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民族歌劇藝術在多年時間里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就,在女性形象刻畫與演繹方面也積累了不少經驗。《運河謠》是我國民族歌劇的精粹,設計了多個生動形象的經典女性角色。文章結合歌劇《運河謠》的創作特點,分析了歌劇作品設計女性形象的方式,從多個層面探索了《運河謠》女性形象的藝術價值,最后還結合水紅蓮角色在歌劇中的唱段,綜合分析了水紅蓮的“柔情”與“英雄”兩種形象,探討了使用演唱技巧塑造不同角色形象的方式,給歌劇《運河謠》的完美演繹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運河謠;女性形象;藝術價值;形象塑造
[中圖分類號] J605"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5)01-0121-03
《運河謠》是我國原創民族歌劇的經典之作,其刻畫出了眾多經典的女性角色形象。特別是身為歌劇主人公的水紅蓮,不僅繼承了傳統民族文化,同時也兼容了新時代文化,通過這個角色傳遞了我國傳統美德。歌劇《運河謠》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在演唱的時候需要把握好女性角色形象特點,靈活使用聲樂技巧進行角色形象塑造。這也具有一定的難度。這里結合歌劇《運河謠》創作特征與女性形象內涵,談一談女性形象藝術價值和形象塑造的有效策略。
一、歌劇《運河謠》女性形象分析
(一)歌劇《運河謠》的創作分析
《運河謠》是國家大劇院創作的第一部原創民族歌劇作品,在2012年首次演出。這部歌劇立足于京杭大運河的文化背景展開藝術創作,并使用了民族唱法,使得歌劇作品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集中展現了民族藝術底蘊。在歌劇作品創作的時候,廖向紅、董妮、黃維若等多名藝術家共同參與創作。比如在音樂設計方面,印青力求創新,在傳統民族歌劇藝術的基礎上加入了多種新元素,使得歌劇作品在凸顯民族藝術特色的同時,也能夠實現音樂與戲劇的深層次聯動[1]。基于這些考量,歌劇《運河謠》中出現了很多民謠曲調和古詩詞元素,展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再比如說,《運河謠》舞臺設計中運用了我國傳統的水墨畫元素,形成了極具民族特色的舞美體系。在舞臺上搭建了一個原比例的明代貨船,并且按照時代背景細化了內部裝飾,將觀眾帶到明朝的世界中。在服裝設計方面,也引入了傳統漢服特色的長水袖和長袍等元素,使得歌劇形成了“國畫”般的白描。通過這些設計,可以實現人物服裝與歌劇演繹畫面的深度匹配,形成“運河的流動的水”,給觀眾帶來多種享受。
(二)歌劇《運河謠》的藝術布局
歌劇《運河謠》一共分為六幕。第一幕,主人公水紅蓮與秦生在船上相遇,兩人逃離追捕以后乘船沿著運河向北。第二幕,水紅蓮與秦生產生了愛意,催生了《燦若星辰的目光》,而船主張水鷂想要得到水紅蓮,蓄意破壞兩人的情感。在船靠岸的時候指認秦生是李小管。為了保下關硯硯母子性命,秦生在水紅蓮勸說下承認自己是李小管。第三幕,水紅蓮與秦生無法走到一起,兩人心中都非常痛苦,出現了大量的內心獨白。第四幕,水紅蓮假意嫁給張水鷂,暗中找機會帶著眾人逃跑,在無法成功時為其他人逃跑爭取了時間。第五幕,張水鷂抓到水紅蓮,并逼迫秦生現身。水紅蓮為了愛人放火燒船,葬身火海。第六幕,秦生與關硯硯一起去京告發貪官。
(三)歌劇《運河謠》的女性形象創作特點
