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管理學”是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課程,對學生安全管理思維、安全管理能力及工程素養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針對“安全管理學”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數字化教學手段,進行了課程教學改革的系列探究與實踐。通過優化課程目標,重構教學內容,深度融合線上線下教學,改革教學方式,結合翻轉課堂及對話式課堂,強化“三進”“三融合”教學,側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安全素養的培養,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期望這些改革舉措及經驗為安全工程類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安全管理學;人才培養;課程改革
ResearchandPracticeofTeachingReforminthe
Courseof"SafetyManagement"
WanQingcui1*MaAixia1LiBo2,3LiuGang1
1.CollegeofSafetyScienceand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ongqing401331;
2.SchoolofResourcesandSafety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
3.StateKeyLaboratoryofCoalMineDisasterDynamicsandControl,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
Abstract:“SafetyManagement”isanimportantcourseforthetalentcultivationofSafetyEngineering.Itplaysanimportantroleincultivatingstudents'safetymanagementthinking,safetymanagementability,andengineeringliteracy.Aseriesofexplorationsandpracticeshavebeencarriedoutontheteachingreformofthecourse"SafetyManagement"inresponsetotheproblemsencounteredduringtheteachingprocess,combinedwithdigitaleducationmethods.Basedonthemeasuressuchasoptimizingcourseobjectives,restructuringteachingcontent,deeplyintegratingonlineandofflineteaching,reformingteachingmethods,combiningflippedteachinganddialogueteachingmode,focusingo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comprehensiveliteracyandabilities,theteachingeffectivenesshavebeeneffectivelyimproved.WehopethatthesemeasuresandexperiencescanprovidereferenceforthetalentcultivationofSafetyEngineering.
Keywords:SafetyManagement;TalentCultivation;CurriculumReform
“安全管理學”是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專業必修課及核心課程[1],其在培養學生安全管理思維、安全管理能力和工程素養及正確的安全觀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管理學”不僅技術屬性強,還有管理學屬性的特點[2],既強調將安全科學技術及最新的前沿理論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又遵循管理學的理論及方法,希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能運用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論及方法解決復雜事故管理問題的高階思維和綜合能力,能夠運用安全管理方法開展現場安全監督與管理工作。
但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安全管理學”課程內容抽象,教材大量文字化[3],知識點繁多而離散[4],零散不系統,學生普遍覺得內容枯燥。尤其對于安全工程類的工科生來說,他們邏輯線性思維強,更擅長邏輯推理及演算,但抽象及發散思維較欠缺,對于這種大量需要記憶和背誦的理論知識缺乏興趣,因而對“安全管理學”難以保持持續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另外,安全管理技術及方法隨著新業態和新產業不斷在更新,但現有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難以跟上社會產業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腳步,導致教學內容滯后于社會產業的發展需求。此外,傳統授課多以理論講授為主,教學方式單一;大部分學生習慣依賴教師的講解來獲取知識,學生自主式、主動式學習不夠;且傳統教學重理論輕實踐[5],實踐教學資源匱乏,學生普遍缺乏管理學理論及工程實踐經驗,很難將抽象繁雜的安全學理論轉化為對實際現場的安全管理能力、對事故的預防與控制能力、對事故的調查處理能力及對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等,教學效果欠佳。
基于此,我們嘗試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與探索(如圖1)。我們前期將課程目標基于知識、能力、素養進行了調整及優化,基于人才培養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模塊化、層次化的梳理及重構,同步對教學資源進行了梳理、重整及優化[4],并結合現代大學生的特點,打破傳統課堂的時空壁壘,有效融入數字化教學手段,結合高教平臺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4],并融入翻轉式課堂及對話式課堂,鼓勵學生學、思、練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同時結合課程特點,融入“三進三融合”式教學,促進學生能力及素養的提升。
1重構課程內容
基于OBE教學理念,將課程目標重新設計為知識、能力、素養三個層級。基于人才培養目標中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打破原有教材內容順序,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將分散的知識點交叉整合成為更模塊化、層次化的教學內容,形成有機融合的“三階”(知識、能力、素質)安全管理內容體系[4],課程內容由淺入深。學生先學習相關安全理論、原理,然后再學習現代安全管理方法,最后教師結合生產實際和安全管理實務,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層進化的學習使學生實現從知識到理論及素養的提升。同時,針對教學內容滯后于行業產業發展的問題,我們梳理了大量授課素材包括最新國家安全政策理念、企業實際安全難題、典型事故案例、安全生產管理新方法等,融入平時的授課環節。此外,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素材,我們梳理了各章節的內容并錄制了37個課程視頻,提煉了緊貼社會發展與熱點實事及安全生產的工程案例并形成了案例庫,使教學內容緊跟行業產業發展,推進課程內容進行升級改造,旨在實現“兩接一合”: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相銜接,教學過程與安全生產管理過程相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相融合。
2創新教學模式
