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新時代教師隊伍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其核心在于通過教育家精神的引領,構建一支德才兼備、專業精湛的教師隊伍。教育家精神并非專屬于某些杰出教育家,每一位教師都可以在教育實踐中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
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積極響應《意見》的號召,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創新構建“3—6—9—15”教師培養體系,旨在打造一支既能深刻理解、踐行教育家精神,又具備卓越專業能力的高素質教師團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學校的特色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一、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內涵與實踐價值
在新時代社會變革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環境的迅猛變化、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實現“再專業化”,以適應新的教育需求。在這一背景下,弘揚教育家精神不僅是對教師個人成長的指引,還是對整個教師隊伍建設的戰略部署。它要求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勇于擔當教育改革的重任,積極投身于教育創新實踐,不斷提升專業素質。
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將教育家精神全面融入教師培養體系的各個階段,不僅著力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還重視培育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情懷與創新精神。這種全面性、多維度的培養策略,旨在引導教師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內涵與實踐價值,進而在教學實踐中自覺踐行這一精神。
二、教育家精神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引領作用
教育家精神在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教師追求卓越、持續創新的不竭動力源泉,亦是教師職業精神的核心所在。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師成長的基石。教育家精神中的“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激勵教師將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觀引領,學校全體教師堅定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想信念,激發了工作熱情,提升了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弘道追求,是教師必須堅守和發揚的寶貴財富。教師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成為學生品德養成的楷模;他們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他們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勇于探索教育教學的新領域、新方法;他們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傾注心血和汗水;他們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更關注學生的品德修養和文化素養的提升,積極參與學校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教育家精神已成為教師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學校通過一系列措施,推動教師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領下不斷成長,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三、“3—6—9—15”教師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探索
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緊密聯系實際,精心構筑了“3—6—9—15”教師培養體系。該體系以教師專業成長為核心,將教師職業發展細分為以下四個階段。通過科學規劃和系統培養,學校助力教師在各自的職業生涯階段達成既定目標。
(一)教師培養體系的總體框架
“3—6—9—15”教師培養體系將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細分為四個階段:優秀教師(3年)、骨干教師(6年)、學科帶頭人(9年)、專家型教師(15年)。各階段均設有明確的培養目標、科學的培養路徑和支持體系,助力教師持續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二)各階段培養路徑與支持體系
1.優秀教師階段
培養目標:打造具備堅實專業基礎、高尚師德師風及高超教學能力的卓越師資隊伍。
培養路徑:學校實施“六個一”工程(板書技能、演講能力、說課技巧、診斷課實踐、匯報課展示、教學案例撰寫),全面提升教師的基本功和教育教學能力;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類教學競賽和專業研討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支持體系:學校積極構建完善的教師支持體系,為教師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和專業培訓機會;建立教師成長檔案,詳細記錄教師的成長軌跡和發展情況,為教師個人職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骨干教師階段
培養目標:培育一批經驗豐富、教學卓越、科研能力強的骨干教師。
培養路徑:學校實施“兩課一講一研”培養模式(青年教師公開課展示、說課競賽、教育故事演講及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進步;激勵教師踴躍參與各類教學競賽與學術研討活動,積極展示其教學與科研成果;組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進一步提升其科研水平。
支持體系:學校提供充足的科研經費和先進的實驗設備,支持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與創新工作。此外,學校還構建骨干教師資源庫,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堅實后盾。
3.學科帶頭人階段
培養目標:打造具備扎實專業知識、鮮明教學特色及廣泛學術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隊伍。
培養路徑:學校重視教師教學風格與教育理念的塑造,通過開展教學研討、觀摩課等系列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激勵教師踴躍參與各類學術交流及教育論壇,提高學術造詣和影響力。
支持體系:學校為學科帶頭人搭建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推動其學術成果獲得更廣泛的認可與傳播;構建學科帶頭人激勵機制,對其卓越貢獻予以表彰和獎勵。
4.專家型教師階段
培養目標:培育具備扎實學術功底、顯著教學成果及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專家型教師。
培養路徑:學校提供全面的培訓與研究平臺,深化教師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理解,促進教師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與教育理念;激勵教師主動參與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教學改革,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支持體系:學校為專家型教師營造寬松的工作氛圍和優越的學術環境,支持其開展教育創新與研究工作;構建專家型教師資源庫,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持續的支持與服務。
(三)支持體系的建設
1.規劃導航:為教師制訂個性化發展規劃
學校依據教師個體特質與專業發展需求,精心制訂個性化發展規劃。規劃內容包括教學目標、科研導向、學術成就等關鍵領域,致力于指導教師清晰定位專業發展目標與路徑。同時,學校定期對教師成長狀況進行評估與反饋,確保及時調整優化專業發展規劃。
2.名師引領:借力學校名師工作室提供學習資源
學校充分挖掘和發揮名師工作室等優質學習資源的潛力,借助名師的示范效應和引領作用,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積極倡導青年教師主動融入名師的工作與研究項目,以促進其專業素質和學術能力的提升。
3.科研助力:積極倡導和鼓勵教師投身于科研活動
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科研活動,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學校為教師提供科研經費和實驗設備支持,鼓勵他們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和創新;定期組織科研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動,推動教師的科研成果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得到認可和推廣。
4.課程賦能: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與培訓機會
學校積極為教師提供多元化的課程資源和培訓平臺,涵蓋教師基本功訓練、教育教學理論深化、教學實踐能力提升、教育情懷與國際視野拓展、身心健康維護及“互聯網+技術應用”等多個領域。教師通過參與這些課程學習和培訓活動,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學校大力倡導教師運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創新和實踐探索,以推動教育教學水平的持續提升。
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將在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中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引導廣大教師爭做教育家精神的弘揚者、踐行者,激勵廣大教師努力成為“四有”好老師、新時代“大先生”,全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堅強支撐。
(作者系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