跟其他歌劇藝術相比,《運河謠》在創作女性形象的時候,突出了人物關系的復雜性,靈活制造戲劇沖突,使得劇中女性角色深入人心。《運河謠》中的女性角色,并沒有《傷逝》中角色為了突破封建束縛的奮力反抗,也沒有《江姐》中角色的明顯政治訴求特點。在《運河謠》中,創作者立足于運河周圍普通人的生活背景,展現了這些普通人的真實生活與自由愛情,最終形成了帶有當代精神面貌和傳統美德元素的多個角色。這也使得《運河謠》中塑造了大量具有特色的女性角色[2]。
二、歌劇《運河謠》女性形象藝術價值
(一)女性獨立思想的覺醒
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女性獨立思想開始崛起,女性歌劇創作者數量也越來越多,成為我國歌劇藝術體系的重要力量。這也使得我國歌劇作品中出現了很多人物性格豐富的女性角色,使得女性形象變得更加豐富,比如《原野》中的金子、《黨的女兒》的田玉梅、《再別康橋》的林徽因等。這些歌劇作品也給《運河謠》的女性形象創作帶來了巨大影響,實現了女性形象的時代進步。在最開始的時候,女性形象在歌劇作品中只能以群體出現,后來出現了勇于革命、為國為民等多種形象,并且女性角色也開始貼合生活形象,逐步形成了具有獨特思想的女性形象[3]。而《運河謠》中的水紅蓮也是其中之一。從水紅蓮身上能夠看到我國歌劇藝術中女性形象的縮影。她不僅像其他女性形象一樣無畏,同時也擁有現代女性的自我意識。綜合來看,女性獨立思想的覺醒是《運河謠》女性形象塑造的重要藝術價值,體現了女性獨立思想的覺醒。
(二)打破了傳統婚姻愛情觀念
在傳統社會環境中,女性個體往往都難以獨立存在,需要以母親、妻子等角色身份生存。但這些身份往往都需要依托于男性角色,最終成為男性的附屬品,無法產生獨立的靈魂。在歌劇藝術創作中,很多創作者都開始貫徹男女平等的觀念,消解男女之間的差距,使得女性形象出現了較大變化,同時也沖擊了傳統婚姻愛情觀念。在《運河謠》中,水紅蓮不愿意聽從安排成為別人的小妾,面對自身所厭惡之人的追求,也沒有答應,只想要追求自己心中的愛情。在這個過程中,水紅蓮沒有向惡勢力低頭,為了愛情而勇敢犧牲。這種與傳統婚姻體系對抗的行為,代表了女性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打破了傳統婚姻愛情觀念,歌頌了追求自由的現代婚姻愛情。
(三)女性創作者賦予了女性形象更多活力
在以前國內的歌劇藝術作品中,女性形象都非常刻板,沒有活力。這主要是因為參與歌劇藝術創作的男性藝術家比較多,他們在創作歌劇藝術的時候,往往都以“男性視角”來勾勒女性形象。這也導致最終歌劇藝術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要么成為母親、妻子等男性群體的附庸品,要么成為脫離現實的“女英雄”。這也導致歌劇藝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缺乏真實性,女性角色的人格魅力沒有得到深入挖掘。而《運河謠》是女性創作者廖向紅的作品,她通過“女性視角”細致刻畫水紅蓮等女性角色,實現了女性角色的多元化創作,使得水紅蓮角色更貼合生活實際,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也是女性創作者與男性的不同之處。特別是創作視角的差異,使得女性創作者可以在歌劇作品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對女性角色展開深層次剖析,并實現與男性創作者的合作,最終創作更多經典的歌劇女性角色。
三、歌劇《運河謠》女性形象塑造方式
在歌劇作品的演繹過程中,不僅需要故事情節作為支撐,同時還要演唱者選擇合適的演繹方式,才能夠塑造具有特色的女性形象,給觀眾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這里結合歌劇《運河謠》中的水紅蓮角色展開分析,探索水紅蓮角色的柔情與英雄屬性,結合水紅蓮角色在歌劇中的不同唱段,綜合研究了水紅蓮角色的形象塑造方式。