本著以“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為中心,讓學生“充分參與”的原則,對“安全管理學”進行了混合式教學設計,由傳統的灌輸式課堂轉變為翻轉式課堂與對話式課堂,學生的學由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參與式的學習。基于重構后的課程內容體系,對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及考核方式分別進行了設計和開發,采取了“兩維三階”的線上—線下、課前—課中—課后的翻轉式—對話式課堂設計。在課前,依據我們前期搭建的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庫[4],可給學生制定自學標準,推送相應的學習資源和前測試題,學生在這個階段可以線上完成對應的預習任務和前測試題,完成知識模塊的自學與預習。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對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強化學習;通過對預設好的研討素材的討論,如歷史上或近期在國內外發生的案例或者各行業企業正面臨的實際安全管理問題進行分析研討,引導學生解析里面的“安全管理學”的基本理念、原理及方法,并進一步引導他們運用風險識別與分析、事故預防與控制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復雜事故管理問題,深挖知識點內涵及外延,最后梳理總結討論成果。這個過程也是對學生前期利用線上教學資源進行自學效果的檢測,同時我們根據學生的討論和反饋,可以窺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調整。學生遇到重點及難點的知識點時,比如事故致因理論的基本觀點、內涵的理解及運用,我們可以輔以案例或微課精析,以學生更喜歡更能接受的方式進行講授,讓原先教材上比較生澀的理論理解起來更容易,學生更愿意去學,并覺得這些理論知識能運用于實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討論引導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也促進了學生從安全管理知識到安全管理能力的進階。
授課過程多采用6何(“5W1H”)對話形式[4],將傳統的知識講授導向轉換為問題啟發導向,為學習活動構建問題情境,在有問有答的過程中形成良性師生互動,將傳統的學生以聽為主的線下課轉變為學生主動參與的沉浸式討論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及探索,學生由“聽者”轉變為“參與者”。同時,我們開發了一些能力提升類的作業,根據工程實際給學生布置案例作業,促使學生完成訓練、反思及總結,讓學生在工程情境化的案例分析學習活動中逐步提高解決復雜安全工程問題的能力,學生由“知識記誦者”轉變為“問題解決者”。通過對事故案例的分析,學生逐漸培養了安全意識,塑造了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培養了安全使命感和責任感。課后,我們會在線上給學生推送相關必選、自選拓展資料,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差異化及個性化的指導,學生可根據線上資源庫配備的各類“作業題”“討論題”“測試題”進行思考總結、查漏補缺及鞏固提升[4]。相比傳統的依賴教師課堂灌輸式講解的方式,學生在這種任務指引下的學習意愿、自主性及行動力更強,學習效果更好。
3“三進三融合”式教學
“安全管理學”課程內容抽象,但其技術屬性很強,與工程實際聯系緊密,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我們在線下采取了“三進”研學模式:讓企業安全管理問題進課堂,安全事故案例進課堂,企業安全專家進課堂。通過大量的調研,并結合團隊教師相關安全管理及監管工作的經驗及與相關安全管理專家交流的經驗,我們梳理開發了豐富的授課素材,包括與課程相關的典型案例、行業企業正面臨的實際安全管理難題、生產管理過程所積累的有效經驗和安全管理新技術新方法,形成了最新的工程案例庫—事故案例庫—問題研討素材庫,使授課內容緊密對接新時代行業產業發展新需求,強化安全管理工程實踐及安全工程領域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學[4],促進“產教融合”。
同時,我院依托重慶市“安全應急現代產業學院”及重慶市安全生產科學研究有限公司等單位,邀請企業安全管理專家進課堂,通過校/企教師聯合授課,將安全管理實務中的風險管理問題及事故案例凝練成研討素材,將緊貼時代和行業特色的安全管理新思想新方法、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面臨的問題、企業安全管理實戰經驗引入課堂,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更具前沿性、實用性及先進性。同時通過拓展課堂內外,鼓勵學生參加安全文化周及安全隱患排查攝影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加校/企導師的科研實踐或工程項目實踐任務,引導學生積極踐行安全理念及方法,促進學生在“學”中“思”“思”中“練”“練”中“創”,使理論知識在實踐認知中“活”起來。通過實踐活動及師生互動開展研討探究學習,學生走“新”又走“心”,在實踐活動中深化理論,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成為“問題解決者”,增加了實踐感和學習獲得感,實現教學與企業行業發展相對接的“校企融合”及“理實融合”。
4多維度的教學考核評價
e5zJ+0ucWaNfUqKNE1NJSw==課改之后,我們將原來的考核改進為結合了線上線下及過程學習的多維度考核方式[4],考核采取“非標考核”,學生不是死記硬背就能獲得高分,需要有相應的知識儲備,并具備一定的思考、分析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側重考核學生解決復雜安全工程問題的能力及安全工程素養。基于工程認證及人才培養的要求,我們將“安全管理學”的課程目標優化為知識目標1、能力目標2及素質目標3[4]。從本課程近年來授課后的課程目標達成度情況(如圖2),可以看出,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化,雖然目標1和目標3有些波動,但課程目標整體上呈現攀升的趨勢,說明課改后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及安全素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結語
隨著新經濟及新興產業的發展,安全工程類人才培養亦需與時俱進,滿足產業升級對安全類人才培養的需求。本文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授課方式、課程考核等方面對“安全管理學”這門專業核心課程進行了系列教學改革探究與實踐,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期望這些改革舉措及經驗能為安全工程類人才培養體系中其他課程的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陳亮,張鈞祥,劉琦,等.安全工程專業安全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4(05):6466.
[2]賈真真,葉青,施式亮,等.“安全管理學”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進展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15(05):8085.
[3]劉影,林曉飛,鄧權龍.專業認證背景下“安全管理學”教學改革探析[J].安徽建筑,2022,29(12):104106.
[4]萬青翠,馬愛霞,李波.新工科背景下“安全管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初探[J].科技風,2024(11):6466.
[5]李波波.《安全管理學》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進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3):173174.
*通訊作者:萬青翠(1987—),女,漢族,湖北荊州人,博士研究生,工程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非常規天然氣安全高效開發、能源儲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