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影響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4年6月定西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后3個月改良Rankin量表評分將患者分為預后良好組(42例,評分≤2分)及預后不良組(58例,評分gt;2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影響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各因素預測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結果 預后不良組患者總膽固醇(TC)、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計數(WBC)水平均更高,白蛋白水平更低(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TC、hs-CRP、WBC升高、白蛋白降低均是影響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TC、hs-CRP、WBC、白蛋白水平預測患者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862、0.996、0.836、0.874,靈敏度分別為0.810、0.983、0.828、0.828,特異度分別為0.826、0.905、0.765、0.810(均Plt;0.05)。結論 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預后不良與TC、hs-CRP、WBC 升高、白蛋白降低均有關,且上述指標可用于預測預后不良。
【關鍵詞】重癥腦梗死;肺部感染;預后;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3.0099.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3.032
重癥腦梗死是一種因腦部血管阻塞引發的嚴重疾病,該病的臨床表現與梗死部位和范圍有關,患者可能出現單側肢體無力或癱瘓、語言障礙和視覺障礙等癥狀[1]。肺部感染是重癥腦梗死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因病原體侵入肺部引起的炎癥性疾病,可能導致患者呼吸衰竭[2]。有臨床研究顯示,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臨床癥狀主要為咳嗽、咳痰、胸悶和氣短等,嚴重情況會導致菌血癥,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3]。因此,探尋有效的監測指標對于評估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影響該類患者預后不良的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4年6月定西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后3個月改良Rankin量表[4]評分將患者分為預后良好組(42例,評分≤2分)及預后不良組(58例,評分gt;2分)。預后良好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0.54±11.31)歲。預后不良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0.35±11.6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均無差異(均Pgt;0.05),可比。本研究經定西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重癥腦梗死的診斷標準[5];⑵符合肺部感染的診斷標準[6]。排除標準:⑴存在認知功能受損的患者;⑵重要臟器功能不健全者;⑶患有惡性腫瘤疾病者;⑷凝血機制異常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包括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史、高血脂史、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計數(WBC)、白蛋白水平。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5 min(離心半徑為15 cm),取血清,檢測TC、TG(酶聯免疫吸附法)和hs-CRP(免疫比濁法),通過電泳法檢測血清白蛋白水平。另采集兩組患者末梢血20 μL,用適量血細胞分析用稀釋液[邁瑞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蘇寧械備20140001號,型號:DS(20 L×1)]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并破壞紅細胞,滴入血細胞計數盤中,在生物顯微鏡(奧林巴斯株式會社,國械注進20182220248,型號:CX33)下采用低倍鏡計算計數池中的白細胞數,計算WBC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⑵分析影響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⑶分析各因素預測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和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影響因素和預測效能。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預后不良組患者TC、hs-CRP、WBC水平均更高,白蛋白水平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預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可能影響患者預后不良的因素行量化賦值,以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預后情況為因變量(預后良好=0,預后不良=1),以TC、hs-CRP、WBC、白蛋白為自變量(均為原值帶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TC、hs-CRP、WBC升高、白蛋白降低均是影響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見表2。
2.3 各指標預測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預后不良的ROC曲線分析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TC、hs-CRP、WBC、白蛋白預測患者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862、0.996、0.846、0.874,靈敏度分別為0.810、0.983、0.836、0.828,特異度分別為0.826、0.905、0.765、0.810(均Plt;0.05),見表3、圖1。
3 討論
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通常發生在腦血管嚴重阻塞之后,腦組織發生缺血性壞死,進而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生命安全[7]。因此,早期識別、及時治療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其預后。有臨床研究顯示,高水平TC可能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可增加腦梗死的風險[8]。此外,TC水平升高也可能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導致感染等并發癥。hs-CRP和WBC水平升高通常提示機體存在感染或炎癥反應。白蛋白水平的降低通常與營養不良、炎癥反應及組織損傷相關[9]。