(一)柔性氣質形象的塑造方式
在《運河謠》中,表現水紅蓮柔性一面的唱段為《秦生啊,你還好嗎?》,其出自歌劇的第四場,主要描繪了水紅蓮跟關硯硯母子相遇,壓抑自身與秦生分開的情感,同時也展現了水紅蓮對關硯硯母子的同情,凸顯了水紅蓮自身的俠義之情和內心責任感。在這個時期,水紅蓮最愛的人在其他人身邊,她的內心充滿了糾結與惆悵,面對百般委屈無法言說,只能獨自嘆息。這里結合《秦生啊,你還好嗎?》唱段進行音樂分析與演唱策略研究。
《秦生啊,你還好嗎?》為并列單三部曲式,使用了三段不同情緒的劇情,使得整個樂段具有較強的音樂表現力。樂段的整體調性從bE大調變為be小調,調性變化并不大。通過這種音樂調性,體現了唱段角色的統一心境,而通過不同樂段,則可以展現唱段角色的情緒變化[4]。其中A段為第6—16小節,調性為降E大調。整個樂段設計了2+3+6的不方整結構,體現了水紅蓮內心反復糾結的情緒。B段為第17—25小節,調性為降e小調。整個樂段的速度比較快,體現了水紅蓮內心的激動情緒。在音樂設計方面,通過同主音小調使得音樂過渡更加平穩。這個樂段依然使用了不方整結構,展現了水紅蓮的激動心情。C段為第36—57小節,調性為降E大調。這個樂段在歌詞設計方面,從“初更”到“五更”層層延伸,而音樂旋律也配合歌詞進行推進,最終達到整個樂段的高潮。從音樂設計上來看,唱段《秦生啊,你還好嗎?》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逐步深化戲劇沖突,使得水紅蓮個人形象更加生動。
在演唱《秦生啊,你還好嗎?》的時候,演唱者應該靈活使用民族唱法,并做好氣息控制、歌詞吐字、情緒調整等。本唱段的角色形象為柔情善良的女孩,需要演唱者把握好角色形象特點進行演唱處理。在開始階段,水紅蓮呼喚愛人的名字。此時演唱者需要調整好氣息,將其放在腹部,演唱語氣也要帶著焦急。在“我真的恨你”的“恨”中,需要使用氣息將氣頭噴出來。后面“不,我不恨你”中需要凸顯“恨”與“不恨”的反差,重點展現情緒的變化。從第17小節開始,水紅蓮的情緒出現變化。演唱者可以轉換語氣與音色,靈活使用腔體,略微帶著哭腔。第22小節時,演唱者要帶著情緒,跟隨音樂節奏稍微加快演唱速度,使得氣息流動更加順暢,為后續的小高潮做好鋪墊。在爆發高音的時候,演唱者一定要注意氣息控制和吐字清晰,使得聽眾可以感受到悲傷,跟水紅蓮共情。樂段中出現了兩次“你還好嗎?”第一次主要表達了水紅蓮的思念之情,第二次則表達了水紅蓮迫切知道愛人情況的心情。因此第一次演唱時音色應該溫柔,語氣也要舒緩,第二次則應該更加深情,并表述心中的迫切之情。在第50小節的“起”處,出現了從弱到強的變化,這里也是水紅蓮情緒的爆發點。因此演唱者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使用強大的氣息支撐,對“起”進行特別演繹[5]。特別是在第51小節出現了強收后的空拍。此處雖然聲音暫時停止,但是依然要延續第50小節的情感,有感情地唱出“讓我得有點愛惜”。第54小節以后,樂段開始收尾,演唱者需要使用大量流動氣息進行從強到弱的處理,增強收尾的戲劇性,豐富樂曲情感。通過這些演繹方式,水紅蓮的柔弱形象會更加深入人心,從而更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二)英雄氣質形象的塑造方式
歌劇《運河謠》中,水紅蓮不僅擁有女性特有的柔情形象,同時也具有英雄氣概。跟我國大部分民族歌劇中革命斗爭的女英雄形象不同的是,水紅蓮為了心中的愛而斗爭。在歌劇的第五幕中,水紅蓮想要犧牲自己保護愛人,唱出了《來生來世把你愛》。這里也結合這個唱段,探索水紅蓮女英雄形象的塑造方式。
