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加強教師待遇保障,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讓教師享有崇高社會聲望、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之一。”其中既囊括了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深刻意義與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基層學校提出了要求:堅定不移地做好教育家精神的宣傳員、引領員、護航員,對學校教育家型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思想引導、親身示范、保駕護航。
做好宣傳員,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引規劃教師成長路徑
當下,“躺平”“擺爛”“00后整頓職場”等網絡熱梗層出不窮,這種思想在教師隊伍中顯然不可取。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層次結構的底部向上,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有學者對三代人的價值觀進行分析后發現: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的開放程度代代升高,相比集體意識形態,對個人的尊重變得更受重視了,自我實現需求在職場中越發凸顯。因此,學校要在思想上對教師進行引領,就不能拿老一套的“職業規劃”對教師“畫大餅”,而要將教師的個人成長放在重要位置,引導其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要培養教育家型教師,就要把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放在首位,這是教育家精神的靈魂所在。人有了精神支柱,才能立得正、行得通、走得穩,生命才有力量。教師的工作質量與民族和國家的命運休戚與共、血肉相連。當教師把個人之小我和家國責任之大我融在一起,在基層崗位上也會擁有廣闊世界。
新時代的教育家精神既有中國傳統師道文化的根與魂,又具有時代特征和時代精神。教育家精神為教師隊伍建設樹立了精神世界的高標,同時也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為實現目標提供了具體要求與根本遵循。
教育的本質是以人育人,以靈魂喚醒靈魂,以生命塑造生命。其中所包含的不僅是對學生的浸潤,還有教師間的傳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人。學校要引領教師認識到教師職業的重要性、光榮性、成就感、自豪感,明白教師不是一般謀生的職業,而是培養人的觸及心靈的職業,是關系青少年成長、民族未來的事業。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二實驗中學作為河南省教育廳直屬學校的集團校,有責任、有義務及時將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進行宣傳,同時在校內積極主動公開各級各類遴選文件,并為教師創造各種條件參與評選,如“省名師”“省骨干教師”“最美教師”等。這些政策與文件既能在教師成長路上給予其思想引領,又能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具體指導,及時讓教師了解最新信息,明確自身專業發展道路與方向,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做好引領員,用示范帶動弘揚教育家精神
造就教育家型教師不是個人英雄式的教育呼喚,而是新時代對教師群體提出的高質量發展要求,鼓勵教育戰線的“老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義不容辭地推動教育家型教師成長“生態共同體”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要始終堅持政治導向與時代發展相統一,內在生成與外部培育相統一,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相統一。
在政治導向與時代發展方面,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準確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在工作的部署與安排上,學校總是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融入體育、美育及勞動教育,始終不忘“讓每個孩子陽光燦爛”的辦學理念。“活動多,活動精彩”,是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評價。在一次次活動中,孩子們的身體逐漸強健,視野變得開闊,品德得到涵養。
在內在生成與外部培育方面,學校既堅持傳統的“引進來”“走出去”,也創新開展“善思講壇”、名師大咖座談會等。邀請“河南最美教師”、中原名師、特級教師、河南省優秀班主任來校開辦講座,面對面指導學校教師如何在實際工作中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激發其對教育事業的積極情感,將教育作為畢生的事業,潛心教書育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教育強國背景下,學校要尊重教師的多樣性、差異性和復雜性,積極支持教師能想、敢想、能干、會干,打造積極向上、求同存異的校園教育平臺。
在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方面,學校教師堅持“教—學—評”一致性,不斷學習新思想、新理念。從“三個牢固樹立”“‘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到“‘經師’與‘人師’相統一”“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再到闡釋教育家精神,劃定教師發展高標,這都使學校教師更加充分地認識到成為教育家型教師的必要性。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校教師多次參加河南省優質課大賽,一等獎課例作為觀摩研討與交流的范本,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起到示范作用;參加河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獲得一等獎第一名,教育案例得到推廣;主持的課題“活用直覺思維”獲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發揮了教研的引領作用。這些教師憑借高尚的師德師風、精湛的教育教學水平“火出圈兒”,對教育教學的實踐和研究層層深入,在區域內、同行間相互影響,形成了教育家型教師“生態共同體”。
做好護航員,讓教師挺直腰桿踐行教育家精神
《半月談》曾刊發《不實舉報等有增加趨勢,不少教師如履薄冰明哲保身》報道,提及近年來人們對師德師風等教育話題頗為關注。投訴及舉報,本是學生、家長的正當權利,這種監督也有利于改進學校管理,促進教師更好地教書育人。但部分不良媒體慣于將對教師的不實舉報掐頭去尾,令人誤解。其中也不乏有些學校以“和稀泥”的態度“息事寧人”,不僅寒了教師的心,還有損“師道尊嚴”。我校面對惡意、不實舉報時,堅定地保護好教師,與教師共同面對,做好教師的護航員,讓教師挺直腰桿弘揚教育家精神。
本學期伊始,一位初登講臺的年輕教師被無理取鬧的家長在家長群里“公開指責”,學校出面解決,在與家長溝通協商的過程中,盡可能以對孩子負責為原則滿足家長要求,但對家長提出的撤換這位年輕教師班主任職務的無理要求堅決不做讓步。在面對教育的困惑時,學校就是教師的“靠山”,而“靠山”應當給足教師底氣,讓教師挺直腰桿面對風雨,從容不迫地邁向教育家的行列。
事情妥善處理后,我在班主任群里發了這樣一段話:“前行的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有風有雨是常態。學校是家,是港灣,一定會為大家遮風擋雨,更會和大家風雨同舟,和衷共濟!”
好的教育,是學校信任教師、家長信任教師、教師全力以赴,而家長動輒投訴和舉報,無異于把教師推向對立面,注定沒有贏家。因此,學校要對不實舉報這股歪風堅決亮劍,對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教師,要旗幟鮮明地撐腰鼓勁。
想要教師有溫度地育人,學校要先有溫度地待人。教師不僅是職業,更是事業;教育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份美好的期待。學校要堅定不移地做好教育家精神的宣傳員、引領員、護航員,引導教師有方向、有方法、有干勁、有骨氣地踐行教育家精神。
教育無止境,對于教育家精神的培養,尤其要守得住寂寞,保持定力,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要始終心懷敬畏:因為敬畏,不僅在澆花而且在澆根;因為敬畏,不只育人還在育心;更是因為敬畏,才會多一份虔誠——對教育的虔誠!
(作者系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高新校區校長,全國優秀教師,中小學正高級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