本研究顯示,預后不良組患者TC、hs-CRP、WBC水平均更高,白蛋白水平更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TC、hs-CRP、WBC升高、白蛋白降低均是影響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為,高TC水平可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增加血管阻塞風險,加重腦梗死嚴重性,并可能影響血液黏度和血流動力學,加劇腦組織缺血損傷[10]。此外,高TC水平可能通過加重炎癥反應和免疫功能紊亂,影響肺部巨噬細胞的功能,減弱其清除病原體的能力,進而導致感染的擴散和惡化,增加肺部感染的風險和嚴重程度[11]。在重癥腦梗死患者中,hs-CRP的水平升高不僅反映腦組織的損傷程度,還可能預示著機體炎癥反應的加劇,當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時,炎癥反應會進一步增強,導致hs-CRP水平升高。在重癥腦梗死患者中,由于腦組織損傷導致應激反應,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抑制,影響白細胞的生成和功能,導致WBC的異常變化,因此,WBC能夠反映感染的嚴重程度[12]。白蛋白是人體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具有多種重要的生理作用。首先,白蛋白能夠維持膠體滲透壓,有助于保持血管內外液體平衡,防止水腫的發生。其次,它具有運輸功能,能夠結合并運輸多種物質,如藥物、激素、脂肪酸和金屬離子等,確保這些物質在血液中的穩定性和可溶性。此外,白蛋白還作為氨基酸的儲存庫,可以在身體需要時分解為氨基酸,為組織修復和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同時,它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最后,白蛋白還參與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影響炎癥反應和免疫細胞的活性。在重癥腦梗死患者中,由于腦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患者存在營養不良和蛋白質消耗增加的情況,導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當患者并發肺部感染則會加劇患者的炎癥反應和蛋白質消耗,降低白蛋白水平[13]。
本研究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TC、hs-CRP、WBC、白蛋白預測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預后不良的AUC分別為0.862、0.996、0.846、0.874,這提示上述指標均是影響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為,上述指標反映患者體內炎癥反應的強度、營養狀態及免疫功能的水平。TC水平升高可能加劇患者腦梗死的病理過程,增加神經功能損傷的風險,從而影響患者的預后[13]。高水平的hs-CRP通常與更嚴重的炎癥反應相關,可能導致組織損傷加劇,影響患者的恢復。而WBC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機體正在積極對抗感染,但同時也反映炎癥反應過于強烈,對患者造成額外的負擔。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往往被視為營養不良或嚴重應激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這種情況不僅反映患者體內蛋白質儲備的減少,還可能預示著機體正面臨著一系列的健康挑戰。更重要的是,白蛋白的減少會顯著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統,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受到各種感染和疾病的侵襲。盡管聯合檢測在預測患者預后方面顯示出明顯的優勢,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需考慮成本效益比,因此,本研究未進行聯合檢測。
綜上所述,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預后不良與TC、hs-CRP、WBC 升高、白蛋白降低均有關,上述指標可用于預測預后不良。
參考文獻
艾艷萍,高文勇,呂歡,等.重癥腦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MAPK、TLR4/NF-κB信號通路變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23, 33(24): 3723-3727.
黃宇,陳絢,韋維.重癥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性粒細胞百分比、CD64指數及Toll樣受體水平變化及預后評估價值[J].微循環學雜志, 2023, 33(2): 61-65.
袁明皓,張文玉,鄒寧,等.急性腦梗死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9, 41(2): 153-157.
袁俊亮,張曉丹,李海英,等. smRSq量表在部分中國腦卒中人群中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16, 29(3): 161-163.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2017)[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38(2): 136-144.
蔡柏薔,李龍蕓.協和呼吸病學[M]. 2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11: 782.
韓雅男,孫向紅,郭銀華,等.重癥急性腦梗死繼發肺部感染患者miRNA-146b和miRNA-29a-3p與miRNA-21水平及其預測價值[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24, 34(3): 337-340.
楊洋,拱忠影,汪志云,等.急性腦梗死繼發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危險因素[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23, 33(8): 1163-1166.
王靜悅,孫博,張江,等.急性腦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學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23, 18(8): 970-973.
朱網明,崔春霞.急性腦梗死并發肺部感染患者預后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20, 32(5): 563-565, 569.
武勝濤,張羽,李富慧,等.腦梗死并發肺部感染炎癥細胞因子基因多態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21, 31(6): 837-841.
李曉燕,毛剛,馮飛,等.腦梗死住院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24, 19(6): 711-714.
陸子煥,陳宗威.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8及免疫學指標判斷重癥肺部感染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J].大醫生, 2024, 9(6): 4-6.