課程、學科、學院之間的交叉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方向。本課程積極推進“校企結合教學團隊制”,旨在通過邀請優秀的企業領袖、行業專家以及產業代表參與,打造“親產業”課程體系,為“親產業”的課程框架提供全面的師資陣容,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指導[4]。采用小組制、項目型、探索型的課堂模式,建立個性的學習空間與實踐空間,將每個人都視作課堂的主人公,讓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質,從而有效鍛煉、發展,增強自身的學習、實戰、創造性思維及綜合素質。
(三)以“四創融合”為目的,保證培養的創新創業人才符合市場需求
思創融合指通過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人才。再加以專創融合這一理念貫穿于整個課程體系中,旨在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本課程以專創融合的教學模式為核心,引入多種學科資源,實現課程、學科、專業和技術的有機結合[5]。根據課程定位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特點,本課程以職業技能技術比賽為基礎,雙創競賽為抓手,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通過深化雙創教育改革,我們致力于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創造性人才,幫助企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并促使其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三、林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應用過程
(一)完善課堂教學條件,助力課堂改革
依托廣西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成果,打造“自然保護地理實一體化實訓室昆蟲展區”,能夠為課程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此外,除了使用國家規劃教材外,我們還配套出版了活頁式課程實踐指導教材《桉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松樹病蟲害控制技術》豐富了教材內容。借助建設省部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契機,為本課程擴充了教學視頻、動畫、多媒體課件、拓展知識等多方面資源,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此外,抓住打造省部級現代林業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的機遇,完成了本課程虛擬仿真實訓項目的建設,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多樣化學習資源的需求。
(二)構建崗課賽證創一體化育人模式,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
對標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員、植物檢疫員、自然教育導師等崗位技能要求,把課程分成多個項目模塊。將各項目隨機分配給不同小組開展實踐,并從中挖掘創新元素,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還參加省部級技能大賽,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同時,依托相關的線上學術研討會,向學生推薦更多的學習渠道,接觸學科前沿知識,拓寬眼界。
(三)項目式驅動法,小組互探互討互成就
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6人左右。分組上,在遵循學生意愿的基礎上,要求每組都由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帶動學習能力弱的同學,小組組長采用組內推選或自主競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導入實際工作中的生產項目情境,明確學習任務,學生根據項目要求逐層開展,直至最后修正完善。在此過程中,同學、小組之間互相討論完善,教師引導,對各小組成果進行總體評價。通過開展項目實踐,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的材料書寫能力及夯實了他們的文字應用能力,同時提高了問題解決能力、表達與協作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文獻檢索與信息獲取能力等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四、林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應用效果
(一)匠心打造,學生思想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通過小組內項目討論、小組間成果觀摩,在思維碰撞中激發創新意識。采取“項目任務是什么”“項目任務怎么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項目式三步探究模式,讓學生觀察而明白、行動而知曉、思考而進取,練習而清晰,領悟而貫通,完善的體驗和遷移自然發生,實踐能力不斷加強。學生學習成效顯著,獲得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特等獎1項、銀獎5項、銅獎2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多項;獲得省部級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2項,省部級科普講解優秀獎1項;獲得無人機駕駛職業技能證書、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員、白蟻防治員證書多項。
(二)教學相長,碩果飄香
各方協同并進,不僅學生收獲了成長,教師的技能也得到了提升。本課程團隊完成了省部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課程建設任務,并順利結題,此外本課程獲得2次校級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團隊教師多人已取得初級和中級雙師型教師,團隊指導學生運用本課程內容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并取得省部級特等獎1項、銀獎5項、銅獎2項。學生學習努力取得優秀的成績,教師也跟學生一起共同努力共同成長。教師多次獲得創新創業優秀指導教師、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并立項多項教改課題。
(三)深化合作,推進協同育人
本課程依托國外教育界、產業界資源,通過參與企業生產項目、教師橫縱向課題,將知識與實踐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產教融合上,本課程創新“產教協同”培養方式,與企業共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共同打造創新創業參賽項目。
結語
高職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除了以學生和教師為主體,還應聯合多方力量合力育才。其中專業課程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需緊密結合,開展創新實踐,在創新實踐過程中還應注入企業的力量,共同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此外,創新創業課程和專業課程設置應考慮將雙方的要素融合應用,以培養出運用專業知識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袁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十大概念解讀[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33):4447.
[2]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關于加快新農科建設推進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2(12):3032.
[3]王亞欣,朱進喜,尹江霞,等.產教融合視域下農業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智慧農業導刊,2024,4(10):103106.
[4]南旭軍,何鵬.“崗課賽證創”及生態環保文化多維融合:以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環境教育,2024(05):3336.
[5]譚明銘.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4(14):193195.
項目基金:2024年度廣西科技界智庫重點課題自選類“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林業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應用研究”(桂科協〔2024〕K18);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項課題一般課題“新農科建設視域下高職林業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的探索與實踐”(2023ZJY1785)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覃艷妮(1996—),女,壯族,廣西河池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林業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