《來生來世把你愛》也是一部并列單三部曲式,整體音樂構思與設計安排,跟《秦生啊,你還好嗎?》非常類似。其中引子部分為第1—22小節,調性為bE大調,人聲旋律線則為F商,通過自由旋律線條描繪音樂畫面。A段為第23—42小節,調性為bE大調。這個樂段的情緒相對平穩,音樂速度也比較緩慢,使用特別的伴奏織體搭建平靜悲涼的音樂氛圍。B段為第43—59小節,調性為bB大調,樂句結構比較方整,為后面水紅蓮情緒遞進攀升打下鋪墊。C段為第60—103小節,調性為bE大調,整體節奏非常緊湊,并且使用了傳統音樂的“緊打慢唱”模式,牽動觀眾的心弦。尾部為第104—112小節,整個樂段是對水紅蓮人物形象的總結,重點展現了水紅蓮勇敢無畏、大愛留香的品格。
《來生來世把你愛》是水紅蓮葬身火海之前的唱段,整體情緒是非常強烈的,演唱音域分布在中高音區,對于演唱者專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對于演唱者來說,需要在充分明確水紅蓮角色形象定位的基礎上,靈活使用聲樂技巧,凸顯該唱段的內在情感。這個唱段中,引子部分沒有經過太多鋪墊,通過激烈的伴奏迸發出第一聲“啊”。這也是水紅蓮臨死之前的吶喊,演唱者一定要使用強大氣息支撐,以凸顯演唱力度。后續的延長中,需要維持好氣息,保證吐字清晰,并實現情緒的延伸與遞進。到了“湃”字時,演唱者跟隨鋼琴伴奏進行強收[6]。在A段演唱中,音樂情緒發生了轉變,整體速度逐步降低。演唱者需要區分引子部分的音色,使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表達自己對秦生的內在情感。在B樂段演唱中,音樂速度加快,演唱者需要使用氣息將音樂推動起來。特別是第52小節之后直接重復之前的樂段,但在音樂情緒上需要更進一層。在C樂段演唱中,演唱者需要使用更加飽滿的情緒,同時腔體與元音也要適當拓展。比如在“我要走了,心意永不改”中,演唱者需要在“我”“了”“心”“改”等字眼中,使用“緊打慢唱”進行藝術處理。在第96小節以后,出現了三次“把你愛”,整個樂曲進入了高潮。特別是在最后8個小節,演唱者一定要打開腔體,保證氣息的全面流通。在第一次“把你愛”中,演唱者可以維持相對較慢的音樂節奏,逐步將樂曲推向高潮,并跟第二次“把你愛”形成強弱對比。到了第三次“把你愛”,則需要在“把你”處進行弱聲處理,展現出水紅蓮對秦生的愛意。
結" "語
歌劇《運河謠》不僅傳承了我國民族歌劇藝術的精粹,同時還加入了一些創新元素,使得劇中的女性角色同時具備柔情和戲劇張力,實現了故事劇情、角色情感、音樂藝術等多個模塊的有機聯動。對于演唱者來說,需要深耕《運河謠》的劇本,并立足于角色的故事情節展開深入剖析,掌握單一角色在不同階段的情感變化,真正將自己代入角色所處的世界中。在此基礎上,演唱者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與情感感受完成二次創作,使得整個歌劇表演具有特色,最終取得演出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薛圣眾.淺析民族歌劇《運河謠》的人物塑造[J].音樂天地,2022(03):49-53.
[2] 李貝貝.中西歌劇東方女性音樂形象構建的異同——以《蝴蝶夫人》和《運河謠》為例[J].名作欣賞,2022(11):40-42.
[3] 張藝鶴.歌劇《運河謠》中關硯硯主要唱段演唱探究[D].西安音樂學院,2022.
[4] 黃維若,印青.秦生啊,你還好嗎 歌劇《運河謠》水紅蓮唱段[J].音樂創作,2022(03):13-15.
[5] 梁小成.淺談歌劇《運河謠》中張水鷂的人物形象塑造——以《不答應也得答應》唱段為例[J].黃河之聲,2022(18):138-140.
[6] 殷進良,黃瑩.歌劇《運河謠》中“水紅蓮”人物聲音形象的塑造[J].藝術家,2023(11):54-56.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