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筆者多年的教育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即使擁有豐富的詞匯量,也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經常出現“言之無物”“詞不達意”的現象。近年來,一些國內外專家長期重視學生英語寫作技能的提升,發現詞塊教學能顯著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減少學生在單詞使用、語法搭配和句式結構等方面的問題。
什么是詞塊教學?我們通常稱“詞塊”為“預制板”。它不同于以往通過一塊又一塊的磚來鋪設房子,而是直接使用已經成型的模塊。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出現語法和詞匯搭配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從整體來看,高中階段對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要求較低。雖然英語寫作的主題和立意有差異,但整個結構大多由引言、主體與結論組成。因此,串聯一些典型的引言性、結束性和連接性詞組塊,形成以詞塊為核心的框架式文章結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文寫作水平。
詞塊積累,豐富學生知識儲備
在過去的英語考試中,那些得分較高的作文大多具備一個特征,即詞匯量較大且語法錯誤不明顯。詞匯的豐富性和語法運用的巧妙性能夠給評分教師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詞塊是英語寫作的基石,由一系列固定或半固定的詞語搭配構成。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僅重視課外資料中的詞塊輸入,忽略了教材中豐富的詞塊資源。如果學生能夠有效利用課堂時間,確保閱讀質量,并在學習中靈活遷移和使用詞塊,就能防止在寫作中出現詞匯貧乏與語法單一的情況,進而顯著提升書面表達水平。
詞塊不僅涉及動詞短語與慣用語,還包含各種短語結構和句式等。以高中英語必修二第三單元Alex around the world為例,這篇文章從Alex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世界上的一些重要節日,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加深對世界各國傳統節日及節日習俗的了解。因此,在閱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應帶領學生關注和積累與節日相關的常用寫作詞組,幫助學生增強詞組儲備,豐富他們的語言表達與寫作布局。在課堂教學中,筆者也會在學生充分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從中提煉出感興趣的詞組和句式,如take place、the summer heat hit me、no wonder及It is time for...等。學生如果能熟練掌握并運用這些詞塊,就會在寫作過程中有內容可寫、有詞匯可用,寫作內容也必將更加多樣化。
此外,筆者通過對閱讀材料中的已知詞匯進行詞塊擴展,來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句子What an amazing first day in Rio!為例,筆者引導學生從由what引導的感嘆句入手進行探究。感嘆句句型一:What+a/an+形容詞+可數名詞單數+主語+謂語!(What a beautiful dress it is!它是一件多么漂亮的裙子啊!)句型二:What+形容詞+不可數名詞+主語+謂語! (What cool wind it is!多么涼爽的風啊!)句型三:What+形容詞+可數名詞復數+主語+謂語!(What beautiful flowers they are!多么漂亮的花啊!)這樣由點及面,由短語至句型,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提升了他們的知識整理與概括能力。
詞塊應用,學會搭建文章框架
英文寫作與中文寫作相似,要求學生在詞匯豐富的基礎上做到條理分明、邏輯合理。但是,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學生的文章雖然語言流暢、觀點明確,卻給人呆板之感,缺乏邏輯性。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文章中缺乏結構性語句。在日常寫作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既表達清楚、富有文采、詞匯豐富,又著重文章的框架結構。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掌握文章的結構層次是一個關鍵且具有挑戰性的環節。
同樣以Alex around the world為例,在完成本篇文章的閱讀教學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再續寫一篇文章,討論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教師可以假設學生為Alex,現在“我”(Alex)的一個中國朋友邀請“我”參加中秋節與家人的慶祝活動,試以游記的方式記錄下來。在要求學生續寫文章過程中,教師能夠帶領學生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與學生共同構思文章的開頭,通過仿照原文來引入文本的主題,以可借鑒的句型為例開始文章寫作:It’s lucky that I celebrated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n Chinese National Day with a Chinese family!這樣的開頭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探索欲望。接著,學生從幾個方面講述中秋節的傳統活動,豐富文章整體的層次性,如:中秋節這一天,我們會和家人團聚,因為中秋節象征著團圓;我們會在這一天吃月餅,它是中秋節的傳統食物,含義豐富……這里面可能用到的詞塊包括ever-growing sea of people、make a deep impression on sth.及由what引導的感嘆句等。如此一來,文章結構更加明確,層次更為分明。
詞塊輸出,要求學生靈活應用
經歷了詞塊的積累和簡單應用后,學生對詞塊的了解程度已經加深。在此階段,學生的腦海中已構建了一定的詞塊組合,但這些組合對學生來說通常是分散的,難以形成完整系統。此時,教師應提供一定的引導,幫助學生在掌握詞塊應用本質的情況下將詞匯組合成句子和段落,而非僅僅機械模仿或遵循固定的寫作模式。
在上述兩大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幫助學生篩選出適宜的詞塊,接下來如何引導學生將這些詞塊巧妙地運用在寫作中呢?教師可以從教材中的問題出發,讓學生組織自身語言,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在回答問題時用到積累的詞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培養發散性思維的同時,也能強化、內化、掌握知識。
在高中英語階段,教師要以單元閱讀文本為案例,從中獲取詞塊、修正詞塊、更新詞塊,從而更好地完成詞匯教學,幫助學生積累和鞏固好自身對于詞塊的掌握和應用。教師還可以適當設置和閱讀文本相關的寫作話題,幫助學生積累和產出詞塊,要求學生從模仿開始,逐漸創新、突破、提升,真正提升英語寫作水平。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